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原创激励计划》出品。
居家期间,在运力不足的情况下,大部分人依靠的都是社区团购买菜。这是传统菜市场的一个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社群里那么多信息如何规整?如何确保不会有人拿错菜?如何收钱?本文作者分享了自己居家期间的买菜经历,总结了一些经验,与你分享。
6月5日起,北京居家办公地区调整为正常上班,全面开放堂食服务,中小学和幼儿园分批次返校。
兴奋,激动,感触良多。
有多少朋友,在5月居家办公的日子里,开始自己学做饭了?点不了外卖,只能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做饭的原材料,“菜”成为了囤货的首选。有多少朋友和我一样,每天凌晨蹲守在各个生鲜电商平台抢菜?
疫情下,北京的菜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加速跑,有人主动拥抱变化,有人被动推着向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疫情下,北京菜市场如何线上化?互联网思维又能发挥哪些关键作用?
一、居家期间,传统菜市场的危与机
蔬菜易腐烂,普通家庭囤积的量一般维持在1-2周。持续近1个月的北京封控,市民买菜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笔者周围的朋友买菜主要有3种渠道:小区内的超市(一部分小区配备);线上生鲜电商平台;周边菜市场/超市团购群。
北京市的物资保障能力是顽强且坚固的。事实上,即便北京市迅速静了下来,但生活必需品根本不缺货。真正的问题在于,人们无法出门,菜品全部需要人工配送上门,大家口中喊的抢不到菜,其实是抢不到配送“运力”。
如今的年轻人,已经开始逐渐养成网上买菜的习惯。封控下,生鲜电商平台成为了很多人的首选。
这也就导致了,封控开始后,生鲜电商平台每天爆满的情况。明明有菜,就是抢不到“运力”。
生鲜电商平台大体有4种运营模式,在疫情封控后,只有两种还可以正常运营,这是导致抢菜难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
前置仓:叮咚买菜、美团买菜。根据订单密度在核心商圈和社区建立几百平米的前置仓,当用户下单后,商品会在前置仓完成拣货、打包和配送。本次抢运力的主战场就在前置仓的配送上。
仓店一体:盒马鲜生、7Fresh。用户既可以到店购买,也可以选择线上仓储配送。因为封控原因,很多仓店一体的商铺选择停业。
社区团购:多多买菜、美团优选。以社区为核心,用户通过团长或自行在平台下单,平台提供产品和服务,一次性配送至团长处,由团长进行货品的分发。和上海不同的是,社区团购模式在北京似乎并不吃香,近几年,社区团购平台在北京的业务不温不火。本轮封控中,美团优选则直接关闭了北京地区的业务,将全部火力放在了美团买菜业务线上。
平台到家:京东到家。传统线下商超入驻平台。平台提供超市汇聚的能力,平台只负责配送。在笔者的观察中,周边入驻的商家很少,打开页面后,可供选择的商铺十分有限。
纵观菜市场团购群,在本轮封控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1. 机遇
1)运力最大化利用,效率倍增
线上生鲜电商平台多为“点对点”的配送模式,很难通过路线的优化将订单进行最高效化分配。而菜市场可以针对各小区“集中批量配送”,一次运力,可以完成多个相同地区订单的配送。
而上文提到的生鲜电商平台覆盖的配送范围更大,配送点位较分散,配送时长在疫情期间很难保证(经多次测试,笔者当天晚上22:00下单,一般会在第二天中午12:00及以后送达,且时间并不固定)。
菜市场团购群定位于服务周边的小区,每天定时批量配送至小区,实效性更强,下单成功率更高。笔者在封控居家期间,每周都会通过菜市场团购群买2-3次菜,均能成功下单,成功率100%。
2)品种更全
小区周围的小型超市更多的是各类生活物资的购买场所,蔬菜和水果仅是其中一小部分,品种难以特别全面。线上生鲜平台在封控期间也很难保障菜品的齐全,基本是一抢而空。
而菜市场在这方面更具优势,利用其供应链模式,能保证各类菜品快速备货,种类也更加丰富。
笔者的一个朋友,小区内有设有超市,但在封控后,依然加了菜市场的团购群,他说道“我们小区还是比较容易买到菜的,下楼做核酸时就可以直接买菜,就是需要稍微排会儿队,但种类不是特别齐全,所以我还是愿意在菜市场团购群买,即便没有在小区超市买这么方便”。
3)使用门槛低,覆盖用户人群更多
笔者居住地的周边小区有很多中老年人,他们很多从未尝试过线上买菜,具有天然的使用门槛。但一般有微信,进入微信群买菜是更自然的购买链路。
这部分用户是线上生鲜电商平台很难触达的流量。
2. 危机
1)线上化的能力和意识不足
封控的突然来袭,用户购买需求量大增。海量订单涌入,如何快速汇总订单、分拣、打包、配送、收款,每项都对菜市场线上化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这轮封控,出现两种现象:
- 认为疫情很快会过去,靠堆人的方式提升效率;
- 有心做出改变,想积极拥抱线上化,但不知如何采取行动,没人指导。
2)可持续模式问题
