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建彩门申报】[北海名片]古城南疆:“老”味北海特色

时间:2023-03-16 23:55:18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三坡庙、玄太庙、天宝府相邻建造。记者从南江老街穿过蜿蜒的小巷,来到朝阳路一处红色围墙外。经过多次修缮,

的三帝庙便映入眼帘。

据介绍,南康的三帝庙建于1768年,南康地方官员奉康基田(清朝中叶进士,先后任钦州太府,廉州知府)面谕而建三帝庙,当地人称为大庙。坊门牌匾上“三帝庙”三个大字金光闪闪,正门左侧是一棵百年古榕。三帝庙原建于南康圩正行,后于1794年迁建现址,庙内供奉着真武大帝、关圣帝君、华光大帝三尊神位,庙前60米有青龙井一口,青龙井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传说井水有口甘生津, 清凉解毒之效。现在的三帝庙依然香火鼎盛。

三婆庙、冼太庙、天波府毗邻而建,是南康镇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存。在午后的阳光下,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建筑散发出悠悠古韵。据介绍,三婆庙建于1723年,供奉的是“妈祖”,是当地居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祈祷出海平安、风调雨顺、六畜兴旺而集资兴建的。庙内硬山顶抬梁式砖木结构,建筑上画栋雕梁,装饰图案,手刻花草、鱼虫、人物栩栩如生,工艺精湛。庙宇中的木、瓷制品都是建筑设计师绘制好图纸,从越南按设计制成运回安装。其建筑文化、宗教历史与蓝色的海洋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每逢妈祖诞的农历三月廿三和九月初九,民间都举行各式活动,谒祖进香,游神祈福。

冼太庙坐落于解放路西侧,始建年份不详,1514年重修,是祀奉南北朝至隋时期巾帼英雄冼夫人的庙宇。冼夫人是广东茂名、阳江一带人,是梁、陈、隋三朝时岭南部落的首领,一生历经战乱,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与国土完整,为维护地方稳定做出了杰出贡献。后人感其民族大义,为纪念她兴建了许多冼太庙,遍布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南康冼太庙是北海市唯一的一间祀奉冼夫人的庙宇。

天波府建于清代1729年,为纪念杨家将而建,坐落在杂粮行。天波杨府杨家将世代忠良,满门忠烈,不分男女,皆为不世之英雄。杨家将的英雄故事千百年流传下来,家喻户晓。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南康人为了纪念英雄杨家将,集资兴建了天波府,庙内供奉的神像是佘太君。天波府内装饰鲜明,小巧别致,彩门楹联,画龙雕凤,金碧辉煌。

将军楼。

将军楼位于极窄的团结路64号,是一栋两层楼房,占地15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近代英式建筑。尽管历时百多年,墙体饱经沧桑,颓垣斑驳,但高大宏伟的造型,独特的建筑风格依然抢眼。将军楼是南康人邓世增建于1912年。邓世增号益能,是著名抗日将领、第十九路副总指挥兼参谋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民革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

珠场社学。

南康中学是座古老的学校,前身为清嘉庆廿二年(公元1817年)创办的“珠场社学”,至今已有202年的历史,是至今存在的北海最老的学校。昔日的珠场社学,是珠农学习时事、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如今,它仍然是南康当地培育和弘扬南珠文化的杰出代表。

“南康调”。

在南康镇文化站,记者聆听了两位资深艺术工作者演唱的一段“南康调”。这种用白话演唱的曲调,悲喜情浓,极富吸引力。

“南康调”主旋律简单但音调复杂,让人百听不厌,流传至今已有100多年,成为最具地方韵味的曲牌唱调。“南康调”一般为七字或十一字,押韵,拄尾腔,奏过门,节奏快慢合适,每小节唱四句或六句,优美动听,富有地方浓郁乡土特色。除了“南康调”,南康还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花灯”“神相”“还福”“社戏”“地戏”等项目。民间剧团自排自演的粤剧《望江亭》《春草闯堂》《十五贯》等多个传统古装戏和现代粤剧也非常受群众欢迎,每年演出多场。

