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测微信名字打分】听音乐猜歌名真的能赚钱吗?记者调查了“炫软件套索”。

时间:2023-01-26 10:42:16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大多数提现软件都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宣传问题,利润流失是软件公司的真正目的,很多用户根本无法提现,花很多时间也得不到任何补偿。

有些渲染软件在使用过程中会引导用户共享,或者通过一些页面设计“戏法”,让用户下意识下载插件或跳转页面。

现金软件宣传的变现条件会引起用户误解,引导下载,如果该软件实际使用时无法实现变现功能,可能会受到虚假宣传或虚假广告的指控。

北京市朝阳区的刘女士是家庭主妇,平时经常在网上刷短视频。今年4月,她无意中看到了“听歌、猜话剧、轻松赚钱”的短视频广告。出于好奇,她下载了名为“点秋曲”的软件,完成任务后成功提取了0.9元,后来每天在软件上写答案两个小时,在准备完成任务时,发现提取要求突然提高到了“击中5000首”。

自己被骗了吗?刘女士在网上提出了疑问,之后发现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有人称之为“炫软件套索”——。

据《法治日报》记者最近调查,还有很多“问答歌曲”等“答题赚钱”、“猜歌曲赚钱”的软件,所以“轻松赚钱”、“下载新人”、“不看广告也能赚钱”。很多人在它上面花了很多时间,最后根本无法兑现,或者只能提取几元甚至几毛钱。(约翰肯尼迪,时间)有些人大声喊:受骗。

渲染功能夸大了那句话

利润流出是目的

天津的蔡老师和刘女士有过同样的经历。他告诉记者,下载《点猜家》后,“连续10天登录,每天答对80题就可以提取300元”,但如果在10天内完成任务,《点猜家》又要“答对5000首”。蔡老师果断卸载了这个软件。

那么,《猜5000首》真的能重现吗?

"完全不能兑现。"来自北京大兴的肖女士千辛万苦写完答案承担了任务,随着“一点猜歌”答题任务越来越难,4700个左右的猜歌环节开始出现泰语等非国语歌曲,没有正确答案的题目也不少。当完成5200首歌曲时,软件显示,虽然已经达到了猜测数的上限,但仍然无法再现。

肖女士告诉记者,她立即联系了“配合歌曲”软件的客服。客服说,这个软件的后续版本还在开发中,目前没有解决方案。“不能完成现金,根本就是骗人、欺骗流量、浪费用户的时间。”

今年国庆假期,记者根据刘女士的指示在手机应用市场搜索了“稍微推测一下”的软件,结果发现该软件已经关闭。据调查,10月18日记者再次搜索时,可以下载名为“点秋曲-现金收款”的软件。刘女士告诉记者,“点猜家-收现金”和“点猜家”的外观、视频相似,广告、游戏也相似。

在《一点猜歌——收现金》的软件评论中,两极分化严重,有评论说:“非常有趣,几百块钱一下子就出现了。”“歌唱类游戏锻炼大脑,是非常好用的软件。有评论说:“快下载吧,益智健脑。”这些评论都打了5星。又说:“不行,不要下载,永远只能提出0.3韩元。完全不能说太多。”“太糟糕了。如果你做好5天的任务,就能得到300韩元。我完成了任务,没有收到。”留言说。这些留言都打了一星。超过1500条评论平均分为2.5分。

事实上,类似的任务、答题提取软件还不少。记者在一个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了很多“小说阅读现金”、“听歌现金”广告和博主推荐视频,大部分都附带着“赚零花钱了,操作简单,快点做吧”的句子。

在手机应用市场上,记者找到了“推测达人秀”、“推测大师大神”等多种推测家。这个软件评分1-2分左右,评论区充斥着“不能再现”、“骗子软件”的差评。

据记者调查,手机现金化软件主要分为两大类。

首先是软件本身为用户提供实质性服务,作为引流的辅助功能吸引用户,一般是比较有名的公司的产品,可以变现,但金额少,与广告宣传不一致。例如,《番茄小说》以提供免费小说阅读为主要服务内容,用户表示,看了700多个小时后,只提取了15韩元。

“提现的金额与广告相差甚远,但自己写的初衷是读小说,所以不认为被骗了,可以使用体验。”一位用户说。但是,也有用户以现金提款额和预测差异很大为由感到不满。

第二类是软件以提现为目的吸引用户,用户不断通过任务、游戏、广告观看完成时间赚取提现金额,在应用规定金额时再次提现。但是用户通常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工作完成后,这些软件可以不断提高现金要求。

据记者观察,大多数现金软件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宣传问题,利润流失是软件公司的真正目的,很多用户根本无法兑现,花费大量时间也得不到任何补偿。

