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qq名字沐夕〉沐夕名字寓意

时间:2023-04-12 22:01:40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摄影/陈冯晓

深山藏古寺。作为横山北普陀主题文化公园最核心的部分,横山寺当然是公园里最引人注目的所在。寺院是对外开放的,藏的是山外的人对那里生活的好奇:山里住着多少个僧侣?他们的一天是怎样的24小时?他们是否如我们想象般,远离了俗世所有的喜怒哀乐? “横山北普陀公园”公众号编辑们带着大家的疑问,跟拍了横山寺僧侣们的一天。然后,惊喜地发现:最严格的生活仪式在寺院。

这是横山寺凌晨四点的月亮。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那么,山里的月光把心照亮了

横山寺的早晨是在日出之前开始的。凌晨四时,万物还在安睡,但横山寺里的钟声已经响起。寺院里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如般(bô)师父就是传说中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那个人。寺院里,早晨先撞钟再击鼓的,而到了晚上,则是先击鼓后撞钟,即我们所说的晨钟暮鼓。撞钟108下,表示断除人生108种烦恼。边撞钟,边唱经,表示僧人对国家和众生的良好祝愿。

如般师父就是传说中,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

撞钟是一个技术活儿,需缓引钟捶,如此,声音才会悠远、绵长。如般师父的嗓音洪亮、辽阔。传说中的声若洪钟,原来真的是有的。离大钟仅仅两步之遥的我们,所有的困意都散了。

钟声余韵未了,鼓楼那里已经是声音大作。击鼓师父的鼓捶是连绵的,制造出来的动静不似钟声那般浑厚,但它干净、利落。鼓敲三阵,以其激越之声呼唤着僧众们起床、叠被、刷牙、洗脸、搭衣、上殿……鼓罢,僧众已齐集于观音宝殿,清晨的课诵开始了。

早课开始啦

那一刻,沐浴在横山寺清冽的月光下,看着鼓楼外影影绰绰的群山,突然想起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中的引用一位朋友的话:“冬天,我就上列宁格勒那边的芬兰湾去,您知道吗,那儿有全世界最好看的霜……”在横山寺,有最隆重的早起,有着对生活最具仪式的开启。

如果说钟声是起床号,那么鼓声则是上课铃。在大殿,横山寺31位僧侣无一例外排列整齐,开始了他们的早课。先是维那(nuó)敲响大磐,维那主要管理寺院一切佛事唱念,在寺院是非常重要的一职。站在他旁边的当值悦众及其他僧人,手持引磬、木鱼等法器,组成一支梵唱乐队。平和、悠扬的唱念唤醒了晨曦,山里的黎明来得幽静、缓慢,像一场降临。

在早课的观音宝殿中,我们惊喜地发现了一只酣睡的猫。它变换着睡姿,脸上带着佛系的微笑。后来从师父那里得知,这样的猫还有七八只,不知道它们从哪里来,但来了之后,就再也不肯走了。大殿的地热、僧众们的喂养、还有这准时的音乐,让它们就此安居,成为横山寺里养尊处优的萌宠……

饭吃得安静感恩,仪式满满

结束60分钟的早课,僧众安静地走出大殿,稍事休整后吃早饭,准确地说叫“过堂。”我们有幸被允许进入他们的斋堂,全程拍摄了他们的过堂,才知道饭还可以这样吃。

过堂之前,先要敲挂在寺庙走廊上的大木鱼和云板。云板响起,僧众搭衣列队进入他们的五观堂,也就是他们的食堂。之所以叫五观堂,是规定僧人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双手合十做五种观想:一是思念食物来之不易;二是反思自己日常德行有无不当;三是切忌有贪恋美食的念头,要念念清净;四是对于所食饭菜只作治疗饥饿的药食;五是食用饭菜只为更好修行。

僧众坐下,止语,双手合十,诵经。饭前唱的《供养偈》和饭后唱的《结斋偈》。过堂是一个极其安静的用食过程,不可发出任何噪音,包括碗筷的噪音也不可以有,要轻拿轻放。

整个过程要行堂三次。第一次行堂不够吃,可在后续行堂时添加饭菜。过堂过程中,也禁止用语言交流,需要什么饭菜及需要多少,用相应的手势语表达即可。如果僧众不想要某种食物,或者觉得碗里的饭菜已经够吃,可将右手竖起,掌心向外,或用右手在碗上方做——个遮挡的动作。

