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微信h名字大全】心理学:畸形的恋母情结有多可怕?看完这个案子你就知道了

时间:2023-02-26 09:44:13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每天努力工作的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过去几年了,回想起来还是很可怕和感慨。刑事案件中往往与心理障碍疾病没有联系。有些事件经常被用于我们的心理分析。接下来的事件与典型的恋母情结有关。畸形的恋母情结到底有多可怕?看完这个案子你就知道了。

2005年4月10日,云南省凤庆县公安局接到报警电话,发现多名中年妇女被强奸的案例,犯罪嫌疑人名叫车文平,他想知道车文平为什么要把目标定为中年妇女。其实这和他的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可以说,他小时候母亲的不在是密切相关的,母亲的不在为什么会导致心理扭曲?

车平文出生在云南省的一个小县城,他的父亲常年喝醉,脾气暴躁,田文平小时候经常和母亲施暴,使他的母亲无法忍受,所以车文平11岁时选择离开这个家庭。

年幼的车文平每天都在期待母亲的归来,但同时又抱怨母亲的无情,因此对母亲怀有爱与恨。这种日子无疑很难受。

他在这种激烈的心理斗争中长大,形成了对中年女性的畸形认识——,同时迫切渴望与中年女性建立关系,一方面觉得“这个年龄的女人都不是好东西”。

终于,在雇佣杀人的机会中,车契在杀人过程中感受到了这种奇异的快感,开始走上了万劫之路。(杀人,杀人,杀人,杀人,杀人,杀人,杀人,杀人,杀人,杀人,杀人,杀人)。

差评最终悲惨结果的根源是翻译他畸形的俄狄浦斯情景、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和俄狄浦斯情结。

心理学中是精神分析学派用语。源自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俄狄浦斯(Oedip-us)无意中杀死父母并娶妻的神话故事。爱母爱是来自父母的,但不是现实的父母,而是父母的形象。

在弗洛伊德看来,每个男孩生来就有恋母情结。3-6岁出现的恋母情结是第一个恋母情结。少年在《本我》中无条件依赖母亲。这个时候,如果缺少母爱,孩子的心就会落后,所以恋母情节也会延期。

车文平从小被母亲和父亲殴打,母亲给的这份爱是“微弱的”,而不是“无条件的”。因为母亲也无法保护自己,没有能力保护年幼的车文平,也没有能力给予心灵的滋养。

进入青春期后,第二次恋母情结开始了,这时母亲抛弃了孩子远走高飞,曾经相依为命的母亲现在这样对待自己。车文平的心无疑是怨恨的。他不想相信妈妈会“抛弃”自己的事实,所以期待妈妈的爱,怎么能回来呢?

即使回来了,她也是需要孩子照顾的母亲。按理说,第二个恋母情结的对象不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而是父母的替代者(例如家庭以外的女性老人、父母的朋友、自己的女教师)。

所以车文平的内心对这些女性老年人的感情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他随着年龄的增长,没有逐渐削弱恋母情结,也没有向同龄女性投射性欲。

相反,他把对自己母亲的复杂感情投射到和母亲差不多年龄的中年女性身上,一方面和她们发生性关系以弥补感情的不足,另一方面又认为“这个年龄的女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这种爱与恨的感情是车文平犯罪的心理根源。

在心理领域,恋母情结是最基本、最快的人际关系,长大后是多种人际关系

系都会受到恋母情结的影响。可以说,恋母情结是后来各种人际关系的雏形。

茶文平 的恋母情结没有顺利过度到同龄女性身上,而集中在中年妇女上,这其实就是一种母爱的 过度补偿,

如果说茶文平的恋母情结是必然,这股“杀意”和“恨意”却绝不是偶然,茶文平的家庭教育中,父亲才是让他走上犯罪道路的罪魁祸首:对女性施暴的男人往往不会从心底里尊重女性。

茶文平从小目睹了父亲对母亲的殴打,虽然幼小的他曾拼命想要保护母亲,但是父亲耳濡目染的夫妻相处之道,让他潜意思里相信:女性就是男性的附庸品,是不值得尊重的,更何况茶文平自身有被父亲虐待的经历,母亲的离开让他更加相信女性是“忘恩负义”的,没有一个“好东西”。

种种迹象表明,即使茶文平没有杀人犯法,他依旧会和父亲的一样,变成一个彻头彻底的虐待女性的“家暴男”。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双方都对孩子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任何一方的缺失和教育不当都会给孩子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有句话叫作地球上本没有仇恨,但人们因爱生恨;地狱中本没有愤怒,只有一个受了嘲弄的婴儿——所有的恨皆来源于爱。

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人“恨”原生家庭的教育不当,根源还是因为我们爱着父母对父母有期待,可是像茶文平这样的孩子已经没有机会了,这股恨意彻彻底底地毁了他自己。

有的时候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庆幸的是我们当中大部分人收获的爱意是远远大于恨的,我们没有必要为了不够完美的家庭而懊恼,因为我们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大部分人比茶文平要幸运得多,有些人即使活着也在一生中治愈着童年,而我们却有机会化解怨恨,拥抱爱意,所以,不要再怨恨你的父母了,带着恨意生活,走不出童年的阴影,给自己,给未来家庭,带来的,只能是灾难。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