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航空大都市: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
约翰卡萨达
航空大都市模式——将影响机场21世纪商业选址的重要因素——纳入世界各大都市的竞争战略。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巴黎戴高乐机场、迪拜机场、仁川机场、孟菲斯机场等航空大都市建设的成功事例也受到媒体的关注。如何利用航空大都市模式充分发挥机场的潜力,吸引商业投资,增加利润收入,促进贸易发展,创造高薪就业机会,逐渐受到机场运营者和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
从全球来看,航空大都市模式在中国得到了最深入、最广泛的应用,已有100多个机场的周边地区根据航空大都市的基本理念在开发和发展。其中,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
2013年3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作为领导中国第一个航空经济的战略措施,河南3354中国最大的省份(约9600万人)和省会郑州(约990万人)被赋予了将全球化纳入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重要使命。同时,通过国家综合计划,努力成为中国第一个航空大都市。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发展得到河南省政府、郑州市政府和中国民航局的支持,日常管理责任由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管理委员会承担。成立以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以航空大都市发展模式为理论指导,充分履行国务院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的使命,致力于建设中国第一个全面规划、发展目标明确的航空大都市。目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国的航空大都市”已经开始具备规模。
航空大都市模型
简单来说,航空大城市是与城市相邻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经济发展都以大型机场为中心。航空大城市最大的价值是企业能够快速连接全国和全球的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定居在航空大都市地区的企业大多是现代高科技产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比起位于城市地区的企业,更依赖远程供应商和客户。
为了支撑航空相关产业、机场旅客货物的发展需求,航空大城市需要货物运输企业和供应链管理、高价值易腐商品、医药行业所需的保税仓库和配送设施、写字楼、酒店、会议和展览综合体、产业研发ampd机构、学校、旅游休闲设施、舒适的住宅、
随着越来越多的航空运输公司、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和辅助住宅聚集在机场、公路和铁路沿线,旅客可以在机场周围15分钟的距离内工作、生活、购物、会谈、娱乐(见图1),一个航空大城市的形态基本呈现出来。航空大城市拥有融合航空、铁路、公路的多式联运体系,能够为高附加值商品和服务贸易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因此将成为充满活力的城市发展增长极。在地区和全球经济发展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1:航空大都市的基本模式
成功的航空大城市要充分考虑商业发展、交通设施、城市规划三个关键因素,这就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突出的地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充分融合了这三大要素。(1)为当地投资企业提供合适的办公室,帮助他们实现盈利目标。(2)在规划机场和地面交通设施时,以乘客低廉的成本确保快速到达机场和周边商场。(3)将生态居住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总体目标。通过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密切合作,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设计了高效安全的客运体系,扩大了覆盖国内和国际多个城市的航线网络。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是中国第一个也是最成功的航空大都市,充分融合了产业发展、地面交通、机场和城市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和产业吸引力。在严格遵守和实施航空大都市计划金环(图2)的基础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成功实现了招商引资和贸易便利化。根据2013年国务院批复的现代航空大城市的发展方向,目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正在不断汇集覆盖智能终端、生物医药、电子商务、金融物流、现代农业等的省市多种产业资源。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在这些产业中取得的成绩。
uM2k3qdiTz0%3D&index=1" width="559" height="368"/>图2: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航空大都市一体化规划黄金环
经济发展
自2013年以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产业投资、经济产量和贸易额上都取得了突出成绩。2017年,全区33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02亿元,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0.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95.3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00.1亿元,年均增长19.4%。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完成进出口总值3374.5亿元,占河南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65%,蝉联全国综保区第一。
