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社科申报思路】七个成功案例|分享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申报经验

时间:2023-02-14 15:18:26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本文将提供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功的7名老师的体验,希望他们总结的经验、方法和技巧对大家有帮助。

罗云晨

1987生,男,博士,副教授,重庆工商大学隆智学院,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和产业集聚等研究,是2018年国家社科理论经济青年项目《长江上游地区工业生态集聚及空间差异化策略研究》 (18CJL031)获得者。

“头脑风暴”开放交流对我帮助很大。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是我个人第一次申报国家级项目。当时自己刚从高中博士毕业不久,对国家级项目的申报规则、内容、方式等都知道得非常有限。所以那时候更多的是“盲人摸大象”、“摸石头过河”。可以想象,最终结果自然以“战败”告终。

在2018年第二次申报过程中,对国家级项目的申报程序、技巧和重点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结合自己的申报经历,我的体会有三点。

1、对主题的把握必须非常“准确”

有申报经验的老师们都知道,主题的“优劣”是项目申报成功与否的关键。评选题目时,眼光要“独创性”和“准确”。举报人要突出主题的“新颖性”(反映创新)、“现实性”(反映国家需求和政策导向)和“学术性”(反映专业素养)。特别是,对国家政策最新动向和方向的解释必须非常准确和准确地掌握。

2、对内容的讨论要非常“开放”

不管是选题还是申报内容,都要保持“开放”的讨论态度。通常我们是“更多”的讨论模式,即“圆桌式”或“头脑风暴式”的交流和讨论。所有申报和参加讨论的都是“专家”。桌子周围有很多老师和同学围了一圈,对不同老师的主题和内容依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观点和建议。这种“集思广益”的讨论形式往往能为举报人提供新的思想刺激和启发。因为“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看法和关注点都有差异。

我个人是这种开放式沟通方式的受益者。

3、细节要求非常“苛刻”

在报关单修改的最后阶段,要注意申报内容格式、写法、词汇等细节部分,建议用更新颖的表达方式可视化“研究进度日程”。

填写申报书实际上就像雕刻艺术品一样。你留下的所有痕迹都体现了专业素养和文章基础。(萧伯纳,读本)一开始是建立内容框架,相当于申报书的草稿。以后,对申报书这一“艺术品”的不断“雕刻”和打磨将随之而来。这个时候,想要提高作品的精致度和精致度,取决于申报者对细节的持续完善和追求。因此,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在这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中也不例外,有时这些细节会变得“决定性”。

号房

1985学生、女性、博士、助教研究员,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主要从事生态补偿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2018年获得国家社科应用经济青年项目“长江上游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途径研究”(18CJY005)的入港者。

必须给予三个“高度重视”

在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过程中,我对国家级项目的申报规范、技巧和实际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会。结合自己的申报经历,我总结了三个“高度重视”。

1、把握主题的新颖性和需求。

首先,项目主题要新颖、前沿,申报国家项目时必须将主题的“新颖性”、“需求性”和“学术性”紧密结合并充分展示,重点放在问题的提出和把握上。特别是分析国家重要政策和报告的最新动态,结合现实发现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重视问题的学术要求,

我的主题和研究方法将结合当前长江经济大学战略的国家需求和经济学方法理论,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中比较突出交叉学科的优势和主题的“新颖性”。

2、研究内容设计的逻辑。

在研究内容的框架设计和逻辑思维方面,要重视研究的总体设计和研究内容构成部分的逻辑,这是项目申报书的核心。内容设计时要明确具体地提出研究大象、研究方法、预期结果等,以反映严谨的思维和可行性。同时,建议反映举报人早期的成果质量,充分展示举报人的学术功过,反映前期成果与申请课题的关联性,反映该领域研究者的学术基础和能力。

3、从评审专家的角度把握内容和细节。

学会站在读者的角度,从审查专家的角度,写项目申报书文章的时候,不管正确与否。

具体内容的写作还是细节形式等各方面都要严格,应使用规范的学术语言,准确和客观地表达,选词用句要仔细考究和细细斟酌,排版格式等必须认真、严谨和规范,细节决定成败。

唐国锋

1980生,男,博士,讲师,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和企业管理研究,2018年度国家社科管理学西部项目《工业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模式创新研究》(18XGL005)获得者。

