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即将毕业qq群起名字〉qq群起什么名字吸引人加群

时间:2023-02-22 11:42:53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紫荆花下的青春诗

解放军报记者陈晓杰

驻香港部队新兵下连续举行入联仪式。

在驻香港部队某团汽车连,“赤柱司机”是一项荣誉。

作为赤柱营区负责专线保障的驾驶员,中士张一的名字和照片早已挂在连队荣誉室的“赤柱车神榜”专栏。

张一告诉记者,通往驻香港部队赤柱营区的山路最为艰险,路面极为狭窄。会车时,两车后视镜间距只有约10厘米。路的一边就是悬崖,驾车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滚落山崖。

第一次跟着班长熟悉赤柱路况,坐在副驾驶的张一提心吊胆。到达目的地,张一出了一身冷汗。

即便如此,张一铆着一股劲,依然把成为“赤柱司机”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苦练驾驶技术,尝试各种复杂路况。

单放前的一次考核,考核员收走张一的手机,蒙上他的双眼,把他带到驻地郊区,然后摘下眼罩,要求他在规定时间内,仅靠路牌和记忆把车开抵指定地点。

最终,张一凭借优异的成绩,成功单放进港,很快成为赤柱营区的专线司机。如今,张一每周要来回多趟赤柱营区,完成各项运输任务。

看着张一这一代汽车兵逐渐成长为连队的骨干,二级军士长邓家胜感到非常欣慰。

邓家胜是驻香港部队某基地一名汽修兵。他和张一因为车而结识,更因为一个喜欢开车、一个喜欢修车而逐渐熟络。

邓家胜有时和张一开玩笑:“我入伍的时候,你还没满月呢。你看,这时间多快,驻港官兵更茬换代有多快!”

邓家胜是香港回归后第一批应征入伍的驻港兵,也是驻香港部队里第一个晋升高级军士的兵。

从20岁正值青春当兵入伍,到不惑之年营区里人人口中亲切的“老邓”,对于老兵邓家胜来说,25年似是一瞬间。

25年,邓家胜手上修的车更换了5代。他带出的汽修骨干前前后后有两三百人,如今遍及驻香港部队各单位汽修岗位。

因为专业技术过硬,也有地方公司开高薪挖邓家胜。“是部队培养了我,部队需要我到哪一天,我就干到哪一天!”这名驻香港部队老兵说。

来到驻香港部队7年的张一,已经算是汽车连的老司机了。不过,在老班长邓家胜眼里,今年25岁的张一还小。看着年轻人一茬茬来到驻香港部队,一天天成长起来,邓家胜从心里感到高兴:这支部队的未来,还是要看年轻人。

“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多为连队培养驾驶员,一直干到部队不需要我的那一天。”张一说起未来的人生打算。

明明面前坐的不是同一个人,记者却分别从他们口中听到了近乎相同的话。

一位作家说:“你的时间用在哪里,人生就在哪里。”邓家胜说,驻港兵是他永远的身份、一生的荣耀。因为,这身份里有他的青春和人生。

随着岁月流逝,在驻香港部队,像邓家胜这样的老兵越来越少,像张一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年轻的血液在这支部队里奔涌流淌,为了共同的使命而相聚,为了共同的誓言而前行。