祭春社。陈传栋摄

南康老街举行的祥龙巡游活动。农历二月初二,是南康民间传统祭春社的节日。这一天,当地居民早早来到各自街道、村庄的社王前开展祈福活动,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舞龙舞狮,沿街巡游。

骑楼老街 中西合璧

南康镇的骑楼老街。

来到南康老街,仿佛打开一段尘封的历史。

老街由友爱路、朝阳路、团结路、横新路、解放路、胜利路等街道组成,建成街面积1000多亩。骑楼街、三帝庙、三婆庙、冼太庙、天波府、八角楼、将军楼、珠场巡检司、青龙井、薯苗行古井、鱼巷古井、档铺等主要的古建筑都分布在老街周围。这些老街,早的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晚些的也是民国初期,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记者在南康镇解放路骑楼老街,举目所见,全是中西合璧建筑。骑楼老街长约600米、宽9米,是广西乡镇保存最为完好的骑楼老街之一,在全国也是罕有的,体现了南康极为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2012年至今,政府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对老街进行‘修旧如旧’的修缮,吸引了不少游客。”当地文化人苫相杰说。

触摸骑楼老街斑驳的墙体,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这里的繁华和兴盛。骑楼楼层都不太高,两三层的居多,有些还保留着早前的商号,凭栏、门窗等处的精美雕花也常常可见。骑楼二楼的立面全是阁楼雕版,雕版图案多为民间传统花草,手工精细,栩栩如生,古味幽然,骑楼的窗楣有方形的、半圆形的、敞肩形的,不失为民居建筑风格和古建筑艺术的宝典。解放路老街骑楼前临商街,从民国至上世纪80年代都是南康最繁华的地方,经营着“九八行”、客栈、餐饮、百货、针织、成衣、日杂、副食以及海产品等。当时有名的茂隆、北国客栈、广华昌针织厂、同和隆商铺、珍文书店以及“又发”黄记副食酱料厂等许多大商号都设在解放路老街的骑楼。胜利路老街骑楼位于解放路尾至沿江路之间,长约300米。胜利路骑楼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是南康历史最悠久的一条街,因此也被称为“南康第一街”。胜利街至今保留着传统的建筑形式:砖木结构,以木装饰为主,木门木窗,木挑梁,木质闸门,结合青砖山墙,大多门口设置敞廊。偶尔也有全部用青砖建的民居,别有一番风味。

杨天锡故居。

薯苗行古井,建于清代,是南康镇最早的井,这个水井至今还能使用。

南康老街四大古井之一--青龙井。据说,井水有口甘生津,清凉解毒之效。

著名的杨天锡故居位于南康老街的朝阳路中段83、85号,始建于1875年,是南康开明绅士杨天锡出生和居住的地方。杨天锡故居面宽17.4米,进深31米,高两层8米,砖木结构,楼面为木板再铺水泥,大门为拖笼门,属仿西式的中西合璧建筑,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为北海市文物点。

老街附近的花园路还有一处很有故事的建筑——八角楼,是南康人庄泰益于1910年建的,占地15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平方米,土木结构,为三层英式建筑。八角楼由香港设计师设计,风格独特,因楼正面建筑呈长半圆形八个角,俗称八角楼。庄泰益的两个儿子庄家福、庄家绿分别任十九路军军需处长和高级参谋,后在香港定居,庄泰益在南康居住的后裔男孙庄正和庄强也分别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赴香港定居,现八角楼由庄泰益近亲管理。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来莅拍摄)

往期精彩荐读

北海3家企业骗取11个扶贫领域项目补贴,金额高达2700多万元

银海区法院公开审理42名“老总”传销案

【扫黑除恶进行时】北海已有81名黑恶分子被依法判刑

黄江到北海日报社调研指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为北海腾飞凝聚强大正能量

【深入扶贫一线 践行提升四力 】全村“摘帽”!公馆石岭村“变形记”

执行总编 |周承雪

审核 | 李维维

网络编辑 | 王丹丹

校对 | 李潇榕

转载本公众号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