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电报业务暂难告别历史舞台

时间:2023-02-02 08:06:16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根据北京电报大厦贴的通知,该楼一楼的营业室已正式关闭。

作为拥有59年历史的通信建筑,北京电报大楼承载了几代老北京人的记忆,也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如今它的停业让不少人惋惜和怀念。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未来,电报将由曾经的广泛通信手段变成特殊通信手段。

1人去楼空

北京商报记者现场看到,北京电报大楼门口贴出了“敬告用户”的通知:“现因电报大楼装修改造,电报大楼营业厅于6月15日关闭。营业厅所有业务将调至长话大楼营业厅。”

电报大楼的一层大厅已经人去楼空,但仍有不知情的市民前来营业厅办理业务,却被紧闭的大门挡在门外。虽然样式有点儿古旧,站在北京电报大楼前面,依然能感受到它的雄壮和威严,大楼101米长、73.37米高,楼体四方端正,楼上正中间的四面塔钟,使大楼俯视为“山”字形。在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这里和东边的北京饭店,曾是整条长安街上仅有的两个高大建筑。

北京商报记者致电长话大楼咨询电报业务,工作人员称,电报相关设备仍在搬迁,目前还无法发送,大概需要几天时间,至于发电报的价格,仍为每字0.14元。

北京联通相关负责人表示,电报大楼的“钟声会照响”,楼内其他层的办公内容不变。据悉,原电报大楼一层将停止对外营业,所有业务受理,包括电报业务、固话宽带业务、移动通信业务、专线业务等,均迁移到位于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97号的长话大楼一层,即日起正常受理。客户办业务除了可以去长话大楼营业厅,也可以去西单营业厅或金融街营业厅。

2时过境迁

自建成起,每一封从全国各地发出的电报,都要先经过电报大楼才能转到地方,电报章上镌刻的“01”编号,就是大楼“老大哥”地位的身份象征。

曾经担任过北京电报大楼甲方施工队队长,退休前是北京市电信管理局副总工程师的高星忠先生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初以前,电报是公众通信中最主要的手段。特别是上世纪整个80年代以及上世纪90年代初是电报业务在中国最红火的时期,那时一天的报务量就有二十四五万份,报房24小时不停机都发不完。为了保证电报时限,北京一度曾向河北、山东两省借用过200多名报务员支援北京。在那个年代,那座大楼曾经是传递国家大事和关乎亲人安危信息的最重要场所。

一位曾经就职于北京电报大楼的员工说,当时报务员发出的最多的电报内容就是“母病速归“一类的急电。特别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期间,电报成为了解亲人安危的唯一手段。

伴随长途电话的发展,特别是移动电话的出现,电报成为萎缩业务,逐渐从电信业务的主角变为一种补充手段。

自80年代以来,电报业务就一路下滑,后来开办了传真电报、鲜花礼仪电报等业务。后来,随着电话、手机、网络等通信方式的发明和普及,电报的使用频率越来越少。2004年1月,香港电讯盈科宣布终止我国香港境内外所有电报服务;同一年,荷兰的电报服务亦宣告停止;2006年1月,美国西联国际汇款公司宣布终止所有电报服务;2008年5月,泰国发行4000封纪念电报,以纪念泰国电报技术即日起成为历史;2013年7月,印度所有电信公司终止电报业务。

一名电报员表示,现在的情况是,有时候一天都没有一条电报发出。

3暂难停办

电报大楼的钟声音乐是“东方红”,曾是新中国、新北京的重要标志,所以电报大楼对于老北京人来说是几十年的回忆。网名为“大快活兔”的老电报人在微博上写下一串数字:“7193 1032 1129 2869 3602……”,正式和北京电报大楼告别。据了解,这串摩尔斯代码表示的是:吾于1982年入职北京电报局,目睹35年变迁,时代变革天翻地覆,无以言表,故以此纪念。

对于电报大楼电报功能的终止,不少人觉得惋惜。北京商报记者看到,不少人在电报大楼前面驻足合影。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者表示,电报大楼是北京地区唯一可进行电报业务的营业厅,它应该作为中国电信通讯的博物馆而存在。也有年轻人认为,电报是不会消失的,只不过从广泛通信手段变成了特殊通信手段。

其实,今天的电报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人用了。一名电报员表示,有一些年纪大的老人,习惯了发电报这样的通信方式,和写信是一个道理,偶尔也会有年轻人去“尝鲜”,也有时候一天都没有一条电报发出。“另外,一些涉及法律意义的文书也得用上电报,才能以此证明或者延长诉讼时效,而且我国西部一些偏远地区目前通讯依然比较落后,所以电报一时不会在中国停办”。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