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紫琅杯申报要求】风筝人生(天空的水网)

时间:2023-02-08 08:51:3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2017年3月16日,应朋友的邀请,特地拜访了陈秀妍大使吕恩诺老师。

女老先生1937年出生于天水市麦积区,尽管81岁高龄,但除了耳朵有点翘外,精神一闪,对话非常健壮。出版了女老先生的作品《昆之鸢》本书,其中包含他一生创作的100多张年画和近照作品照片、参加各种比赛的他的照片和获奖证书、社会各界报道他的文稿以及他对往事的回忆文章。他拿起这本书,扬起眉毛,跳舞,谈论风筝。就像几家珍一样,滔滔不绝地说。

余露的客厅里放着各种手工艺品,两个博古架上都放着他亲手雕刻的木工工艺品,客厅墙上挂着他亲手制作的贴纸《天女散花》,非常精致。两边和背墙上的书画都是用风筝写的。

吕银原来是天水拖拉机厂的职员,从小喜欢民间艺术,五岁的时候和爸爸一起在村里的影子戏剧班学习打鼓。因为个子矮,所以够不到鼓,所以要在凳子上垫上上升者,才能打鼓。不让观众看话剧,只看到他打鼓的帅气形象,人们发了外号“女北”。

吕银服役期间参加了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改进后,他自导自演的皮影戏《收复失地》在炮兵团演出后得到了团长和战友们的好评。

退伍后参与地方工作后,他很忙,一直努力练习,专心研究,投注了很多人,大胆创新,把制作皮影戏的工艺运用到风筝上,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特别是以伏羲、女娲、戏剧人物装备、飞天仕女等为造型的风筝,形象逼真,创造了卓越的人文情趣、创造性、特立独行、自我一体、角色演绎的先河。

1989年,北具举办了第一届灯展连战,吕银与家人一起制作了大型宫灯、“老鹰捉小鸡的风筝”,位居全区第一。同年,他参加了在江苏南通举行的全国风筝邀请赛。从那以后,他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地放风筝。

1992年退休后,研究和精心制作了风筝。多年来,由于对风筝的执着,他收集整理了全国各地,特别是有关天水风筝的资料。通过对风筝技法和画法的研究和持续改进,他制作的风筝在当地已经名声大噪,外地游客来的人络绎不绝。虽然价格不菲,但他不想做风筝。

纯粹的经济载体,于是他又研读了大量的人文历史资料,不断创新风筝的设计理念。除努力挖掘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人物以外,更注重突出展示当地的人文风貌,并成功制作出了“伏羲画卦”、“麦积烟雨”、“敦煌飞天仕女”等以展示我当地独特人文景观为主题的风筝,不仅赢得同仁们的高度评价,还在国内外风筝大赛中屡屡夺魁,其中“麦积烟雨”在“第十一届潍坊国际风筝节”中荣获技巧类二等奖;“六面立体宫灯风筝”在第二届南通“紫琅杯”全国风筝邀请赛上荣获工艺类第一名;“张飞脸谱”在四川大邑县举办的98年“王泗杯”第四届中国国际风筝大赛放飞奖一等奖;这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宣传了甘肃,弘扬了天水文化。

在风筝制作工艺上,余老先生都是自已设计,自已绘制,自已制作,还把现代声、光、电设备与传统工艺巧妙的结合起来,使工艺设计有了更新的突破。他制作的六面立体宫灯风筝,各面分解绘制了姜维、李广、赵充国等天水籍历史名人威武的雄姿,还在上面安装了微型电池、彩灯和发声器,放飞后因碰撞而接通电源,风筝就会发出各种美妙的声响,犹如天籁回音,让人惊叹不已,拍手叫绝。

功夫不负有心人。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硕果屡屡,他也因此成为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水风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被授予“甘肃省副高级风筝制作艺术师”,“甘肃省二级民间根雕艺术家”的光荣称号。新华社、人民日报、甘肃日报、甘肃电视台《陇上人家》栏目、天水电视台、天水日报等新闻媒体曾多次进行宣传报道。还应邀在天水师范学院为全体大学生作了有关风筝的专题讲座。

余老先生制作的风筝是天水对外宣传和推介的一张名片,是天水较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应大力挖掘。

临别之际,余老托我们向社会呼吁,他此生最喜爱的100多件风筝现急需爱家收藏。同时,他希望有关部门能更加重视风筝艺术,让它为天水的发展多做贡献。

在此,我们衷心祝愿为天水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重要贡献的余白银老先生健康长寿,安享晚年。

来源:天之水网 作者:陈治平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