明星代言真伪很难分辨

虚假宣传诱导广告

众所周知,一些渲染软件在使用过程中会引导用户共享,或者通过一些页面设计“戏法”,让用户下意识下载插件或跳转页面。

一位使用过多提现软件的网友“深蓝”表示,提现软件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会充满大量广告,屏幕上出现关闭虚假页面的选项等诱导广告很多。用户触摸后,可以自动下载广告中的软件。

根据《深蓝》,一开始相信现金的真实性有两个原因。第一,有些软件一开始确实可以变现。比如提取0.3元。二、界面上不断出现“(用户昵称)500元成功”的弹幕。“现在想想,这都是软件企业的套路,盗用用户微信头像进行虚假宣传。”

在“知道”相关问题下的评论中,

记者发现,有很多用户都在完成1000至2000首歌曲猜题或一定量的任务后发现不能提现,评论中没有成功提现较大金额的情况。

记者在调查中注意到,一些提现软件不乏由明星代言,但代言的真伪有待考证。

天津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本来是不太相信提现软件的,“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但看到明星代言后,觉得有一定的可信度。他下载了一个看视频广告的提现软件,不停地做任务,任务要求也不断提高,后来要求看9.8万个视频广告才能提现,这让他幡然醒悟:自己永远吃不到这份“免费午餐”了。

多位受访者说,一些不良软件开发者打着“休闲赚钱”的名义,利用用户渴望轻松赚钱的心理,用夸张的宣传语或诱导式的广告引人下载软件,骗取下载量和流量,希望广大网友擦亮双眼,切勿上当受骗。

行政部门监管处罚

情节严重或构犯罪

8月30日,新浪黑猫消费者服务平台官方微博“黑猫投诉”发布信息显示,平台上与“提现”相关的投诉有近20万单。

北京韬安律师事务所律师段英子直言:“如果提现软件宣传的提现条件引发用户误解从而引导其下载,而这款软件在实际使用时却无法实现提现功能,则可能涉嫌虚假宣传或者虚假广告。”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指出,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违反者,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属于发布虚假广告的,依照广告法的规定处罚。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诱导分享、诱导下载以及虚假宣传等作为商家的营销手段,如果是隐瞒真实情况,欺骗消费者,或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可向服务者要求赔偿。”郑宁说。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分析说,从广告法角度来讲,一些提现软件提供所谓的产品服务是虚假的,违反广告法规定,构成虚假宣传,工商主管部门可以对其进行监管,进行相应处罚;从合同法来讲,虚假宣传的内容若构成合同条款,且商家不以履行合同而以欺诈为目的,则可能构成合同欺诈,消费者既可以主张其承担违约责任,也可以要求解除合同,赔偿损失;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上来讲,虚假宣传欺诈构成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部分可能构成侵犯消费者的选择权,消费者可以起诉;从刑法角度来讲,若构成合同欺诈,其中不以履行合同为目的,单纯诱骗消费者的情况,严重者可能构成刑法上的合同诈骗,可追究刑事责任。

针对手机应用市场中一些软件以“提现”为噱头,欺骗消费者,为软件引流的现象,郑宁分析,主要原因之一是该类违法情形众多,相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二是该类违法行为成本低、收益高,利益驱动使得这种现象难以管制杜绝。

采访中,不少用户提出疑问:对于这类提现软件,手机应用市场平台难道没有监管责任吗?

对此,刘德良表示,从法律上来讲,通常情况下平台没有主动监管的义务,但是针对屡遭投诉的提现软件,平台应采取相应措施,查证属实则可采取要求被投诉软件下架、限制被投诉软件进入应用市场等措施。若针对屡遭用户投诉的软件,平台拒不履职,则需承担相应责任。

同时,刘德良说,从机构监管层面来看,无论是工商监管、广告执法机关监管还是平台内部监管,面对提现软件换“马甲”反复上架的情况,都存在监管难度较大的问题。若想根除这种现象,刑法介入是有必要的。尽管对于单个用户来讲,提现软件涉嫌诈骗的金额不多,但涉嫌诈骗的人数众多,也可能构成合同法上的诈骗。一旦构成诈骗,公安机关介入,将其作为刑事案件处理,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可能是最有震慑作用和最终的手段。

郑宁提醒,在鱼目混珠的手机应用市场中,针对提现软件虚假宣传、诱导下载的现象,在有关部门加强规范整治的同时,广大消费者也应擦亮双眼。要规避“天上掉馅饼”的心理,面对诱惑冷静分析,谨防掉入虚假宣传的陷阱,以免浪费时间为不良软件贡献流量。遇到侵权行为时,消费者应该勇敢地通过12315等平台积极维权。

(记者 韩丹东 实习生 杨蕙嘉)

来源:法治日报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