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校科研基地向本科生开放,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成本和教育内容,科研不再是研究生的专利。湖南大学每年都有优秀的本科生。他们在发表SCI论文、参与和完成国家级SIT项目等科学研究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今天,和小编一起进入他们的科研生活,——
罗存辉
罗存辉,湖南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1703班电气。2019年3月在Measurement发表了SCI论文,2019年2月在IEEE传感器杂志发表了SCI论文。罗存辉和她所在团队的科研成果是基于电化学方法的新型pH测量仪器。与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玻璃电极相比,新的pH电极使用金属板电极,响应速度比玻璃电极快,灵敏度高,可以实现实时在线监测溶液的pH值。另外,用传统方法避免试剂添加污染溶液影响测量的缺点。
“”机会不被任何不劳而获的人青睐。只有不断努力和时刻准备的人才能得到它。”罗存辉的科研道路始于在一次三下乡活动中与实验室老师的会面。当时老师正在做科研项目,为此想成立一个新的实验室。所以她勇敢地抓住机会,主动向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因为基础扎实,在实验室度过时间,最终成功加入老师的实验室,在科研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王鹏杰
王鹏杰,湖南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1602班,2019年7月在Catalysis Communications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SCI论文,目前主修直博武汉大学物理有机化学系。
在王鹏杰眼里,科学研究是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他很早就开始了,从一个学期开始接触。计划时间的意识和能力、坚实的外语和专业基础、坚持不懈的态度都是科研成功的必要因素。他说:‘证明自己的方式比比皆是。“科学研究只是其中之一,不是唯一的。”要清楚自己,了解自己,相信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其次要下定决心再做。' '
杜子县
杜子贤,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电影艺术学院新闻1601班,参与并完成国家级SIT项目《"互联网+"视域下隆回县花瑶自治乡呜哇山歌传承研究》,国家级SIT项目《新时代大学生支教资源整合型移动平台建设研究》,截至2019年4月:010已经复旦
作为新闻传播与电影艺术学院为数不多的理科生,杜子贤认为自己想做科研,最重要的是能够抓住机会,与其他学院的同学合作,参加“挑战杯”比赛等。杜子贤在2019年发表于《青年记者》的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代表名单中名列其中第一。
尹忠
尹忠,湖南大学机械运输工程学院机械1508班,第八届全会。
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现已保研至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尹冲的科研经历始于学院的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他所参加的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在机械院是一个很有传承性的比赛。在尹冲看来,高水平全国性比赛是最能提升个人能力的。在机械院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里,有很多比赛可以参与。除了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之外,还有全国大学生方程式和电动方程式比赛、"挑战杯"、"互联网+"等比赛。实践中收获的知识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能力。
金伟健
金伟健,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自1605班,参与并完成国家级SIT项目:多地形智能运输机器人。
大一下学期时,金伟健偶然了解到一位学长正在进行的SIT项目,便立刻申请加入,从此迈入了科研的大门。大二时,恰逢机器人学院开始招生,正好与他进行的项目有关联,便很快加入了。金伟健因此得以掌握了许多与项目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科研的经历使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未来他希望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
这五位同学只是湖南大学众多优秀学子的缩影。2016年,本科生胡樑栋、连丁坤改写向心力定律,成果在《欧洲物理杂志C辑》发表,2018年他们又攻克了半世纪未解的物理学难题,相关成果发表于《物理学年鉴》;2019年,应用物理专业学生苏毅发表6篇SCI,直博清华大学……湖南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科研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以"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大赛等重要赛事为引领,大力推进以"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施以科学研究实践为引导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训练,引导学生追求科学理想,勇于开拓创新。
欢迎关注"湖南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关于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湖南大学的精彩资讯!
部分素材来源:学通社、湖南大学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