在经济贸易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富士康——苹果手机的签约制造商起到了重要作用。约有25万工人在区内的富士康工厂工作,2017年共生产苹果手机1.03亿部,占2017年苹果手机全球销量的约50%。另外,到2017年底,累计共有60个智能终端企业投产,2017年全年累计生产手机2.99亿部,手机总产量全球占比超过七分之一。
图3:富士康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生产基地
在发展智能终端产业的同时,也着力吸引其他七个重点产业的相关企业入驻。2017年,航空物流产业集群累计入驻项目36个,总投资286亿元,全部建成运营后预计年营业收入可达510亿元。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经营企业达431家,其中跨境电商备案企业338家,目前有12个项目正在建设中。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已入驻项目70余个,80%的项目可在2019年投用,年产值预计将达到100亿元。精密机械产业集群已入驻项目14个,总投资350亿元,全部建成运营后年营业收入可达8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已入驻项目221个,总投资1134亿元,全部建成运营后年营业收入可达1320亿元。航空制造维修产业集群已入驻项目5个,总投资80亿元,全部建成运营后年营业收入可达100亿元。现代商贸会展产业集群已入驻项目30个,总投资600亿元,2017年完成大宗商品贸易373亿元。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近期发展规划中,研发和高端服务业将成为吸引投资的新方向。计划到2018年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过800亿元,智能手机产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全年实现智能手机产量3.5亿部,并在2020年智能终端产业园二期投入使用后,实现手机产量4亿部。
目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正大力吸引包括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生物医药、贸易会展、软件工程、国际金融、飞机租赁等产业入驻。计划到2018年底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600亿美元,较2016年增长31%。依据目前取得的巨大成绩来看,这一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空间布局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空间布局总体上分为三部分。目前,大多数经济发展活动都集中在机场核心区,其中,机场核心区内包含5.1平方公里的新郑综合保税区,富士康及多数时间敏感型制造企业、物流配送企业都坐落在综合保税区内。保税区内企业以电子制造及维修、仓储物流、跨境电商、鲜活产品等为主。
2017年,保税区内查验区域总计18600平方米,停车待检区域20618平方米。在原有保税制造加工的基础上,保税区还在拓展飞机租赁、检测维修、仓储物流、商品展示交易、服务贸易等其他功能。2017年保税区在建项目投资达13亿元。到2021年,保税区将全部完成建设。
除发展飞机零部件生产等航空关联产业外,机场核心区内还包括跨境电商物流中心以及综合口岸体系,如肉类口岸、鲜花口岸、活牛口岸、新鲜水果口岸、生鲜产品口岸、植物种苗口岸、药品和医疗器械口岸等。尤其是食品生鲜类口岸的发展,不仅为河南省的农业和食品加工制造业带来了显著的推动作用,而且也将世界各地的新鲜农副产品带到了河南和中国其他地方。
机场核心区目前已吸引航空制造、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企业入驻,包括德国的IAS飞机内饰公司、穆尼飞机制造公司、中法通用航空飞行器制造公司等,DHL、普洛斯、TNT-中外运、UPS、联邦快递、顺丰等140多家快递、货运代理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同时还有苏宁电商、阿里巴巴、河南跨境电商平台等跨境电商企业。
位于机场附近的中部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为航空港实验区电子商务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产业园于2014年9月正式开园,计划总投资25亿元,规划建设面积46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已建成投用。已签约唯品会、河南航投等70家企业。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以跨境电商为主,内贸电商为辅,为大、中、小型电商及初创电商提供全流程、个性化定制等全方位服务。产业园集电商运营中心、商品展示区以及物流集散中心功能于一体,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提供一站式国际电商服务。
在机场核心区东部(距离机场约5公里,位于郑州高铁南站东部),中国绿地集团(世界500强企业)正在建设一个集会议、贸易、展示及酒店服务于一体的会展综合体,即郑州新国际会展中心。郑州新国际会展中心占地面积约148公顷,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00多万平方米,净展览面积将达到40万平方米,规模位居世界前列。项目一期占地面积65公顷,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个登陆厅、2个服务大厅、16个展馆、1个能源中心、1个库房及1个四星级酒店,总投资45亿元。项目一期正在加快建设中。
会展中心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充分贯彻环保理念,深度挖掘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并在规划布局及造型理念上做了很好的传承。会展城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全面运用可持续发展措施如混合通风、高效照明、节水技术、智能化楼宇管理、区域能源站等节能环保技术。项目建成后,将充分利用周边航空、高铁、城际铁路、地铁、高速公路等多式交通体系的综合优势,吸引物流、酒店、零售、餐饮、娱乐等以交通运输为导向的产业入驻,并和印刷、广告、设计、翻译等会展配套产业形成集群效应,形成一个大型的城市会展综合体系。
在距离新国际会展中心不远的高铁南站以东区域,正在规划建设一个未来的城市中心区,该区域主要用于1)吸引高端企业总部及其他公司职能部门入驻;2)金融服务;3)提供生产者服务,如审计、咨询、营销、在线业务平台等;4)生活休闲服务,如购物,餐饮,健康和医疗,娱乐休闲和高端公寓等。围绕着新国际会展中心及高铁南站区域,将会形成一个以会展业为主的产业系统和新的城市商业区,二者都将由高铁南站、机场(及周边的地面交通设施)这两个引擎驱动。
