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安徽频道
7月7日黄山
市镇海桥在洪水中漂走,社会各界有很多网民关心,并就保护修复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和建议,我们对大家的关心、支持和监督深表感谢!
镇海桥被洪水毁坏,令人惋惜
进入今年以来,黄山市的平均降雨量为1808.3毫米,比历史同期的平均降雨量多50%,6月2日入梅后,经过13次暴雨过程,平均降雨量为1015毫米,比去年同期多2倍。镇海桥位于横江和律所的交汇点,洪水过后横江流域先后袭击暴雨和暴雨,7月7日横江休宁站洪峰水140.81米,初潮系1.21米,洪峰流量2900立方米每秒。特别是在这次洪水中,横江洪峰比水更早到达三江区,两江之间形成落差,进一步加剧了对镇海桥的冲击,持续的洪水冲刷和长时间的高水位淹没,镇海桥面遭到破坏,桥墩严重受损。
黄山市报告说,认真制定防洪应急计划,在沿江各段重点地区部署专门监测人员,镇海桥处于危险状况后,监测网格人员首次发现并及时说服桥上的行人,立即向有关方面打开警戒线,禁止通行,避免人员伤亡。
近年来,对镇海桥保护工作从未放松过
镇海桥建于明嘉定十五年(公元1536年),距今已有480多年的历史。由于易受洪水影响,历史上镇海桥经过4次重建,修复了最近的1990年受损的桥墩、受损的桥面。由于镇海桥一直承担交通功能,为了加强保护,黄山市于1990年采取了禁止机动车通行的措施,只允许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2012年申报被列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获得批准。
在申报国宝单位的同时,于2018年6月同时检查镇海桥(检查评价等级为C级,即合格级,可以继续使用,需要局部维修),并开始加强维修前的工作。当年8月,维修加强工程取得了文物和计划预审,月末时,市发改委批准了复案。9月份,即邀请设计单位和专家征求意见,开展加强维修、改善风貌和协调周边环境的论证。12月完成了初步论证,明确了加强维修的原则和思路。2019年1月结束地质调查,向专业机关编制了《镇海桥维修加固工程设计方案》,3月完成,5月初向省物局提交了《设计方案》。6月省文物局专家实地考察后,10月省文物局批准了加强修缮的方案。根据答复方案,黄山市将立即编制工程临时报告,12月末,市发改委将组织临时报告审查。加强镇海桥维修是一项涉水工程,也是一个文保项目,审批程序复杂,要求严格。黄山市的洪水比全省快,考虑到3月份经常出现“桃花洪水”,涉水工程原则上计划在洪水后实施。根据相关部门的研究,镇海桥维修加固工程是2020年雨季后,与屯溪老在滨江西路段护岸、古码头维修等涉水工程一起实施的。
在积极推进加强镇海桥维护工作的同时,2018年在镇海桥上游310米处动工新建余阳桥,不仅是为了方便公众通行,也是为了加强镇海桥保护,通过专家论证,2019年余阳桥建成后,镇海桥禁止非机动车通行,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步行桥。
尽快修复镇海桥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镇海桥动摇了黄山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心。市委、市政府尊重专家意见,顺应群众意愿,首次做出修复镇海桥的决定,并向国家和省物局报告。性别物局专家7日当天赶赴现场,立即进行论证研究。我们全面收集镇海桥文物相关资料,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科学制定修缮方案,7月10日修缮项目计划书已上报文物局,努力以最快速度上报国家文物局批准,聘请专业团队及时打捞原组成部分组织,尽可能保存现有建筑材料。7月10日,市政府新闻厅举行了媒体通气会,通报了镇海桥水灾及修复准备情况,并自觉接受了社会各界的监督。
除镇海桥外,此次洪水还对黄山市的多个古代村庄和古建筑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我们正在按照国家和省文物局的要求进行全面调查,加强维护,确保文物的安全。
科学保护徽州文化遗址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徽州古建筑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传承徽州文化是我们必须肩负的历史责任。由于法律依据不足,过去一个小时以来,惠州古代民居、古代构件丢失问题出现在社会上,我们为此不断加强保护,2009年启动了“白村天堂”工程,系统地保护了101个古村、1325栋古民居,2014年扩大了对惠州古建筑的全面保护利用,扩大了4。2016年获得地方立法权后,我们制定了徽州古建筑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严禁徽州古代民居古代构件的推出,促进保护利用,走上法治化轨道。黄山市入选全国第一个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示范,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被列为首批7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中国传统村增加到271个,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今年又入选国家传统村,集中保护和利用10个示范市之一。
保护大自然赋予的好山好水,传承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是当代黄山人的义务。我们将坚定文化信心,更好地保护徽州古建筑,传承徽商文化,使徽州文化在新时代恢复生机,发扬光大!
再次感谢各界朋友、网民的关心和监督支持。
黄山市文化观光局
2020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