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吕梁山县杨子庄乡茶坡村农民薛贵生炒玉米、小麦、大豆等8种杂粮磨成粉,将“八宝粉”投入市场。由于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特性,成为三高人们首选的功能性食品,在北京、深圳等市场大获成功。在薛贵生的主导下,县的杂粮从糊口的土产变成了跑小康的金斗豆。
薛贵生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从1940年开始,我国率先在太行抗日根据地种植“金皇后”玉米种子,直到1944年才改信沿海地区,引起玉米增产领导的大生产运动高潮。农业合作化、农学大债、周恩来总理委托粮棉、吴吉昌攻克棉花脱莱乐道难题等,山西一直是新中国三农改革和创新的领头羊。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调整了产业结构,调出了晋南水果园、吕梁枣山、大雁木足,极大地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过半和肉盘。
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以"特"、"优"资源为基础,围绕功能农业,围绕陕西农谷、安文门农牧交错地带示范区、津南果业出口平台三大省级战略、"南科北六重阳药材西瓜果"五大出口平台建设和特色农产品。
神州的小杂粮过去填饱肚子,今天填饱鼓囊。
5月20日,忻州市新富区合素乡达赖喇嘛在玉米兄弟工厂种植的100亩油菜花进入了成化期,玉米兄弟以欣赏黑糯玉米、玉米须茶、油菜花为主题,举行了首次油菜花摄影比赛。
张世元、王勇峰从山珍庄园在传统渠道卖甜糯玉米开始,成立玉米兄弟公司,以黑糯玉米为产品,以质量为王牌,以讲故事的方式走微商营销路线。实现了玉米销售向健康、销售功能的华丽转换。去年,1200亩的收尾黑糯玉米销售额超过了1000万韩元。
玉米兄弟的“小而美”路径是山西省小杂粮产业的精彩缩影。世界杂粮在中国,中国杂粮在山西。放在全球粮食市场天平上的中国粮食食品产业能够进入世界市场,创建千亿级公司的产业就是中国特有的五谷杂粮。
正是在此基础上,山西省的“特”“优”战略锁定了中部杂粮板块。忻州市高冷无霜期间的短气候特征是谷类、豆类、新鲜玉米、土豆类四大20多种,全年种植350万亩以上,占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的近一半,约占全省粗粮面积的1/4。
“萝卜平均收入1500元都是奢侈品,不能保护肚皮。”和山西其他杂粮产地一样,忻州市的杂粮种植一直处于光宗掌声中,原粮销售处于卖不出好价钱的状态。
如何立足特有的资源禀赋,以陕西(神州)杂粮省级出口平台建设为契机,让小杂粮成为大文章?
政府和市场共同建设产业孵化平台,扩大产业链,企业主体深度开发功能农产品提高杂粮的市长/市场价值和竞争力,成为忻州市杂粮产业的反击工具。
由忻州市党市政府主导创建了“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了忻州市“中国杂粮水”产业融合园区、国家级山西神州杂粮市长/市场、陕西(忻州)杂粮出口平台,形成了“市大宗交易市场、县有大型贸易市场、村有水田市场”
近年来,神州市先后获得“中国杂粮之都”、“中华红江豆之乡”、“中国亚麻油氏之乡”、“中国甜糯玉米之乡”等“一岛六乡”称号,注册了“神州杂粮”、“酸味”两个市域公用品牌。
山西晋津镇黄酒有限公司开发的养生有机黄酒、陕西华清藜麦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藜麦面粉和藜麦黄酒养生热产品、老农工冷榨胡麻油等品牌、有功能的农产品开始登上北上广、江浙沪等地老百姓的餐桌。
这意味着神州市从功能出发,适应消费升级,围绕供给“吃好”,实现粮食、品牌、产品功能,小杂粮写出了带动特色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的大文章。
长治中药材过去卖原料,现在卖健康
主观县黄山乡归乡农民宋容彬成立了心心栽培专业合作社,从2019年开始致力于党参一品紫檀参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紫檀参是动员药食的原料,临床上经常用于治疗脾废药、体脂药力等,多糖、17种氨基酸等微量元素丰富,因此提高免疫力,成为食补佳品。目前,主管县人民政府积极申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提高相当一部分党参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下到政府,农民齐心协力开发非正式动员产品,部署大健康产业,长治市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正在进行。
好消息是山西现有中药材资源1500多种,有30多种道地或优势中药材。道地药材是在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区域内生产的药材,同一个药材比其他地区生产的质量好,功效好。
坏消息是,山西是全国第四大中药资源大省,但中药材产值弱,药材种植、饮片加工、中药制剂的发展都很粗陋落后。部分道地中药材产量每年占全国产量的40% ~ 60%,但加工能力弱,加工量仅占全国的5% ~ 8%。
依靠“特”“优”战略,中国相当一部分中药材特优区、张智成为建设“东药材”省级出口平台的责任主体,开始致力于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体验、旅游等123产业的融合发展。
