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性签名 正文
【把爱抢回来】大额存单出来就抢。“以前的揽胜气温明显降低”、“新规定满月调查”

时间:2023-03-11 10:21:01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每位记者:李宇文张潘婷小时清

2022年初,新规结束了三年多的过渡期,正式落地,意味着刚刚打破兑换要求的理财产品不再是“底子保本”。这意味着,过去保障本报者的银行理财退出了市场。

今天,新法规正式实施,银行理财的营销布局有什么调整?市长/市场反应如何?很多低风险偏好的人在投资选择上还有什么变化?

最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访问了上海、北京、成都等多家银行网,实地考察了新规落地后银行理财市场和消费者选择的变化。

"不保证资本,但以前没有出现赤字."

理财经理更强调低风险产品的坚固性

采访人员在访问过程中注意到,在咨询理财产品时,不再有保证本报收益的承诺,理财管理者也会主动通报目前没有本的理财产品。但是在词汇中,理财经理会更加强调一些低风险商品的稳健性。记者询问是否投保时,经常出现类似的说法,如“本无保障,但以前没有出现亏损”、“该产品的风险等级适度、低风险”。

“我不知道你不懂净资产管理。现在实行新的限制后,产品都是纯化的管理。(约翰f肯尼迪。)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咨询理财业务时,成都地区肖像银行某分行的理财经理重点介绍并强调了新规下的理财业务变化。

“新规定带来的最大变化是银行不能亏本承诺本报者。”这位理财经理表示,新规实施后,银行理财发生了巨大变化,产品都是以净化管理、非保本、非保本利率、最终实际收益为标准的。

他还介绍说,新限制带来的另一大变化是银行不能主动理财,银行自己设立的理财子公司必须发行理财产品,在银行代理销售。

这位理财经理表示,顺化管理后,银行理财管理方式与基金类似,每天、每周都能知道自己购买的产品是正收益还是负收益。“现在很多顾客,特别是老年顾客喜欢购买定期存款商品。也去了各银行,确实知道理财是非保本,所以少买了一点理财产品。”

对于产品推荐,据记者观察,理财管理者主要根据顾客的风险偏好、投资时间两个因素推荐产品。

另一方面,如果客户有承受风险的能力,理财经理会推荐股票型基金,多名理财经理表示,今年股票行情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是更好的配置点。

另一方面,如果客户想兼顾安全性和收益,理财经理在推荐产品时会考虑资金投资时间。

如果只是一年左右,理财经理会推荐高数模具基金、债券型基金,收益方面是“行情约7-8分,去年比较差。约3~4分”。

如果时间长,5年以上,理财经理大多推荐两种保险或养老保险等银保险产品。这种产品期限比较多的是5年,基本上满5年的年收益都在4.5%左右。“可以用定期存款存入。”多位理财经理这样说。同时投资基金和储蓄型保险,建议获得更高的

"每一期的限额都被剥夺了。"

三年来,大额存单掀起了抢购热潮

采访团得知理财产品不再承诺本保守利益后,由于安全稳健的原因,大额存款目前相当受欢迎。

以上海地区为例,目前三年的大额存款利率在3.25%-3.35%左右,如果能给更高的利率,也会有更高的额度等要求。

例如,建设银行上海地区一家分行的大厅里放着写有存款利率的小黑板,可以看到比同期普通定期存款利率高0.1个百分点的大存款表。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三年可以从50万份大额存单上升到3.35%。

照片来源:每名记者李玉源照片

交通银行一家分行的理财经理说,目前该银行的大额存单30万存款,1年利率2.28%,2年2.9%,3年3.5%,但3年大额存单目前不能直接从手机银行购买,需要网点申报批准金额,客户才能在网点购买。

"三年利率比较高,不一定有限额."这位理财经理告诉记者:“以前从50万起给了3.55%的利率,但这笔资金需要客户从其他银行转账,额度也很紧,现在应该没有了。”

记者从上海银行的一家分行获悉,该银行三年期大额存款单年化利率也能达到3.5%。“但是很难找到。基本上一出来就消失了。有些顾客收到短信后问,买不完。”那家银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

类似的人气现象也出现在成都地区。记者从光大银行某分行的理财经理那里得知,目前该分行年利率为3.55%的三年大额存单比较畅销。

据此介绍,此前组成大额存单的客户较多,“基本上每期的限额都被抢走了”。这位理财经理表示,大额存单受到关注,主要是利率下行趋势下的提前锁定,也与产品保本补益有关。“即使以后利息越来越低,但已经提前锁定了收益。”另外,大额存单被纳入存款保险保障制度,相对安全

