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申报遗漏证明】专家访谈|染色类新原料登记记录要点及难点分析

时间:2023-04-04 02:25:50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很多潜在的申报者并不清楚法规,遇到能染色的原料,既想做着色剂,又想做染发剂,遇到抗菌效果特别好的原料,既想做防腐剂,又想做去屑剂,还想治皮肤病。我们需要去了解拟申报原料类别的技术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否则,不仅不能突现原料的“新”,可能还会带上虚假宣传、违规使用的帽子。

三、国内外研发现状文献调研

对于化妆品新原料的定义,不少人的认知都是片面的,更夸张的有人把新原料定义为我没有用过或者我没有听过。在《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在我国境内首次使用于化妆品的天然或者人工原料为化妆品新原料。我们要学会借助各种工具去核实我们所谓的“新原料”是否新,有多新。

第一,确认新原料不在《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

第二,中文期刊检索,最新的研究常常是发表在各类期刊,我们应检索各大数据库,看看是否有相关报道及其进展;

第三,检索专利申请情况,防止自己侵权,同时为自己下一步申请专利准备;

第四,外文文献检索,搜集国外相关的研究现状,寻找支持证据,也为后期开发提供思路;

第五,巧用大数据,现在有不少流行的美妆成分APP也可以提供化妆品成分的查询,非常方便。

这些文献调研基本能揭开原料的真实面目,给你的决定提供技术支撑。

四、国外使用现状市场调研

众所周知,欧美国家的原料清单远远长于我国的,所以在国内的新原料,在国外可能已经有较长的使用历史。而在新法规也提到,在国外有使用历史的原料,根据具体情况是可以减免部分动物测试的。因此,在预申报一个新原料时,还应该看看其在国外的使用情况。

同样,第一,核实此原料是否在其他国家的原料目录中,第二,外文期刊的检索,第三,搜索他国家的化妆品产品备案网。根据新原料的定义,重点关注是在我国首次使用,所以查询国外的使用情况只是搜集原料安全性证据,减免动物测试,一方面是减低原料的开发费用,另一个可以大大缩短原料的开发周期,是非常值得去做的前期工作。

五、原料类型的确定

原料的分类方式有多种。

比如按功效来分,包括防腐、防晒、着色、染发、祛斑美白、防脱发、祛痘、抗皱、去屑、除臭等;

按来源来分,包括国产和进口;

按食用情况来分,包括有食用历史和无食用历史。

在考虑以上情况的基础上,新规主要根据新原料的安全风险程度不同最终将其分为6种情形,每种情形的基本要求是一样的,区别在于要求开展的动物测试项目不同,安全风险越高,要求开展的动物测试项目越多。因此,在开始我们的原料研发之前,我们一定要清楚我们的原料属于哪个情形。这个原料类别的判断也是基于前面提到的国内外文献和国外使用情况的调研。

六、测试方案的制定

原料的常规检测包括稳定性试验、微生物参数、理化参数、毒理参数、原料功效等,还需建立原料定性鉴定的方法,有的还需要透皮吸收试验、体内代谢试验。

其中一些项目是通用的必检项目,比如微生物,偶见因原料来源特殊而增加项目的情况。不同来源的原料理化参数也有所差别,比如植物来源的关注主要成分和功效成分的含量,生物技术来源的关注自身成分的鉴定。

可见,每一种原料都是独立的个体,都需要“量体裁衣”。经过合理设计,这些项目是可以同时并穿插进行的,缩短时间,节省成本。然而合理设计是基于熟悉法规、专业知识充足等基础之上的,所以建议原料申报者一定是先磨刀,再砍材,切忌走走看看,欲速不达。

七、安全评估报告的撰写

安全评估报告是基于原料微生物、理化、毒理的测试数据,文献资料,以及原料预期的使用方式和条件,从局部毒性和系统毒性的角度,逐层分析特定暴露条件下原料使用的安全性。毒理专家说,离开剂量谈安全或者毒性,都是不科学的,不负责任的。可见,安全评估的安全结论都是相对,是基于一定条件下的安全,突破所设定的条件则需要重新评估。比如:使用剂量高于原来的评估剂量。

八、申报资料的整合

关于新原料的注册备案资料,有专门的指导文件,需要提前熟知,根据原料类别,对应条款逐条梳理准备。任何一个细小的错误,资料都可能被退回。

要知道,化妆品原料的审核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一个审核周期可以是20个-100个工作日,错过这个周期就只能等下个周期。因为申报资料的文字错误或者一个简单的证明文件遗漏,再等待一个工作周期,非常遗憾,而且时间成本较高。

Q2

染发类新原料检测难点、要点分别是什么?

