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主持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萨里解释了最新入会细则
记者:胡立辉
采访地点:中国美术家协会
采访时间:2018年8月28日
克里接受了《中国美术报》采访
(张慧琴、车兴轩也有助于这篇文章)
原始标题《积分制:中国美术家协会改革的新尝试》,内容来源《中国美术报》
《中国美术报》:请介绍新修订的《入会细则》的创新。
霜:最新的《入会细则》的重要变化是申报人业绩条件首次激活积分制。就操作性而言,如果实行积分制,申请人自己可以明确计算自己的业绩条件是否符合入会所需的9分制,有助于申报人、中国美协化大众更直观地认识到申报人的优势和短板。可以说积分制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量化计算,为专注于艺术创作及美术事业发展的艺术家和从业者提供了更多入会的可能性。
因为根据最近的《入会细则》,除了保持对过去申请者的要求外,还增加了很多额外的加分,包括地方、市以上重要场所装置、对美术界有良好影响的壁画、城市雕塑作品等。各省市举办的大型综合性展览获得了最高奖项。从事装置、影像、行为和其他当代艺术形式创作的人参加国际、国内著名艺术展等都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
这次修改细则时,对合作作品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以前的所有合作作品不论排名如何,都获得了半次资格,但新的《入会细则》根据合作作品的排名顺序给予不同的分数,第五名以后的作家不打分,主要是鼓励创作,鼓励独立创作,有效避免参加作品“名称”的现象。
尤其是最新的《入会细则》,对于参加了入会相关展览但未能满足战时规定入会资格的画家来说,也有加分。例如,根据原来的规则,如果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入会相关展览会,则必须进入前50名或前60名,此排名之外的入选不能纳入入会资格。也许很多作家非常努力,被相关展览选中了10次,但由于排名问题,仍然没有一次有效的记录。但是入选国家级美术展览会并不容易,所以通过积分的制度审查更合理。如果能入选与入会相关的美术展览会,即使得不到奖或不名列前茅,也能累积1分。进入9次与入会相关的美术展览会,就像在全国美展上获得一次金奖一样,具备入会宣言资格,这是引人注目的一点。
《中国美术报》:说实话,有很多艺术家希望成为美协会员,但对美协会员的疑问依然存在。特别是“申请过程不透明,可能会有‘暗箱操作’现象”这样的话,很有代表性。对此该如何应对?结合最新《入会细则》修订的初衷,谈谈你的理解。
瑞丽:修订《入会细则》,原为推进中国美协深化改革,愿在新时期文艺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导下,通过我们的改革,为美协成员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了让美术工作者真正感受到中国美协在探索改革方面的努力,新修订的《入会细则》从多方面入手,严厉杜绝了其中任何部分涉及的权力问题、人情问题。
希望公众知道,在线申报是目前唯一的回信申报途径。申请人登录中国美协官网申报平台自行申报,变更过去各省、市、自治区美协一审及推荐后,变更了中国美协最终审查批准的自下而上二级审查程序。另外,一审通过后,申报人的申报资料都将进入中国美协网站申报公示平台,并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此外,在初审公示期间,如果申诉人对通过初审的理由提出质疑,初审单位应作出相应解释。如果有人对申报人的申报资料的真实性、抄袭、侵权等现象提出投诉并提供相关证据,中国美协将取消此次申报资格,向申报人所在地初审机关申报,中国美协官网及微信平台公示,即使条件合格,也要延期三年申报。情节特别恶劣,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人一辈子都不能举报。
因此,目前美协会员的申报、批准程序完全透明,在会员加入问题上,任何个人都不能做手脚,因此公平、公正、公开。这些措施全面解决了过去会员入会申报、批准程序的非公开造成的不信任弊端。这也是中国美协面临外界对会员入会申请、批准程序的质疑的表现。
《中国美术报》:虽然“美协会员热”在很高的地方,但在美协体系中,出现了平凡的画家,部分艺术家原来的创作水平很好,但可能是常年停留在体制上的缘故,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越来越弱,令人遗憾。你怎么看这个观点?
