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性签名 正文
“别以为我不在乎“别以为我不在乎电影…

时间:2022-12-04 02:34:42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开车在路上,如果前面的车行驶缓慢,当你从旁边超车时,看见司机,会说一句:果然是女司机!


平时温文尔雅的老公,一旦坐在副驾驶成了老婆的驾驶技术教练,真是耐心全无,凶神恶煞。很容易老婆撂挑子不学了,老公没信心教下去。


同事就是这样抱怨自己练车中的老婆:女司机就是不行。


2018年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中,事故原因不明时,在公交车对面行驶的红色轿车司机被网络暴力。最主要的原因是这辆轿车司机,是个女司机,多数人的印象里女司机就是马路杀手。


但事故调查结果出来,先前调侃和谩骂女司机的网友们被打脸了:公交车司机情绪不稳定,出于报复社会的心理,主动开车坠江,做出了让无辜乘客为自己陪葬的反社会行为。


红色轿车女司机不仅没有任何责任,还因为反应得当、及时刹车,保护了自己和后车的安全。


以上“女司机”是一种身份,和明显,拥有这种身份的人,遭受了与身份有关的歧视。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克劳德 M.斯蒂尔是一名生长于美国种族隔离政策下的黑人。少年时,他只有星期三下午才能去游泳池游泳,想做高尔夫球球童也因为身份是黑人而被拒绝。


因此和身份有关的歧视,引起了他和团队的重视,开展了多年研究,定义和身份有关的歧视和负面标签为刻板印象,写成《刻板印象》一书。


该书被列入比尔 .盖茨推荐书目,为我们揭开了歧视别人与被别人歧视的神秘面纱。

刻板印象:和身份挂钩,陷入身份认同的两难


这本书关注的刻板印象,往往和我们的身份有关,比如性别、种族、性格、身体特征、职业、疾病等等。


我们知道其他社会成员对和身份有关的许多事物的看法,并且我们清楚地知道他们的这些看法高度一致。


如果我们做出和刻板印象相符合的行为和结果,会加深刻板印象。


这种与某种身份挂钩的印象,有时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正面的影响,但更多时,对我们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书中记录着这样一个实验:白人志愿者和黑人志愿者被要求参加一个和运动相关的实验。


如果事先说明是测试“运动天赋”,白人的成绩明显比黑人差。同样的实验过程,同样的参与者,如果事先说明是测试“运动智商”,白人的成绩就和黑人不相上下,甚至黑人的成绩还不如白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难道文字游戏有这么大的威力?


这不是文字的魔力,而是刻板印象的巨大影响力。白人对黑人有这样的刻板印象:黑人的运动能力好,但智商不行,不如自己智商高。黑人也抱有这样的刻板印象。


看来,我们生来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别人,同时又遭受别人的各种偏见。


因为身份导致的刻板印象会造成我们的两难。


自己拥有某种身份,比如女司机、黑人,会认为一定具有这种身份的共性,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都会在我们身上。


尽管女司机有很多车技炫酷,还有开火车、飞机、航空母舰的女司机。尽管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就是黑人,是个双商很高的黑人。


因为这些不可改变的身份,我们的个性被忽视了。这是一难。


同样,自己不是某种身份,就很容易被排斥和误解。作为一个多数群体的白人,你选修一门关于非洲政治、历史的课,你的同学大多数都是黑人,你上课发言就得慎重。


其实你本来没有歧视的意思,别人也会敏感与于你的言论。这是第二难。

所以说,我们都认为自己是独立个体,但实际上我们或多或少受社会身份挂钩的各种变量的影响。

刻板印象:看得见是歧视,看不见的也是。


比较于女司机、黑人等表面上的歧视,斯蒂尔教授和团队更关注刻板印象产生的负面标签更为深层次不容易被察觉的影响。


首先,普遍存在,防不胜防。


书中介绍了一位教师,为了引导学生们认识人人生而平等,必须先营造一个被歧视的环境,让所有学生亲身体会到被歧视的痛苦,进而感同身受,不再歧视别人。


实际操作很简单,她先让一部分同学戴着着蓝色羽毛,戴着这样的羽毛,就会接受被隔离、被冷暴力等小惩罚。之后又让剩下一部分没戴的同学戴上,变换角色,变换立场,待遇如前。


全班同学深刻体会到了被歧视的痛苦,进而平等的意识越发加强。

同时也说明,原来制造一些身份特征是如此容易,因而歧视和被歧视是如此广泛地存在。


你可以不认同某些刻板印象,但影响是真的存在,隐蔽而重大,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次,能力越强,焦虑越大。


