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
只有论文
只有职称
只有学历
奖金专用倾向
以人才为称号
回到学术和荣誉本质
论文、外语、专利、计算机水平
作为应用型人才,作为基层一线人才,
职称评审的限制条件
.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其中有与人才评价相关的职称评价机制。
有什么干货
一起了解一下吧
1
分类完成职称评定标准
《意见》建议加强用人单位人才评价的主体地位。坚持评价用结合,支持用人单位健全科技人才评价组织管理,根据单位实际建立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强调岗位绩效评价,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使人才发展与单位使命更加协调一致。
根据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要求,对职称评定标准进行分类和完善,不以论文、外语、专利、计算机水平作为应用型人才基层一线人才职称评审的限制条件。
实行职称评审权限,制定改革措施,支持合格的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大企业等机构自主进行职称评审。选择部分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试点开展临床医生科研评价改革。并不是单纯以学术头衔、人才头衔来决定工资待遇,分配学术资源。
2
科学制定人才评价标准
《意见》提出科学设立人才评价指标。突出品德能力成果导向,克服论文、职称、学历、奖金倾向,实行代表作评价制度,重视象征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学科领域的活跃程度和影响力,重要学术团体或期刊任职,研发amp以d成果独创性、成果转化效果、科技服务满意度等为重要评价指标。在对社会公益性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等类型的科研人才的评价中,科学引文索引(SCI)和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论文引文目录、影响因素排名等仅用作评价参考。
将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尊重和承认团队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
3
制定正确的人才评价使用方向
《意见》提出了正确的人才评价使用方向。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将人才荣誉性称号担任各种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接受国家科技奖励,不作为职称评定、就业岗位聘用、薪资待遇决定的限制性条件,避免将人才称号恢复为学术性、名誉性的本质,与物质利益的简单性直接相关。
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引导人才良性竞争和有序流动,探索人才共享机制。中西部、东北老工业基地及欠发达地区的科研人员因政策倾斜因素获得的国家级人才称号、人才项目等支持,在支持周期内原则上不得跟随人员转移到东部、发达国家。
资料来源:《工人日报》,新华社
编辑:“新闻大连”分区
美国系列:“新闻大连”公德城
责任系列:《新闻大连》张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