徐莉:平凡和平凡是相对的概念。在某个历史时期,能成为大师的美术工作者本来就是极少数,水平相当的占大多数。加入美协会员,要求大家都是天才,都是大师,反而不符合艺术规律。对于创作者来说,只有在艺术技巧、表达形式、内容格调等方面反映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水平,才能成为美协会员,但入会并不意味着他们成为大师。这只是相对的标准,是他们艺术生涯中的第一个门槛。社会大众和行业都应该对“美协会员”有客观的认识。
“常年呆在体制中,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越来越弱”的观点是个性化的问题,而不是普遍性。新中国成立至今,现代美术史上很少有值得尊敬的前辈艺术家
不是美协会员,他们的经典作品可以直接说明所谓“体制”是否影响了他们的艺术成就。甚至对于“美协会员热”,我认为也是可以理解的,作为画家就是要有目标。一定程度上,入选会员就说明艺术家的创作得到了基本的认可。中国美协近70年的发展过程中,在全国庞大的美术领域内,美协会员也只有团体会员32个,个人会员约1.7万人次,这足以说明美协会员的学术价值还是相当高的。对美术家来说,创作活动不是属于某个时期的,而是终身的。即美协会员的身份并不是一个艺术家要达到的终点,反而是个起点。对于渴望突破自己的艺术家而言,中国美协所提供的恰恰是帮助他们去实现这种突破的平台。
《中国美术报》:您刚才提到中国美协为会员提供发展平台,从最新《入会细则》中也可以看出,中国美协在对会员的挖掘、培养及有效管理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请问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始终坚持以 的讲话精神为引领,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创作导向。我们主张艺术家到生活当中去,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而不是闭门造车,表现自己狭隘生存空间里的“小生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艺术家需要记录并影响这个时代,比如表现重大的历史事件及人物。我们主办诸多主旋律的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就是为了给历史留下一些经典,毕竟艺术家及艺术作品是需要经过历史检验的。
因此,中国美协除每年定期组织会员深入生活、采风创作,还与全国有条件的各地方创作中心或基地签约,并不向签约挂牌的创作中心或基地收费,只是要求根据创作中心或基地的具体规模,每年免费接待一定量美协会员采风写生,让他们把经费花在会员接待上。
此外,中国美协为会员提供海外研修机会,组织会员培训,专门拿出经费,培养少数民族、老少边穷地区的年轻艺术家和长期在基层为美术事业服务的美术工作者,对他们入会有政策上的倾斜。仅2016—2017年,中国美协就以 的治国理政思想和一系列关于文艺的论述为主题,共计举办会员培训班25期,面对面培训会员5387人,同时对未参加培训研讨的会员进行核实,邮寄了培训教材,确保每一位中国美协会员都得以接受培训。中国美协每年还组织评奖办节、成果展示、理论研讨、出版宣传、文艺志愿服务、对外交流和权益保护等各项工作,旨在努力成为广大美术工作者的温馨之家。
在会员管理方面,中国美协专设会员工作处,出版《美术家通讯》联系会员。
今年,为深化中国美协的改革,实现中国美协对美术从业者的全覆盖,中国美术家协会新文艺群体(组织)展览与推广中心和中国美术家协会青少年美术展览与推广中心相继成立,并陆续开展学术活动,为体制外的优秀艺术家免费办展览、出画册,并致力于青少年美育的推广。
《中国美术家协会入会细则(试行)》大讨论
【编者按】近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入会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入会细则》),与以往相比,此次《入会细则》第一次采用积分制,对入会条件的要求更加细化,对入会申报群体更加开放和包容。例如,对符合入会条件的合作作品,明确规定了根据作者的署名顺序获得不同分值;美术专业根据不同的学历获得相应分值;在各省级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展览中获最高奖的独立作品,也可以获得入会积分等。从中国美术家协会官网公布的《2017年度中国美协会员的申报情况通报》来看,专业教育类、组织管理类、新闻出版类终身合格者仅占1%、2%和1%,因此,最新《入会细则》对专业教育类、组织管理类以及新闻出版类的关注度与以往相比也有显著提升,分类不仅更加细化,而且详细罗列出了申报者的职称、工作年限、获奖荣誉等所对应的不同分值。此外,《入会细则》对于申报者的社会贡献与影响力依然十分重视。例如,壁画、城市雕塑作品在省、市以上重要场所装置,并在美术界产生良好影响,根据作品情况计1—3分;从事文物修复、壁画临摹等专业的技术人员,工作时间15年(含)以上计3分,在全国范围内作出重要贡献、学术成就较高、社会影响较大的,根据其成就和影响计1—5分……