一些入学成绩数学很好的女生,和男生一起接受数学测试。她们实际的潜力很容易被主考官考前说了什么而影响。她们或者被限制了挑战难题的信心,或者思前想后影响发挥,最终发挥失常。


因为她们拥有正名的压力,我们女生也可以数学很好,但是往往刻板印象在不知不觉间给她们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杰夫是少数群体,他上微积分课特别认真,他讨厌班上2个白人同学。因为他们一上微积分课就不认真,看闲书还睡觉。可是他如此努力成绩是C,别人摸鱼成绩却是A。

他因此更加加深了自己智商的负面认知,觉得世界不公平,进而放弃努力,成为了习得性无助心理状态,退学了。事实上,杰夫的英语成绩很好,是A,但他似乎没有关注到这一点。


越是优秀的人,越愿意与刻板印象做斗争,当然压力也可以成为动力。但压力过大,结果又不如人意时,压力就成了破罐子破摔、偏激的诱因。


最后,即使成功,付出代价。


约翰.亨利是个大力士,在19世纪末,机械化刚刚开始起步。作为一个大力士,他和蒸汽钻机比赛打刚签。他赌上了自己的荣誉和尊严,他赢过了蒸汽钻机。


但令人唏嘘的是,在他赢过机器的同时,他倒地而亡。


这种类似刻板印象的诅咒,即使你获得了成功,你却为此付出了代价。


刻板印象使人感到压力,更糟糕的这压力无法察觉。情绪焦虑不安、生理血压升高、思维爱胡思乱想。


而长期积累的后果,是健康受损,学业、事业受阻,乃至引发其他心理问题。即使你跨越了困难和障碍,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但你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比较那些没受刻板印象或跨越刻板印象的人,你的成功更为艰难,代价往往隐藏在光鲜之下。

刻板印象:认识它、了解它、共存或跨越。


所以,我们真的有必要意识到这一点,刻板印象真的存在,它的确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越是了解它重视它,越容易找到与它共存乃至跨越、消除它的方法。


书中给出了一些建议:


在对待他人和社会层面,个体有责任,突破临界数量


其实我们不仅是个体,还是以这个个体为代表的身份群体之一。


第一个女拖拉机手、女火车司机、女飞行员的意义不只是她们突破了自我的刻板印象,也对女性这个群体有很大的意义。


而当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各个领域乘风破浪,曾经刻板印象或许就不再产生那样巨大的负面影响。

此外,对待他人,勇于真实,坦诚表达自我身份。逃避和隐藏是一种方式,直面也许需要勇气,但这可能是解决问题更为积极的一步。真实不仅是袒露自己,也是对待别人的表现就事论事,直截了当,不要想太多。


对于自我成长而言,可以脱离小圈子,回归自我优势。


书中一位黑人写作者,因为肤色较浅,移民到新的地方,自称自己是白人。也许这是一种逃避,但是他逃避的是自己因为黑人身份的种种不便,并非他要面对的事业和人生的大课题。


他还是他,只是开启了一个更容易的模式。


不要单打独斗用力过猛,可以集体克服。


正如《艾迪的告别》中,艾迪出生于贫民区,因为声音尖细和走路姿势问题,总被身处贫民区的人们嘲笑娘娘腔,因为在这个更崇尚暴力和体力的地方,男子汉是更受推崇的。


艾迪也曾想着迎合刻板印象,但是他自己不快乐,于是他通过读书考试脱离了这个地方,去了别的区读高中。


在那里,没有说他是娘娘腔,反而认为爱读书、学习好的他,值得尊重。他也最终依托更接纳自己的集体,成为更优秀的人。


当然,成长性思维,获取知识才是关键中关键。


你可以和刻板印象打斗,但你无法消灭它。你只有拥有更多的知识觉知它、认识它、了解它,并最终跨越它,才能真的实现正名。


也许曾经那些刻板印象不证自明,也许你已经不再在意。


PS:这是大诺小言2022第一篇书评。


这本书讲了很多实验案例,虽然逻辑不是直截了当,但仍然为我开拓了不少思路和见识。


2022,希望我们可以一起翻阅更多,成长更多。


原创/大诺小言


图片/网络,侵删


你好,我是@大诺小言 ,文艺不装,情怀不假,给平常的生活加点可亲可爱的色彩。来,一起吧!欢迎关注~~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