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性签名 正文
【男生个性签名繁体字】香港著名出版家潘耀明新作出版,再现了与文坛名家几十年的交往

时间:2023-02-28 06:48:20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最近,香港著名作家、出版家潘耀明新作《这情感仍会在你心中流动》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潘耀明,笔名言说。福建省南岸县人。现任《明报月刊》主编兼总经理、《文综》总裁兼主编、香港作家网总裁。主要创作有评论散文集15种,分别在内地、恒大和海外出版。最近有《山水挹趣》 (2018年香港中华书局)等,其中《当代中国作家风貌》在韩国圣心大学被翻译成韩文,成为大学参考书。部分作品将输入香港中学教科书。

新作《这情感仍会在你心中流动》是严歌炎,被选为潘耀明、巴金、钱钟书、杨绛、艺成道、刘平宝、沈从文、边志林、艾青、骆宾基、陈木的作品,感情真挚,打动人心。

严家彦在书上写的序言中,书中包含的各文学前辈潘耀明访问了一两次以上,交流时间一般持续了几年、十多年、甚至几十年,例如与萧干的交流持续了20年。

“对上述文艺家的如此大、多次、有实录的采访,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包括大陆在内,只有潘耀明老师一个人完成了,可见这部作品很珍贵。”

前言:心里好像那时就有。

作者/潘耀明

时代已经进入网络,文人写稿不再像以前那样一笔一划爬上格子,而是清一色地用电脑写稿。通信也不用写,用“李梅儿”或微信(E-mail)很容易,也很快。

写作的时代已经远去了。文人的信和笔迹已成为历史的真迹。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我做现代中国作家研究,编纂文学书和文化杂志,与文化人的接触和交往特别多,还收集了文人墨宝、笔迹。

香港两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先后举办了我的“现代文人书画苏子特展”和“现代名作家手稿书展展”。过去,这个墨宝和笔迹没有整理好,因为这两次展览,我花了死球翻箱子,选出了100多件作品,只有收藏品的三分之一,大部分是代表性作品。

巴金的信超过13封,他都是用钢笔写的。他晚年身体不太好,字体虽小,但很清晰。内容大多讲述他的创作经验和近况,其中很多内容与他写《随想录》有关。他的繁体版《随想录》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香港三联书店出版,当时负责三联书店编辑部,因此就出版繁体版《随想录》一事与他进行了更多的书信交流。

我手上还有巴金《随想录总序》和《随想录》繁体字版的序文稿。

巴金一再表现出“说真话”的精神,在谎言泛滥的今天,重温这些信,对他崇高的人格肃然起敬。

艾青是我第一个认识的内地诗人。那已经是40多年前的1978年了。他刚摘下右派帽子,从新疆石河子回到北京,可以说他是我第一个忘年交,最早有书信来往。

信大部分是他亲自写和回复的,后来他身体不舒服,才由夫人高英代笔。他的很多诗篇都是我早就熟悉的。他那首歌《我爱这土地》很感人,我每次朗读都热泪盈眶。我从没读过能爱祖国那么深的同一首诗!所以我特地请他再抄一遍。

作家的信中,我共收到七八十封凄凉的信。信中涉及到他的手稿、生活、近况等多种内容。他是个热心的人,他向我推荐了很多海外文化界的朋友。他的字比较潦草,但仔细查一下还是能知道的。

刘平波老师的信很珍贵,都是80岁以后亲笔写的信,共有27封,非常珍贵。

钱钟书的信都是用毛笔写的。比如他的文章,方逵,龙飞凤舞,唱功和轶事,有收藏价值。

至于墨宝方面,沈从文、刘平宝、茅盾、艺成道、昭君、本治良、王清基、赵听觉、张忠、等是文人、作家、书法家。

萧红的三个男人——苏军、段木林、骆宾基,我和他们有更多的交往,有他们三人的默契,也稍稍窥见了他们之间复杂的关系。

刘平伯的书法很清秀,有着与众不同的风骨。有一天,他知道我要搬到新家去住,特别是用了一对对联来庆祝

我搬了几次家,这个对联一直挂在我的客厅里。每次回家读这个对联,我都会有说不出的温柔和亲切感。

作家中画画好的人和我交往的人一样,单木莲和王青琪特别出众。前者是芸芸众生的东北作家中最机智的。后一部小说、散文都很空洞、惠教,他的书法、绘画也很有意境,受到称赞。

金庸曾说他没有真正学过书法,但他的书法自己合为一体,不要扫兴。他为200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随笔《鱼化石的印记》 《永恒流动的情感》题的两篇文章简洁而有韵味。值得录下来。

鱼不是当年的鱼,石头不是当年的石头。

鱼化石中的万好像在当年。

你那时不是你,我那时不是我。

我心里有首歌。"记得当时年纪还小。"

心里那时——有你,我在,那时也有。

为了姚兄弟《鱼化石的印记》。

金庸

很多天,几年前,感情流在你心里。

今天,明天,明年,下一年,这份感情仍会在你心中流淌。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却永远流不尽,

因为有些情感──是永恒的,那是深情。

为耀明兄《永恒流动的情感》书

──金庸

此外,我还拥有金庸一帧较罕有条幅。是我请金庸为我题郑燮的《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结果金庸根据后两句诗的意思改写题赠给我:

千磨万击强身术

东西南北过耳风

耀明兄有励志联谨为书之

──金庸

写这对联的时候,我刚给金庸挡了一位文人的暗箭(以后有机会我会专文解释),从这对联用意可想而知。后来我一直把金庸的墨宝悬挂在厅中,以为自勉。

以上这些手迹以及书写的文字,都是深情的,曾在文化人心间流过,以笔记下,也将是恒久的。

知名学者、文学评论家严家炎教授百忙中慨然赐序,严夫人卢晓蓉女士从旁协助纠正文稿资料,不胜荣幸,深受鼓舞,铭然于怀!

此书能够成功出版,特别要感谢吴义勤兄。在一次文友饭局中,谈起我与作家的交往和作家手迹收藏,他主动表示作家出版社乐意出版此书。本书大量后勤繁杂的编辑工作,得力于丁文梅女士及彭洁明女士辛勤的付出,谨此一并感谢。

2020年11月13日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