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分与上半部分对称,故数据不予重复。
图1 相邻年间申报指南资助重点的文本调整率变化曲线
相邻年间申报指南资助重点的文本调整率变化曲线(图1)显示,申报指南的变化有2010年、2012年和2016年三个高峰。这三个高峰把国家出版基金的发展分为三个历史阶段——起步期、探索期和成熟期。其中,2009年至2011年为起步期。2009年为国家出版基金首次实施时间,时间仓促,经验不足,条款比较简单。因此,2010年,国家出版基金申报指南进行了大幅调整(>60%),丰富了资助重点的内涵。2011年,国家出版基金申报指南则对2010年在丰富内涵中过度阐发的部分进行回调。2012年至2015年为探索期。2012年,国家出版基金申报指南进行了中等幅度修改(40%—60%),基本确立了近年来申报指南的基本格局。这三年的小幅修改(<40%)和实施跟踪,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办法》于2016年进行首次修订提供了依据。2016年至今为成熟期。2016年,基金办根据新版《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办法》对申报指南做了中等幅度修改(40%—60%),其后,每年小幅修改(<40%),2020年修改幅度首度低于20%,标志着申报指南已较为成熟。
(3)
从项目的立项原因看,稳中有变
立项项目是申报指南落实贯彻的具体体现。笔者将2009年至2019年历年立项的5000多个项目汇总起来,基于资助重点的8个方面,将内容相近、互有交叉和导向一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专项主题三者合并为主题出版,加上文化建设和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交流读物,形成六类立项原因,继而统计六大类别立项原因的历年占比(见表3)。
六大类别立项原因的历年占比分析(见表3)显示,依历年平均占比,六大类别从高到低依次为主题出版、文化建设和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经济社会发展及对外交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2009年是首次评审,无论是出版单位,还是组织评审单位,都存在不同程度准备不足的问题,申报指南的导向作用未能充分体现,表现为六大类别的占比与2012年以后有一定的差异。经过两年的磨合,2012年以后,各类别的相对比重则基本稳定,略有波动。
表 3 六大类别立项原因的历年占比分析
2
变中有序,让提早准备有章可循
作为每年国家出版基金申报、评审、立项的方向标、指南针,申报指南的修改,一方面要体现党和国家新出台的重要方针政策,另一方面要吸收实施过程中出版单位和评审专家的反馈,还要综合考虑项目实施的总结等多方面因素,故此,呈现变中有序的特点。
(1)
修改的时间节点与时俱进
国家出版基金的宗旨是“体现国家意志,传承优秀文化,推动繁荣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因此,申报指南总是与时俱进,在最短时间内吸收党和国家的理论创新、理念更新,并将其纳入其中。比如,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中国梦”,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倡议,发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三个倡导”。之后,2013年5月发布的2014年度申报指南就新增了“研究‘中国梦’、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大出版项目”“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出版项目”及“对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的出版项目”。
(2)
新条款实施年限持续互动迭代
申报指南的修改必然有增有删。笔者重点关注了先增后删的条款,结果发现,每一条新增条款一般至少执行3年。这可能是基金办考虑到一个优秀的出版项目,从选题策划到成稿60%可申报,至少要2年左右时间,同时对出版单位响应情况的评估及对该条款设立的必要性评估,也需要多年次的数据支持。但如果连续3年无较多项目入选该条款,条款就可能会在后续修改中被删去。比如,2013年度申报指南首次专列“对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的出版项目”“具有教育普及作用、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优秀少儿读物和科普读物”,但连续3年,此两类项目数量每年寥寥无几。从2016年起,申报指南就不再专列前者;从2017年起,申报指南就不再专列后者。可见,申报指南的修改并不是基金办单一方向的引导迭代,也和出版单位申报响应互动有关。
(3)
项目鼓励创新创造
国家出版基金重点资助代表国家级水平的重大出版项目,同时鼓励多样性,注重创新。因此,历年申报指南中多次出现“创新”“创造”等词。此外,基金办还先后限制缺乏创新项目申报,明确重点资助创新等方法,并加以引导。比如,2012年申报指南首次专门指出,“临时拼凑的‘丛书’、‘大系’等重复出版项目一律不予受理”;2013年申报指南指出,不受理“临时拼凑、缺乏创新、质量不高的‘丛书’‘大系’‘书系’等出版项目”;2015年申报指南首次明确资助重点“主要为原创性、学术性较强的项目,同时资助必要的整理、复制、汇编类出版项目”;2016年申报指南变为鼓励与限制两手一起抓,表述为“资助重点主要为原创性、学术性较强并具有重要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的项目,文献资料集成、个人文集类项目从严把握”。
在申报指南一再强调持续导向的作用下,立项项目呈现明显的原创性增强、拼凑性减少的趋势。项目名称是项目特点的集中体现。故此,笔者将历年立项项目的名称进行整理,统计其在各年出现的比例,从高到低选出其中前十名及申报指南中明确点名限制的“集成”“书系”“大系”“文集”等14个热词进行列表(见表4)。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反映国家水平的“中国”“中华”二词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九;反映创新、创造的“研究”一词,位居第三,且自2011年后占比逐年升高;反映大项目、连续性项目的“丛书”“第二”分别位居第二、第十,且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而申报指南明确要加以限制的“全集”“集成”“文集”占比则逐年走低,“书系”“大系”的占比持续降低。这体现了申报指南对国家水平、创新创造鼓励的导向。
