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申报权利怎么写】专利申请文件中的“权利要求书”该怎么写?

时间:2023-02-27 19:00:27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指南:从提高专利质量的角度来看,要从源头上规范申请人的申请行为,不仅仅要求专利申请数量或授权专利的数量,还需要在权利要求的布局制定过程中提高专利质量。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专利申请文件中权利要求的编制要求、编制程序和考虑事项。

一、介绍

在专利申请书中,包括请求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必要时应附有附图)和摘要等一系列文件,权利要求书作为法律文书之一无疑起着重要作用。权利要求书本质的作用之一在于确立专利的保护范围。在专利的代理、审查、传播、无效宣告及侵权诉讼等程序中,均以权利要求书中提出的技术方案为基础[1]。由此可见,撰写高质量的权利要求书对专利新申请至关重要[2]。有质量的专利是有效专利,对专利质量的评价主要分为技术评价、法律评价和市场评价三个指标。通过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技巧,可以改善特定的专利质量指标。

专利的保护范围是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权利要求的限制反映了广度和深度的两个维度、一个权利要求本身的保护范围、更广的范围、专利或申请中的权利要求数量有多少、申请人深度维度的战略部署。为了充分保护申请人的利益,权利要求必须能够追求尽可能大的保护范围。一般来说,权利要求数量越多,专利的保护范围越大,专利的独创性越高,专利的质量也越高,发生侵权和诉讼的频率也越高[4]。

三、撰写专利申请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的编写有多种编写方法,必须符合[5]技术教辅资料的内容。

1.写之前不能获得专利保护的主题除外

写之前,首先要排除不符合《专利法》第2条关于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定义的主题,明确排除不符合《专利法》第5条或第25条授予专利权的对象,明确排除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4款实用性规定的主题。

2.填写要求

(一)权利要求书应包括独立权利要求和从属权利要求(《专利法》第20条第1款)。

(2)独立权要求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在合理的前提下,拥有更广泛的保护范围,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申请者的利益。明确简洁地限制保护范围(《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6条第4款)。列出解决技术问题所需的所有技术特征(《专利法》第20条第2款)。对现有技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2条第2款、第3款)。遵守《专利法》和《专利法》关于独立权利要求的其他规定。

(3)从属权利要求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从属权利要求的数量适当合理。2与援引的权利要求有明确的逻辑关系(《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6条第4款、《专利法》第22条);授权后,在面临需要缩小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情况时,可以提供充分的修改余地。遵守《专利法实施细则》和《专利法》关于从属权利要求的其他规定。

(4)在拟订多项独立权利要求时,多项独立权利要求之间必须有统一性。

3.如何写权利要求

(1)不考虑概括的写作方式

撰写的核心任务是在技术教辅资料中寻找差别化的技术特征,围绕差别化的技术特征撰写权利要求书,以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作用的差别化技术特征为发明点。如果技术交付材料对发明点只有一个实施例,则一般不需要考虑对实施例的概述。

1)不需要多个实施例的典型方案

在以下几种情况下,通常不需要总结与相同技术内容相关的几种实施方法。1如果技术教学资料仅提供一个技术主题下的一个实施例,则一般不会进行上层概述或功能概述。《技术教学材料》中提供了多个实施例,但在多个实施例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关系的情况下,可以对基础设施产品编制独立权利要求(无需摘要),也可以将其他多个结构的产品编制为对相应独立权利要求的从属权利要求。在教辅资料中明确提出上位或功能概括方式,就不需要考虑多个实施例的概括问题。

2)权限要求不需要一般化的情况下的创建步骤

对于不需要概括的资格要求,请在以下6个步骤中填写:

第一步:技术特征分析。第一阶段的技术特征分析包括两个方面。列出所有技术特征。分析了技术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二步:找到发明点。寻找发明点的步骤包括技术比较、寻找差别化技术特征两个方面。从差别化技术的特点确定发明点。

第三步:确定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第三阶段,根据在第二阶段确定的发明点的技术效果,与最近的现有技术进行比较,确定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步骤4:确定所需的技术特性。必要的技术特征是解决最根本的技术问题不可缺少的特征,实际产品不可缺少的特征不是必须的技术特征。

/p>

第五步:撰写独立权利要求。在第四步确定必要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完成独立权利要求的撰写。独立权利要求的撰写分为两个方面:①确定主题名称。主题名称一般限于技术交底材料提供的产品或者方法的名称,主题名称一般不需要概括。主题名称注意不要出现区别特征;② 对必要技术特征在语言上进行调整。将第四步确定的必要技术特征进行组合,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做比较,将它们共同的必要技术特征写入独立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区别于最接近现有技术的必要技术特征写入特征部分。

第六步:撰写从属权利要求。对其他附加技术特征进行分析,将那些对申请创造性会起作用的附加技术特征写成相应的从属权利要求。如果从属权利要求的数目不多,现有技术的特征也可以写入从属权利要求中。

