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祝福语 正文
生日赠语—生日赠言短句…

时间:2023-03-30 00:03:05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今天,第三届上海法院“十佳青年”现场评选活动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举行,来自全市法院的23位候选人参加评选。通过现场演说、现场答辩、评委现场投票等环节,来自上海二中院的李非易、上海高院的刘志超、上海宝山法院的曲劲松、上海浦东法院的张宏毅、上海金融法院的沈竹莺、上海徐汇法院的于是、上海静安法院的白云、上海一中院的吴亚安、上海崇明法院的曲翔、上铁法院的孙焕焕脱颖而出,荣获第三届上海法院“十佳青年”称号。

你一定很好奇

本届“十佳青年”都有怎样的成长故事

让我们一同走进

第三届上海法院“十佳青年”人物故事

(限篇幅原因,本期刊发前五位“十佳青年”)

上海二中院 李非易

十佳青年

内心之问 我用行动作答

我从小成长在部队大院,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对逻辑思辨产生浓厚兴趣,记得初中毕业时,班主任在我的纪念册上留下箴言“能言善辩的你,长大后做个律师吧!”或许正是这一句指点和鼓励的赠语,结下了我和法律之缘的种子。到高考填报志愿,我郑重无疑地将每个志愿的首选专业都填上了“法学”,立志将法律作为将来从事的职业。

2009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宝山法院工作。彼时,我还是一个初出校园的法学院毕业生,甫入法院,“如何做好一个法院人?”就成为我内心之问。这一问伴随着我的法院生涯至今,竟也有十一年了。

■ 初问:汝给吾事实,吾予汝法律?

上海宝山法院是我学习、了解并成为法官的地方。那时作为书记员跟着王力法官走街串巷跑银行,只为查清一个房屋买卖合同的交易背景,我惊呼这不是办案,简直是“探案”。王力说:“不是所有事实都能坐在法庭里等来的,若是事实不清,何谈法律适用。”这可算是我进入法院的第一课——不仅要为每一个案件负责,更要为每一节事实负责。

每当我不断在法律事实和内心确信之间徘徊犹疑,我总用这句话提醒自己:查清事实,公正裁判。但我时常也问自己,我们的工作除了谦抑地见招拆招之外,能否在更大程度上去从正面影响他人和社会?当好一名法官,我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再问:判决之外,法官无言?

2014年,我通过遴选,进入上海二中院商事庭。

这年年底,在审结一起二审案件后,我收到了当事人邮寄回来的送达回证,上面贴着一张便签纸——“尊敬的三位合议庭法官你们好,收到终审判决后非常高兴,从判决中看到了中国法治的希望!......谢谢你们,辛苦了!”那张便签纸,我保留至今。每每感念,案件虽小,却映照着公众对司法的期许,连接着公众对法院的信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绝非空谈。

■又问:法官是孤独的前行者?

2019年底,我被任命为商事审判庭商事速裁团队负责人,在欢欣鼓舞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

尽管充满困惑和担忧,但我始终坚信:一个内心有力量的人,必须不惧怕于去做他所惧怕的事情。特别是青年,面对挑战,如果轻易退却、浅尝辄止,又如何做一个有力量的裁判者,又如何带领着团队不断前行?幸运的是,我们团队的成员们都是有能力、有情怀的队友。而我,也越发感受到了“责任担当”的分量。

年初,最高院拉开新一轮繁简分流改革的大幕,作为商事速裁团队的负责人,及时开展二审独任制试点工作的重任落在我们肩上。今年1月,我适用二审独任制审理了一起股东知情权纠纷,这是全国范围内首次适用独任制审理二审商事案件。头炮打响后,一个、两个,更多的案件得以适用。

今年2月,面对疫情带来的新情况和新挑战,线上审理的探索推进迫在眉睫,我们作为商事速裁团队,自应冲锋在前。节后第三天,我通过上海法院在线庭审系统审理了一起商事二审案件,完成了我院首例探索。

这才发现,法院人,从来不是孤独的前行者,我们的事业是一群人的共同奔跑。要做好一个法院人,未来的路还很长,内心之问,我用行动作答。

上海高院 刘志超

十佳青年

不停的脚步,不变的热爱

■与法结缘,传承是最好的纪念

60秒,在一台大型汇演中能做什么?在成为一名司法行政人员前,我从未想过。

2019年5月9日,上海法院举行邹碧华式好法官好干部颁奖仪式。一切都按彩排有条不紊地进行……突然,后台传来呼叫:舞台上四个侧屏宕掉了!“完了!”正在会场保障的我惊出一身冷汗。抬眼看大家,有的人都木了,怎么办!