尤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最新的《入会细则》规定的申报、审批流程中再次明确:网上申报成为唯一的入会申报途径。每年网上申报开放时间为9月1日至 12月30日。申报人可自行登录中国美术家协会网,按照要求填写上传相关资料。
此《入会细则》一经公布,对于入会积分制、网络申报和“会员热”的讨论又掀热潮。可以看出,最新《入会细则》旨在进一步强化公平、公正、公开的入会原则,在艺术市场利字当头的今天,细则的更新能否规避美术界长久以来对“会员”的诟病,对青年美术家群体创作水平平庸的现状能否起到改善的作用?本报记者就此问题对该领域的艺术家、批评家进行了采访,并广泛征集了广大美术爱好者的看法。
▼
王镛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华书画家》杂志主编
合情,但亦有不合理之处
《入会细则》的总体规划体现了改革精神,具体规定比较客观且合理,釆用量化积分的标准细化入会条件,可操作性较强,有助于避免主观随意性,杜绝托人情、走后门等不正之风。不过,规定应该是硬性规定,带有准法规性质,不能通融或酌情处理。其中“可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相关专业艺术委员会酌情照顾”等提法,似乎仍给使用人情关系留下了空隙。此外,细则中理论研究类把“教材”列入非学术专著,这值得商榷,因为严谨的专业教材其学术性未必低于一般的学术专著。
《入会细则》在细化创作类、理论类的同时,对于新闻出版类、专业教育类、组织管理类也详列了入会的积分标准,这是合情合理的创新之举,不仅使这些美术从业人员实至名归,而且有利于加强他们对美协工作的认同感、责任心和积极性。但其中有些条例还是值得商榷,例如相关从业人员须工作15年方可计分,年限是否过长,这点并不利于及时吸收有成绩的中青年人才入会。
何加林
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
为真正有成就的美术工作者打开了通道
中国经济经过近20年的繁荣发展,美术与市场结合得愈发紧密,有些美术爱好者为了加入中国美协甚至不择手段托人情、走关系。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不少为迎合展览而开设的“国展班”,学员通过“国展班”机械、概念、图式化的训练,将不同画种的优点整合到一件作品之中,形成一件看似完整的艺术创作。这种现象最早出现时,参与者确实得到些实惠,比如借助投影画照片的工笔画,评委乍看之下认为画风新奇且下功夫,但之后就发现这类作品的创作方式并不符合美术创作的规律,对美术的发展也不会起到积极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美术界的功利之风。他们并不是为了艺术而创作,培训班也不是以培养真正的艺术家为目的,而是为了拿取入会资格,这种套路化、一稿多投甚至请人代笔的拙劣手段,使加入美协变成功利渠道,一定程度上对真正有创造力的优秀作者形成侵害。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美术家协会考虑到有作为而耻于以此形式捞得入会便利的艺术家、教育家,他们画了一辈子画,却因工作失去了大量的创作时间,让真正有成就的美术工作者失去入会机会,对他们是非常不公平的。因此,《入会细则》加强了对专业教育、组织管理、新闻出版工作等几个方面的重视,这为真正有研究、有成绩、有贡献的艺术家、学者以及管理、宣传等与美术相关的工作者打开一个入会的渠道,公平、公正且有实效。另外,采用积分的方式对鼓励美术创作者以及相关工作者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体现其水平、价值也是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新《入会细则》能够全面代表中国美术的现状,能够使各类别的美术工作者都参与到中国美术的发展进程中,在各自的领域潜心钻研,发挥各自的优长。对于中国美术界目前的不良风气也能起到积极的矫正和引导作用,为中国美术健康、蓬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
吴笠谷
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
新规必然对工美行业造成冲击
《入会细则》考虑到工美行业从业者,例如:从事工艺美术等行业根据其艺术成就及社会影响,计1-6分。与此同时,中国美术家协会与上海文联近期主办的“首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也被作为具备入会资格的展览之一,这些行为已经对工美行业造成一定的冲击,其后续效应还在持续发酵中。理论上,虽然工艺美术属于“大美术”范畴,但实则工艺美术多专指民间手工艺,而“美术”则主要指国、油、版、雕等“纯艺术”,这样概念和现实之间就产生了冲突。从目前的反映来看,此细则对工美行业个体手工艺人是有很大吸引力的,尤其兼及书画怡情的手工艺人。因手艺人以书画加入美协很难,但凭手工技艺参加美协组办的工艺美术展览则相对容易。此外,美协对工美行业从业者的吸纳也会对工美行业协会、研究机构造成一定影响,因为“蛋糕”是有限的。