的。”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祎 摄

在中国银行某网点,理财经理也告诉记者,目前存定期的客户比较多,因为他们觉得定期属于存款,比较安全,尤其是年龄比较大的客户,更倾向于存定期。

低风险偏好客户对于保本的需求,也让大额存单成为理财经理重点推荐的产品。

在北京丰台区一家国有大行营业网点内,记者注意到,大厅内出现理财产品相关宣传信息。当记者询问工作人员有无在售的保本理财产品时,对方回应称:“理财不能承诺保本,如果想要选择保本收益的产品,可以了解一下大额存单。”

记者询问该大额存单利率情况时,对方表示:“基本是较央行的基准利率上浮60个BP左右,例如,1年期大额存单,20万起存,利率为2.1%。”

丰台区另一家国有大行网点的工作人员也对记者表示:“没有理财保本这个说法,理财产品不承诺保本。”他同时告诉记者,如果想要风险低收益可观,可以选择大额存单,1年期20万起存,利率2.15%;30万起存,利率2.35%。

“不建议做结构性存款,收益太低不如存定期”

曾经的揽储利器降温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一度火爆且被视为银行“揽储利器”的结构性存款如今却降温明显。

记者走访上海地区的银行网点时,某国有大行的理财经理坦言,“不建议做结构性存款,收益太低还不如存定期”。他向记者展示了一款挂钩日元汇率的结构性存款,期限90天,年化利率0.8%~1.7%。

“不可能做到1.7%的,现在结构性存款的收益基本就是比最低档高那么一点点。买这个还不如直接存定期,定期90天年化利率1.6%都比它高。”这位理财经理补充说道。

另一国有大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资管新规落地后,该行结构性存款基本不做了,“之前会把它作为保本型理财,现在不做了”。

从央行数据也可以看出,结构性存款规模在持续压降。自2020年4月末,中资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规模突破12万亿元,达到历史最高点后,其规模便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到2021年12月末已降至5.08万亿元。

具体来看,2021年12月末与2020年4月末相比,中资大型银行的单位结构性存款下降43%,个人结构性存款下降75%;中资中小型银行的单位结构性存款下降60%,个人结构性存款下降47%。

据记者了解,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内,银行保本理财产品逐步整改压缩,一时间结构性存款被视为保本理财的替代而受到追捧,规模快速增长。不过由于套利空间的存在,部分企业获取低成本贷款后,投资结构性存款进行套利,阻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于是,监管出手严格管控结构性存款,并窗口指导银行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

此外,财务上会计科目的变更也一定程度地降低了企业配置结构性存款的意愿。根据财政部此前通知,企业应将持有的结构性存款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而之前企业一般将结构性存款计入“货币资金”科目。这一变更会导致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流动性资金数目的减少,进而降低企业配置结构性存款的意愿,带动单位结构性存款下滑。

不过,记者在走访中也了解到,尽管结构性存款整体呈现“量价齐跌”趋势,但并不意味着这一产品就无人问津。

上述成都地区光大银行网点的理财经理表示,一些做短期的客户,也会选择购买结构性存款。“结构性存款保本,门槛低、期限短,但收益会是一个动态的调整,不承诺保息。”

记者现场了解到,该网点正在销售的一款结构性存款,其中,人民币存款起点金额均为1万元,期限分别为14天、3个月、6个月,对应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是1.1%~3.2%、1.5%~3.25%、1.75%~3.25%。另外,美元存款起点金额为2000美元,期限6个月,预期年化收益率为0.5%~0.9%。

“才开卖没两天,就已售罄”

短期优质理财产品备受青睐

在成都地区某城商行网点内,记者看到一张海报上重点展示了数款理财产品,既有可每日申购的T+0活期理财,也有期限从6个月到3年不等的理财产品。

其中,一款期限为6个月的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3.6%~4%;一款1年期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4.4%~4.9%;另一款1年以上的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4%~6%。

据介绍,这几款产品风险等级都是二级,不过业绩比较基准为4.4%~4.9%的一年期产品需要30万起投。

“一定要跟您讲清楚,自从今年1月1日全国全面实行净值化管理后,银行不再对理财产品做任何收益承诺,也不会私底下把收益补上。”当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咨询时,该网点理财经理强调,目前记者所看到的业绩比较基准并不是预期收益,而是按照产品过去的业绩表现计算的参考值,会存在波动风险,并不代表最终收益。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祎 摄

