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正文
〔刚上任村书记辞职报告〕刚上任村书记一肩挑就辞职的后果

时间:2023-04-12 01:24:50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73年,一个名叫黄炳秀的女人轰动一时。

她没怎么读过书,却在35岁时,被任命为湖南省省委书记、中央候补委员。

而十年前,黄炳秀仅是一位偏远山区的村支书。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位四年后,她就主动请辞。

按照常理,这样的晋升速度远不是普通干部能够做到的。

那么,黄炳秀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她又为何申请主动离开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黄炳秀的传奇故事。

勤奋学习,改变命运

1937年,中国正处于全面抗战阶段。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黄炳秀于湖南慈利县长峪铺村一个土家族的家庭出生了。

因为战乱,她从小就跟父母过着提心吊胆、四处逃乱的生活。

这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变得更加贫苦。

当时,一家人平日里的主要食物就是玉米面拌野菜。

但即便吃的是这些,也总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而这样的生活情况并不仅仅是黄炳秀一家。

在建国之前,长峪铺村有200多户人家。

除了5家地主和5家富农,其余绝大多数人家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村子里的生活条件如此差,自然没有多余的钱开办教育学堂。

黄炳秀也就没有能够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黄炳秀想要探求知识的欲望也逐渐增加。

幸运的是,当时村子里有一户从其他地方逃难来的人。

其中有一个人曾经是教书先生。

因为喜欢小孩子,他常常在村子口讲述一些村子外的故事。

看着围在自己周围的孩子们,他眼含爱怜,慈爱的对他们说道:

“孩子们,现在我们的祖国正在经历关键时刻,我们面临着内忧外患,所以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你们也因此没有办法上学堂,去接受教育。但是,你们要记住,如果有机会学习,就要抓住一切能够学习的机会,只有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这番话对于年幼的黄炳秀来说,有些难以理解。

但是,她却记住了那句“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这让黄炳秀求知若渴的心情对于能够读书更加向往。

一直到1949年,一个好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新中国成立了。

自此,国家开始全面改革发展。

越来越多的村子创办了学校,供孩子们读书。

1952年,14岁的黄炳秀也有了上学读书识字的机会。

这是她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读书、识字,一直是黄炳秀梦寐以求的事情。

再加上村子里那位教书先生的话。

她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无论是在学校、在家里,或是在去上学的路上,总能看见黄炳秀那个小小的身影拿着书本。

她像一块海绵一样,奋力汲取着书海里的知识。

正所谓,努力付出就会有回报。

黄炳秀读了三年书后,就会识文断字能力并掌握数学、科学等许多知识。

也正因此,回到村子里的她成为了一名出纳员。

那段时间,她依旧保持着和以前一样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的习惯。

在工作上,她发扬勤恳踏实的精神,实打实地为群众办事。

在农业生产中,她也表现得特别积极,经常自己扛着锄头,带领村民下地种田。

一来二去,群众将她推选为初级社委员。

1956年,黄炳秀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对此,黄炳秀深感荣耀。

她也深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

就这样,黄炳秀继续带领广大乡亲从事农业生产的工作。

而她的积极表现,也一直被上级看在眼里。

1959年,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21岁的黄炳秀被选为村支书。

随着她对工作的了解逐渐加深,其做起事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黄炳秀很清楚,自己站到这个岗位就必须要承担起比之前更大的责任。

看着当地贫瘠的山水和贫穷的百姓,她暗自发誓要带领乡亲们改变这个局面。

只是,想要改变村子现状,第一步就要全面调查,从整体到局部做规划。

那个时候,黄炳秀每天翻阅图书资料,询问当地有名望的知识分子。

最终,她深入了解了长峪铺村的状况。

黄炳秀发现,这里之所以会如此贫困,最重要的原因是,当地特殊的地质环境。

即,喀斯特地貌。

原来,长峪铺村位于张家界慈利县北部地区。

村子地势总体呈东高西低梯形状。

特殊的喀斯特地貌使这里遍布石灰岩。

也正因此,村子内沟壑纵横、崎岖不平,并不适合人们居住。

土地贫瘠,遍山都是青岩,水资源更是极度缺少。

在以农业为主的年代里,要想让村子富起来实在困难。

可令人没想到的是,黄炳秀没有被困难吓倒。

在目睹越来越多的村民不堪这极差的生活环境,被迫离开家乡,甚至只能流浪街头后,黄炳秀内心想要改变村子命运的想法愈加坚定起来。

愚公移山 终得胜利

当时,黄炳秀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就是“愚公移山”。

也就是,借用人力改变村子的样貌。

她马上召集全村村民,开了一个临时的集体会议。

在会上,她对着大家说道:“我们的村子一直以来,不论是革命成功前还是现在,都并不富裕,这些年,大家也都瞧见了,越来越多的人搬离了这里,我们的村子,我们从小生活的家乡,马上就要变成荒村了!所以,我们必须合力,一起努力,让我们的家乡充满生机!“

这番话让在座的各位乡亲们热血沸腾。

毕竟这么多年了,他们一直期盼着有人能够带领他们进行家乡建设。

现在终于梦想成真了。

见状,立马有人站起身,对着黄炳秀询问道:“黄村支书,您自从上任以来,对我们村子的贡献我们都看在眼里,所以我们大伙都相信您,您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都听您的!”

