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斗彩雉鸡牡丹纹缸
清康熙 鱼缸 高25.5厘米,口径59厘米,足径50厘米
缸撇口,直壁,平底,假圈足。外壁斗彩装饰,一对雉鸡立于山石上,相互对视,衬以花卉,有牡丹、海棠、玉兰、桃花。牡丹花呈色不一,有红、黄、绿等色,牡丹花朵皆出犄,俗称“出犄牡丹”,为康熙瓷器上牡丹的典型画法。
此器图案绘制精湛,设色鲜丽,画面清晰明快,鲜花怒放,枝繁叶茂,表现出姹紫嫣红,春意盎然的景致,令人赏心悦目。吉祥图案是陶瓷装饰的主要内容,清代瓷绘更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牡丹玉兰寓有“玉堂富贵”之意。玉兰花有“玉”字,海棠“棠”与“堂”谐音,宋代翰林院有“玉堂”之称,“玉棠”与“玉堂”同音,牡丹又称为富贵花,三花相拥,寓意“玉堂富贵”。
清康熙时期瓷缸式样之多,尺寸之大,制作之精,不逊于明嘉靖、万历时期,虽胎体厚重,但器型端庄规整。此缸为康熙时期罕见的大器。
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
清乾隆 高16.3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5厘米
明代有一种新兴的特殊工艺品,它是在铜胎上,以蓝为地色,掐以铜丝,填上红、黄、蓝、绿、白等几种色釉而烧成的精致工艺品。由于其蓝色在明景泰年间最好,因此有“景泰蓝”之称。
清代前期,从国外进口有与景泰蓝相似的金珐琅、铜珐琅等品物。当时国内也盛行在铜、玻璃料和瓷器等不同质地的胎上,用进口的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珐琅彩器,其中在瓷胎上绘画的称“瓷胎画珐琅”,也就是驰名中外的珐琅彩瓷器。珐琅彩瓷,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宫廷御用瓷。创始于康熙末年,雍正朝制作日趋精美,乾隆时期更加工巧精细,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天津博物馆所藏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是国宝级文物。高16.3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5厘米。小撇口,长颈,腹部下端丰满,圈足。瓶胎质细腻洁白,胎体轻薄,釉面莹润如玉,上用珐琅彩绘画。颈部用蓝料彩绘上下两组蕉叶纹,腹部珐琅彩绘芍药雉鸡图:两只雌雄雉鸡栖身于山石上,彼此相偎,作态亲昵,周围衬以芍药花及秋季花草。
空白处墨彩题诗:“青扶承露蕊,红妥出阑枝。”引首朱文“春和”印,句尾白文“翠铺”朱文“霞映”二方印。瓶底赭彩四字方款“乾隆年制”。这件玉壶春瓶,构图十分精美,芍药雉鸡寓意金鸡富贵,有吉祥的含义。画工精细入微,绘画图案取自清代宫廷画家的手稿。此瓶集诗、书、画、印于一身,有如一幅展开的画卷,称之国宝名副其实。
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
清雍正,高6.6cm,口径14.5cm,足径6cm。
弧壁,圈足,底有蓝料正楷“雍正年制”四字款。碗胎体极薄,属于半脱胎,内外釉白如雪,莹润如玉。碗外壁一侧绘雉鸡牡丹花,另一侧题墨彩诗句,色彩鲜艳雅逸,画法精工绝伦。画面中心是一雄雉鸡,在山石牡丹丛中寻食,尾翼上的各色羽毛绒光如绢,绚烂夺目。雉鸡的头颈是滕黄色,背部蓝绿相间,腹腿铁红,尾羽赭褐色。周围的山石花草以粉红、藕荷、杏黄、淡黄、水绿等娇嫩颜色相衬托,直如一幅工笔花鸟画般美妙动人。又配五言行草书体诗句:“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绣云”。字句的首、尾有胭脂水章“佳丽”及“金成”、“旭映”。
珐琅彩瓷亦称“瓷胎画珐琅”,于清康熙五十一年烧造成功,雍正时得到极大发展,自乾隆以后衰落。虽然仅存七十余年,但将中国古代彩瓷发展到顶峰,制作出一大批精美绝伦,闻名于世的彩瓷佳作,此碗便是其中之一。