按“裙子理论”设计题目简洁有效

我是2017年下半年从军队院校转业到政府公务员系统再到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从军队到地方、从政工到讲师,这种转型时间短、难度高、压力大。2017年底,在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过程中,至始至终得到全过程“洗礼”。作为第一次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菜鸟,就能获批,应该说很幸运,但同时也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成分。从申报前的一片茫然到最后成功获批,我这个菜鸟有种“涅槃重生”的感觉。

回首整个申报过程,最让我辗转反侧的是项目选题,前后历时1个多月,不眠与纠结伴随着每天,可谓“为伊消得人憔悴”。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选题过程中,首先,结合自己的研究基础(一直从事现代服务业管理方向的研究),从“需求侧”入手,再结合指南中“管理学”、“中国制造业企业服务化问题研究”,采用“新战略+主题模式”的选题方法,寻找当下制造业企业服务化问题的最新背景。之后,我关注到了“2017年12月22日-国务院27日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进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这则新闻,所以后续开始思考如何把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企业服务化结合起来的;

其次,最终选题确定的难点在于结合点如何切入?经过不断的自我否定和怀疑,我将选题的主要方向确定在了“服务化模式”方面;

再次,按照要求和选题“裙子理论”(长短适度),将字数控制在23-30字左右,最终确定了“工业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模式创新研究”这一选题,共计24字。选题过程正如“寻、愁、悟”三种境界,确定后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经过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经历,我们收获的是捷径、技巧和经验,以及成功的希望。这些经验、技巧,不仅适合各种层次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者,也适合刚刚进入科研行列的“青椒”或菜鸟级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者。

魏祥健

1975生,男,博士,教授,重庆科技学院,主要从事审计学研究,2018年度国家社科政治学西部项目《大数据驱动的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协同反腐机制研究》(18XZZ001)获得者。

善于变通或能出奇制胜

在经过四年的坚持,今年我终于成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支持,下面谈谈一些我的看法。

1、重在坚持

在国家社科基金申报过程中,坚持是难能可贵的精神。一年不中,第二年再来,第二年不中,第三年再来,第三年不中的时候,有很多人就开始产生怀疑了,怀疑自己选题有问题,方向有问题,能力不足等等,有多少人倒在了黎明前的黑夜。坚持也是一个成果积累过程,对申报者也是一个耐心考验过程,当煎熬最惨烈的时候,也许就是水到渠成的时候。我一直专注于我的审计治理核心问题研究,连续申报了4年,最后才获得专家的青睐。

2、选题要体现国家需求

首先要有研究探索价值,对解决重要的问题有推动意义,对学科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包括是否提出了新的学说或新的观点,是否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或者是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对于重要领域或重要问题,是否得出了规律性的或者新的认识等;其次要有创新性,要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当中重大或比较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当年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紧迫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第三要站在国家高度,国家社科基金要有宽广视野,要站在国家的高度把握前沿,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聚焦国内普遍性、互关性问题。

3、语言表达一定要精炼、准确

语言表述一定要准确、精炼,切忌文字堆砌,切忌口水话,文献引用要注重时效和权威性,切忌低水平、二手资料,观点引用要有代表性,政策引用要有权威性,数据引用要有客观性。框架设计要注意层次清楚,详略得当,要有对应的重点难点,切忌简单罗列,切忌面面俱到,拖沓臃肿。总之,对每一句表述都要精心组织、“细磨慢研”,初次申报一项国家社科基金,要脱一层皮,掉一根筋。

4、要变通思路,可能会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每年的国家社科基金申报成千上万,能够获批的只是少数人。其实有时候没能获批,不是申报人的水平不够高,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没有注意一些必备的申报技巧。比如你的选题和别人重复了,在PK中你处于下风,你的学科归属不当或有偏差,或者是该学科申报人众多竞争太激烈,都有可能是你被“枪毙”的原因。

如果你的本子和选题指导专家都觉得是上乘但就是不中,那么是否可以变通一下思路,选择与你研究内容挂钩的冷门学科或者是竞争稍微宽松一些的学科,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的选题与审计和国家治理有关,既属于管理学又与政治学挂钩,前三年的学科方向一直选的是管理学,今年在文教授的点拨下,加重了政治学的内容比重,学科选择政治学,结果获批,你无法否定学科的选择在申报过程中的重要性。