机场核心区南部为高端制造业集聚区,主要产业包括精密机械制造、生物医药、IT和ICT 设备制造等。其中,台湾友嘉集团全球最大的精密机械制造基地之一已于2015年开工建设,总投资为35亿元,将生产22个全球知名机床品牌。
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也坐落于南部高端制造业集聚区,该园区目前是河南省内规模最大的生物医药科研和生产中心。规划占地130公顷,一期占地25公顷。在建孵化基地和中试平台4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0亿元,包括孵化实验综合中心、测试平台、生产厂区、专属物流体系、会展中心和生活配套设施。目前,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展示中心已投用,全市首个生物医药小分子公共服务平台建成。
园区以龙头项目为牵引、上下游产业集群发展、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集合构建、创新资源集约利用的原则建设。积极搭建研发和综合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与规模生产等全链条服务。园区计划投资5亿元重点建设五大专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新药研发平台、小动物新药评价平台、小分子CMC制剂研发平台、大分子中试生产服务平台、细胞技术服务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流程的创新研发生产支撑,积极筹建生物高等转化医学研究院,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园区打造了专业的孵化服务平台,可有效解决企业在注册、优惠政策、融资、培训、人才引进、专业申报、知识产权保护等事项上的相关问题。目前,园区已吸引了7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签约入驻,涵盖化学药物、细胞治疗、诊断试剂、医药物流等。未来十年,园区计划引进超过300家生物医药企业,实现生物产业总产值1000亿元,致力于将园区打造成为河南省内领先的生物医药基地和国际知名的生物技术创新典范。
2011年富士康将其最大的iPhone生产基地落户在郑州航空港,让世界瞩目。此后,智能终端制造产业迅速发展并已初呈规模,全球智能终端制造基地地位初步确立,2017年,新签约项目39个,累计达到188个;新投产项目27家,累计达到60家。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智能终端产业园于2014年1月开园,占地面积25公顷。除智能手机整机及主要零部件加工制造外,园区还包括企业总部、研发中心、软件开发、产品设计等功能区。中兴和酷派等多家手机生产厂家入驻园区。2017年非苹手机产量1.96亿部,几乎是富士康苹果手机产量的两倍。2014年开始,智能终端产业园已完成三期工程,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智能终端产业园四期工程已于2016年9月开工建设,占地面积30公顷,总建筑面积约54.8万平方米。四期建设完成后,预计总投资达到25亿元。
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举行,这是中国园林花卉行业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盛会。园博园总占地面积398公顷,分为三个区域规划建设——园博园(A区),双鹤湖中央公园(B区)和苑陵故城内城遗址公园(C区)。
第十一届园博会以展示国内外园林风景为目的,以引领绿色发展,传承华夏文明为主题,以传统山水园林为理念,构建“两区两心、一山一湖”的总体规划结构。两区指的是园博园与苑陵故城遗址公园两大园区,相互联动,古今对话,象征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两心分别为苑陵故城内城遗址公园和园博园华夏文明主景区,统领两个园区的文化主题。
园博园内分布一山一湖,即以现有水系为基础,南部挖湖,北部堆山,形成统领全园的主景轴线。沿主轴上布置主入口大门、华盛轩、主展馆、轩辕阁等一系列文化题材。
作为园博园的一部分,双鹤湖中央公园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围绕双鹤湖中央公园,一个以生态科技为主题的双鹤湖高端商务区正在逐步建成。双鹤湖高端商务服务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建筑面积600万平方米。园区定位是高端总部集聚区,吸引如审计、法律、市场营销、云计算等高端商业服务和企业总部入驻。双鹤湖中央公园主要建设包括地下综合管廊、商业广场、车库联络道、公共停车库等地下服务设施和地上湖面、水系、桥梁、绿化景观等工程,于2017年9月竣工投用。高质量的住宅也正在双鹤湖周边建设中。
机场核心区北部是城市综合服务区,包括飞机租赁、金融等现代商业服务产业,软件工程等知识技术密集产业,文化娱乐设施,以及供高端人才生活的多功能商业住宅综合体。2015年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英迪国际学校开始招生,这是一所从国际幼儿园、国际小学、国际初中到国际高中15年一贯制的国际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拥有丰富的国际课程。同时,其他国际化学校(园区)也正在航空港实验区内逐步规划建设(领事馆区和高等教育园区正在规划中)。与此同时,八大产业园区(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航空物流产业园、航空制造维修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精密机械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商贸会展产业园)也在同步建设中,包括阿里巴巴菜鸟中国智能骨干网、华中冷鲜港、友嘉、富士康、中原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天语以及中兴在内的许多其他项目也已完成建设或正在建设中,部分企业投资超过65亿元。当前,舒适宜居的住宅和商住楼宇也正在区内开发建设,包括经济实惠的公寓楼和高端的别墅区。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发展建设中始终秉持环保优先、生态发展的理念。2016年,新开工绿地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30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55亿元。2017年,新增绿化面积811万平方米,2018年计划新增绿化面积150万平方米。此外,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严格实施环保治理措施,改善空气质量,区内所有在建及施工工地全部落实环保标准,保障良好的空气质量。