青花雉鸡牡丹纹凤尾尊
高46cm,口径21.5cm,足径13.7cm。
尊敞口外撇,长颈,丰肩,鼓腹,圈足,俗称“凤尾尊”。通体青花色泽浓翠艳丽。尊上下两层均有雉鸡、牡丹、山石组成的画面,匠师用分水技法表现出青花色泽与纹饰的层次感,清新明快的色阶变化所产生的韵律美,使瓷绘纹饰获得了水墨画一般鲜明、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
粉彩雉鸡牡丹纹盘
清雍正,高5cm,口径35.5cm,足径21.5cm。
盘撇口,折沿,浅腹,圈足。无款识。通体施白釉。盘内粉彩装饰,折沿处绘锦地开光,开光内绘杂宝纹,内底绘雉鸡牡丹纹,衬以洞石、玉兰、菊花纹。外壁光素。
此盘的装饰风格接近清康熙时期的粉彩瓷器,尤其是口沿处的一周锦地开光和图案充满盘心的装饰方法在康熙时期的粉彩器物中很常见,由此推断这件器物应是雍正早期的作品。在装饰上运用雉鸡、牡丹、洞石等,寓意“吉祥富贵”和“长寿富贵”,这种借物寓意的装饰手法在清代瓷器上很流行。此盘构图严谨,运笔流畅,雉鸡的形象栩栩如生,盛开的牡丹花和用蓝料彩描绘的太湖石使画面平添了几分生机。
青花五彩雉鸡牡丹纹尊
清顺治,高35.3cm,口径12.5cm,底径12cm。
尊唇口外撇,短颈,溜肩,筒形腹,平底内凹。通体青花五彩装饰。颈部绘山石花卉纹。腹部绘雉(音zhì)鸡牡丹纹,画面中一轮红日挂在天边,岩石上立一长尾雉鸡,周围盛开朵朵牡丹、玉兰,花繁叶茂,几只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外底素胎无釉。无款识。
此瓶造型古朴厚重,施彩丰富,具有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特色。此种瓶式是清顺治、康熙时最为流行的器形。
五彩雉鸡牡丹纹瓶
清康熙,高45cm,口径12.3cm,足径14cm。
瓶撇口,直颈,颈间凸起弦纹一道,丰肩,垂腹上丰下敛,束胫(jìng音敬),近足处外撇,圈足。内外施白釉,外壁五彩装饰。颈部绘洞石菊花,腹部的主题图案为洞石雉(zhì音智)鸡牡丹纹,一只色彩绚丽的雉鸡立于茂密树丛掩映的洞石之上,牡丹花盛开其间,彩蝶在花卉中飞舞。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 三行六字仿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瓶造型端庄古朴,构图疏密有致,纹饰画工精细,用色考究,所绘内容寓意吉祥。清康熙时的五彩分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类,其中釉上五彩最能显示和代表康熙五彩的艺术特色和成就。清宫所藏康熙五彩器是官窑或“官搭民烧”的上等品。这时期的五彩器造型以古朴、凝重、挺劲见长。五彩器的款识式样颇多,除本朝款,还有仿前朝款、堂名款等。仿前朝款以仿“大明成化年制”居多。
斗彩鸡缸杯
明成化,高3.4cm,口径8.3cm,足径4.3cm。
杯敞口微撇,口下渐敛,平底,卧足。杯体小巧,轮廓线柔韧,直中隐曲,曲中显直,呈现出端庄婉丽、清雅隽秀的风韵。杯外壁饰子母鸡两群,间以湖石、月季与幽兰,一派初春景象。足底边一周无釉。底心青花双方栏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款。
此鸡缸杯以新颖的造型、清新可人的装饰、精致的工艺而历受赞赏,堪称明成化斗彩器之典型。其胎质洁白细腻,薄轻透体,白釉柔和莹润,表里如一。杯壁饰图与型体相配,疏朗而浑然有致。画面设色有釉下青花及釉上鲜红、叶绿、水绿、鹅黄、姜黄、黑等彩,运用了填彩、覆彩、染彩、点彩等技法,以青花勾线并平染湖石,以鲜红覆花朵,水绿覆叶片,鹅黄、姜黄填涂小鸡,又以红彩点鸡冠和羽翅,绿彩染坡地。施彩于浓淡之间,素雅、鲜丽兼而有之,收五代画师黄荃花鸟画的敷色之妙。整个画面神采奕奕,尽写生之趣。