个人认为,有竞争是好事,水流则不腐,但鉴于“大美术”概念下的当代工艺美术与非遗手工艺高度重叠的客观现实,从行业有序发展的角度考量,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工艺美术类展览的遴选应更多地侧重于当代设计、创新以及对时代感的体现,使之与传统意义上民族的、民间的传统工艺——非遗手工艺,能够互补共生、和谐共进。
赵培智
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副主任
网上申报更加公开透明
我是以参展的途径于2006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对比多年前的入会办法,新《入会细则》涉及的领域更广,更开放包容,也更全面,这是中国美术家协会根据新时代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作出的及时调整,能够适应当前美术事业发展的需求。比如,采取详细的积分制,甚至明确了合作者各自应得的分值比例,这些对基层美术工作者和年轻人来讲都是十分有利的。《入会细则》还加入了装置、影像等当代艺术门类,值得肯定,但对条件的设定似乎略显模糊,为更加方便有效地执行,我认为可以进一步具体细化,例如,罗列出具有代表性、有含金量的国际展事,在分值方面对当代艺术门类的安排似乎也欠妥当。
另外,我认为《入会细则》的一大亮点就是对申报审批方式的强调,把网上申报作为唯一入会申报途径。通过初审后申报人的信息将进入中国美术家协会的申报公示平台公示,“公示期间,申报人的相关信息将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如有对申报人通过初审的原因提出质疑,初审单位须作出相应解释;如有对申报人的申报材料的真伪、抄袭、侵权等现象投诉并提供相关证据,中国美术家协会将会调查并作出相应处理”,“抄袭他人作品,经证据证实的,取消当次申报资格,通知申报人所在初审单位备案,并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官网及微信平台公示,即使条件合格,也须延迟三年方能重新申报。情节严重,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终身不得申报。”……这样既充分发挥了网络方便、快捷的传播作用,而且可以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有效杜绝了过去靠人情关系入会的“潜规则”事件发生。
张瑞田
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美术评论家
理论金奖仅值3分,有失公允
《入会细则》让热爱美术的画家、雕塑家、美术理论家、评论家、美术教育、出版工作者等,再一次明确了加入美协的条件。美术是艺术的一个类别,也是一个社会行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作为协调、组织、规划美术工作的国家级人民团体,层级性、权威性不言自明,于此不难理解,中国美协公布的《入会细则》,何以会让人饶舌。社会在蓬勃发展,美术工作的边界也在不断拓展,老的《入会细则》免不了有一些陈规不能适应当前美术工作的需要,必须完善、修订使之趋于公正、平等。
新的《入会细则》采取积分制,这是突破,也是创新。以往,我们仅以国家级美展入选的次数、专家推荐、已发表文章的多寡或者以专业职称而论定,显然简单、粗放经不起推敲,以至于引起一些群众不满。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是群众团体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入会的标准、规则不完善,最容易引起人们的诟病,理由简单,这涉及每一位美术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制定合情合理的入会细则,是人民团体工作的重中之重。
积分制,这是大数据下开放程度强、量化标准高、结构稳定、易于理解、具有较高操作性的策略,值得提倡。美术创作在美术工作中占比最大,申请入会的人数较多,不同的意见也多,可视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的深水区。新的《入会细则》注意到这一点,事无巨细地厘清每一位作者、合作者的权益和每一幅作品所能提供的分值。中国美术家协会重视创作无可厚非,但对理论研究似乎苛刻了一些。全国美展金奖获得者以9分计,而“个人专著获得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金奖计3分”,有失公允。一部理论研究著作,有时需要研究者耗费几年、十几年,甚至毕生精力完成,既然获得金奖,只给3分难以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提高了对美术理论研究的重视,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但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学科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批评、美术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也不平衡,为此,对美术理论的研究,要纳入到战略高度。