香江奔涌不止,时光如流不歇。紫荆花下的青春诗行里,有“老邓们”写下的一笔,也有“张一们”新添的一笔。

走近驻香港部队的一群年轻官兵

25岁:我们生于1997

■ 解放军报记者 陈晓杰

驻香港部队官兵进行仪仗队列表演。易定摄

接到选调到驻香港部队的通知,中尉张建港第一时间给父亲打电话。

“爸,我25岁的生日,真要在香港过了。”电话一通,没等那头说话,张建港就迫不及待与父亲分享这个消息。

“好好好,没想到梦想成真了!”父亲张俊峰的笑声从电话那头传过来。时光倒回25年前——

1997年,香港回归是全国人民最期盼的事,也是张俊峰感到最激动的国家大事。巧的是,那年4月,儿子出生了。

按照家谱,儿子起名本应为家族“继”字辈。但是,为了祝贺香港回归祖国,张俊峰一改家族传统,为儿子起名“建港”。

这份来自父亲的质朴爱国情怀,自然而然灌注进张建港的人生。渐渐长大的张建港总觉得,除了年龄和香港回归年份同步增长,自己和香港似乎还有更深远的无形牵绊。

军校毕业时,由于成绩优异、各项素质拔尖,张建港被分配至中部战区空军某旅。一心一意铆在岗位上干工作的同时,张建港一如既往关注着香港和驻香港部队的信息。

得知有选调进港的机会,张建港第一时间报了名。经过层层选拔和推荐,他终于如愿加入驻香港部队。

“选择来驻香港部队,是我从小到大的梦想。”回忆自己的成长与选择,张建港总结道。

采访过程中,记者在驻香港部队认识了更多像张建港一样出生于1997年的年轻官兵。他们怀揣报国梦想和对香港特别的情愫,纷纷加入驻香港部队。

对于一支部队来说,25岁的年轻官兵是战斗力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身上的特质既反映了这支部队的现状,也标定了这支部队未来的方向。

倾听他们的成长故事,复盘他们的心路历程,犹如透视一支部队的横截面,能更深入地窥探到这支部队的蓬勃活力。

选 择

在梦想面前,所有旁枝末节的权衡都会让道

直升机腾空而起,风把周围的杂草吹起来,扬起的杂草飞扑到列兵郑茂茂身上。

第一次近距离看到直升机起飞,正在旁边训练场上练队列的驻香港部队某团一队列兵,马上被眼前的一幕吸引住了,眼光里满是兴奋、好奇。

站在队列里的郑茂茂,被眼前这一幕拉回到3年前——

那年,郑茂茂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大三,暑期实习来到一家军用直升机制造厂。第一次看到直升机在眼前起降,郑茂茂的心情激动不已。那时的他,一心想毕业后造军用直升机。

高考无缘军校,成为郑茂茂心底的遗憾。此后,他一直想办法让自己离从军报国的梦想更近一点。

2021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完研究生一年级课程,郑茂茂觉得不能再等了,他想选择一种更直接的方式实现梦想——参军入伍。

“你学的是高精尖专业,又是重点高校研究生,毕业了肯定是高薪,怎么想着来当兵呢”“你想参军,应该毕业后参加直招军官,现在当兵多亏啊”……从决定参军那刻起,郑茂茂的耳边常能听到这些话。

“我就想做自己当下最想做的事。”刚开始,郑茂茂总想向别人解释。到后来,他只是笑笑。在梦想面前,选择反而好做,因为所有旁枝末节的权衡考量都会让道。

2022年年初,郑茂茂和战友们在驻香港部队某基地完成培训,前往香港。乘坐军车从皇岗口岸经过,郑茂茂知道,自己的梦想将和香港以及驻香港部队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驻香港部队官兵身上,有太多梦想与选择的故事。最终,强军梦成为官兵心中明亮的灯塔,指引着他们汇聚到香港这片热土上。

驻香港部队某团通信站值班室内,电话响起,值班下士侯敏丽不到3秒钟就完成了电话转接。

这里是驻香港部队最繁忙的通信站。这种繁忙让再次回到军营的侯敏丽觉得踏实。

第一次服役期满退伍后,侯敏丽本来打算继续学业。父母也想让她毕业后当个老师或考个公务员,“一个女孩子,工作稳定很重要”。

然而,侯敏丽有自己的思考和选择。退役后,她反复审视在驻香港部队服役的那段经历,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究竟想要哪种生活。

“我就想过那种热血沸腾的生活!”这个倔强的女兵说。于是,退役一年后,侯敏丽选择从学校再次参军入伍,第二次来到驻香港部队。

侯敏丽告诉记者,在驻香港部队服役,让她找到了实现报国梦想的最佳舞台。她感受到,在这里即使是完成一件件平凡小事,也能体会到非凡的意义。

无悔的青春,无悔的选择。25年来,一茬又一茬年轻官兵来到驻香港部队。中尉排长张建港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大学生士兵郑茂茂在这里找到了知识报国的直接路径,通信兵侯敏丽在这里找到了热血青春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众多官兵将梦想倾注于这支部队,梦想的力量从涓涓细流汇聚成奔涌的江河,为这支部队提供燃烧不尽的内生动力。