其他人连声附和:“是啊是啊,我们都听您的。”

黄炳秀看着眼前这群相处了几十年的村民们对自己的提议如此赞成,眼眶瞬间湿润了。

她十分感动地说道:“咱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山村的样貌。我调查了,我们村子的地形不利于农业生产,那么,我们就自己动手,创造出能够生产的地来。现在,年轻的、能出力的小伙子出来,从明天开始,我们就开始行动。”

说做就做,从1964年的冬天开始,黄炳秀亲自带领30多名群众开始了“创地行动”。

那段时间,大伙儿一起炸山、搬石、填坑。

就这样一日复一日,无论风吹雨打,从不间断。

而黄炳秀本人也每天都会在村子各个地方到处巡视,记录着每日的变化情况,以便出现问题及时应对。

终于在十多年后,他们大家做到了。

在消耗2万斤炸药之后,在600多个岩凸被炸掉之后,在清理出去的碎石堆成了一座又一座的小山之后,原本的乱石岗摇身一变成为2000亩的梯田。

曾经一毛不拔的山岩最终变成了能长出作物的良田。

只是,虽然有了能够让村民们耕种的田地,但还有棘手的水源问题需要解决。

对此,黄炳秀当机立断,不等自己喘口气,立马带领着村民开始了“引水”。

1973年,又是一个冬天。

彼时,从村子口向里望去,只能看见村子里所有能够劳动的人不断忙碌的身影。

在长峪铺村有一条名为干溪沟的河流,它源自附近的九寨坡。

以前,这条河流由于缺乏治理,一到下雨天就会发生洪灾,摧毁村民的土地以及他们的房屋。

而一到晴天,这条河又会因为烈日而变成一块旱地,一滴水都没有。

因此,大家将其称之为干溪沟。

于是,黄炳秀就和村民们一起,结合村子耕地的情况,把这条河流流过的沟内碎石全部清走,再在上面搭建拱形支撑。

此举是为让河水在洞里流过,洞上运土造成耕田。

这样不仅增加了土地,也解决了种植时需要的水源问题。

只是想来容易,做起来难。

这场干溪沟攻坚战持续了四年之久。

期间,大家合力建造出一条高3米、宽5米、长4000米的导流涵洞,还在洞的上面平填出了1000亩的耕田。

最终,以前人人嫌弃的荒凉干溪沟,变成了一片宝地,充分发挥了它存在的价值。

不仅如此,他们还对开垦出的田地砌造了一圈两米多高,26米长的岩堪,用以保护水土。

看着眼前这一片未来可期的景象,黄炳秀在喜悦之后并没有放松警惕,停下脚步。

她开始思考着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有了土地和水源,还要解决庄稼亩产低的难题。

毕竟之前村里的地亩产仅三五百斤,连村内日常供应都很难保证,更别提出口。

黄炳秀心想:既然土地已经“创造“出来了,那么接下来是不是应该创造出一种让大家收成更高的种植方法呢?

可这时,她又开始犯难了。

因为,黄炳秀只有很少的耕种经验,并没有学过这方面的知识。

单凭自己,又如何研究出科学的耕种方式呢?

想到这儿,黄炳秀的一位朋友突然向她提议道:“阿秀,既然你也不是很懂这方面的知识,自己看书学习又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不如你去省城请来几名这方面的专家,和专家们一起结合咱们村子的情况试验方法呢?“

黄炳秀一听,顿时拍手称好,说道:“哎呀,我怎么没想到呢!”

就这样,她在第二天天还没亮,就坐上了大巴车前往省城的学校。

最后,黄炳秀找到了两位农业专家和一位农业科技人员。

回到村子后,他们一行四人便开始摸索适合当地作物种植的经验。

可是,要想找到合适的种植方法必须不断试验。

可黄炳秀害怕试验失败让村民们颗粒无收。

为了稳定民心,她决定先在自家的两亩五分地里做实验。

终于,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黄炳秀和专家们一起找到了最佳的耕种方式,成功探索出了旱粮作物“两季三熟”。

这让当地的粮食产量翻了五连番。

自此,当地人民摆脱了穷山恶水,贫困和饥饿。

到了70年代初期,长峪铺村土地产量都超过了千公斤大关,总亩产一度超过1500公斤。

对此,所有人都沸腾了。

每一位村民都是由心底散发出对黄炳秀的感激以及爱戴。

当时,要是你走在村子里,随便询问一位村民对于黄炳秀的看法是什么?