(2)多个实施例的概括撰写方式

如果针对发明点有两个以上的实施例,尽可能将其共性在一个权利要求中进行概括。

1)多个实施例需要概括的判断

对于具有多种不同结构的产品权利要求而言,在撰写权利要求时,首先应当分析这些不同结构的产品之间的关系:

①多个实施例的改进之间为主从关系;②多个实施例为并列改进,各改进方案之间具有相同的构思。a.多个实施例可以进行概括。如果这些不同结构产品之间是并列的、且满足单一性要求的技术方案,则应当尽可能对这些不同结构的产品采用概括方式(上位概括或者功能性概括)的技术特征加以描述,从而将这些不同结构的产品都纳入独立权利要求中;在此基础上再分别针对这些不同结构的产品的区别撰写相应的从属权利要求;b.多个实施例无法进行概括,可以分别针对这些具有不同结构的产品撰写独立权利要求:③多个实施例为并列改进,各改进方案之间不具有单一性。如果几种不同结构的产品是并列的技术方案,且彼此之间不属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则只能分别在两件专利申请中以独立权利要求方式撰写。

2)需要概括的权利要求的撰写步骤

针对需要概括的权利要求,仍然通过前面介绍的6步法进行撰写,在第4步确定必要技术特征时,需要对多个实施例的共同点进行概括。

对于针对发明点有两个以上并列实施例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概括:①功能性概括,采取具有……的功能的装置/部件/结构的概括方式;②功能性概括,但是不出现部件名称,而是直接以功能代替具体结构;③上位概括,采取部件的上位名称代替具体部件;④上位概括,不出现上位名称,而是用省略具体结构的方式表述。

(3)并列发明点的写法

如果最根本的区别特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则属于并列发明点。

1)并列发明点的判断。出现以下情形时,需要考虑并列发明点独立权利要求的布局问题:①技术交底材料中明确给出了发明所要解决的多个最根本的技术问题,多个根本的技术问题是并列的,无依存或者主从关系,实施方式之间也没有相同构思;②虽然技术交底材料中只有一个最根本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有多个实施方式,多个实施方式之间不具有相同的构思,无法进行概括,撰写为多个并列的独立权利要求又不具有单一性。

2)并列发明点的布局方式。对于技术交底材料有多个发明点的撰写,首先在第一件专利申请中,技术交底材料给出的技术内容都要写入到权利要求中。这时,第二个发明可能会写为从属权利要求。但是为了充分的保护发明创造,还需要针对第二个发明点撰写成另一项独立权利要求及其相应的从属权利要求,并建议委托人在同日另行提出一件专利申请。

3)撰写步骤。并列发明点的撰写与前面介绍的6步法基本相同,只是多了一个步骤7。在第二步确定发明点时发现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并列发明点时,在第五步撰写独立权利要求先以第一个发明点为核心撰写独立权利要求。在步骤7中,以第二个发明点为核心再撰写第一个独立权利要求。

(4)并列主题

如果技术交底材料中出现了产品、制造方法、化学成分、配套的设备等内容,则考虑为并列主题。对于每一个主题,都需要写成并列独立权利要求。如果技术交底书给出发明创造的若干技术主题,则首先要确定技术主题,在每个技术主题下,分别按照6步法进行撰写。

1)判断技术主题的类型及数量

在阅读技术交底书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判断出技术交底书中描述的技术主题的类型,是产品还是方法?如果技术交底材料中涉及多个技术主题,在技术特征分析后,通过特定技术特征的比较确定多个主题之间是否具有单一性。对于不具有单一性的并列技术主题,需要撰写另案申请的权利要求。

2)并列独立权利要求的撰写方式。并列独立权利要求有两种撰写方式:①引用式并列独立权利要求,例如,多个独立权利要求写为:

“1.一种XX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ABCD。

2.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XX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B’C’D’”

3.一种YY设备,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XX设备与M设备连接起来。”

引用式撰写方式一般用于相互有专属配合关系的独立权利要求。

②相互不引用的独立权利要求,例如,多个独立权利要求写为:

“ 1.一种XX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ABCD。

2.一种XX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B’C’D’。”

四、权力要求书撰写注意事项

1.从创造性的角度看

为满足发明专利的创造性,在申请文件撰写中需注意:充分检索和分析现有技术、权利要求撰写要提炼发明点、说明书撰写应证明发明创造性的证据。

(1)充分检索和分析现有技术

一般而言,专利发明人在研发过程中已经对先期技术有了一定的检索和了解,然而在专利撰写过程中仍有必要进一步全面检索,并深入分析现有技术,看在研发过程中是否有相关文献披露,是否仍然对现有技术具有贡献点,这不仅让撰写者更全面和客观地理解现有技术,更能让撰写者明白专利申请相对现有技术的改进之处即发明点,这有利于后续的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撰写中对核心内容的把握。