背靠强大祖国,守护东方之珠,驻香港部队这支精兵劲旅,实现了对青年官兵的梦想托举。

磨砺

把根深深扎在脚下这片土地

数秒就从4层高的楼顶滑降下来,找到定点,驻香港部队某旅特战连下士丁晓津从窗台一跃而入,落地后迅速蹲姿据枪。

聊到自己的专业破拆爆破手兼司机,丁晓津笑着说:“有时我也觉得自己挺猛的。”

歌手赵雷唱的《南方姑娘》有着“柔弱的眼神”和“瘦弱的肩膀”,广东汕头姑娘丁晓津,却把这些描述一个个打破。

一双大眼睛、一笑露出两排整齐洁白的牙齿,谁能想到这位可爱的南方姑娘是名特战队员,可以“上天入地下海”。

“军人就是军人,军人的职责使命不分男女。”在丁晓津的意识里,精武强能、练兵备战跟性别无关,都是像吃饭、睡觉一样的行为自觉。

凭着强烈的使命感和一股不甘人后的拼劲,丁晓津不断突破自我极限,拔节成长——

特种驾驶课目训练,面对方向盘粗如手腕的大型车辆,丁晓津一点也没有退缩,而是通过一番苦练加巧练,成为连队两名特战女驾驶员之一。

练习窗台突入,刚开始从楼顶滑降过程中定位不准,丁晓津膝盖一次又一次重重地砸在水泥墙壁上、窗沿上。就算戴着护具,疼痛感也直往骨头里钻,但她从没有叫苦喊疼,咬牙坚持,直到熟练。

破拆爆破训练,要背负爆破锤等一套工具,负重三四十公斤在训练场上奔跑。丁晓津最初时常掉队,如今可以轻松履行小队任务。

特种射击要求射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动作击中所有目标。丁晓津反复尝试各种射击姿势的射击速度和精准程度,最终将用时缩减三分之一,成为特战连射击高手……

“当兵就要卫国,当兵就要练兵备战,这是军人天然的使命和职责!”丁晓津用坚定的语气说。

梦想是对远方的标定,职责是梦想落地的路径。因为有了对职责的坚守,才使得梦想变得具体而真切。只不过,在这职责之下,更多的是平凡日常。

作为驻香港部队海军某舰机电部门舱段班长,宋港对此有着深切感受。在他的战位上,履职尽责的过程非常细碎:他带领的舱段班负责全舰成百上千个零部件,日复一日地检修各种细小零部件是他们的日常。

一次,听到舰上空调压缩机发出异响,宋港怀疑里面轴承磨损了。整个压缩机被吊起来拆开后,证实了宋港的判断。他们紧急更换配件,重新调试,顺利排除故障。

这似乎是一件小事,但对宋港和他的战友来说,一点也不小。装备的一丁点故障都可能影响整个舰艇的作战效能。宋港的成就感就是从这些大大小小的故障排除中得来的。

每天晚上,宋港都会组织班里战友集体看一个小时专业书。大家加班加点学习,打牢专业基础,提升专业水平。

“现在的样子,不是我以前想象的样子,但是我想要的样子。”在采访中,宋港说的这句话,让记者咂摸许久。

青春之花因有汗水浇灌而愈显鲜艳,人生之路因有磨砺相伴而意志弥坚。正如茨威格所说,每一种新的认识都可以使年轻人精神振奋,只要一旦受到某种感情的鼓舞,它就可以从中取之不尽,这正是青春的意义。

在驻香港部队,一群群青年官兵把根深深扎在脚下这片土地上,在各自战位上,以热情的意志全力追求,以持久的毅力狠下韧劲,立志精武强能,誓做驻港精兵,在香江之畔犁出一道道闪光的航迹。

