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创作当时绘画和毛正在获得补助金#
“学校100多人有资格评价高级教师,近40人上台论述,最后争夺5个名额,你怎么看?”
这是我在悟空问答中看到的问题。今天是星期天,有半天的空闲,再来谈谈这个中小学评价职位的事。
首先我说的是,根据我所在的地区和我们学校的部分情况,不代表所有地区和学校。
评论高级要以叙述职位竞争名额,难以置信。我确实孤陋寡闻了。第一次听说。
而且这个学校同时有100多人有资格评价高级教师,这个学校的规模有多大!根据目前教师的年龄结构,同时有100多人有资格评价高级教师,办学规模真的不是一般的大。一般来说,除非学历出众,否则大学本科毕业入职教育线、高级考核资格需要10年才能具备,按职称考核的基本条件要求必须获得中级职称,5年后才能评价中学高级(副高)。(讣告,讣告,讣告,讣告,讣告,讣告,讣告。)
另外,提出这个问题的题主说这所学校同时有100人有资格评价高级教师,不知道他的“充分资格”是指哪方面。如果认为担任一级教师5年以上是“充分的资格”,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来看一下中小学高级教师的要求“充分资格”。
1,中学高级职称评审硬性指标
1.没有师德失范行为。否则一票否决。
2.从申报当年开始推算,5年内年度审查不合格的人不能参加。编造谎言的人五年内不能参加评价。
3.学历和年限。文件显示,具备高级教师考核资格的最低年限为取得中级职称(中学一级、小学高级)5年。学历和年限不足的人不具备参评资格,不以年龄或任教经验为依据。
4。支教条件。任教后,未满50岁的中小学教师要想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必须在乡村学校任教一年或有支教经验。城市学校的老师要晋升为高级职称,没有支教经验的一票否决。
5。教育经验。担任班主任三年以上。在实际考核中,三年只是取得了考核资格,不计分,从事满三年后,每一年班主任都会计算一分,累计一般不超过七分。班主任的经验是硬性指标,除非是特殊岗位,否则没有班主任三年在职经验,一般一票否决。也就是说,没有三年班主任的经验,没有资格。我们学校有一个老师,之前安排了班主任的各种借口,今年自己写申请书,要求当班主任。因为没有这种经验,ta连参加评论的资格都没有。虽然年龄不小,但执教经历也不短。
width="554" height="119"/>6.循环教学经历。除了学校安排的教学工作,循环教学经历是重要的参评指标。小学从小一到小六为一个循环,中学从初高一到初高三为一个循环(特殊学科例外,如初中化学)。最低要求是要有一个循环教学经历,或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2年。循环教学判断一名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
7.研究课或公开课要求。近5年,普通老师需每年上校级以上研究课或公开课1次。这是硬指标,没有的话,一票否决。我们学校有这个硬性指标后,凡是有计划评高级职称的,每年自觉安排研究课,再也不用催促。没有安排的话,评职称不合条件,个人承担责任。有人说,这个可以造假,学校可以出假证明,我想,既然有人愿意出假证明,那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但我们学校至少不会,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今年有一位老师按其他的条件,都符合参评要求,但研究课没有安排够,自己都不敢参评,自动放弃。
教学主管领导早明确宣布,各老师自觉安排公开课研究课,学校不会开假证明。本省已通报了几起职称评审材料造假案例,相关人员受处分,谁签字盖章是傻蛋。
8.参评者需在教学岗位。不在教学岗位者,不具备参评资格,如取得一级职称后,脱离教学岗位的,不得参评。我校有老师在图书馆,自动放弃参评,之前有一名老师也是在图书馆,长期不从教,他参加高级评审,但被人投诉,被取消参评资格。有些老师质疑实验员为什么可以参评,我们需明确一个概念,实验员也是专任教师,他们也有资格参评高级职称。规范办学的学校,都会有专任实验教师,而不是随随便便把不是本专业的人塞去做实验员,实验教师不是保管实验药品和器材的保管员,他们得指导上好实验课。
9.申报人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规定学时。
二、中学高级评审的其他指标要求
第一是论文和课题。