《入会细则》必须与时俱进。而细则能否经得起推敲,是衡量管理层水平高低的标志。新的《入会细则》打破陈规,对每一位献身美术工作的人予以必要的尊重,有的放矢,切实可行。
张渝
陕西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
“积分制”有其不可回避的当下意义
“积分制”的好处是公平且科学。但艺术创作往往不是科学和理性能够完全框限的,它可以是经验的,也可以是“先验或超验的”。基于此,尼采说,在制作的种族之上,还有一个更高的种族。就艺术和科学的关系而言,如果科学是那个“制作的种族”,那个“更高的种族”在我看来就是艺术或艺术家。任何时候,当我们试图用自以为科学的方法来评估带有太多不确定因素的事物,比如“三分人事七分天”中的“七分天”时,往往犯下这样的错误:或者自不量力,或者费力不讨好。故此,我不相信中国美术家协会最新公布的“积分制”可以改进或提高中国美协会员真实的艺术水准。但是,把“积分制”视为一种认真的工作方法或新的工作姿态,则未尝不可。当然,如果因其貌似科学而给予其过高的评价,也是不负责任的。
那么,中国美术家协会新的入会“积分制”究竟暴露了什么样的学术或社会问题?我认为在貌似严密的科学管理以及表面上的繁花似锦中,中国美术家协会正面临“知识短缺或有效知识供给不足”的问题。借用上个世纪80年代流行的一本书的书名,即“富饶的贫困”。由于缺少原创思想,表面上看,我们似乎什么都有,实质上却都是空的。
关于此,郑永年先生曾说,“今天,中国学者也拼命到西方期刊发表文章,从数量上说成果显赫,但有多少新思想呢?很多学者掌握了西方学术的技术,并在技术层面超越了西方学者,但思想是苍白的。到现在为止,至少在社会科学,还是拿不出一个中国学者创造的概念来,更不用说是理论了。即使西方所谓的顶级学术刊物,有多少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在那里发表过文章呢?或者说这些杂志在人们追求学术或思想的过程中,扮演了什么重要角色吗?在很多中国学者那里,似乎能在这些杂志上发表文章就有学问,就有思想了。要知道,一些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首先是出现在讲座、简报等中国人根本看不起的平台上的。”
注意,我这里说的“学术或社会问题”,不是说仅仅中国美术家协会存在此类问题,而是指包括美协在内的当今中国知识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如同郑永年先生所指出的问题。
回到中国美术家协会,它所推出的作为入会门槛的“积分制”属于针对“现实是个不治之症”的一种医学意义上的介入疗法。固然有其思想贫困的症状,但在话语权、名誉崇拜以及市场利益方面,中国美协会员的身份,还不失为一块一家独大的“蛋糕”。它对于很多艺术家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它的实际意义。既是如此,所有针对这块蛋糕的分配办法都有其不可回避的当下意义。至于它是否还有更久远的历史意义,我不说,但时间会告诉你一切。
郑志刚
南京大学博士、青年美术评论家
”积分制”并非完美无缺
整体看,《入会细则》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且比以往视野更宽、堂庑更大,更具包容性与凝聚力。长期以来,在中国大陆提起“美协会员”,一直是模糊而又倔强的概念,似乎就只是“画画的”。普罗大众作如是想,尚情有可原。可悲的是,为数不菲的各级各类美协会员、理事、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顾问,也都成了这般荒谬而固执的认识的拥趸。所以,美术界的诸般怪象,才得以大摇大摆地滋生:画国画的看不起画油画的,画油画的看不起画水彩、水粉画的,版画和雕塑则更处“边缘”;搞“架上”(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的,看不起搞“非架上”(装置、行为、影像、新媒体等)的;搞创作的看不起搞理论的,搞史论研究的看不起搞新闻出版的,搞专业教育的看不起搞组织管理的,等等。可谓一锅乱炖、五味杂陈。眼下细则一出,若利刃之新发于硎。无论是画家、雕塑家,还是史论家、出版家、教育家,统而言之都是“美术家”。在此面前,大家平等,彼此凭实力说话。只要依照相关条款拿到了“9分”,便具足了申请加入“中国美协”的资格。
尽管“美术家”绝不是锱铢必较的“分值”所能衡量的,但对一个实务在肩的专业团体而言,“条分缕析”或许比“云遮雾罩”更能够有效减少操作失误、遏制腐败滋生,从而更易令人信服。当然,我们奉《入会细则》为圭臬,并不等于承认其完美无缺。譬如,在我看来,“全国重点美术专业院校全日制本科计1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计2分,全日制博士研究生计3分”“边远地区女性美术家计2分”等条款,便有可商榷的余地。试问:“全国重点美术专业院校”的定义是什么?八大公办美院之外,还有哪些院校够格,能不能来一份详细的清单?为什么非要强调“重点”“全日制”?此外,为“边远地区女性美术家”计分的理由是什么?如果“边远地区”在计分考虑之内,那么,“边远地区的非少数民族的男性美术家”是不是也有必要象征性地计上1分?如果“女性”是计分的必要条件,那么,繁华地区的女性美术家为什么不计分?
