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二锅头微信名字叫啥啊】中小协公布了“一劳永逸”消费领域的投诉,杜绝了无底线营销行为。

时间:2023-03-16 15:42:48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中国网络财经10月31日新闻(记者团奢侈)3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对2022年第三季度消费者投诉进行了统计分析。近年来,“银发经济”和“儿童经济”市场蓬勃发展,“老、小”消费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但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商人利用老人和未成年人认知能力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的特点,通过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方式设置消费陷阱和消费手段,骗取老人和未成年人的钱。

非法向未成年人销售商品或提供相关服务。

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获取利益,违反了法律法规,在知道或未确认服务对象是否未成年的情况下擅自提供相关服务,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第一,非法向未成年人提供纹身服务,而部分经营者不确认未成年人的实际年龄,不确认身份信息,只要孩子自称成年人,就提供纹身服务。第二,向未成年人非法出售烟酒。一些经营者在校园周围开设香烟酒店,向未成年人非法出售酒和电子烟。

案例1.2022年6月,15岁的薛某、14岁的石某来到湖南常德市郑城区某纹身工作室,要求提供纹身服务。这家工作室的职员不确认年龄,而是提供纹身服务。6月15日,薛某、石某的家长就此事向常德市定性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要求其承担清理纹身的医疗费和后续治疗费。调查结果显示,该工作室没有确认薛某、石某的年龄和身份证信息,也没有在经营场所明确表示“不向未成年人提供纹身服务”,而是直接提供纹身服务。这家工作室的行为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经过调解,最终双方签署了一份调解协议,将薛某和石某清理纹身的医疗费及后续治疗费18500韩元赔偿投诉方。

案例2.2022年5月29日,朱女士向浙江省舟山市静海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15岁儿子于5月27日在静海区城东街邵阳县仙路60号的一家超市花20元购买了4瓶牛兰山二锅头,希望消保委协调处理。经过静海区消保委协调,投诉方同意一次性赔偿周女士3000韩元。

小协警告说,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9条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酒、彩票或彩票奖金。烟、酒、彩票经营者必须在显眼的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彩票的标志。很难辨别是不是未成年人的,必须出示身份证。《电子烟管理办法》第22条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产品。电子烟经营者应当将不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的标志设置在显眼的位置。很难辨别是不是未成年人的,必须出示身份证。《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第四条规定:任何企业、组织、个人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纹身服务,不得强迫、诱惑、教唆未成年人纹身。经营者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上述各种服务。

引导未成年人消费

未成年人从生理到心理学都处于生长发育期,缺乏抵抗不良诱惑的能力,容易被不良商家诱导上瘾。一、未成年人盲盒消费热。部分商家利用未成年人的好奇心、坑爹、容易追随的特点,引入“收藏版”、“纪念版”、“稀有版”等“饥饿营销”方式,引导未成年人高额购买卡等低价值盲盒商品。二是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没有底线的追逐。部分经营者利用未成年人善于跟风,易受操纵,制造“粉丝经济”“饭圈文化”,让未成年人沉迷其中。第三,引导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欣赏,部分平台和电视台主以各种方式引导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欣赏,家长发现后,平台以无法证明是未成年商或父母管制不足为由拒绝退款。

案例1.2022年4月,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收到消费者消保分会作为消费者的姚老师的投诉。经过未成年儿童(二年级)消保分会工作人员的调查调整,最终商家同意退还350元,同意把东西给消费者,老师表示受理。

案例二。徐老师向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了解到,2022年1月17日,自己的微信零钱余额突然减少了很多。看了看,10岁的儿子使用家长手机上网课的时候,在一个音乐直播平台充值了16270元,奖励主播,获奖后平台将同类主播私信多推送到孩子的账号上,发出了诱惑和诱导的话语。徐老师将此事件反映在音乐直播平台客服中,发现平台没有积极处理,主播不针对孩子,各种理由,但是徐老师保留了很多知道是孩子的诱因信息和聊天记录。平台客服声称家长管理不善,拒绝退款。