肖太云

1976生,男,博士,副教授,长江师范学院,主要从事地域文学和吴宓研究,2018年度国家社科中国文学一般项目《吴宓年谱长编》(18BZW167)获得者。

格式排版:最后几小步一定要走好

2018年,我有幸中了一个国家社科基金的一般项目,有偶然也有必然。就体会分享个人的一点心得,主要有如下四点。

1、凝练选题真的很重要

一个好的选题非常重要。选题的前瞻性、学理性、可操作性,在凝练选题时必须综合考虑。选题要短、精、准,最好不超过30个字。我是文学专业,以我申报的选题为例。在对历年国家社科基金关于中国文学立项情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专长,我拟定了《吴宓年谱长编》作为选题进行申报。

而在最后的打磨阶段,从经济学专业的角度,专家给我提出是不是改为《吴宓年谱长编及数据库建设》更好。这个提议很有建设性,但我考虑到我申报的是年度一般项目,题目加上“数据库建设”几个字虽然更为完美,但完成有难度,经费支持也可能不够,只好忍痛割爱,只专注资料收集与整理、辨析。但选题确实要文字简练,朴素无华。举重若轻,大巧若拙,我想这是选题在立意方面要达到这个境界,在选题的语言文字的组织和表述方面更要向这个境界靠拢。大而无当、华而不实的选题,虽然文字很漂亮,但逃不掉评委的火眼金睛。

2、研究述评必须高度重视

研究述评这一方面,我个人在写本子的过程中受益匪浅。感受最深、体悟最切的有两点:

一是必须要有学术史的视野,对研究对象的起点、节点、重要阶段,要进行历史的梳理和发展的分析。切记不能只是进行静态的展示和条块分割的呈现,这种研究述评的写作方式看似条分缕析、层次井然,很多作者往往也自我陶醉于其中,却不知犯了大忌,缺少了最重要的历史的、发展的学术史眼光。

二是必须要有述有评。我在重庆市社科联、西南大学、长江师范学院等组织的多场辅导讲座中,包括专家的讲座、书籍及微信群转发的各种成功经验之谈中,都发现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共同强调。我的理解是每一部分要有述有评,最后的总结阶段还要有一个总体的评价,对已有研究成果的优点要充分肯定,对其可能存在的缺陷或不足要谦虚、直接地提出。

关于研究述评的写作,另外补充一点。就是国内外研究成果的结构安排:到底是第一大部分梳理国外研究成果,第二大部分集中于国内研究成果,还是分为若干阶段或若干大点,每个阶段或大点再兼述国内外研究成果。专家的答复是无定规,视每个人的写作习惯、学科类型和申报选题的现实情况而定,我同意此种观点,也认为不必强求统一,但国外、国内的研究述评最好都不要缺,尽量都要涉及。

3、研究创新点的写作要慎之又慎

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书的格式要求中,对创新点给出了三个指导,建议从学术视野、学术观点、研究方法三个角度进行创新点的写作。到底要不要“依样画葫芦”?结合专家的答复和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能就这三个方面写出创新点当然皆大欢喜,但也可以变通和改写。不是每一个选题都能在学术观点上对学界提出新观点的,在学术资料、研究对象等方面能找到创新点,也是可以的。这一点我的体会是实事求是,不要说大话、空话,专家能一眼看穿你的把戏,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弄巧成拙。

4、格式、排版不可小觑

万里长征眼看就要胜利,最后几小步一定要走好。格式、排版就属于其中的几个小步。错别字、增字漏字是大忌要避免,病句错句是大忌要避免,标题字号和正文字号的选择、字体的选择和加粗、行间距的安排等,必须仔细斟酌、详加考虑,一切以美观、整洁、方便阅读为排版标准。这里,我想多说一句的是,整个本子的序号选择也必须慎重。到底是采用中文的一、(一)、1、(1)的序号,还是采用理工科的1、1.1、1.1.1的序号,必须事先考虑清楚,不可杂糅、混用。

从申报书如何写作到活页如何写作,从前人经验到个人体会等有关申报事宜的各个方面、各个细节,限于个人的理解能力和字数限制,我的叙述只能是挂一漏万。望诸君且行且珍惜。

孙畅

1983生,女,博士研究生,副教授,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主要从事商业经济研究,2018年度国家社科应用经济青年项目《基于共生理论的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动态匹配机制及路径研究》(18CJY042)获得者。

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书要做到“三美”

2018年,我有幸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作为青年教师,申请国家社科基金的过程,是成长的过程,也是历练的过程。和大家分享一些申报过程中的感想和体会。

