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导演奥利维埃·纳卡什太懂得在看似混乱绝望的生活中挤压出生命的活力汁液。
用喜剧手法诉说悲剧故事,这是他的拿手好戏。
在网络上获得超高分的影片《触不可及》用极致的真情温暖了无数影迷。
这次,奥利维埃·纳卡什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混乱的婚礼,用法式幽默,在喜剧和焦虑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生的意外和无奈。
《无巧不成婚》( Le sens de la fête)上映后,以摧枯拉朽之力横扫法国凯撒十余项大奖提名,在欧洲各大主流颁奖礼上大放异彩。
想不到的法国人不止是浪漫,无厘头搞笑的功夫也是可圈可点。
夸大的误会,笨拙的行为,惹是生非的错别字,让影片妙趣横生。
故事集中在一天之内,讲述了一场婚礼从布置到举办的荒诞一天。
男主角是婚庆团队的负责人,每天都在走钢丝的他,时时刻刻都在安抚团队成员,为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误“擦屁股",
“千万记得随机应变”是他的口头禅,水来土掩,兵来将挡是他应对计划之外事件的行为准则。
虽然考虑得非常周全,可依然免不了差错的出现。
如履薄冰的事业煎烤着他的生活。
团队不好带,
婚姻亮红灯,
情人准备离他而去,
麻烦的客户考验着他的耐心,
不靠谱的手下让他内心焦灼。
不安,焦虑拔去了他头顶的黑发,中年谢顶是他无力人生的泄气写照。
《无巧不成婚》用不断逼迫婚礼正式举行的时间来推进剧情,增加张力,提供叙事动力。
时间越来越少,麻烦却不断增多。
新郎官各种要求令他脱身乏术;
手下兼小舅子还爱上了婚礼新娘;
好朋友兼摄影师搞上了新郎官的母亲,号称真爱一场;
连古堡现场的电力都市场供应不稳,最后过期的食物让整个乐团腹泻到无法上台......
英雄救场,老板就是来力挽狂澜的。
可当错误发生到令人瞠目结舌时,那种无力回天之感让他愤然离去。
故事触底,柔情开始发力,
当男主角失落的回到,停电,原本愤怒的现场上,奇妙的一刻发生了。
整个团队人员各司其职,纵然失去电力,没有美食,可妙曼的音乐,温柔的烛光,完美的氛围,让在场所有人都沉醉其中。
新娘感动的落泪,
新郎官终于说出了一声“感谢”。
片尾,男主角丢掉了转让公司的报价单,放权给下属,他重回这个操蛋的事业,如梦方醒,大智若愚的面对未来的一切。
《无巧不成婚》中用了相当多的文字语言误读来制造戏剧效果,
比如男主角总是发错短息,输入法的纠错功能让他的错别字直接扭曲了其本意,让人啼笑皆非。
而他的小舅子却对法语语法结构极为考究,常常拉着人谈论起说法的不准确,却被人看作怪胎。
全片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摄影师利用APP勾搭现场女性,这时文字失去了魔力,不需要借用文字吐露真心,而是动动手指点击屏幕上的桃心,就可表白,交流,甚至感受身体摩擦的热度。
《无巧不成婚》用婚礼表征一场“沟通的无奈”,人类发明了文字,希望提高交流的效率和准确性,可最终科技的发展却让文字失去了原本的结构性和阐释学,造成了种种误读,
而误读带来了误会,沟通的不畅形成了“巴别塔”式的死局,把影片剧情推向了最终的高潮。
说的越多错的反而越多,影片给出的解决办法是,用行为,用真情。
原本不和的乐队主唱和黑人女助理,在口头上从来争吵不断,可最终因为一个意外的拥抱萌生了爱意,化解了矛盾。
新郎官三个小时的演讲让观众乏味,可他背着月亮飞上天空的婚礼仪式,不需要任何语言就感动了全场所有人,让大家陷入甜蜜和幸福中。
失控的,国籍如同“联合国”的团队不需要用语言向男主角道歉,做好自己的本份事儿,甚至做的更多,司仪原来可以当乐手,主唱其实可以弹钢琴,端盘子的小生也可以做打击声部,人人都超越了语言的限制,用行为扭转混乱,制造奇迹。
就像那个寓意故事一样,
人们用行动建造了高耸入云,直抵天堂的巴别塔。
上帝担忧,于是用各种语言让人类产生沟通交流的障碍,引发了混乱,导致巴别塔无法最终建造完成。
影片第一幕就是就透露出了电影对于语言的关注,
男主角和一对新婚夫妇讨价还价,发怒的男主角用戏谑的方式回敬他们的刁酸,最终谈判失败,这是典型的语言之错。
其实,生活中太多误会因为语言而起,因沟通不畅而埋下悲剧。
所以,有时,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个眼神,一次握手远胜千言万语。
混乱的婚礼,荒诞的人生,语言不是打开窄门的钥匙,有时似乎需要用“放下”的姿态,我们才能去适应生活的危机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