职称评审文件明确说,参评高级,“任职以来公开发表论文1篇或出版教育教学著作或教材(独著或第一作者),或提交3份反映本人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的教案、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教学设计能教学总结材料”,这两项条件具备一项即可参评。由此来看,没有公开发表的论文,也是可以参评高级职称的。但是,公开发表的论文计算分数(需发表在具有正式刊号的教育刊物),提交的教案、教学反思之类,不计分。发表的论文按国家级、省级、市级等递计分有区别,这些都是硬性的计分,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是哪级的论文,获得几分,很客观。不过,虽然是硬性计分,但不作硬性要求,只是没有论文,就没有这一块的得分机会。但一般来说,没有公开发表的论文,基本也没有获得晋升的机会,起码从目前来看是这样。其实当地的有正式刊号的教育杂志要发表一篇论文不算太难,有意向参评高级的老师,早做准备吧。几年时间,足够我们准备一两篇论文了。
课题。评高级只要求参与完成县级以上教育教学科研课题一项,并不一定要求参评老师是课题的主持人,但课题应完成结题。今年不清楚要求,按往年,并不要求一定是上级部门立项的课题,有课题即可。但要获得课题的分数,需参与上级相关教育教学部门(教育局、教科所、电教站等)的课题,或是取得相关部门盖章认定有效的课题(2017年以后教师自己申报的课题)。否则,不计分。参加职称评定时,发现有些老师课题有一堆,但都不是有效的课题,没获得加分,很可惜。
我们老师可以从研究微课题做起,这个难度不大,有机会向上申请立项,就很占主动权了。平时注意积累,教学设计、教学图片等注意积累,再进行一些教学反思,难度并不算大。
第二是培养青年教师要求。
要求培养指导青年教师2名以上。关于这方面的证明,人为可控的尺度很大,学校一般不会为难,相关部门会签字盖章。但是,如果你想在这方面上拿到一些分数,需你指导的青年教师参加县市级以上各类教学竞赛获奖,且你能获得指导教师奖。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踏踏实实做些教研工作,出点成绩。前两年我指导的一名年轻老师参加市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大赛获一等奖,我也是真真正正的参与她的教学设计、研课磨课活动,提出修改意见,确定最终教案,获得指导教师奖,也是问心无愧的。有些老师说,平时上课工作这么忙,哪有什么时间整这些?我想,这些教研工作,并不需要我们专门抽时间去做,贯穿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就可以了。
第三是获得各级荣誉和获奖证书。
这一点是老师们诟病最多的,老师们普遍认为,在评优这一块,学校的人为因素很大,领导看谁顺眼,与谁关系好就给谁。有这个可能,尤其是在各方面不是那么规范的学校,人为操控的因素的确很大。但是现在绝大部分学校办学都很规范,各级的监督监察也很严格,我相信真的没有那么多领导敢冒丢乌纱帽的风险去做这些违规的事。有些老师怨怒自己从来没有获得过先进,可能得从自身寻找一下原因。当然,暗箱操作肯定会有存 ,但应该不在多数。
在我校,评优还是比较规范的,首先把指标按比例下发到各学段(包括后勤行政),先民意评议,再部门评议,然后再到校级。在校级评议环节,也并不是只有几名校级领导评议,而是有各部门的正职领导参加,主管领导需陈述推评的理由,尤其是一些民意评分较靠前,但在部门评议时却落选的老师,需陈述原因。陈述的理由或原因很多,比如不能连年都是推选同一名老师,近两三年取得过同等荣誉的,原则上不再参评;比如要考虑到学科组之间的合理分配;比如要倾斜班主任或毕业班老师;比如有些老师民意评议得票不算高,但取得突出成绩的要考虑优先;比如有些老师明显是拉票的,多高的票数都不会考虑。最终评选出来的先进或优秀,需公示7天。今年的评优,还多了一项指标,需到计生部门开具计生证明,有两名老师无法提交证明,自动放弃评优,另推他人。
第四是指导学生参加正规教育教学部门组织的县级以上竞赛,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在职称评定中,也会列入教师的教学能力项,有一定的权重。
第五是担任年级长或学科组长(学科带头人),会归入管理或是教学能力项,也会有一定的权重分。
第 六是参加县级以上的教学竞赛或说课竞赛、教学技能大赛等,会根据国家级、省级、市级等等第计分。评高级职称并不要求参评的老师一定要参加有这些教学竞赛才具有资格,看有些帖子提到要有参加教学竞赛有才资格,这恐怕是某些学校内部的要求。试想,每年的教学竞赛活动并不多,指标有限,如果是职评有这个条件要求,岂不是参评的只有区区几人?