传说中的吃相,原来是这样的:吃得安静,安静到窗外麻雀叫早的声音仿佛安了扩音器;吃得素简,无论食材的内容,还是碗碟的样子;吃得珍惜,是一场感恩的修行。

横山寺的日出

6时30分,他们开始了清扫寺庙的卫生。从山门,到大殿,角角落落,尽管干净如昨,但还是细细扫过。这样的清理,是程序,也是坚持。是卫生的需要,更是心灵的需要。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寺院的生活,跟校园有几分相像。简单的课间休息后,上午的诵经便开始了。这样的课业,上午两节,下午两节,每节一小时。第一节课开始时,太阳才缓缓升起,山下的香客陆续到来。除了诵经,僧众们还有接待的工作。

香客进香,人家不问,他们也不会打扰。但若问及,知无不言。被好奇地问及身世来历,从不讳言,坦诚得很。倘说及佛法,他们温言讲解,举止有度。

山中岁月悠长,你的生物钟感觉过了将近一天时,寺院木鱼与云板的声音告诉你,这才刚刚正午。这里有足够的时间,每分每秒都有着落与去处。所以,寺院的黄昏,来得缓慢,也隆重。

下午五点钟是晚饭的时间,这里叫药食。药食,在寺院里就是指晚餐。因为原始佛教规定,出家人过午不食,就是规定中午以后一直到第二天早晨不能吃东西。但佛教传到中国后,因为中国的出家人与印度不同,必须参加劳动,体力消耗过大,午后必须吃东西。因此祖师就制定“药食制度”。这个名称,也是提醒出家人,不能贪恋食物,寺院晚餐只能当做疗饥的药来吃。

僧众们吃过晚饭之后,除了有法事活动除外,基本上是属于自由活动的时间。他们或散步,或研读经书也好,或与其他僧众辩经,或禅坐静修也罢,或者看手机也未尝不可。

他们的宿舍叫做僧寮,里面是唯一不允许我们拍照的地方

他们的业余生活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清苦、严苛到每一分每一秒都被支配,相反,在这里,自律的程度决定了他们修为的程度,一切进益都靠自觉。于是,自觉成了常态和无须坚持的习惯。

晚上八时,先鼓后钟,打板声声,僧众止静。这是休息的讯号,整个过程持续半个小时。8时30分,整个横山寺安睡了。这里,有最严格的黑夜,也有最纯正的夜晚。

灯火都熄灭了,万物调至静音模式,这里住着真正的睡眠,有不折不扣的休养生息。天空是星星与月亮的主场,山河俱寂,草木无声。

黑得那么深,静得那么远,有那么一个迎头被击中的瞬间:这是从夏商走来的夜,这是与秦汉一样的夜,这是唐宋留给我们的夜。

摄影/王铁军

在黑夜里作别横山寺,贪婪地沐浴那样的夜色,也洞见了这一日的初心:为什么要去跟拍横山寺的一天?拨离了最初的好奇、内心的窥探欲以及吸睛的功利心,我和我的同事过了漫长、充实、收获满满的一天。

我们去横山寺找到了什么?学习心。尊敬心。无论空门,还是俗世,生活与生活之间,人与人之间,美与美之间,是无界的。

又见横山月

这里有严格的白天与黑夜——晨钟暮鼓。迎曦而出,沐夕而归,伴星入眠,闻钟起寝。循天时而动,不负光阴华灿;这里有毫不含糊的生活仪式,饮食起居,言行举止,素简、感恩、节制、分寸;这里有无须提醒的自律,是自己与自己达成的一份终生学习的契约。

如果,这些照片,那样的生活,对你的日子,是有所启发的。那么,我们的这一天,就是值得的。

晚安,横山寺。

晚安,全世界。

(本版图片除署名的之外,皆由“横山北普陀公园”公众号编辑部拍摄)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