(2)权利要求撰写应提炼发明点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人对所保护的技术内容和保护范围给出清楚、准确限定的法律文件,是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权利要求的撰写应注意表达具有创造性的发明创造的内容与范围,在撰写中需提炼发明点,即为专利申请的技术带来创造性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一般情况下,建议专利申请人在撰写时对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进行合理有度的概括,不要一味追求大的保护范围而过度地抽象概括,使方案本身发生畸变,从而影响对整个方案的理解和技术性的判断,为其后续审查以及专利申请人的利益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从独立权利要求和从属权利要求的角度看

(1)独立权利要求与从属权利要求的关系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人对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用法律语言进行的描述,也是授权后专利保护的技术范围,它分为独立权利要求与从属权利要求。独立权利要求应从整体上反映技术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含全部必要技术特征,可以独立存在。在一份权利要求书中,独立权利要求主题的类型必须是明确的,或是方法独立权利要求,或是产品独立权利要求,而不能在一个独立权利要求中既包括方法又包括产品。从属权利要求是对其独立权利要求的补充限定,限定的技术特征一定 是已经出现于在前的权利要求中。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体现宽,主要是起到专利“进攻”的作用;而从属权利要求则是对独立权利要求进行补充限定,起到专利 “防守”的作用。所以,一个好的权利要求书中应当有独立权利要求和多个从属权利要求。

(2)独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度”的把握

虽然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体现宽,但并不是越宽越好,应该有一个度的把握。在撰写独立权利要求时切勿将权利要求写得较为宽泛,特别是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要求书,独立权利要求的范围太宽,所涵盖的必要技术特征过多,可能会涉及他人专利已有的技术特征,使权利不稳定,易于被他人宣告无效。同时独立权利要求的范围太宽,也容易导致与公知技术发生冲突,遭遇公知技术抗辩。

(3)独立权利要求切忌写入非必要技术特征

必要技术特征是指生产产品时技术上必不可少的技术特征,独立权利要求应从整体上反映出发明全部的必要技术特征,把非必要技术 特征写入独立权利要求,将导致专利保护范围过窄,使专利的保护陷入被动,很难指控他人侵权。

(4)对权利要求书的自查和优化选择

在撰写独立权利要求后,应该从技术问题和技术效果的角度进行自查,独立权利要求中的技术问题和技术效果应相互对应,尽量删除不必要的用语和限制。在对从属权利要求进行自查时,应审视从属权利要求是否尽可能引用了独立权利要求,是否附加技术特征,是否对其独立权利要求进行补充限定,二者之间的层次是否相差过大。对同一项发明申请,申请人可以撰写几个不同的权利要求书进行比较,因为要达到既符合国家专利局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的要求,又能恰到好处地保护申请人的利益是很不容易的,多撰写几个权利要求书,有利于申请人在反复比较过程中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方案。

另外,从属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比其引用的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窄,所以独立权利要求如果能够满足新颖性和创造性的要求的话,从属权利要求也同样能够满足这一条件。从属权利要求应当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因为从属权利要求包含了独立权利要求中所有的技术特征,并增加了一些新的限定特征[6]。

3.从权利要求的数量来看

将独立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概括得恰到需要注意:(1)独立权利要求的数量:数量越多越能从不同角度如产品和方法上对技术进行充分保护;(2)从属权利要求的数量:数量越多越能对抗他人申请同样或类似的专利,从而与独立权利要求共同构成完整的权利保护体系;(3)独立权利要求中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区别特征的数量:在专利技术创造性确定的情况下,撰写的独立权利要求中区别特征数量越多,一般会导致专利保护范围越小[6]。在符合“清楚”要求的前提下,专利申请独立权利要求的撰写比较上位或者比较概括,专利的保护范围就较宽,如果写得过于具体或加进了非必要技术特征,则专利权利范围变小。但也不能认为撰写得越上位越好,其原因是独立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过于上位会导致权利要求的不支持,无法有效对抗他人的无效宣告请求,降低专利的稳定性,以至于专利质量同样会受到影响。因此,只有将独立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概括得恰到好处才算合理。

苏州亮磊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王澄. 机械领域发明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与答复技巧[M].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2.

[2] 李宁馨, 张艳, 蒋碧珠. 从提高专利质量的角度看如何撰写专利申请文件[J].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3(3):61-6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专利审查指南[M].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

[4] 陈朝阳. 从权利要求数量看中外申请人的专利策略[J].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3(6).

[5] 韩龙. 专利代理实务讲座教程及历年试题解析[M]. 国防工业, 2015.

[6] 程永顺:《专利纠纷与处理》,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

[6] 陈朝阳. 从权利要求数量看中外申请人的专利策略[J].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3(6).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