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果果牛是什么意思〉给大哥果果牛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03-15 06:05:44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也不敢这样想。

孩子本身处于弱势,他需要我们的关爱与理解。

「 文:果妈 」

耳边常听到果外婆的唠叨,说果越大越不听话了。比如一叫他洗脸,他就满屋子跑,毛巾刚碰到脸,就说疼,还用手拼命地挠脸;

晚上哄他睡觉,他满床跑,“胡言乱语”,翻身打滚,躲猫猫,折腾好久才睡着…

我也常听身边的年轻妈妈抱怨,孩子长大了,怎么反而什么话都听不进去了,非跟我拗着来。

孩子不爱洗脸,是不是因为毛巾确实不那么柔软?孩子不愿睡觉,是不是玩得太疯,神经兴奋,睡不着呢?

孩子大了,事事有自己的主见,是不是也要尊重一下孩子的意见呢?

先不谈孩子不听话的个中原因,我倒想说——想要孩子听话,是不是自己得先学会“听话”呢?

这几天早上都是我给果洗脸的,果看到我端脸盆,就用小手使劲地推,人往后直退。

下面是我和果果的对话——

果果:妈妈洗脸,妈妈洗脸。 果妈:对啊,妈妈要洗脸的,恩,我先洗了。

(我真的洗了脸。洗完后,我把脸凑过去,给他“检查”。)

果妈:你看,妈妈洗得干净吗? 果果:恩,干净。

果妈:那你把小脸给妈妈看看,看看干净吗?

(果果乖乖地将脸凑了过来。)

果妈:恩,蛮干净的。就是小眼睛有点眼屎,这边,还有这边。鼻子呢,鼻子下面也有点脏。小嘴呢?小嘴也给妈妈看看。

(我擦完他的左眼框,又擦洗他的右眼框,擦完鼻子,又洗洗小嘴巴。果果也有挣扎过,但听到我说有眼屎,鼻子有点脏,还是比较服从的。)

果妈:好了,多干净啊。快,给妈妈看看干净的小脸。

昨晚9点多了,果果依然很兴奋,在床上叽里咕噜地说个不停。一会儿躲猫猫,一会儿爬床框,没有一秒钟消停的。

果果:妈妈,这是什么呀? 果妈:这是床框啊。

果果:不是,是筷子。 果妈:恩,是有点像筷子,一根一根的。

果果:呵呵,妈妈,快睡觉。 果妈:恩,我睡了。

果果:ang ang 喽,哦!

(平时哄他睡觉,说的方言,意思是快睡觉吧。)

果果:妈妈没睡觉。

(我恍然大悟,果果哄我睡觉,我就应该睡觉啊。平时,我们不也这么哄果果,希望他赶快睡觉吗?)

果妈:哦,妈妈真地睡了,你也赶快睡吧。

(我闭上眼睛,之后一直没有怎么说话。他可能真的困了,也可能一个人玩得无趣了,要喝奶,之后也慢慢睡了。)

从上述两件小小的事例中,我看到了一些道理——大人也需要“学会听话”,大人也应懂得如何听话。

「有条件地听从于孩子」

孩子不愿洗脸,我们不能听;孩子不愿睡觉,我们不能从。我们的大方向不能变,就是希望孩子听话,乖乖地洗脸,乖乖地睡觉。

但在孩子听话前,我们不妨先听从一下孩子的意思。果要我洗脸,我就再洗一次脸吧。

果看到我洗脸,看到我听从他的安排,他内心的抵触心理稍稍降低,他愿意让我接近了,愿意给我看他的脸,看他的眼里是否有眼屎,鼻子是否干净。

原来孩子还是爱干净,爱漂亮的。温柔地安慰,礼貌地夸赞,让孩子变得听话了很多。

大人懂得“听话”,有条件地听从于孩子,是理解孩子感受是一种极好表现,自然也是接近孩子,让孩子接纳自己的第一步。

「真正做到“倾听孩子”」

先举个例子吧,也许在你家里也出现过类似的对话。(此例选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孩子:妈妈,我累了。

妈妈:你刚睡过午觉,不可能累。

孩子:(大声)我就是累了。

妈妈:你不累,就是有点爱犯困,赶快换衣服吧。

孩子:(哭闹)不,我累了。

大家看出问题来了吗?和孩子的对话最终演变成了争吵。原因很简单,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没有倾听孩子的声音,没有理解孩子的感受。

在和孩子说话时,我们应全神贯注地倾听,可以用一些“哦,嗯,是这样啊…”之类的话来回应他们的感受,也可以用一些行为实现他们的愿望,真正做到“倾听孩子”,理解孩子的感受。

听懂孩子的“话外音”!

再次举个小例子,听听孩子的真正意思吧。

我正在忙着自己的事,果果在不远处喊我,希望我跟他一起玩。突然被打扰,我不太想理睬,就没有答应。

只见他走近我,“妈妈,香妈妈,甜妈妈!”他的语调相当温柔。“诶!”我只好乖乖答应,轻松中招。

果果的话外音:我想你跟我一起玩呢,你不理我,我就喊你“香妈妈,甜妈妈”,美美你,这下你该答应和我一起玩了吧?

早上,果外婆拿来干净的外套和裤子给果穿。

果果:(大叫)不穿,不穿,烂衣服。

干干净净的衣服哪里烂啊?这么小的果就有了美丑之心?

果妈:这衣服怎么了,果果不喜欢啊?

果果:恩,不喜欢。

果妈:为什么呀?还是喜欢昨天的衣服吗?

果果:恩,喜欢昨天的衣服。

果妈:你觉得昨天的牛仔裤好看,是吗?我也觉得。看,裤子上有什么?

果果:牛,呵呵。(果果看到牛,笑了。)

果妈:这牛真可爱,我们赶快把牛穿到身上,好吗?

果果:恩。

类似的小例子举不胜举,孩子对某事不满,希望从你这里听到同样的声音。

孩子为了实现某个愿望,他的表达未必清楚,但我们要听懂孩子的“话外音”实现孩子的愿望。理解是相互的,和孩子之间也是这样。

突然想起一位邻居说的话,也许她处于好意,也许只是开个玩笑,她说我家果果脾气大,我是制不了他的。

对此,我没有多语,只是一笑了之。孩子有时是固执了点,但我从没想过要制得住他。她眼里的“制得住”就是让孩子怕自己,让孩子无条件地服从于自己。

我从没这样想过,也不敢这样想。孩子本身处于弱势,他需要我们的关爱与理解。

本以处于强势的大人非但不给予他关爱与理解,反而采取强硬的手段让孩子依附于自己的想法,听从于自己的指令,这也太可怕了。

在孩子面前,我时常收起自己的强势,不是怕孩子,不是妥协于孩子,而是“示弱”,让自己学会“听话”,听懂孩子的话。

只有我们懂了孩子的话,明了孩子的心,孩子才会尽情地展现自信、阳光的一面,才会静下心来听听我们的声音。

一些简单的见解,不知你是否认同?

全职妈咪,育儿经验师,专注0-2岁育儿,莫妮卡麻麻的原创育儿心得分享,婴幼儿护理、睡眠调理、辅食添加、良品推荐、母婴健康、早教知识,总有你最想要的。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