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2月12日电问题:“再快点一个,前线再保一个。”——江苏企业“火线”转产防疫物资
新华社记者陈刚、刘伟、郑胜柱
日产超过3万件,月生产能力达到90万件。以内衣、西服等为主要产品的红豆集团生产的防护服产量。加班一线的生产组长赵敏儿说:“如果再抓紧一件事,前线还有一个保障。”
企业计算,职员转行,政府护送。疫情发生以来,江苏企业积极响应呼吁,火线失算,持续支持抗疫一线。
迅速改造“火线”投入生产
连日来,一辆装满医用酒精的卡车从南京的红太阳集团陆续出发前往湖北和其他省份。这家环保农药企业过去的“作用”是酒精消费大的地方。
三天完成生产线改造,迅速形成生产能力,紧急加班生产。这次春节假期,红太阳集团的职员们发生了不寻常的变化。传染病肆虐后,杨秀海董事长连续6天举行6次会议,研究转产医用酒精。下属中方制药从2月1日开始改造生产线,紧急动员了100多名工人。南京市卫健委特使特务在24小时内进行了核查,并通过了批准。目前已经形成了生产日产200多吨医用酒精的能力,并在不久的将来设法将日产量提高到300吨。
接到江苏惯常的、防护服生产任务后,羽绒服制造商博斯登迅速组织了设备、原料和工作人员,在短短两天内收集了生产防护服所需的棉材料,从6日开始正式启动生产线。博思登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天华表示:在全国范围内抗击疫情,企业必须全力以赴。
“迅速转型”还有苏州的隆力浦保健品有限公司。1月29日,上城区卫健委紧急招募小杀用品,公司紧急复出。副总经理周金宝第二天说,在苏州的公司26名职员中,包括几名员工,都加入了一线生产杀戮用品。
“跨界”队伍越来越大。
在红豆集团工作了20多年的赵敏儿第一次遇到了生产稀缺物资的关键时刻。从上午7点30分到晚上9点,她带领32名队员竭尽全力制作普通防护服。
记者在红豆集团生产现场看到,身穿蓝色防护服、口罩的工人趴在缝纫机前,双手快速伸直面料,对准针脚踩脚。啪的一声,几秒钟就能缝上一段面料。
红豆集团党委副部长王竹川介绍说,自2月3日首次防护服下线以来,日产量在几天内从几百件上升到数万件,现在达到了3万件。与此同时,红豆运动服公司也完成了生产线改造,7日批准生产医用隔离服,将启动日常防护型口罩,每月生产30万套隔离服,300万只口罩。目前正在准备生产医用防护服。
无锡阳光集团、常州新兴服装、南京卡斯迪尔服装、连云港白德业.江苏,“越境”转移防疫物资的企业队伍越来越大。
自我保护必须跟上
电影、占卜、喷雾、包装.进入位于张家港经开区的苏州鲍里斯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车间内50名志愿者熟练地忙着口罩制作船。
企业紧急转产,不少工人也来“转行”。这些志愿者就是响应地方招聘,经过健康筛选和技术培训,到单位工作的。在此之前,随着需求激增,口罩生产企业鲍里斯医疗显示,工人们放假了。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口罩产量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在加强生产的同时,这些企业也非常重视自己的防疫工作。在红豆集团,为了清洁生产环境、防止交叉感染,员工进入车间之前,必须通过大厦和车间入口两处体温测量点。工人们介绍说,每天上班前要用消毒液手洗手,去食堂吃饭时要分时安排,每张餐桌只能坐一个人,座位朝同一个方向。
"我们必须保证预防、控制和生产不出错."王竹川表示,目前一线员工仅限于春节期间没有离开无锡的本地人,复工前需填写《个人近期(14天内)出行申报表》,详细询问近期是否有武汉居留公司和相关接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