我抬头一看,此时正在进行的是乐器表演,赶紧指挥后台先把四个侧屏拉黑,作出舞台设计效果的感觉。对照流程图,这个节目还剩2分钟,那留给我们的窗口期也只有这120秒的时间。我让自己先镇静下来,“不要慌”。脑中快速过滤可能出现的故障,凭着经验定位问题所在,赶紧先蹦出三套解决方案,强装镇定地指挥小伙伴们一步步分头行动……最终在节目还剩60秒时,故障确定排除!

当四块屏幕如期亮起时,在场观众并未察觉出曾经的异样。

这60秒不为观众察觉,但我却知道,若没有八年来一次次遭遇的难题挑战和始终不曾放弃对向前突破的热爱,也便没有这一刻内心惊涛骇浪却看似冷静从容的我。

■偶然转身,探寻幕后的世界

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我面前,因工作原因,我被借调到高院院长办公室工作

在这里,不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一群人的奔跑,每一项都考验着我们,这个机构的正常运转,靠的是每一个人每一分钟的踏实坚守,时时刻刻的联络在线,环环相扣的紧密衔接,和分秒必争的应急处置。

我想起了长宁法院传达室里那位几十年如一日收送快递的老员工何勇,一如邹院长所说: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在审判向行政岗位的转型之路上,从迷茫不甘到奋勇向前,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那么多缘心而动的仰望星空,有的只是甘于平凡的脚踏实地。

■创新先行·用耕耘点亮幕后人生

手勤、腿勤、记忆力强,是院办标配,但是面对每一天几十甚至上百个件的流转,再好的脑子也不可能没有一丝闪失。为什么不发挥一下你热爱技术的优势呢?办领导的话,一语惊醒梦中人。

说干就干,模仿快递的自助模式,我和小伙伴们把取送件的流程重新梳理了一遍,针对无人值守的需求,选取了两个关键节点设计了信息化流程框架,通过系统实现取送件全程留痕、全程可视、随时可查。

为了进一步推进高院无纸化办公,我们和信息处一起,对原有OA公文办理系统进行集成改造,通过70多个流程节点的重新设计和优化,实现了文件全流程线上办理的全面升级,院领导们不仅大力支持,更是带头使用,曾经堆积如山的文件夹,变成了系统里的云数据,几时想要随即就可调取。

创新带来的,不仅仅是纸张的节省,更是司法行政工作从笔杆案头到云端智能的转型换代。

在一个个现场的后台,我看着选手在台上放着PPT自信地表达,看着网络直播量从十几万一路走到四百万,一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充满了内心。有人问我,院办这么忙,你哪来的时间做这些?我开玩笑地说,你见过凌晨2点的上海吗?

每每与凌晨的上海相伴,困倦之外,心中的那个信念始终在燃,把上海法院的工作展示的更好,让更多的人乐于听到法院的声音,是我出发的信念,也是我始终坚持的力量。

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上海的PPT是哪家公司做的?”“是每一个上海法院人的努力。”每一次遇到这个问题,我总是微笑着回答。

在塞缪尔70年前的短文《年轻》中,有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岁月可以在皮肤上留下皱纹,却无法为灵魂刻上一丝痕迹。”

60秒,对于观众来说,只是昙花一现过往云烟。对于幕后的我来说,却是八年韶华无悔青春。不管是台前那个期待走上审判席的小助理,还是幕后不留名的办事员,我依然记得那个埋头在图书馆寻找答案的少年,为真理,为热爱,不放弃的执着模样。不管岁月走过几个年头,那个满怀爱与初心的少年,一直在。

上海宝山法院 曲劲松

十佳青年

执行法官的侠骨仁心

■侠之勇——待命

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劲松,你通过公安布控的被执行人出现在滴水湖某五星级酒店,请抓紧去执行现场!”那天是孩子生日,一家人刚要动筷子,我就接到了报警。顾不上一天的疲惫,我立刻联系好值班法警,开着警车一头扎进这沉沉的夜色中。也许,很多人已经休息,但执行法官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案件顺利执结,回到家,孩子已经睡了,而她平时最喜欢吃的生日蛋糕还完完整整的摆在桌子上。

凌晨的上海显得格外的宁静,而我更希望做一位宝法守夜人,让更多申请人看到生效判决的执行,看到法律的公正与威严,让他们也有心情去享受这份和平与宁静。

■侠之谋——纳新

办的案子多了,我发现执行工作绝不是一门吹胡子瞪眼、拍桌子的糙汉活。

“三天不学习,赶不上执行局”,我深以为信。

阅读大量的执行法规、案例;对照案件,运用法官智能办案辅助系统细化执行规范;将所思所想总结成论文、案例;到哪里都揣着那本被我翻得黑黢黢的执行“红宝书”,我逐渐成长为一名执行条线的年轻“老兵”,转眼到了2016年,“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战役打响了。