毋庸讳言,“中国美协会员”的含金量有一部分源自其“官方价值认同”。这不仅关乎专业水准,更与现实名利相辅相依。但不管怎么说,体现着中国美术家协会严谨作风与良苦用心的《入会细则》的出台,是一件值得点赞的事情。
网友之声
广东传世收藏: “酌情照顾”,易产生腐败!
程乐静:非常支持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决议。我也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搞美术创作,希望能早日成为一名美协会员!而我同时是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兢兢业业在岗位上教学20多年。我看到对大学教师以及一些职业有很好的政策,基层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也是在传播美,教育孩子们发现美、创造美,是不是也应考虑给予一些比较好的政策呢?
smh :建议将会员分为两类,一种是终身会员,是历年来为美术事业作出贡献,并得到公众认可的。这类会员宜少而精,要能真正代表中国美术或者至少是省市地区的最高美术水平。另一种是资格会员,也就是制定《入会细则》,如通过努力符合了就吸收入会。考虑到过去一段时期及当前的社会风气,不排除部分人是弄虚作假混入的。但无论如何,只要他们没有持续的成就,至多就只能是资格会员,以适当减低会员的功利性和投机性。
阿兵:总的来看,新规则比旧规则选拔人才的范围更广、更包容,但应避免过犹不及。如过多涉及与画画无关的职业类型,以后的会员必然是人数庞大且成分复杂,还有一部分人是不会画画的。特提出一些建议供参考:一、打破会员终身制,实行动态管理。一入协会门,终生是协会人。这样会导致一部分会员丧失进取心,水平退步了还不自知。建议协会每5年考核一次,考核结果定时进行公示,对不合格会员给予提醒。在下一个5年考核中又不合格的,即2次考核不合格的,坚决清除出协会。以后水平进步了可以重新入会;二、对于和画画无关的职业,如文物修复等,以及目前定位不准、不够成熟的艺术形式,如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应该限制其入会。可以在以后条件成熟后再吸收其入会;三、对于经常在各级刊物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的青年俊彦,应该打破论资排辈的思想,不看其职称和工作年限,而重在考察其论文的学术性如何;四、对于会员中经常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可以根据其专业选拔为相应专业委员会委员,而不看其职称、工作年限和头衔。
王录山中国画馆:不管是何种艺术形式,请让作品讲话!现在的很多会员已经成为“拷贝台”和“投影仪”的奴隶了!通过描摹复制参展获奖,成为美协会员,而其中有人在笔会现场连一页三开的册页都画不好,甚至很多近几年批的美协会员都不敢动笔画!希望中国美协会员能代表中国美术的一种高度,引领文化正能量。
(张现科)和风细雨:应该说美协的门槛更宽松了,为基层美术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美协会员标准将更包容、更广泛。有志于加入中国美协的同志们加油!
吴京攀:中国美协,作为中国美术最大规模、最具标杆意义的专业组织,受到越来越多的美术爱好者关注。中国美协及时公布了新的《入会细则》,这是对当下入会需求激增、美术队伍急剧扩容的适时应对,也是美协爱惜自己品牌的体现。曾有人认为中国美协没必要存在,但作为泱泱大国,没有这样一个以党的领导核心为指导的全国性组织是不行的。这些年随着文化发展,各种民间美术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繁荣各地美术功不可没,但它们能取代美协的作用么?显然不能。多年来,诸多美术爱好者对美协的向往,便是美协品牌含金量体现的所在。
李新卫:条件比以前放宽了,但还有很多酌情情节容易成为腐败的温床,丧失中国美术家协会的权威。
东北风美风:取消条条框框,让作品说话,让观众评说,艺术是为大众服务的,只有这样,艺术才有生命力。
吴永江(江山水汉):现实告诉我们,真懂书画者不一定就是会员,是会员也不一定真懂书画。
汉子文伟:不但要注意艺术能力及贡献,还要关注德行,敢于对炒作说不。如今美术界腐败不堪,都是孔方兄惹的祸。
风之子:首先要确保展览评选的公平、公正、公开,最好作者直接向中国美协投稿,以免省市级美协的暗箱操作。
宋晋:美协全民化是体制的进步。
刘晨曦:严把质量关,杜绝批量申报,彰显国家级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