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能让人大笑的微信名字女生】微信《一拍》可以撤了。我们终于可以告别“社会死亡”了吗?

时间:2023-02-11 19:03:23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拍一拍可能是微信史上最简单、最有争议的功能。

有多简单?张小龙说他只用了一行代码。

有多大争议?点击#拍摄#几乎可以在所有与题主相关的微博上看到愤怒的评论,要求取消这个功能。但是另一个是:“尾巴一拍推荐有什么好的?“这是近500万人访问的另一个热点问题。有的人讨厌牙痒痒,有的人又讨厌玩得开心,可以说一拍支持“人的悲欢不通”。

很多人预测,从6月17日在线当天开始,“一拍”将像“朋友圈评论表情包”一样以光速下线,并在重新装修了3天的网络记忆中迅速遗忘。但是两个月过去了,一拍坚持了下来。新鲜感平息后,大家逐渐接受了这个功能,学会了如何“恰到好处”地拍朋友们。

在此期间,微信队也优化了“一拍”。包括支持自定义后缀、一拍后弹出提醒、今天刚上传的“两分钟内撤回一拍”功能等。但这似乎不足以平息人们的不满。在IPANA的微博下,热评仍然会问:“这个功能可以删除吗?”是。”说

这种两极化态势会引起疑惑。“一拍”到底是精致的社交构思,还是失败的无用行为?

微妙的社交空间

就我个人而言,“一拍”是一个精彩的功能——,扩大了社会互动的可能性。

据张小龙说,它能让微信上的朋友们“像蚂蚁一样打招呼”。也就是说,在数字空间中提供了“触觉”的替代方案。

在“拍摄”出生之前,我想指定一个朋友谈谈特定的话题。想要直接呼叫他名或使用“@某人”的功能。但是两者看起来都太正式了。隐含着“我想认真谈谈这件事”的态度。所以' @某人'

和“一拍”通过对触觉的模拟,产生了更加非正式、亲切、俏皮的问候语。微妙之处可以从“一拍”的英语翻译中看出。微信语言为英语的用户可以看到“一拍”被翻译成“nudge”。也就是说“用胳膊肘轻轻碰一下”。但是更新到新版本后,微信团队可以看到翻译是“tickle”,即“挠痒痒,逗对方笑”。看起来微信希望我们以更亲密的态度使用“拍摄”功能。

关于“一拍”的非正式性,可以举出另一个例子。在由玩得好的朋友组成的团体对话中,可以无缘无故地把所有人都拍一遍,但其他人肯定不会感到困惑。——.他们会反过来拍你一架。虽然没有明显的意义,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部分都是通过这种毫无意义的触摸来维持的。(亚里士多德,《新伦理学》,《新》)在“一拍”的互动中,每个人都可以毫无压力地一起找乐子,一起做蠢事,人们可以用更容易的方式沟通。

相反,如果一大早就把朋友们都@一次,别人可能会误以为你在讨论下一次活动日程,或者让AA记住上次吃饭的钱,这就是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的区别。

非正式地也赋予了“一拍”的另一种潜力。——事实上,很多人已经亲身实践了——。那是关于身体和性的故事。社会文化规范使与身体相关的单词具有一定的禁忌性,使这些话题能够隐藏在正式渔场之下。但是“一拍”是指“否定”的马座。这给了很多人放下负担修改后缀“驾驶”的机会。朋友之间随便拍拍屁股、敲36D、敲头骨就可以了。因为“拍一次”本身就意味着“我”

在开玩笑,别往心里去」。

但我也能意识到,自己对于「拍一拍」的喜好建立在一些特殊的条件之上:我身边大都是同龄人、身处相对开放宽松的文化环境中、微信里为数不多的长辈都没有学会「拍」我。如果这些条件不成立,「拍一拍」所带来的就会是烦恼,这凸显了当前版本「拍一拍」的问题所在。

游走在不同身份之间

社会学告诉我们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每个人都拥有多重身份,一个人可以同时是中国人、某人的儿子、某人的丈夫、劳动者、编辑,等等。那么,他应该怎样扮演好自己的每个角色?最简单的手段就是「印象管理」,也就是「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

这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印象管理的具体形式早就出现在微信上了 —— 那就是朋友圈分组。借助分组功能,每个人都有权向特定的人展示特定的生活片段,从而构建出自己的形象。此外,微信上每个联系人的聊天都构成一个独立空间,你不必担心对 A 说的话会被 B 听到,这也是印象管理的体现。相反,如果将一些不符合自己「人设」的消息错发给另一个人,通常都会导致尴尬与窘迫。

想要在微信上管理不同的身份本就是一种艰难的艺术。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给自己的每个身份都给建一个微信,很多人分别设立「工作微信」和「私人微信」便是出于这样的动机。但因为微信限制多开,切换账号也相当麻烦,实际上大多数人都会只用一个微信处理全部事务,这时候想要平衡不同的社会身份便成了一件需要小心处理的事。

但很不凑巧,当前版本的「拍一拍」是全局性的。你设置的拍一拍后缀对全部好友都适用,这就打破了不同身份之间的「干湿分离」。要是不同身份的形象相对一致那还好办,但对于那些不同身份间形象差别较大的人来说,「拍一拍」会是件麻烦事,毕竟任何人都不会希望自己设置来供好友之间玩闹的后缀会被严肃的上司或长辈意外拍到。

与之相关的是误触的可能性。双击头像触发拍一拍是很简单,但也可能导致误拍的出现,这使得我们使用微信时也不免小心翼翼。要是在试图看不是很熟悉的微信好友朋友圈时不小心拍了拍 Ta,或是在群聊里误触拍到了自己本没想过拍的人,都会导致与原有身份定位的冲突,进而让我们陷入尴尬境地之中。破坏了原有的身份管理模式,正是大多数人对「拍一拍」不满的根源。

当然,为了让「拍一拍」更加好用,微信也有做出改变。今天将微信更新到最新版本(Android 版本号 7.0.18,iOS 版本号 7.0.15)便可体验到「拍一拍撤回」功能。新版微信允许我们在发出两分钟内撤回拍一拍提示,而且不会给对方显示撤回提醒。换句话说,只要在这两分钟内对方没看到你拍了拍 Ta(希望如此!),就能吃后悔药当没事发生过,因为误触导致的尴尬局面也能因此减少。

但仅仅是「后悔药」,还不足以消除身份管理的困难。真想要避免各种可能的尴尬,我们还需要更加细化的身份管理 —— 也就是给「拍一拍」添加开关和分组显示后缀功能。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