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西字开头的微信名字】都中华、撒马尔罕:这里往东走就是中国

时间:2023-03-10 05:41:5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撒马尔罕,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2022年9月中旬,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届会议在这里举行,发表了《撒马尔罕宣言》。这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首次会面。

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袁剑最近接受《中国民族报》都中华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中国正在推进的新丝绸之路战略)”倡议改变了中亚地区的地缘经济格局,撒马尔罕也再次在世界版图上恢复了自己的重要地位。

2022年9月12日,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在标牌上写着“撒马尔罕2022”字样。(新华社记者白雪照片)

世界文明的十字路口

撒马尔罕位于中亚的“两江流域”,位于岩江和实江之间,成立于公元前650年左右,距今已有2600年的历史。早在张健冲破西域之前,中国和中亚就已经进行了民间贸易文化往来,汉武帝派遣张健出使西域,从进一步开通长安出发,连接了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各国的陆路通道。撒马尔罕在这个后代命名的“丝绸之路”上占据了独特的位置。

卡尔说撒马尔罕是公认的世界文明的十字路口。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冲是古代中国通往印度、阿拉伯和欧洲的必经之地,连接着中国、波斯、印度等三大文明地区,探险家斯文头球被称为“中亚城市的主卧”。来自各文明的人、物品、文化在这里交流和融合,形成了整个亚洲大陆密切交流的网络。

"商业贸易、使节穿梭、战争洗礼、民族迁徙、南北来往的几个人在撒马尔罕留下足迹,将各地的语言、文化、宗教、饮食、习俗带到这里,多元文明相互激荡,形成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面貌。"袁剑说。

今天撒马尔罕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是享有盛誉的历史城市。2000年,撒马尔罕的整个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精巧的古建筑风格、象征城市颜色的撒马尔罕蓝、复杂的植物和几何图案装饰是这个城市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世界著名的瑞吉坦广场是中世纪中亚建筑的杰作。非哈努姆清真寺是整个中亚和伊斯兰世界最具代表性和历史意义的清真寺之一。著名的古迹古尔埃米尔陵是帖木儿及其继承人的陵墓,建于15世纪。陵墓造型壮观,色彩华丽,有阿拉伯式圆锥形圆顶,东方建筑特色浓厚,是世界著名中亚建筑的瑰宝。(莎士比亚,阿拉伯,阿拉伯,阿拉伯,阿拉伯,阿拉伯,阿拉伯,阿拉伯。

帖木儿帝国的创始人帖木儿汗一生中多次西征,在从小亚细亚到喜马拉雅山脉南部的广阔土地上建立了庞大的帝国。为了丰富国道撒马尔罕,帖木儿说:“不惜各种手段吸引商人参与这项贸易。在征服的城市中,选出了最善良、最有才干、最巧妙的工匠送到这里。”来自各地的技术人员超过15万人,他们把不同地区的文化元素刻在撒马尔罕的街道和圆顶上,至今闪耀着光芒。

没有断绝的文化旅行

张健历尽艰辛来到了大月氏。虽然没有说服对方进攻匈奴,但无意中打开了中原王朝通往中亚的大门。韩以降之后,连接东西方的这条通道悠扬地响起骆驼铃,狮子“看道”,商人络绎不绝。

剑说。"这标志着中国对外认识的范式开始."中亚和中国相互交流和交流,到目前为止也进入了向深度和广度延伸的历史进程,贯穿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就是这种文化交流的重要体现。

中国古籍中很早就有关于撒马尔罕的记载。《魏书西域传》被称为“实万斤”,《隋书西域记》被称为“强国”,《新唐书》被称为沙漠。唐高宗三年(658年)在撒马尔罕成立了江居都督部,受安西都护府管辖。撒马尔罕和古代中国之间的往来更加频繁。

唐代僧侣惠超访问过撒马尔罕,有《往五天竺国传》的记录。高僧玄奘建造的《大唐西域记》中提到的“昌建国”是强国,被称为“李方宝货物聚集较多的国家”,玄奘曾经住在这里。到了元代,耶律楚材在《西游录》记录了自己撒马尔罕的旅行。

