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正文
公司研究所人员辞职报告 警务人员辞职报告

时间:2023-03-30 16:29:2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中芯国际在受到美国制裁之后,发展的脚步愈发艰难。在这种困难的处境下,中芯就因为自身的原因,流失了许多内部人才,等到中芯想要挽回损失的时候,已经晚了。

对于国内大陆的晶圆代工行业,中芯国际属于翘楚。但是人才流失这个问题,是中芯国际目前最大的缺陷,甚至这个缺陷的严重性已经超过了美国的制裁。

如何招揽拥有高技术、高学历、高领导能力的工程师来到大陆发展?这是一个关乎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永久性问题。

有不少人都说中国的专家多,工程师多。没错,国内的专家和工程师确实不少,但资深研发类的工程师就非常稀缺了。像是芯片代工这种行业,需要的是大量资深工程师来组建团队研发新工艺,没有牵头人,再多的新工程师也没有用。

现在中芯国际跟美国叫嚣的最大勇气,就是来自于梁孟松的团队。梁孟松团队,也是中芯国际向下技术发展的关键团队。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说到过,梁孟松这个人对于中芯国际,乃至世界半导体的发展都是有着很强的推动性。如果想要了解梁孟松这个人有多厉害,可以回顾一下我之前的文章:“中芯国际砸2800多万要留下他,凭他一个人,就可以让中国芯片崛起”

设想一下,如果梁孟松团队离开了中芯国际,那么中芯国际还能在后续的发展中顶住美国的压力吗?我的答案是很难,甚至都顶不住制裁。

曾经有一份关于中芯国际的人事报道,2018年中芯国际的离职率达到了22%,2019年离职率下降到了17.5%。这其中上海流失员工数量约占总流失员工数量的50%,也就是说,中芯国际内部辞职的员工,有半数都是上海本地人。

做个对比,台积电2015年至2019年的离职率为5%。换算出来,中芯国际的离职率是台积电的5倍左右。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芯国际的离职率这么高?

一方面是薪酬待遇较低,另一方面就是技术发展压力大。

相对于台积电、三星这种国际晶圆代工业务的巨头,中芯国际给员工的福利政策少得可怜。据公开消息表示,某半导体所毕业的材料博士,在中芯国际一个月的薪资是15k。

什么概念?一位有高学历的相关专业博士,去应聘相关专业的公司,一个月工资只有15000,而且还是在上海。

压力能不大吗?

国内大多数半导体公司都会把公司放在北京、上海这种一线城市,再不济也是放在天津、成都这种大都市,给的薪资待遇低,生活压力大,人员流动就更大。

没有人才团队的技术储备,那么发展技术的根基就不稳,更别说在以后的发展当中跟国际巨头竞争了。

在梁孟松之后,中芯国际有一位名叫吴金刚的研发副总。吴金刚博士在研发N+1工艺上面给中芯国际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他于2021年提出了辞职,而且是裸辞。

吴金刚博士在2001年加入中芯国际,2014年开始担任研发副总。他不仅主导了中芯国际n+1工艺的研发,并且还给中芯国际申请了37项技术专利,属于元老级别的人物。

在中芯国际被美国制裁,技术发展陷入困难的情况下,一位老员工却在此时提出离职,这难免会让人唏嘘。在中芯没有真正伤透吴博士心的情况下,我想他不会无缘无故在公司困难的时候选择离职。

这其中的缘由,没有人清楚。但是根据中芯国际在2020年的财报来看,吴金刚博士在中芯国际的薪资待遇,是5位核心技术人员中最低的。

作为从2001年就跟着中芯国际打天下的老技术员工,将近20年的奋斗,到头来却换不到应有的待遇。而蒋尚义这种从台积电空降的高管却能拿到高昂的薪资,这换成谁,心里面都接受不了。

之前梁孟松要走,中芯国际花了2000多万给房又砸钱,拼了老命要留下他。梁孟松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他的个人经历足够引起各大晶圆代工企业的重视。

之前台积电跟三星就因为他一个人,两家公司直接打到了国际法庭。

吴金刚博士辞职之后,中芯国际的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向激励对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议案》,正式向3944名激励对象授予6753.52万股限制性股票。以此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尽可能地留下人才。

根据推算,中芯国际此次的奖励人才所花费的成本并不低,公司要为此承担高达22.28亿元的摊销费用,基本占据了公司当年一半左右的利润。

这个薪资待遇,是高技术人才用离职的方式换来的,也正是因为高技术人才的离职,才让中芯国际认识到了国内半导体发展的最大问题。

中芯国际想要在晶圆代工领域突破技术封锁,除了发展全产业链合作,剩下最重要的,那就是如何留住稀缺人才。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