2016年,国务院鼓励郑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在中国城市发展中占重要地位,郑州发展中心城市的定位是:国际综合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中心、国家极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国家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心。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带动下,郑州将大力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培育“双创”主体,将多层次的人才与技术创新平台融为一体,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航空大都市发展引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是推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这座航空大都市发展的引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是中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它不仅是卢森堡货运航空的亚太区枢纽,同时也是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基地。与国内其他机场相比,地处中原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距离中国国内其他重要城市的平均飞行时间最短,约1.5小时可覆盖国内60%的人口,约2.5小时可覆盖国内90%的人口。2017年5月,亚洲航空宣布将组建亚洲航空(中国),落户在郑州。
截止2018年4月,共有54家客运航空公司(42家国内航空公司,12家国际航空公司)入驻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开通客运航线201条,其中国际航线28条,与109个城市实现通航。一个覆盖中国主要城市以及东北亚、东南亚、迪拜、温哥华等地区的国际航线网络已经形成。机场还计划增开连接欧洲、美洲以及大洋洲的洲际客运航线。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现有21家货运航空公司,其中包括14家国际货运航空公司;全货运航线34条,其中29条为国际货运航线,货运航线数量位居中国内陆首位。目前,在全球排名前20位的国际货运枢纽中,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可连接其中15座货运机场。
从2010年到2017年,新郑国际机场货运量从8.58万吨上升到50.3万吨,年均增速27.2%;客运量从870万人次上升到2430万人次,年均增速15.8%,是2012年的4.1倍。2013年到2017年间,新郑国际机场货运增长率居全国首位,2014年到2016年间,旅客增长率位居全国大型机场首位。郑州机场2017年客货运量取得中部地区“双第一”的好成绩。(见图5)。
图4: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客运、货运及航班起降架次(2010-2017)
为了更好满足机场客货运的快速增长,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于2012年12月开始实施基础设施扩建工程,总投资达191亿元,于2016年建成并投入运营。其中新建的T2航站楼,建筑面积48.5万平方米,2015年底投入运营,该航站楼共有79个客运停机位(71个近机位,8个远机位)和4个货运停机位。扩建工程完成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年客运能力达到4000万人次,年货运能力达到70万吨。为方便国际货运进出口,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设有保税区以及单一窗口电子报关清关系统,可实现进出口货物的快速检验清关。同时机场航站楼内设有中转柜台,采用最新技术,可大大提升国际旅客在航站楼内的中转速度。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的另一个重点项目是建设一个27.4万平方米,与T2航站楼直接连接的地面综合交通系统(GTC)。GTC于2016年建成投用,集公交车、出租车经停区、城际铁路和地铁站厅于一体。前文提到,机场东边一座新的郑州高铁南站目前已开工建设,计划于2019年完成施工。建成后,它将大幅扩大机场覆盖区域,拉动周边地区发展。
根据《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战略规划》,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近、远期发展目标为:2025年客运量5300万人次,货运量300万吨;2030年客运量8000万人次,货运量400万吨;2035年客运量1亿人次,货运量500万吨。
T2航站楼投入使用后,原12.8万平米的T1航站楼暂时关闭航站楼服务功能,目前用于机场城市服务功能,主要包括会展、贸易、零售以及娱乐等,这在中国国内还属首例。并且总建筑面积近1万平米的五星级机场酒店也计划于T1和T2航站楼间建立。
多式联运地面交通体系
高效的多式联运地面交通体系和航线一样,对推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以及河南省的发展至关重要。如前文所说,郑州地处中国高速铁路网以及高速公路网的交汇处,可充分实现航空运输与全国主要公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的无缝对接。
通过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内主要国家级及省级公路的进一步改善和扩建,目前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已形成了五纵六横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五纵六横的交通网络与其他高速网络互相连接,为航空港实验区有效连接省内以及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便利。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500公里范围内覆盖了中国约30%的经济总量。
2017年,新增通车里程103公里,通车总里程406公里,新建跨水系桥梁34座。可实现区内各区域间及机场的快速连接。同时,地铁线路从区内穿线而过,并在重要位置设有相应站点。