新原料的检测比较重头的是功效评价、安全评价和稳定性试验。为了保障后期专家评审时资料证据的充足性,最重要的就是检测项目的确定。漏项或者错项,不仅耽误时间,还会增加额外的成本,甚至是已完成的试验数据无法使用。任何的漏项都可能导致审评不通过,轻则补充资料再审评,重则直接不通过。

检测难点在于企业很少具备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可以准确地梳理出检测项目,因此建议找第三方检测机构或者第三方服务机构,基于法规和以往的经验,能给出较为合理的测试方案,以缩短时间,降低错误成本。

例如染发类原料,根据其对应的原料情形,测试项目不同。是否有国外使用历史,是否为同类产品,且使用时间的长短,是否有产品不良反应,这些情况均需要考虑。

若有境外使用历史,且安全使用时间长于3年,则可减少致畸、慢性毒性试验,但是这中间还应考虑,使用这种原料的产品类别,已经上市的产品数量,以及每个产品的销售量。如果说在境外只有一个产品使用了这个原料,这个产品是7年前上市的,虽然没有不良反应的报告,但是在7年间总共销售量不到1000个,而且这个产品是淋洗类产品而非驻留类产品,这个原料安全使用历史的参考价值就大打折扣了。那么,这个时候审评专家会提出质疑,这个产品可能是因为出现不良反应停售了,所以销售量才这样少,而相关的不良反应并没有得到如实上报,审评专家会要求补充试验,以证明其安全性,致畸、慢性毒性试验还是得做起来。

Q3

检测费用分别大约是?周期?

不少染发类原料应该都是属于情形1的,按照原料分类情形1来看,需要全套的毒理学,其检测费用大概在300万元-500万元(费用高低跟实验室的体系有关,GLP会偏高),所有项目同时开展的检测周期大概在26个月-30个月,其中致癌试验/慢性试验的周期最长,为24个月左右。申报化妆品原料,企业最担心的就是投入了巨额检测费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最后得到原料是不安全的结论。其实,可以通过优化检测方案,来降低这种风险,不用等到所有试验都结束了才知道答案。

前面提到,原料的检测主要包括功效评价、安全评价和稳定性试验,功效显著,但是对人体有害,不能用;或者是某个剂量对人体是安全的,但是这个剂量下已无功效,也是无用;再或者功效不错,对人体也相对安全,但是稳定性差,几个小时就会降解,这给应用带来难题,所以可能会改工艺,功效评价和安全评价是否需要重新开展?

所以,我们会提供不同方案供客户选择,第一、建议功效评价和安全评价穿插进行的,在初步确定一原料有某个特殊功效时,不要急于深挖,先做个安全评价试验,进行初筛,如果发现在较低功效浓度已经出现皮肤刺激或者眼刺激毒性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果断终止了,如果安全,继续开展一两项非正式的系统毒性试验摸底,仍然安全,可回过头继续深挖功效,这样可以及时止损。

第二、在进行安全评价试验时,测试项目分批进行,先进行局部毒性检测,再进行系统毒理检测;在系统毒性的一系列项目中,也可逐项或者两项同时开展,一旦某个测试项目不合格,可以终止后续项目,但是这样一来,费用降低了,试验周期拉长了。

第三,巧用体外安全测试方法,对原料的安全性进行初筛,缩短测试周期。在动物试验中20天才能得到的结果,体外试验24h或者48h就交出了答卷。因此,最好的方案是结合企业需求、经费预算以及原料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设计测试方案。在当前分工不断细化的情况下,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省时省力,少走弯路。

小结:

随着新规的落地,化妆品新原料申报放开,以及今年新原料备的成功案例,让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新原料备案仍旧是一个相对“难”的申报项目。相关规定以“宽进严出”的思路进行管控,对新原料的申报资料提出了相对严格的要求,新原料的毒理学、功效测试,安全风险评估,人体安全性测试等都需要大量真实研发和资金投入。如果没有可靠可验证的研发数据和科学事实,许多新原料可能会止步于资料准备阶段。“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行业的放开与规范化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上采访内容仅代表受访者意见。

新媒体编辑 / Monka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