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微信头像出现名字怎么回事】朋友使用这张照片作为头像的原因是在90年代以后的抖音视频中发现的

时间:2023-03-09 01:06:4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先看一张画。

是《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幅画好像很多人都看过了。

但是,看到朋友名单后,发现可以找到几个人的个人资料照片?那幅画就是这幅画。

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用这幅画做微信头像?

事实上,几百年前,画家画这个美丽女孩的目的是为了记录她的容貌。

也就是说,这其实是“证件照”画像。

用头像当然没有任何违和感。

教我“冷知识”是在90后。

他的抖音视频中有太多这样的惊喜……。

01

春湾舞《只此青绿》火的时候,那1000多年前的《千里江山图》也是众所周知的。

很多人附庸风雅,随风赞叹其色彩。

但是这幅画吸引人的原因是因为蓝色的山水吗?

看了卢晨的视频后才知道,实际上仔细看一米长的卷轴,就会发现隐藏着更感人的细节。

在烟雾弥漫的河流和山峰起伏的军山之间有一个小村庄。

人们在这里过着悠闲的隐居生活。

亭台,莫岩礁寺,有白衣的隐士,漂流、玩耍,然后停下来,好像在作诗、作曲。

大人带着孩子在沙滩上玩,知己两三个人在亭子下喝酒聊天。

看着他们,仿佛我也在其中,感受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快乐。

还有这幅画,我们已经见过类似的了。

还记得小时候看的《葫芦娃》吗?那七色山以外的山峰不也是青色吗?

同样来自上海美术制片厂,连动画片都很有艺术性。

746"/>

当时看这个视频,我又感动又惊喜。

原来从一幅画、一件艺术作品里,竟可以发现这么多意外的小收获。

就像生活里,突然而至的小确幸。

吕宸北大美术史专业毕业,当过摄影师,组过乐队,还给孙悟空配过音。

两年前,他受邀为朋友讲解名画《加纳的婚礼》,发现朋友听得入迷。

这才发现,其实很多人希望触碰美、了解美,但总对艺术看似很高的门槛望而却步。

“为什么不能讲给更多人听呢?”吕宸干脆专门做起了解说名画的视频。

为什么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能办得那么成功?

乾隆二十五年的画作《紫光阁赐宴卷》,早就记载了几百年前我们办冰上盛会、招待外宾的盛况。

最近乌克兰的新闻中,经常出现联合国安理会议会大厅背后一副巨大的壁画。

而这幅画,为什么不是邀请当时闻名于世的毕加索、达利所作,而是把重托交给了一个名气很小的男人?

吕宸在视频里,也讲述了这段故事。

以前总觉得,大多数的我们与艺术似乎隔着一段难以逾越的距离。

可吕宸的视频,却让它们离平凡人更近一点,离生活更近一点。

他曾引用狄金森的一句名言:

“世界上可能只有20%的人掌握艺术,懂得用艺术来表达感受。

而剩下80%的人是不懂的,他们有没有享受艺术带来的愉悦的权利?

我觉得是有的。”

人生,当需这样“无用”的趣味。

欣赏艺术,就是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小惊喜,小确幸。

也许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却能把日子过成诗。

02

之前看《小猪佩奇》,我始终有个疑惑。

我们一直只见过这只粉红色小猪的侧脸,但她鼻子的一边,却有两只眼睛。

这明显不符合现实,按照面部对称的逻辑,小猪佩奇的正脸,岂不是下面这样?

相信不少人也有这个疑惑,直到看了@杨藩说艺术的一条抖音视频,才解开了谜团。

原来,小猪佩奇的形象,遵照的是儿童画的特点:「画所知」。

孩子在描绘形象时,会尽力画出自己的「所知」,他们知道动物都是有两只眼睛的。

所以小猪佩奇不管是正脸还是侧脸,都必须充分反映出这个特点。

这与人类的很多早期艺术,如出一辙。

甚至毕加索的立体派绘画,也是这样的。

看似简单的小猪佩奇,竟也能教会我们丰富的学问。

杨藩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博士,更是首都师范大学的老师。

最开始,杨藩很排斥学生老是刷手机,极力想把课讲得好玩,让学生放下手机。

但他渐渐觉得,该与手机“和解”了。

“教自己的学生也是教,为什么不借着手机的便利,把美育带给更多人呢?”