形象

在最灿烂的年华,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香港金紫荆广场上,驻香港部队某旅装步一连战士唐芃誉和队友默默较劲,看谁军姿更好。

那次,唐芃誉接到命令,与其他几位队友一起去金紫荆广场和香港市民一起合唱《我和我的祖国》,这也是当年春晚的一个快闪镜头。

到达之后,唐芃誉和队友才知道拍摄场地在室外。因为要等香港市民来了一起拍摄,唐芃誉和队友开始在金紫荆广场“持久站立”。

导演看到这些解放军站了好久,就过来说:“你们放松一点,别这么严肃嘛。”

但是,作为驻香港部队官兵,出来就代表驻香港部队的形象,唐芃誉和几个队友反而站得更好。

拍摄完成后,有香港市民过来合影:“站了这么久了,你们快活动活动。”唐芃誉和几个队员依旧没有一个人动。

一位在场的香港市民由衷称赞:“果然是解放军,不愧是威武文明之师。”

每次听到这句话,唐芃誉都觉得心里美滋滋的。到驻香港部队后,身高一米八五的唐芃誉,被分配到某旅装步一连。他没想到,自信满满的自己却在仪仗训练时动作不协调,被队长点过好几次。

作为人民解放军的形象窗口、驻香港部队一员,唐芃誉知道,自己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一个曾经自诩为“糙汉子”的人,经过淬炼,不仅形象气质变了,专业能力也上来了。如今,唐芃誉已成长为驻香港部队三军仪仗队陆军分队分队长。

作为驻香港部队展览中心解说员,唐铭徽对于“形象”这个词也有着深刻的理解。

为了加深香港市民对祖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和驻香港部队的了解,2021年7月,新建成的驻香港部队展览中心对外开放。展览中心的展览主题为“梦起东方”,设有“中国梦”“强军梦”“香江卫士”3个主题展厅和装备模型展示区。解说员唐铭徽就负责“香江卫士”展区,为到来的观众讲述驻香港部队的建设发展史。

解放军进驻香港后的这段历史,跟唐铭徽的人生长度一样,却远比她的人生丰富。起初,面对解说稿,唐铭徽觉得要背下来简直难如登天。真正钻进去细读之后,她对照大事年表发现,当自己在这个国家其他地方安静读书、生活、成长之时,千里之外这支与她同岁的部队,正发生很多变化。

情感上的链接建立起来后,解说稿很快在唐铭徽的脑海里自由地翻来覆去。无数次的推演之后,她终于自信地站在观众面前。

“当我站在观众面前,我就不仅仅是一个讲述者,我代表的是驻香港部队的形象。每时每刻,我都在提醒自己这一点。”唐铭徽说。

从展览中心第一次开放至今,唐铭徽一直坚守在这里。在众多香港市民和一批批进港的新战友面前,她深情讲述驻香港部队的故事。

“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天。青年又如初升的朝阳,不断积聚着能量,总有一刻会把光和热洒满大地。”在驻香港部队的各个战位上,还有更多年轻官兵正默默奋斗奋进着。他们心揣报国情怀,肩扛责任担当,热情追寻梦想,在最灿烂的年华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2022年元旦上午,驻香港部队某旅装步一连仪仗队擎旗手谢明志和4名仪仗队员早早来到连队课室,关注电视上的新闻,生怕错过什么。

“快看,培侨中学正在组织元旦升国旗仪式。”仪仗队员张琦兴奋地喊道。谢明志抑制住内心的激动,紧盯着电视里每一个画面。

去年12月,连队根据上级指示,安排谢明志和其他4名仪仗队员为80余所香港中小学提供升旗培训。

培训结束前,谢明志和队友与中小学生们约定,将在2022年元旦通过电视观看他们的升旗活动。

无论是在培训中,还是眼前的电视画面里,看到这些孩子,谢明志耳边总响起他的上一任擎旗手在交接仪式上含泪喊出的那句话:“现在我将国旗交接于你,希望你不辱使命,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香港上空!”

谢明志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擎旗手,在香港这片热土上,将五星红旗高高升起。

本文刊于8月3日解放军报05版

来源: 解放军报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