在处置老赖财产的过程中,要经常跟“法拍房”打交道,时间久了,我就像一名房产中介,上海大大小小地段的小区房价、户型、甚至学区都如数家珍。可我也渐渐发现,一套“法拍房”是否有人居住,拍卖价格天壤之别。而且,法院查封房产张贴的传统封条极易在拍卖前被破坏,甚至遇到当事人或案外人强行撕毁封条而无证据惩戒的尴尬情况。

可否改进封条,引入电子监控设备呢?经过查阅大量资料,我终于发现某省的一家科技公司发明了一种“电子封条”,不但可以扫码获取案件查封信息、语音警告破坏封条行为,还可以通过APP小程序24小时监控、实时上传视频数据。出于职业的敏感,我立即联系了该公司,对方竟以为是竞争同行一口回绝,最终经过我耐心的沟通说明来意后,公司才放下戒心。

单纯了解了电子封条远远不够,如何把外省的电子封条运用到上海的执行案件中这道难题,又摆在面前。

我们用了三个月,去论证电子封条在法律上的适用条件、谈妥封条价格、针对上海执行特点提出改进意见、协调上海本地代理商调试预演。终于,在一起涉及非法群租的房屋执行案件中,我果断启用电子封条,清场后再无反复,为后续拍卖打牢了基础,该房屋甚至以高出二手房市场的价格售出。电子封条被“上海发布”全文刊发,央视新闻直播间做了跟踪报道,得到了全国法院同行的认可。

科技在进步,生活方式的转变意味着执行思路的延展和更多可能性。让科技赋能新执行,成为弯道超车的绝佳契机。近三年,上海执行的信息化、智慧化有了质的飞跃,技术的迭代、大数据的赋能带来的是执行手段的多样化。如何展现上海执行的高度,强化上海执行的力度,体现上海执行的温度,驱动上海执行的速度,是魔都这座城市抛给我们年轻执行法官的时代答卷。

再次出发!研究新规定、借助新科技、尝试新方法、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我愿意始终是执行条线的一名“新人”。

■侠之仁——看见

生活当中的我,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对法官这份职业的热爱与担当。疫情告急,我担任宝法抗疫先锋队队长冲在前面;街道社区,我把普法队伍的枫桥经验送到家门;文艺演出,我作为上海高院春晚的主持人站在台前;篮球场上,我与大男孩们一起挥汗如雨杀进八强。

我想,法官之正义与侠客之精神一脉传承,都是人们讨要公道所信赖的力量。法官就应该有几分侠客风范,要有一股不畏邪恶、坚持正义的正气,要有一腔体恤弱者、同情民众的情怀,要有一种创新求变、舍身求法的精神。

日暮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在波谲云诡的执行现场敢于亮剑,在抽丝剥茧的案情中有勇有谋。我想,我只是上海法院执行战线中的一名普通干警,也正是这样一个群体,这样一份日常,点点滴滴垒砌起我们共同的职业荣光。

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路,少走一步都不作数。

上海浦东法院 张宏毅

十佳青年

让追求卓越成为一种习惯

我生在山东,在“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青岛长大。我的名字“宏毅”出自《论语·泰伯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这一路奔腾,也顺,也辛苦,可就是有那么一股子劲儿,一直在。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今年,万众瞩目的《民法典》如期而至。然法律实践之难,又岂止在法条“立、改、废”之间。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从未退缩,也从不抱怨,而是勇敢面对。

独立办案8年来,我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累计主审各类商事案件近2,000件,还担任审判长参与审理案件300多件;2016年以来月均结案23件,结案工作量位列全庭第一;零差错、零瑕疵.....

从来就没有天生就会的事,我只是那个愿意下“笨功夫”的人。

■先定一个小目标

我所在的上海浦东法院,是身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一家法院。上海浦东这片广袤而富有活力的土地,见证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30年间,很多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新举措在这片热土先行先试,从生根发芽走向累累硕果。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速、商主体交易活跃,而我从事的商事审判工作作为司法保障的一环,肩负着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使命。聚焦发展、对标改革,有捕捉问题的敏锐嗅觉,有回应需求的勇气决心,这是时代交给法院人的一份使命。

作为一名青年法官,我是幸运的,因为扎根一线,我拥抱着一个“大数据”库,这个“大数据”就是每天触碰到的鲜活案件。纷繁复杂的案件就像富矿,透过它,你可以穿梭于事实和规范之间,挖掘它,你就能尝试提炼规则,这是法官职业的魅力所在。做好调研,为优化营商环境献言献策,这是我想做的事。

■“看哥哥像不像超能陆战队里大白”