封控推动的线上买菜需求增长,在疫情好转后,大概率会大幅度减少。菜市场在保证供应,尽可能减少因封控带来损失的情况下,需要重点考虑未来线上可持续模式的问题。
面对迅速而来的被动线上化履约,笔者有幸见证了一家菜市场成功且巧妙的做法,这里和大家分享并拆解。
二、传统菜市场,竟然充满了“互联网思维”的智慧
高阶的生意经往往都有着朴素的本质技巧。封控过后,线上买菜的热度会降低(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有一定的基本盘),部分人们还是会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当中去。
传统菜市场,定位的也正是这群“依然喜欢亲自到菜市场买菜”的用户。因此,“微改造”成为众多菜市场应战的思路。这是市场特性决定的最优解。
1. 梳理核心购买流程,跑通逻辑
用户在社群团购买菜,基本会有以下几个核心步骤,分别是:用户接龙下单、商家分拣、菜品包装、骑手配送、完成付款。
看似简单的几步,背后是整个体系的高效有序运转。真实情况是,大部分小区的团购群乱成一团,群中商家来不及回复、用户自行乱下单、重复下单、付款全靠自觉转账等等。
而菜市场团购群用了微信社群的几个小工具,搭配一些产品和运营思路,竟然完美的解决了这些问题。简单、有效背后,是“宏观规划,跑通模式”的互联网全局思维。
1)菜价表
合格和优秀,多数时候就在一瞬间。笔者进了很多买菜团购群,群内根本无人回复消息(太忙,也确实顾不过来),纯靠用户自主接龙下单(用户也不知道有哪些商品可以买,自主下单,有货的送,无货的不送)。
整理一个菜价表并不会耗费特别多的时间,梳理出SOP文档,每天要做的只是更新数据即可,每天花费10分钟就可以搞定。SOP是标准化作业的完美体现。有“善于复盘,总结通用流程”思维的人,注定做事更容易成功,模式更容易复制,对人的依赖更小。
每天早晨,老板会要求各个摊位在内部群依次发送自家摊位菜单,老板汇总后转发到群内。只要设置一次模板,后面每天只是更改菜价(而每天菜价是多少,商铺本来自身也会统计)。
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却对用户侧有着极大的使用体验的改进。花最少的钱(人力、物力),解决最棘手的问题。对用户的洞察,往往来自细小的点滴。
这个地方也提一个小建议。封控,让很多人第一次尝试买菜做饭,光看菜价根本没有概念,试问一下,500g和700g的蜜薯,单从克数的角度来描述,或者不是很直观。但如果在后面括号备注:平均每个蜜薯100g,是不是就很方便做决策?
以用户视角体验全流程,你会发现很多看似正确,实则漏洞百出的小问题。“用户思维”也是互联网思维的重要体现。
2)群接龙
疫情当中,多数团购群下单采用的都是社群接龙的方式。这种方式也是门槛最低、使用最简便的方式。但很遗憾,看似简单的群接龙,也能出现满分和不及格的差距。
多数团购群的群接龙,都不会告知如何接龙,什么时候送货,有哪些注意事项。这也是缺少“用户思维”的体现,商家当然知道这些背景信息,但用户并不知道。站在用户视角检查产品路径,你定会有新的发现。
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在群接龙的备注中以文字形式简要介绍即可。
技巧永远容易习得,难的是思维的建立和意识的养成。
菜市场团购群固定每天下午14:00接龙,当天接龙,次日派送。为了维护公平,拣货按下单顺序进行(前几天端午节,粽子销售火爆,很多后下单的人就都没有买到)。
为了维护公平秩序,接龙必须由菜市场人员发起,自行发起的接龙无效。接龙截止到每天晚上的19:00,逾期下单的无效。
这样的规则下,每个人都按照规则行事,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用户也能形成认知和习惯,知道每天什么时候可以下单,什么时间进行配送。
3)通知拿货
很多超市配送时,都将菜品放在了小区楼下的货架,商家配送后,用户自主下楼拿菜。但更多情况是,商家根本不会通知已送达,全靠用户多次下楼确认是否到货。
每天我都能看到很多用户在买菜群里艾特群主,询问为什么还没有送到。结果店家一查才发现,其实早已经送到了楼下。
如果当时配送到地点后,在群中艾特大家一下,或许可以节省出更多解释的时间和成本。
4)结算流程
前段时间,有个买菜群里发生了这样一幕:用户A买了菜,将菜钱以红包的形式发在了群里,等待商家B接收。结果被用户C领了,领了以后就退群“携款跑路”了。
只顾的上送菜,来不及收款,是当时很多买菜群的真实场景。
当然,国民素质在提升,不转款的情况很少,但这样的流程,无形中增加了商家的负担,需要核对转款和订单价格。
看看菜市场是如何设计的。
首先,群中接龙会有编号,编号是订单的重要识别码。菜市场根据用户在群中接龙的编号进行打包和配送,到达小区后,按照编号依次排列包裹。用户下楼排队拿菜,只需要报编号即可。
报编号领菜,效率很高,精准定位。一手交菜,一手交款。
当面结账,防止漏结,而且货品当面点清,利于后续售后问题。
用户的类型很多,每个用户的受教育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拿接龙这个事情来说,会出现多种情况:
- 很多人不会使用群接龙(没想到吧?我们做互联网的,以为很多事情就该是这样,很简单,但真实情况其实远没有这么乐观),有的是以为群接龙是复制,导致编号混乱;
