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甲午中日海战申报】再谈甲午,不得不想到甲午“三败”

时间:2023-02-16 13:54:42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中国军事网微信公众号作者:陈卓等

今天

这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4周年。

时间流逝

但是“甲午战争”仍然是中国人的“心灵痛苦”

“甲午”这个警钟一直在中国人的心中回响

反省甲午

要治愈心灵的创伤

要进一步揭开历史的伤疤

一百多年前黄海隆隆的炮声

永远回荡在所有军人的内心深处

江军兴军,守护我的中华!

再谈甲午,不得不想到甲午“三败”

124年,狼烟还在。

在谈到甲午时,印象最深的是幼年电影《甲午海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抱着爱犬跟着“致远”舰沉入茫茫大海。人不会死。“希望你死”的话更加给中日甲午海战增加了悲伤。但是事实上,不仅是那种悲伤,还有大约3000名官兵在海上流血。

那场战争是中国人无法痊愈的伤口、无法挥舞的噩梦,值得我们深思。

甲午海战的致远之舰。

改革的失败

从某种程度上说,甲午战争是对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成果的“总检查”。但是,北洋公司虽然全军覆没,却很少击沉一艘日本战舰,苦心经营的北洋海防体系一下子被彻底摧毁了。

画皮革和画肉很难画骨头。改革并不是形式上的变化,而是思想上深刻的革命。大清帝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但头上的辫子上仍然有,脑袋里的封建思想仍然保留着。研究表明,晚清时期比较先进的思想从提出到朝野人士的基本认可需要几十年左右的时间。

我们买了坚船利福,但在军事理念、编制、训练方面只是选择性接收,换汤不换药。就像切尔尼舍夫斯基评价彼得大帝的改革一样:“胡子剃了,穿了德国式西服,但留着留胡子、穿旧衣服的时期的思想。”" "

北洋历史的创立与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的战败有着密切的关系。面对海上力量的巨大不平衡,清政府发出了“朝鲜不稳固、丽米不准备、善政不好、费用不高”的“四佛”感叹,但忽略了最重要的“制度不新”。晚清明信李鸿章也大言不惭地说:“中国文武制度,凡事都比西方人远,毒气绝对跟不上。”(温斯顿。)" "

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哪一个装备和经费都远远落后于敌人,但我们有党的统一领导和一系列先进的治军制度,不断创造了另一个奇迹。

高层的“惰性”、“反文字”的改革最终救不了大清帝国的命运。甲午的败为什么没有败给改革的不足和局限。

风潮的失败

甲午战争,发掘失败有很多原因。但是风气的败逃不了那个责任。

1894年,在中国混迹多年的日本间谍钟方小太郎在《中国大势之倾向》报告中描述说,龙冠俗官阿谀奉承中,廉洁高尚的人不可能流行。

经常进入鲍鱼的方子,少听志兰的香,军队怎么能独善其身呢。

《北洋海军章程》有以下规定。“枪兵以下的各官员常年坐船,不建夜,不建公馆。”事实上,枪兵以下的大多数都在刘公岛上建房子,人不在舰船上,心不在舰船上。

保养经费也没有用于保养,大部分都坏了肚子。英国远东舰队司令弗里曼特尔说:“中国水雷船排列海滩,无人管理,外部积满铁锈,内部又脏又乱。”

这种北洋水师怎么能忍受甲油站?谭嗣东痛苦地写道:“世间万物遭遇春忧,一起向昌明哭泣休息。四千万人一起流泪,天涯何处有神州?单击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风气。一个军队也一样。风气是发源地,好的风气能平息阴郁,坏的风气会迅速蔓延。

这就是甲午战争。在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的同时,唤醒沉睡已久的东方使者,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涅槃重生。

击败人心

无私的心很难,但作为官员,私心太重对国家无益。如果万事不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国家最终不会成为国家。

纯亲王赫为了让儿子光绪皇帝掌权平安,侵吞了海军经费,努力满足慈禧私欲。司徒翁洞旁边因为自己的个人恩怨,作为户部尚书,暂停了海军装备采购费2年……

到了寺中大臣,省小吏下来,自私自利,各怀鬼胎。

此时,北洋公司已经不是强国强军的重量,而是政治角逐的筹码。作为围棋的北洋大师,怎么能不败呢?

历史不会重复时间和情节,但会重复规则和教训。甲哦,又想起了读过的书—— 《甲午殇思》。封面黑色很重,左上角的8个烫发大字非常显眼。不要忘记3354国耻,不要忘记军耻。

在甲午战争爆发124周年之际,再次进入历史的深处,打捞历史的碎片。因为反思甲午是为了彻底摆脱甲午。为了加强任务责任、认识发展大势、维护和平,我们时刻准备着!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