2020年的初夏,浦东机场境外旅客入境通道,十六个昼夜,难忘——作为法院防疫志愿者团队的领队,我和小伙伴们刚刚又经历一个通宵执勤。克服了一开始的紧张情绪,我们迅速进入状态,信息登记、转运协调,不容有失。一个小女孩经过我身边,“妈妈,看哥哥像不像超能陆战队里大白”。很累的那刻,心里一阵暖。

青年人,内心充满光明和温暖,才会可亲可爱。

司法改革以来,多项改革措施及试点方案正在积极推进。身为副庭长、团队负责人,带头示范,我义不容辞。

青年人,聚,就成了一团火。

今年,形容“青年人”的网络热词是“后浪”。而我,作为一名“80后”,可能既是“前浪”,也是“后浪”。

但我相信,不管是哪一浪,只有坚持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做到有智、有爱、有担当,才会永远“正青春”,才能“勇立潮头、乘风破浪”!

上海金融法院 沈竹莺

十佳青年

当新时代一专多能的“T型”金融法官

■立志:良法的魅力让我走上法官之路

高中时,我喜欢律政剧里的唇枪舌战,觉得法律挺“酷”,辩论很“燃”。随后,去复旦学法律成了我的高考志愿。

“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让我变得更有社会责任感。毕业那年,我报考了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十年中,我从一名书记员成长为一名入额法官。

2018年8月20日,全国首家金融专门法院成立,我有幸成为首批法官和首批审判团队负责人之一。什么是新时代金融法官应当具备的素养?这是每位金融法官的必答题,我为此思考了很久。在我眼中,新时代的金融法官应当是一名“T型”人才,也即一专多能。具体而言,”T型”金融法官,应当懂法律、通金融、晓外语。

■“T”之懂法律:精进适法能力

法律适用是每个法官的基本职业技能,对于金融法官来讲,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与金融立法的相对滞后是面临的最大挑战。脑洞大开的金融创新不断突破传统法律关系和现有法律框架,需要以钻研精神探究法律本质,以科学方法准确解构案情,以开拓勇气填补法律空白。

初涉审判时,曾因解读法条过于片面机械,遇到具体案件总觉无法可依而惶恐;也曾因对争议焦点把握不准,必须再次开庭查明事实而懊恼;更曾因文书说理不够透彻,裁判结果遭当事人质疑甚至上诉而感到挫败。

突然意识到,现实生活中的法律关系是相互交错且枝节旁生的,唯有练就洞若观火的眼力,才能从纷繁的案情中找准法律适用的连接点,精准定位争议焦点和审理要点。

为此,我自己设计了《案件审理日志表》,从诉辩意见、基本事实、争议焦点、法律检索、庭审提纲、引申思考等12个方面对案件进行拆解和重构。一案一表,经年累月,有了百万余字的阅卷笔记,才有了面对复杂疑难案件的从容自信。

金融审判中经常遇到新问题,倒逼着审理者不断深入思考,广泛开展调研,如此方能妥善作出裁判。

■“T”之通金融:形成金融视角

9年前我还是一名初任培训中的准法官,有幸与带教老师共同参与了全国首例掉期纠纷的审理,为中国司法增添了“金融衍生品种交易纠纷”案由。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掉期实务和ISDA主协议,对晦涩的交易术语似懂非懂。虽然案件圆满调解,并获评全国法院十大践行能动司法理念优秀案例,我却因遭遇知识恐慌而久久不能释怀。

金融知识短板的暴露,让我明白了“不懂投资理财的小散不是金融好法官”这个硬道理。之后,我为系统学习金融知识投入不少精力,也为积累第一手金融投资经验而交了不少“学费”。付出总有回报,我get到了金融案卷的正确打开方式,那就是用资本的预期去观察法律,用法律的规则去引导资本。

根据木桶原理,木桶的盛水量由那根最短的木板决定,对我而言,不断积累金融知识便是不断接长短板,不断提高办案水平。近三年来,主审的5个案件分别入选人民法院案例选、上海法院参考案例、上海金融审判十大案例、上海法院十大优秀裁判文书。

■感恩:所有过往,皆是序章

记得入额法官遴选委员会面试现场,一位考官问道:“看你的履历,应该可以当个不错的政工干部,放弃不觉可惜吗?”我答道:“所有过往,皆是序章。综合工作的积累一定会让我的法官之路走得更扎实。”直到现在,每当我处置审理突发状况,做当事人调解工作时,都会用到在综合管理部门历练的沟通协调能力。而在团干岗位上带队伍、促团建的经历更为我当好审判团队负责人助益良多。

虽然,离一专多能的“T型”金融法官还有不少距离,但既然已锁定目标,今后的每一次奋斗,定当全力以赴。我相信,每一次付出,都会蕴含收获。

未完待续

来源|庭前独角兽

责任编辑| 邱悦

点“在看”,聆听“十佳青年”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