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面临的一个不变的话题,每节课都要进行新的思考和设计,每节课都要进行新的生成。这也是课堂教学的魅力。因此,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思考、研究,通过教学活动改善教学行为,通过课题研究优化教学策略。
首先,课题研究是教师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题研究应该是科研机关或大学做的事,但有人质疑这与普通中小学教师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中小学教师需要研究课题。问题就是课题。
第一,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很多。教师对教学标准的理解、对教材的分析、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实习操作等各方面制约着教学质量。
其次,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际组织者,要在实践中找到最佳设计。例如,教育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教师提问的启发性、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等,都要在上课前经过老师的思考研究才能实施。这个过程可以随心所欲,也可以规范化。最好的选择是以课题化的方式进行研究。
第三,随着课程标准的完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更加明确,随着高考改革的全面实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落笔,出现了更多的新问题。有些问题需要教师自己寻找答案。
第二,做课题研究是一种思维方式训练。
课题研究不能虚张声势。一些教师认为课题研究是负担,影响教育,问题是课题研究脱离工作实际,申报与自己关系不大的课题,或者题目本身太大,不适合普通教师研究。
教师要研究的课题必须是自己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要有价值,结合实际,边研究边改进。例如,教师提问的设计研究、复习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学生团队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等都是老师日常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确定课题后进入了研究阶段。课题研究的优点是指导教师以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课题研究程序包括提交课题、收集相关资料、制定研究计划、编写开题报告、积累相关数据和资料、编写观察报告、撰写研究经验或论文、编写结算报告等。
课题研究的过程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是科学解决问题的途径。作为老师,不需要长篇大论地做太多描述,不要急于成功,要明确这个思考过程。
总之,老师要进行课题研究,重点要放在解决问题上。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不能陷入繁琐的研究,要让课题研究影响自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