小协提醒大家,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不成熟,自制力弱,容易受到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也容易被商家的诱导引入歧途。家长和学校在发现孩子冲动购买盲箱、沉溺于“饭圈文化”或参与直播欣赏时,要及时做好教育指导工作,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偶像观。要防止产生赌博心理或陷入追击士气。另外,中央文明班、文化观光部、国家广播总局、国家网络信息处4部明确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观看,网站平台不得开发引导未成年人观看的功能应用程序,不得开发引导未成年人参与的各种“礼物”。各种直播平台必须严格落实意见要求,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网络游戏类

相关主管部门对网络游戏经营进行了规范,对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和抑制过度消费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对未成年人网络相关

游戏方面的投诉仍然时有发生。一是未成年网络游戏充值退费难。未成年人利用家长手机注册游戏账号进行大额网络充值消费,在付款环节平台未采取有效措施验证充值人实际身份,家长在维权时由于无法证明实际充值人为未成年人,从而引发大量游戏充值退费纠纷。二是部分网络游戏内容低俗,一些网络游戏内容充斥血腥、色情、暴力等内容,且对玩家身份实际审核把关不严,导致未成年人接触到相关内容,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案例1.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接到宋先生投诉称,2022年5月,其未满11周岁的孩子拿爷爷的手机下载了一款手机游戏,并用奶奶的身份证注册游戏账号。5月29日至6月5日短短7天,孩子竟偷偷充值了2.4万元。游戏公司以账号是成年人实名认证为由,要求家长提供孩子当场充值的视频等举证材料。市消保委介入后发现,游戏宣称“玩家可以体验各种新奇有趣的音乐节奏玩法,还可以搭配丰富绚丽的时装,和情侣一起建立爱的家园,让玩家体验一个全新的音乐虚拟世界”,主要针对青少年。同时在深入了解中还发现,孩子父母均为残疾人,平时无法对孩子进行监管,奶奶不识字,全靠爷爷在外打工补贴家用。为此,上海市消保委迅速启动与上海市检察院的合作机制,共研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问题,并约请公益律师提供法律咨询,协助取证支持消费者诉讼。9月21日,通过与嘉定区检察院开展联合调解,最终公司作了全额退款处理。

案例2.2022年8月,罗先生向深圳市南山区消费者委员会投诉,今年暑假期间,他把自己未成年孩子送到外婆家,孩子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舅舅的社交账号登录了网络游戏,并使用外婆的养老金账号进行了游戏充值。在7月22日至8月5日期间一共充值65814元,外婆为此气病住院,希望消委会能帮助退款。经南山区消委会调解,网络游戏公司给予了退款处理。

消协提醒:未成年人在自我管控、辨识能力等方面尚不成熟,需要家长帮助和社会关爱。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相关纠纷,一方面需要家长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对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使用进行一定限制,管理好自己的身份证信息和手机支付密码,防止未经同意被未成年人使用。另一方面,相关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增强自律意识,加强游戏内容自我审核力度,杜绝暴力、色情、低俗等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内容;严格落实《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相关要求,特别是要加强注册账号、登录游戏、支付费用等环节的身份核验甄别力度,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中消协方面认为,要加强“一老一小”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要多方参与,实现“一老一小”消费者保护宣传教育同频共振。“一老一小”相关重点行业组织要积极倡导会员单位加强自律,提升行业的社会形象和消费者的信任度。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可联合新闻媒体、行业组织、消协组织等开展针对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消费群体的教育宣传,在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活动主要场所,开展消费教育进社区、进校园、进网络等活动,以线下教育和线上宣传相结合、实际案例和普法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一老一小”消费者群体了解不良商家主要违法违规经营手法和应对方法,提升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关爱老年人晚年生活、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张紫祎)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