此杯是明成化朝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宫廷用器,明清文献多有所载,颇为名贵。明万历年间《神宗实录》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由于鸡缸杯的名贵,引来仿制不息。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各代无不仿烧。康熙时仿品最佳,从造型到纹样都贴近原作,鉴别时须从造型、胎釉、色彩及款识上仔细品察。
粉彩御题诗鸡缸杯
清乾隆 直径6.8cm
本拍品直壁,下收,浅圈足,外壁一侧雄鸡引吭高歌,前有一顽童,神态可掬,拍品画笔生动细腻,设色妍丽,所绘人物神形俱佳,衣褶刻画细致入微,所置庭院美景,妍花怒放,洞石玲珑,意趣盎然,所敷彩料,匀净亮丽,尤以蓝彩夺目,所绘山石质感逼真,更胜纸帛;另一侧有乾隆御题诗文,著录于《乾隆御制诗》三集·卷三十四:

《咏鸡缸杯》
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晨星看。
殷周鼎彝世颇多,坚脆之质于焉辨。
坚朴脆巧久蹔分,立德践行义可玩。
朱明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
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
牡丹丽日春风和,牝鸡逐队雄鸡绚。
金尾铁距首昂藏,怒势如听贾昌唤。
良工物态肖无遗,趋华风气随时变。
我独警心在齐诗,不敢耽安兴以晏。
后落“乾隆丙申御题”,诗尾钤印红彩“≡”、“隆”二章款,诗文下见数只雏鸡觅食,雏鸡盼顾,情态传神。全诗一百三十二字,于方寸之间井然书列,章法之妙堪可独步于世。《饮流斋说瓷》评曰:“所题诗字体有两种:一种字较小,体近虞、王之间;一种字较大,楷法凝重,又颇似颜鲁公矣”。
以一器之微,融诗、书、画、印诸美于其中,画工、彩料至精至美,俱可窥见乾隆彩瓷诸般特色,实为难能可贵,不失为御瓷隽品。其“大清乾隆仿古”之篆款为乾隆官窑之中最为独特之款式,其开宗明义地点破制作之意旨,成化斗彩历代仿造者唯恐形神不合,往往百般临摹,惟独乾隆内府化裁为之,更易原貌,独具一格,叹为瓷史之绝唱。
矾红翼龙天鸡高足盖碗
清 乾隆
乾隆朝御瓷独特之品类,造型新颖别致,胎骨细薄轻盈,釉质莹润若霜,于盖面和碗外壁以矾红各绘两条赶珠翼龙,所绘之苍龙昂首仰视,遒劲叱咤,大有呼之欲出之势,乃乾隆盛世之气象所致。矾红一色鲜妍夺目,层次丰富,质地匀净。碗心内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双方栏矾红篆书款。
碗口微撇,折沿,斜弧腹,高足,胎骨细腻,瓷质莹洁,通体施釉,光亮滋润,外壁及盖面以矾红彩绘两条翼龙,镂空天鸡盖钮。本品为乾隆朝御瓷独特之品类,造型新颖别致,胎骨细薄轻盈,釉质莹润若霜,矾红一色鲜妍夺目,层次丰富,质地匀净。碗心内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双方栏矾红篆书款。
本品独特尊贵,丽质非凡,品格甚高,向为世人所重,然成对保存者,则寥寥无几。
醴陵官窑釉下彩雉鸡樱花瓶
清 光绪 高42cm
此瓶大口短颈,丰肩弧腹,胫部内敛,圈足微外撇,器型硕大,胎质坚硬,釉面厚润,釉色白中泛青。器身以青花绘两只雉鸡栖于樱花树之下,一只昂首独立,另一只垂首回视,形象逼真,其后竹叶探出,轻飘曼妙。周围樱花盛开,以胭脂色绘枝叶,翻转有致,以没骨法表现花朵,彤红莹白,风姿绰约,雅逸十足。树枝斜势延展,开枝散叶,转而上折,几乎绕颈一周。整器色彩鲜明,冷暖互映,发色淡逸清雅。绘工精细,传神,整器雍容华贵,为醴陵瓷之精品,不可多得。
粉青釉鸡形熏
清 乾隆,高22cm。
熏呈雄鸡形,作俯卧回首状。底部与鸡身可以分离。通体施粉青釉,无款识。
清代乾隆时期,为了体现高超的制瓷水平,御窑厂经常烧造一些具有实用功能的陶瓷雕塑器,这件粉青釉鸡形熏就是其中之一。雄鸡尾羽舒展,神态逼真,采用了镂空剔雕的工艺技法。熏香时,可把香料放在底座中,燃出的烟雾从雄鸡的口和翅间袅袅飘出,可谓用心巧妙。鸡与“吉”谐音,寓意吉祥,同时也有暗示皇帝要“闻鸡起舞”而勤政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