1、选题及题目的凝练

万事开头难,选题及题目的确定是申报者遇到的第一难题。关于选题,有两点体会:

一是选题应选自己熟悉和擅长的研究领域,最好有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支撑,这样才能驾驭和把控,也有利于找到创新点;

二是选题应“顶天立地”。所谓“顶天”即选题要“把握大势、顺应趋势、跟踪形势”,这就需要对最新的政策文件进行解读,所谓“立地”即选题应做到问题导向,要接地气,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就是要具有现实意义。

确定了选题方向,第二道难题就是凝练题目。题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确定题目时往往会面临想要体现的关键词太多,难以取舍的难题。我的体会是,题目要“亮”,但一定要简洁,并非所有的关键词都要在题目中体现,紧扣研究内容,甄选出体现选题亮点的三个关键词从而确定题目,其他的关键性词语可在研究背景中予以体现。如果研究依据相关理论展开,可在题目中展示理论,做到理论研究与问题导向相结合。

2、严密的设计论证

申报书中对课题设计论证有具体明确的要求,是否需要严格按照其填写,不同的专家给出了不同的指导意见。

我在填写申报书时,每一项均按要求填写,做到“一问一答”。如“选题依据”要求填写“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本课题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等”,我将其具体分为学术史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四个部分。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部分,要做到述评结合,这样才能引出“本课题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体现论证的严密性和系统性。

设计论证的排版也非常重要,要给人以“美”的感觉。具体可从三个方面体现,一要行文美,使用专业语言,用词精准;二要形式美,字号和行间距不易太小,关键语句可加粗提示;三是图形美,精美的思路框架图可以成为申报书的亮点,突显研究思想和创新。申报过程中,我花了很多的时间精力对思路框架图进行推敲打磨,这一过程进一步帮助我理清研究思路,使论证更加严密。

3、反复的修改完善

国家社科基金论证活页总字数不能超过7000字,因此必须做到字斟句酌、惜字如金,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推敲和修改,才能做到“用词精准无误、标点符号精确无误、文本精炼不超字数”。

回想我自己的文本修改过程,从语句的通顺,到用词的准确,细微到标点符号的使用,整个假期每天都在不停地打磨、完善,文献综述按照不同的逻辑思路写了四个版本,思路框架图一次次推倒重来,优中选优,过程稿30余稿,打印的文本都是厚厚的一摞……正是经历了这一过程,才最终形成了7000字的精炼文本。这一经历也正是青年教师科研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汤鹏主

1980生,男,博士,教授,长江师范学院,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研究,2018年度国家社科理论经济一般项目《川陕革命老区小农户转型成长与农业现代化有机衔接研究》(18BJL033)获得者。

“供”、“需”结合实现选题创新

7年来申请国家社科,但总是无缘得中。终于在2018年,我拿到了国家社科一般项目,开心激动之余,愿与大家分享一点体会。

1、选题创新至关重要

撰写申报书之前,我至少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在考虑选题,但一直没有能够切中要害,直到专家提到选题要遵循四大原则,即是“需求侧原则、供给侧原则、创新性原则、简洁性原则”,诚哉斯言!我后来转变思路,不只是考虑自己的研究基础,而是在充分结合自己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国家急需解决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出发,跳出原有的研究区域,创造性地将“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衔接”作为选题方向。

2、论证严密至关重要

无论是写论文还是项目申报书,简洁明了是必修课。的确,申报书字数有严格规定,因此需要我们做到惜墨如金、开门见山,剔除一切空话套话,要尽量做到研究依据把握五“性”(逻辑性、系统性、中庸性、简洁性、层次性),研究内容层次清晰,各部分之间逻辑紧密合理,思路方法明确具体、力求创新。

3、文本质量至关重要

“写申请书时,要做到格式规范、字体符合标准、装订精良、杜绝错别字等低级错误”。在现场指导和反复沟通过程中,专家一再强调文本质量的重要性,强调申报项目要特别注重细节。

为了写好文本,我2018年春节都没有怎么过,在一心伏案文本撰写时做到字斟句酌,一字一句的推敲,写好后又反复修改,甚至重新推翻从头再来,修改到最后,自己甚至看到申报书就有点反胃,但是也只有经过一遍又一遍的认真修改,我们的申报书才会清新秀丽地登场。

项目申报过程往往是苦乐都有,项目申报成功既是对自己过往研究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几年自己学术发展的规划。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