除现有高速公路网外,郑州区位优势显著,拥有覆盖范围最广的铁路线路体系,可快速连接国内其他地区;郑州位于中国十字形铁路网及米字形高铁网络干线交汇处,郑州东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高铁站之一,位于新郑国际机场东部的高铁南站也将于不久后建成,建成后不仅会极大促进客运量的快速增长,同时也将大力推动包裹快递运输的发展,以适应当前中国快速发展的电商物流产业需求。如前文所述,目前高铁南站周边已经开始吸引商业开发项目入驻。
由于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多式联运地面交通体系以及空中连接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被国务院定位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国内关键节点。为了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在已开通郑州至中东及欧洲航线的基础上,又开通了郑州至欧洲货运专列,列车途经中亚、中东以及东欧地区,到达柏林、汉堡以及鹿特丹,大大增强郑州同中东及欧洲地区的往来。
2017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支持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空中丝绸之路发展的路径就是通过扩大航线往来,增加双方在高附加值及时间敏感型产品上的贸易往来。目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同卢森堡之间已经建立了深入的联系。卢森堡国家级货运航空公司——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空公司,已经将亚太物流中心设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2017年,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空公司在郑州机场进出港货邮量达到14.7万吨,主要有智能手机、电子产品以及其他高附加值产品。2017年,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空公司和河南省民航发展投资公司已正式签署协议,将合资成立以郑州为基地的本土货运航空公司,2018年,双方的货物流通量将会持续增大。在充分利用公路、铁路以及港口发展贸易往来的基础上,空中丝绸之路的建设对促进中国国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将继续巩固航空大都市发展之路。
面临的挑战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未来会怎样?能否延续其快速发展的势头,尤其是现在区内的招商引资策略是通过吸引创新型产业和知识型商业服务向价值链上游发展?此外,招引新一代企业需要克服哪些挑战或障碍才能取得成功? 基于已达成的投资协议,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未来三到五年内仍将继续保持现在这样令人惊艳的高增长,实现世界级的航空大都市的转型发展。这一发展将进一步推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市乃至河南省向产业价值链上游迈进(诸如生物医药,跨境电子商务,食品加工和分销、高端制造和知识型商业服务等领域)。照此发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将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的肉类、生鲜水产、果蔬集散、生物医学、机器人和精密机械、智能化电子行业和其他创新驱动产业以及专业化商业服务的中心。
这些创新驱动和知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技术和人才储备。因此,航空港实验区必须通过提升本地劳动力水平和招引外部人才来努力满足需求。除了通过优化培养机制和人才招聘实现技术升级之外,还可以像迪拜与新加坡一样,引进国际高校设立分支机构、建立合作项目和实验室,以加速推进现代化的知识型服务产业的发展。
吸引和留住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型员工(包括管理人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现有生活、娱乐休闲、商业设施及社会环境进行升级改善。尤其是要打造充满活力的城市组团中心,为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国内外高端人才提供其生活休闲所需的全套设施。对于航空港实验区来说,这不仅包括国际化的人才公寓、大量的医疗健康设施、英语国际学校,还包括建立由国际管理团队运营的五星级酒店、时尚购物、餐饮、娱乐休闲设施及充满活力的夜生活街区。
简而言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需要进一步优化城市设施,激发城市的社会活力,改善提升城市的灯光效果,纵观中国和世界其他一线城市中心,这些对吸引年轻的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当然,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营造城市氛围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它涉及的不仅仅是交通、办公楼等的建设,但是,如果我们想满足创新驱动型产业以及知识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必须要尽快这样做。
郑州国际机场还需要扩展其国际客运航线,因为知识型员工是全球商务航空旅行的重要群体。国际金融机构,区域公司总部和创新中心等经常需要为其高管和专业人员提供不间断的国际空中连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目前有14家国际货运航空公司,将其与全球的货运市场联系起来,在发展国际客运服务方面也需要取得类似的进展,助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成为中国空中丝绸之路人才引入及高端商业服务进出口的重要节点。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否能够应对这些挑战?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携手六年的合作使我深信不疑:在国家领导、河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将不断迎接这些挑战,持续巩固其作为“中国的航空大都市”的引领地位。
作者注释:约翰·卡萨达,博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首席顾问,郑州航空大都市研究院院长,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终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