第七是主持校内学科教研活动或集体备课,关于这一点,相信绝大部分学校都不会为难参评的老师,都会签字盖章。不在教学岗位者除外。再说了,在校内主持教研活动或集体备课,本就是份内的事情,根本不算事。
第八是一些奇葩的要求。本地去年还是前年,有一项很奇葩的要求,参评高级的教师,必须有参加县级以上的教学教研类会议发言的证明,但今年不再有这项要求。因为这项要求,我校有一名老师,被这个条件卡死,因为证明要上级部门开具,不是随便能开的,一般人不敢随便给人开证明,担具的风险,谁都明白。后来我们还提醒老师们,参加各类活动里,积极参与研讨、发言,留下照片,万一需要呢,到时可提供照片要求相关部门开具证明。但今年的评审文件,不再有这条规定,估计也是发现不切实际吧。想想看,有几个普通的老师,能在这些活动中有机会公开发言呢?
其他一些条件,不一一评述。
三、我校在高级职称评审方面的做法
学校成立职称评审领导小组,成员由校级领导、行政中层和教师代表组成。
首先是审核资格,并公布参评人员名单。学校在公告群发布公告,老师们对照自己的条件,决定参评与否。我们学校的老师,只要是年限、师德等没有问题,除了按要求参评者要参加答辩外,没有什么述职要求,都同意推送上去参加评审高级职称。学校不会卡住哪位老师不给他参评职称。
其次是参评老师准备材料,填各种表格,网上填材料,到教务处、德育处、科研处等部门开具相关的证明,尤其是循环教学、研究课和班主任证明。相关部门主管领导核实后签字盖章,不会弄假证明,负责签字的人也不愿开假证明,因为所有的一切都会张贴公示,一目了然。
接着参评高级的老师需参加答辩,在校内进行。一般没有重大问题,都不会有因答辩不过关的问题。
接下来一步便是公示。所有参评老师的所有材料,包括各部门签字盖章的材料,全部张贴公示7天;同时还在网上指定的网站公示所有参评老师的所有材料,学校公布材料查阅的网址和密码,由老师们查看。发现虚假的材料,可以举报。
所以我们学校有几位38岁左右评上高级职称的,都是靠自己实力评上去的。有几个年长的老师评几次没上,至今在努力奋斗中。
像上面提到的40人述职争夺5个高级名额,简直是不可想象。高级职称评定怎么可能是由述职争夺名额的呢?况且参评有一定的比例要求,比如我校今年有4个高级指标,需有至少8人为参评基数才有可能全部获得4个指标的最终评定,如果不够8人参评,可能最后认定的只能是3人获得通过,不要求按3:1的比例,起码要2:1吧?当然,有些学校一个指标,只有一人参评,那是特例了。
本地有一所学校,因为是初转型为高中的学校,分流了大部分原来的老师,又招聘了许多年轻的老师,学校产生了几个高级指标,原来留下来的那些老师皆大欢喜,都评上了高级职称。这些老师很幸运。这也是比较特殊的情况。
估计这所学校有5个高级指标,学校需推出15人左右参加最终上报评审。其实能计算量化分的话,计分按分数高低推送就可以了,最怕是个个都没有什么突出的项,无法打量化分,只好通过述职来决定推送哪些老师了。
最后,所有的材料上送,至于是哪位老师最终能获得通过,由上级的评审小组最终通过计算量化分,由高到低排列决定了。谁能评上高级,并不是靠中小学选出来的。现在评高级职称都是异地交叉评审,已经是相当透明客观公正的了。