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别看她是个女同志,但干起活来比一般的大男人还卖力!咱们村子里能有黄炳秀,是咱们的福气,也是咱们村子的福气。”

正是在黄炳秀的不断带领下,原本是穷乡僻壤的长峪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成为全省农业的一面红旗、一个标杆。

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子也一度被外界称之为“南方大寨”,引来无数贫困村庄的学习。

而黄炳秀本人,也因为几十年来如一日的为民众劳动付出的精神,被评选为劳动模范,成为了当地家喻户晓的名人。

果断辞职 重回一线

黄炳秀不仅是好干部,更有着一颗真正为群众造福的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她被上级领导们器重,正式步入仕途。

1970年后,黄炳秀成功当选湖南省慈利县改委会常务委员、常德地委书记。

在仕途之路上一下子连数级,这样的经历无论是对谁来说都是至高的荣耀。

可是,在大家替黄炳秀高兴之后,也开始担心起来,说道:“都说成为大官之后,人就会改变,不知道以前为我们好的黄炳秀书记,是否也会和其他人一样,成为咱们‘高不可攀’的存在。”

黄炳秀听到有人这样说却也不生气。

她面带微笑,一脸和蔼地看着大家,说道:“历史把我推到了台前,作为一名党员,我服从组织的安排。但是,不管是我身处何位,身居何职,我依旧是长峪铺村的黄炳秀,依旧是以前那个把所有乡亲们当作自己亲人对待的黄炳秀!”

话音刚落,所有村民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刚才那几个小声嘀咕的村民也十分羞愧,连忙对黄炳秀道歉。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黄炳秀作为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人,有时也会感到力不从心。

但是她依旧保持乐观,用最积极且平和的心态对待工作。

她知道自己是因为读书太少,所以经常面对问题,没有头绪。

但对此,她并不放弃。

遇到难题时,黄炳秀就会整晚整晚地翻看书籍、查阅资料,用知识充实自己。

渐渐地,她处理各项工作得心应手起来,很快便完全胜任了这个岗位。

1973年8月,参加“十大”后,黄炳秀被任命为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和书记,成为地方的高级干部。

对此,黄家人十分高兴,对着黄炳秀说道:“恭喜你,炳秀,你的命运已经在你的不断努力之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也终于从普通的乡村妇人变成了现在的模样,我们为你骄傲。”

上任之后的黄炳秀,也像自己对村民们说的那样。

无论身处怎样的高位,她的内心都只有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这一件事。

在担任湖南省委书记期间,黄炳秀会去到一些依旧不富裕的村子里。

她亲身下到农田劳动,不遗余力地将自己曾经的“改造”经验分享给大家。

一时之间,全国各地的村民们都在夸赞着黄炳秀,说她是一个好书记。

可是,就在大家都还沉浸在喜悦之中时,却突然得知黄炳秀书记自愿辞职的消息。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在黄炳秀担任期间,正值那个特殊时期。

她了解到具体信息后,立马来到上级领导办公室,对领导说:“领导,我已经想好了,我准备辞职。”

领导听了之后,不由得一惊,说道:“这是为什么?”

对此,黄炳秀大方解释道:“我身居高位,虽然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但是说实在的,我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尽管一直以来我都在学习着知识,可是这是远远不够的。我非常感激组织给我的机会,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所以,在中国现在最需要人才的时候,我也愿意放弃这个职位,愿意将这个职位给更加优秀的知识分子。此后,我会重新回到一线,继续带着乡亲们发展!”

黄炳秀虽然只是有着小学文凭的农门出身,却胸襟开阔,见微知著。

在知道国家的需要后,她果断辞去职务,回到其所熟知的田间地头,在那里继续发光发热。

小结

现如今,84岁的黄炳秀老人仍在见证着长峪铺村的进步与向前。

黄炳秀老人这辈子都保持谦逊、踏实、勤快的品质,在遇到大事时的高风亮节,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值得我们学习,也值得我们敬重。

出生于新时代的我们,更要学习前人的经验,吸取前人那些坚定信念的力量,努力奋斗,为祖国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参考文献

红网《三个女人三台戏》

朱雨初.黄炳秀[J].湖南党史,2000(01):52-53.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