2022年9月1 2日,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人们经过孔子雕像附近。(新华社记者白雪照片)

正是这个世界的十字路口,佛教进入东方,成为进入中国的重要地点。根据《后汉书》,韩明帝、雅梦金人、因此狮子、郎中、蔡果、博士弟子王俊秀等12人对大月之国写了佛经。很快,撒马尔罕的两位僧侣与白马包佛教经典、佛像返还洛阳、佛教进入中原后洛阳也有了白马寺的东汉使者一起来到了这里。

据史料记载,强国与唐朝交往密切。唐太宗贞观年间,司马懿使者来到长安时,贡品里有“鹅蛋一样大,其颜色像金子一样发光”的金度,让大唐君臣大开眼界。后来狮子再次来访时,带来了几棵桃树。安史混乱后,“金岛外交”逐渐脱离历史。

/p>

造纸术的西传被认为是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撒马尔罕则是历史的见证者。公元751年,唐朝安西节度使高仙芝部队与大食军队在怛罗斯之战中失利。波斯学者比鲁尼在其著作《印度志》中记载,唐朝战俘中有不少造纸工匠。在阿拉伯人的支持下,他们在撒马尔罕建立了阿拉伯世界第一座造纸厂,把中国造纸技艺留在了中亚。大量书籍的出版直接推动了阿拉伯世界教育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改变了世界文明的格局。

CCTV纪录片《亚洲 文明之光》中介绍了造纸术的西传。

袁剑指出,以撒马尔罕为代表的中亚地区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商品物质等层面的互通有无,更进一步增进了两大区域之间的彼此认知与知识积累,为中国历史上陆地边疆上的西向交往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典范。

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撒马尔罕地理位置优越。在世界交通史的起始阶段,撒马尔罕是茫茫大漠和崇山峻岭交汇之处的一片绿洲。古代商队无论是西去波斯高原和小亚细亚,还是去往东方中国,撒马尔罕都是休憩、补给和货源分销、补充的绝佳地点。进入现代社会,它的战略重要性并未削弱。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期间,走进撒马尔罕兀鲁伯纪念馆。在一幅古丝绸之路路线图前,习近平听讲解员讲述中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辗转来到费尔干纳(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历史后说,希望你们多宣传这段历史。欢迎乌兹别克斯坦朋友去中国、去西安。

近年来,中乌联合修复希瓦古城历史文化遗迹顺利完成并移交乌方,双方还联合发掘明铁佩古城遗址。中国科学院中亚药物研发中心和全球葱园塔什干中心相继投入运营,成为中乌医药、植物学合作研究的重要载体。

袁剑表示, “一带一路”倡议,再一次改变中亚地区的地缘经济版图,撒马尔罕也再次找回了自己在世界版图上的重要地位。

上合峰会期间,《关于中吉乌铁路建设项目(吉境内段)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正式签署。对于双重内陆国乌兹别克斯坦而言,中吉乌铁路使其货物绕过哈萨克斯坦进入中国,扩展了交通运输网。同时,中吉乌铁路走廊将与外高加索走廊连接,为乌兹别克斯坦提供到欧洲的最短线路。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新生。

袁剑认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撒马尔罕而言,不仅意味着亚欧文明相互交流的新开始,而且还在现代意义上促进了中国与中亚之间的互联互通,将极大改善当地深处内陆的不利地理条件,提升中亚各国及其民众的生活水平,撒马尔罕也将由此获得更大的发展契机。

“中国向来主张和睦万邦,‘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正是这种古老智慧的现代呈现,它不是地缘政治角逐下的零和游戏,不是以邻为壑,不是强迫站队,而是强调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安全与共同发展。”袁剑说,事实证明,中国强则中亚强,中亚安则中国安。繁荣和稳定构成了中国与中亚的共同期待,也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受访者简介:

袁剑,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基地)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边疆民族研究所所长,国家安全研究院研究员,新疆智库特聘专家,研究领域:清史、边疆思想史、边疆民族史、西北-中亚研究;代表性研究成果:译著《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著作《边疆的背影:拉铁摩尔与中国学术》等10余种,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等多项,中外文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十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来源: “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