该市的集聚政策、资金、科技等要素正在加快基地建设、仓储物流开发和推进。
食药融合、壮大龙头企业等环节发力,建设了中药材产业集群,引导企业用功能化打动消费者开发药食同源产品,适应消费升级需求。由此,长治市涌现出山西振东集团、康宝生物、纳安生物、潞安智华等健康产业的龙头企业,其中振东集团是上市企业;新型经营主体陆续开发出了振东“五和牌”先生口服液、“和韵清”牌小粒黑苦荞茶、“乐虎”功能饮料、“依身轻”牌松菊粉、桑之源桑芽菜、浩润蒲公英脱水菜、蒲公英速冻饺子等产品。
同时,该市还培育了一批有技能的新型职业药农,并建立了小农户与大健康产业的利益联结机制。黎城县洪井乡洪井村的范海春、吴保吓等10余户贫困户,在金融扶贫的政策支持下,成为从事党参初加工的利民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股东后,同时在公司就业,10户贫困户的年平均收入达到1万元。
由此,长治带着小农户共建共享大健康产业成为山西“特”“优”现代农业一道亮丽风景。
稳粮且增收 从温饱出发,向营养前进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山西省粮食面积稳定在4650万亩以上,总产量连续5年超过135亿公斤。山西农民收入年均增长7.8%,增幅连续3年超全国平均水平。
这意味着,山西主打的“特”“优”农业、功能农业两张牌统筹稳粮与增收,实现了从保障“吃得饱”到供给“吃得好”的转型发展。
这背后是政府的政策背书和科技品牌的支撑。
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举全省之力,紧扣科技创新,统筹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把山西农谷建设成为功能食品功能农业研发高地、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和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平台,打造山西“特”“优”现代农业的新引擎。
这一背景下,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农科院)先后成立了山西功能农业研究院和功能食品研究院,统筹全省农业科技资源,链接国内国际科技创新资源,开始为山西功能农业、功能农产品发展赋能科技要素。
“我们建设了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黄土高原特色作物优质高效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功能食品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功能农业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围绕功能主粮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功能杂粮种质创新及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山西省特色生物资源功能食品研发与利用等课题展开了科技攻关,开发出了富硒太谷饼、杂粮太谷饼、即冲即食小米营养粥、杂粮牛轧糖、猴头菇大豆速溶粉系列功能农产品等产品。”山西功能农业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志强说。
“我们通过冻干技术处理的大同黄花,比烘干黄花的利用价值高,如VC含量是烘干黄花的3到4倍,还原糖是烘干黄花的1.8倍。现在已经有几家企业把该成果转化成为产品的合作意向。”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院长郭尚说。
截至目前,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已经评选出了80个省级功能农产品品牌,在科技和品牌的双翼引擎之下,山西省的龙头企业以功能农产品为原料,已经开发出40多个系列、数百个功能食品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山西功能农产品种植面积在700万亩以上,带动了40多万户农户增收。根据规划,到“十四五”末,山西省将力争培育20家功能食品优势骨干企业,实现功能食品年产值突破90亿元。
由此,山西特色现代农业走上了从温饱农业、吃饭农业向营养农业、健康农业转遍的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之路。
2020年,山西粮食产量达到142.4亿公斤,亩产303.4公斤,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单产增幅、增量全国第一,总产增幅、增量位列全国第二、第三。
2020年,山西省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4%,高于全国12.9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增加值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其中2020年生猪存出栏增速位列全国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