- 两人同一时间进行接龙,会出现编号一致的情况,但只要有第三人接龙,前两个编号系统会自动排序,但用户取菜时还以为是以前的编号。
如何破解问题?每天19:00接龙结束后,群主在群中重新发布汇总的群接龙结果,明确以哪个版本为准。
“迭代思维”是快速提升的利器。传统行业线上化转型,不担心基础差,只担心不够重视。不断调整、小步快跑,你的生意差不了。
2. 建群也有大学问
怎么拉群?生成个群二维码,到处发就可以?或许可以再多想一些。
1)建什么类型的群
很多店铺直接以XX小区菜市场群命名,各个小区的人都可以进。天啊,这简直就是灾难,后续配送的时候,还要人工再对订单进行分类。
而菜市场群直接按照小区建群,对应小区的人进相应小区的群,快速高效井然有序。
2)怎么宣传群
当出现疫情后,周边小区是最小化的管理单元格。只要占领小区,就可以快速获得大量用户。
小区周边的超市,话语权弱,小区的公关能力弱,因此更多的是靠顾客主动转发和邀请入群。(很多之前布局了私域流量的超市,这次就可以省很多力气)。
而菜市场作为保供企业,承担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和价值。他们直接找到小区的KOL(谁是小区的KOL?大爷大妈,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让他们进行扩散和通知。
这是“社会化思维”的应用,利用人际传播、重点话语权人裂变等方式,快速汇聚流量。
菜市场团购群是周边用户量最大的。据我所知,周边每个小区他们都建了群,每个群最少240多人,最多490多人,稍微大一些的小区,建了好几个群。
酒香也怕巷子深,准备好传播的管道,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灌输。
3)群人数满了怎么办?
信息在各层传播时会出现丢失和隔断。A转发菜市场工作人员的微信群二维码到朋友圈,B看到A的朋友圈也转发了,C通过B看到了二维码,想进群,但人满了,请问C如何联系A工作人员获得新的二维码?
这种“死胡同”问题在产品设计中比比皆是。商家在给二维码时,应该给两个,一个是微信群二维码(这样进群最高效);但也需要再给一个商家老板的微信二维码,如果群满了,还可以添加微信,让老板拉入群中。
但很可惜,很多商家根本意识不到这个问题。
疫情,是面“照妖镜”,将很多问题暴露了出来。很多人,抱怨疫情,其实我们更应该感谢它,或许,这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好时机。
发现了么?互联网思维不仅仅可以用在我们以为的广义互联网产品设计上,它其实是一种综合能力,用在各行各业都可以。我建议每个人都一定要有互联网思维,它是我们看清世界运行规则、解决问题的思考系统。
这次封控,除了仓促应战,我们应该从中学到什么呢?
三、后疫情时代,传统行业应该学会什么?
1. 重新审视线上的力量,积极拥抱,是为自己增加抵抗风险的筹码
知名商业顾问刘润老师号召做好迎接“非接触式经济”时代。是的,疫情当下,谁也无法预期未来会怎样。我们要做好长期和疫情抗争的准备。布局线上渠道,给自己增加一份坦然应对风险的底气。
线上,就是在危急时刻,或许能救你命的稻草。
2. 懂点互联网思维,是做生意的基本能力
为什么我建议你学一点互联网思维,很多老板嗤之以鼻,觉得自己的生意做的已经很好了,线上化做不做都可以。
但,互联网思维是做生意的底层逻辑,它不仅仅是一项技能,更多的是思考事物的指南针。
上文我们也看到,同样是用群接龙,不同商家做出了完成不一样的效果,有人刚刚及格,有人却能交出接近满分的答卷。
3. 比拼效率,依然是商业竞争不变的法则
当疫情袭来,如何快速从线下切换到线上,并保证营收不受影响,是所有企业都必须考虑的问题。对于刚需企业,竞争的核心在于效率。如何更好的承接猛增的需求,如何更快的完成履约成为必须思考的课题。
不要盲目应战,在准备奋斗之前,先花一点点时间,制定一下策略,让我们的服务更加科学有效。
记住!记住!记住!短暂的筹备,或许会暂时丢掉一点点市场,但请相信,蓄势是为了更好的腾飞。
四、结语
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蜕变。思想保守,墨守陈规的企业和经营方式注定会被淘汰,疫情将加快这种淘汰的速度。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造还远远没有发挥到极致。所有人都有必要具备一定的互联网思维,它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思考方式。
祝福你,为你呐喊,愿你在线上化的路上,披荆斩棘。
#专栏作家#
李云琪,公众号:李云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痴迷于研究心理学和传播学,志向成为产品+运营的复合型人才。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本文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原创激励计划》出品。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