普益标准发布的《2021年四季度财富管理市场报告》中指出,随着过渡期结束和净值化转型接近尾声,银行理财市场中的长期限产品占比提升,因为根据监管要求,净值化运作的理财产品应做到资金端和资产端的期限匹配,因此拉长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可以实现“以期限换收益”。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这一变化也已传导至产品销售终端。

在成都地区某股份行一网点,记者向理财经理提出想购买期限短一点的理财产品,理财经理在查询后称,有一款产品相对稳健、业绩比较基准较高的6个月期限产品较为热销,才开卖没两天,就已经售罄,目前较为优质的只有1年期的,“固收打底,90%是固收,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是4.08%。”

这位理财经理表示,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管理之后,现在中长期产品偏多一些,短期的产品相对少一些。

类似地,记者注意到,前述成都地区的光大银行网点在重点推荐该行旗下理财子公司的数款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从7天最低持有到18个月不等。理财经理表示,60天、90天、180天,这三款期限的产品相对比较好卖一些,买的人会多一些。

产品资料显示,上述理财经理所称的三款受到投资者青睐的理财产品均为1万元起购,对应的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3.45%~4.25%,3.45%~4.25%、3.50%~4.30%。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祎 摄

在售理财产品固收类占比超9成

如前文所提及,资管新规带来的一大变化是,商业银行要通过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据统计,目前已有29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

记者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截至2月8日上午10时,各银行机构和理财子公司新发理财产品(即在售产品)486款。

从发行机构类别来看,其中,银行理财子公司新发理财产品106款,农商行新发理财产品185款,城商行新发理财产品180款,股份制银行11款,国有银行3款。农商行是理财产品发行大户,占比38.06%。

从投资性质来看,新发混合类理财产品19款,其余新发理财产品均为固定收益类,占比高达96.09%。

截至2月8日上午10时,各银行机构和理财子公司存续理财产品31425款。

从发行机构类别来看,其中,银行理财子公司存续理财产品8256款,农商行存续理财产品7831款,外资银行存续理财产品1817款,城商行存续理财产品10959款,股份制银行存续理财产品1468款,国有银行存续理财产品1094款。这也意味着,过去城商行为理财产品主要发行方,占比约35%;银行理财子公司存续理财产品量占比约26%。

对比在售理财产品和存续理财产品,农商行、城商行、理财子公司是目前理财产品的主要发行方。

值得一提的是,理财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差距较大,有理财产品募集期未满提前售罄,也有新发产品因未达到募集成立条件而募集失败。

去年11月3日,兴银理财万利宝聚利2021年第16期净值型理财产品因“最终募集规模无法达到计划初始募集规模 ”而募集失败。同月8日,兴银理财公告称,兴银理财指数新动力3号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净值型理财产品,根据实际募集情况,该产品的最终募集规模无法达到最低成立规模。

记者注意到,兴银理财指数新动力1号、2号成立于去年下半年,属于市场为数不多的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截至2022年1月26日,1号单位份额净值为0.98538,2号为1.01519。

不过,也有理财产品募集期未满提前结束募集,或者太过火爆而售罄。记者注意到,与目前在售的理财产品趋势类似,卖得好的理财产品大部分属于固收类。

2022年1月19日,建信理财“睿鑫固收类封闭式2022-197(惠民鑫)”开售,为北向通理财产品,1元起购,业绩比较基准4.8%,封闭721天。记者注意到,截至1月22日,该产品已经售罄。

此外,建信理财“睿鑫固收类封闭式2022-194(惠民鑫)”也于1月19日开售,北相通理财产品,1元起购,封闭356天,业绩比较基准4.15%,截至1月22日,该产品已经售罄。

此外,去年12月6日,招银理财“颐养睿远稳健五年封闭1号”正式开售,1元起购,单一投资者投资上限300万元,业绩比较基准为5.8%-8%。限“持有试点地区身份证”的客户可以购买。

该产品为固定收益类R2中低风险,固收资产投资比例不低于80%,权益资产投资比例不超过20%。产品开售仅10天就结束募集。截至2022年1月21日,该产品净值为1.0053。

记者:李玉雯 张祎 潘婷 肖世清

编辑:廖丹

视觉:刘阳

排版:廖丹 马原

每日经济新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