四、职称评审如何操作
在参加高级职称评审工作中,发现有些学校有十几个高级指标,却只有三四个人参评,这些学校的参评老师就比较幸运。有些学校只有一个指标,却有十几个老师参评。最终都是按分数排列,由高到低来取。
职称评审如何操作?涉及机密不予透露,但有一点明确的是,按量化分计算,评审小组会按细则计算每位老师的各项得分,由高到低排列,分高者优先,并不以参评者的职务来决定。有些是校长、书记,但量化分比普通的老师低,一样通不过。
如果出现分数相同者怎么办?这个时候,肯定会优先教龄长者、业绩突出者,或是多次参评者。
在学校,我们都会提醒够年限参评的老师尽可能参加评审,先“露露脸”还是很重要的,再说了,参评的人多了,才最大可能的把指标用尽,否则参评的基数不够,恐怕指标用不尽,而不把分数高的老师往上推,排在后面的老师也永远会被分数高的老师挡住晋升道路。
五、为什么会出现一所学校大批量的老师等待评高级职称?
据我观察,出现大批量老师等待评高级职称的学校,大多是小学。因为在没有限制评审指标前,中学评高级并不受限制,合条件的也都评聘了,这几年才有指标限制,而符合评审条件的老师并不会很多,出现扎堆的情况微乎其微。
问题主要出在小学。原来小学的最高职称为小学高级,相当于中学一级,前几年职称评审政策改变,小学教师也可以参评中学高级职称,就出现大批小学教师有条件评审中学高级而指标不足的情况,就产生了许多矛盾。
如果一切都能按量化分来计算,自然也没有太多的问题。偏偏之前的小学高级教师,都以为小学高级职称已是到项了,所以基本上这些老师课题没有,论文没有,教研活动参加也缺乏积极性,所以获得的奖励当然也会很少,到有机会评审的时候,这一批老师,单是靠学历年限或是班主任年限等计分,根本分不出伯仲,所以学校不得已,各自出台了校内的初审条件。我想,这恐怕是为什么需要述职来争夺名额、规定有参加竞赛课获奖荣誉才有资格参评的原因吧。
人都是有惰性的,我也不例外。按年限,我早可以评正高了,但因为获得副高以后,对自己的要求也放松了许多,什么课题论文参与也少,其他的竞赛课活动往往也只是做评委,所以现在有机会评正高,但我却不敢评。这个不怨别人,不怨政策,只怨自己没有活到老学到老。而我有一个同事,今年应该可以聘正高了,她的劲头确实很令人钦佩,各种工作走在前头,教研教改活动一样不落,写论文研究课题从不懈怠,机会来了,她抓住了。我钦佩她,但不嫉妒她。
我们学校有个附小,有一大批老师也够年限评中学高级,但好像没听说他们为评中学高级而闹什么矛盾的,自由报名参评也没见他们申请。或许,大家都看得开了吧,到这把年纪,也不想再折腾了。
职称评定估计不会取消,工龄工资估计也不会如大家所愿般容易实现,我想我们还是保持平和心态吧,乐观生活,愉快工作,保持一份好心情过好每一天,岂不更好?
说不定,突然一夜之间,教龄满30年的通通聘为高级实现了呢?或者,像公务员般按工龄年限自然晋级实现了呢?
我是个盲目乐观主义者,不过我觉得这样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