他开始尝试制作美术知识科普视频,上传到抖音,让更多孩子看到。

他觉得,这是作为美术教育推广者的一种“职责”。

杨藩在高校教学

幽默诙谐,又知识点满满的讲解,让他很快吸引了130多万粉丝。

也是看了他的视频,我才知道几百年前的欧洲宫廷,竟然有个公主长得与甄嬛神似。

而从这位年轻公主的身上,还能读出中世纪一个庞大家族的漫长历史。

电影里优雅的茜茜公主,也被传神的画作,记录下了美丽的容颜。

而她的命运、选择,更与后来一战导火索的萨拉热窝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平日里不停看书、写稿,快节奏生活的我,每次看杨藩的视频,都有一种充实感和幸福感。

它们难得地让我静下来、慢下来,耐心地看一幅画,了解一件往事。

现代人急功近利,忙着应酬,忙着加薪,忙着算计。

可艺术却能让我们学会停,学会慢,好好享受人类璀璨的文明,品味生活里那些常被忽略的美感。

这反而,让人觉得更加丰盈。

03

深冬的圆明园,一个小小的孩子指着远处的一方小岛问道:

“爸爸,那上面是不是曾有建筑?”

爸爸告诉他“有”,并且很快在一张纸上,还原出那座建筑巍峨的全貌。

那曾是圆明园里,最高的一座楼。

高耸于湖中心的抱厦,里面曾铺满波斯地毯,还有雕龙宝座。

周边的配殿、亭子、游廊,美轮美奂,宛若仙境。

古人相信仙人住在海上的仙山里,所以水中建造的楼阁,是中国人对美好的憧憬。

这座楼叫做“海岳开襟”,乾隆皇帝夏天坐船至此,微风拂来,吹开了他的衣衫,才有了这个诗意的名字。

看到画的那一刻,我像这个孩子一样,面对萧瑟的园景,竟在脑中勾勒出一幕美妙的画面。

古人的建筑,原来如此浪漫。

这位名叫杨大炜的男人,是个设计师,精通中国古建筑。

他曾获奖无数,还为北京奥运会花样游泳国家队设计过队服。

当他成了两个孩子的父亲,便开始在抖音边画边讲,把中国古建筑之美展示给孩子。

曾经,我们只知道刻板地背诵“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但你知道,什么是“阙”吗?

其实“阙”的意思就是“缺”,指两个建筑之间有开口。

明白了这个,再看杨大炜的绘画还原,宫阙、城阙,就能举一反三地理解。

如今断壁残垣的圆明园,当年到底有多美?

杨大炜的细腻勾勒,重现了那叫人震撼的灿烂景象。

借用吕宸的一句话:中国人,要看得懂中国画、中国建筑。

那一砖一瓦、园林雕塑,无不充斥着中国人对自然、天地的理解。

那些留存在历史里的浪漫,不该只是书本上、脑海里的只字片言。

认识美丑,寻找、品读中国文化深厚的底蕴,才能养出高尚的兴趣。

04

不止这些。

在抖音,我看见过头发花白的老先生,手指在琴键上跳跃,流淌出一曲美妙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看见年轻的男孩,用简单的“报纸糊墙”,也能拍出艺术大片。

看过这一条条迷人的视频,一个个有趣的创作者,才发现:

如今的世界,艺术已不再被束之高阁,审美力不再是离我们普通人遥远的东西。

相声大师冯巩、评论家洪晃、美术学家肖景志......

他们走下了“高高在上”的舞台,通过短视频走进了每个人的手机里。

为我们构建起审美的能力,让更多人与艺术邂逅。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一句话。

阿尔卑斯山谷里,有一条路,两旁的景物极美。

路边有块标语牌,上面写着一行劝告游人的字:慢慢走,欣赏啊!

许多人在这快节奏的世界里奔波如蚁,随着车水马龙,埋头向前赶路。

世界再精彩,也成了一个了然无趣的牢笼。

多么令人惋惜。

人生,其实该像阿尔卑斯山谷里的那句标语说的那样:

慢慢走,欣赏啊。

如此,心里有了底蕴,精神和灵魂自会丰盈。

-END-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