表 4 历年立项项目名称热词占比分析
注:表中红色铺底的格子,其数值在波动中总体逐年升高;绿色铺底的格子,其数值在波动中总体逐年下降。
(4)
项目申报的奖优数量趋增
作为国家设置的公益性基金,国家出版基金在强调精品、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非常注意扩大基金的覆盖面。申报指南一方面逐年稳步扩大各出版单位的基础申报数量,另一方面对有实力的优秀出版单位有所倾斜,比如,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的出版单位,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的出版单位,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正奖、提名奖的出版单位,申报项目包含“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的出版单位(见表5)。此外,从2015年开始,基金办每年发布年度综合绩效考评通报,获得申报名额奖励的出版单位可增加一个申报名额。
表 5 历年单社申报名额数量和立项数量变化分析
注:2009年首次评审时为2008年和2009年合并,故出版单位最多可申报2项,等于每年1项。
这些举措提高了申报单位的数量,扩大了申报项目的基数,一方面带动了总立项数量和立项社数量的增长,另一方面为基金办遴选优秀项目奠定了数量基础,也进一进提升了国家出版基金的影响力和基金项目的质量。
(5)
项目资助倾向于中小项目
为协调整体的资金总量,平衡出版单位申报项目的规模,基金办分别从申报项目申请金额的要求和立项项目的资助金额上,大力鼓励原创中小型项目申报。
在申报项目申请金额上,首先是限额加分级申报。2011年至2012年,百佳出版单位才可申请金额在800万元以上的项目1项,2013年至2014年,该限额降低为500万元。其次是大小项目搭配。2013年至2015年,普通出版单位可申报2个项目,其中必须有一个为20万元以下的项目。2016年至今,出版单位基础申报数量最多为3个项目,如果报满3项,则其中至少有1项申请金额在50万元以下。
在立项项目的金额上,首先,从历年项目平均资助金额看(见表6),其有明显变小的趋势,平均单项金额已从初期的200多万元降为70多万元。其次,从历年立项项目资助金额数量分布看,大型(500万以上)项目占比除2009年度和2011年度外,各年均在5%以下;中型(100—500万)项目占比基本在25%左右;小型(100万以下)项目占比为60%至80%。特别是2015年以后,专门统计的50万以下项目从19.1%增长到60%左右(见表7)。可见,近年来,国家出版基金立项数量不断增长,主流是中小型项目。
表 6 历年立项及资助金额数据
表 7 历年立项项目资助金额分布
注:1000万以上,含在500万以上之中;50万以下,含在100万以下之中。
二
国家出版基金申报指南变迁的启示
1
提前策划
国家出版基金的总体导向稳中有变、变中有序,使得我们对其发展方向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这是针对国家出版基金进行提前策划的前提。同时,由于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遴选的是代表国家水平的出版物,申报时又有成稿率的要求,所以,出版单位只有提前策划、布局,才能同时保证质量和数量。这是提前策划的必要性。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范围很广,但出版单位在申报国家出版基金时,必须和自身优势、发展战略、人才储备和作者资源等联系起来,要以原有的精华资源、核心品牌为依托,结合申报指南的8个资助重点,寻找交点,注意延展,形成以重合点为骨干,以周边延展点为补充的立体式选题库、项目库,为每年的申报提供充足的储备。
2
对接规划
自国家出版基金设立以来,基金办就十分重视与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的对接。首先,从申报指南看,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优先申报。“列入重点出版规划的出版项目可优先申报”的条款从2012年起就明确规定并执行至今,2020年还进一步加大对接力度,规定“申报项目中含1个及以上‘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的出版单位,可增加1个申报项目”。其次,从立项通过率看,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具有较高的通过率。以2018年度为例,共有284个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申报,结果立项198项,通过率为69.7%,远高于同期总通过率47.7%(实际上,2018年总通过率是近年高值)。最后,从立项项目数量看,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占比较高。在4100多个常规项目中,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超过1300个,在近年立项项目中,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的占比都在1/4以上(见表8)。
表 8 近年立项项目中重点规划项目数量与占比
因此,出版单位把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与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结合起来,无论是对争取更多的申报名额,还是对进一步提升申报的通过率,都大有裨益。
3
预判变化
预判变化,包括预判新增和预判删减。首先,预判新增有利于把握先机。正如前述,申报指南会及时吸收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创新、最新理念更新。因此,出版单位只要跟踪时事动态,时刻保持政治敏锐性、选题敏锐性和策划主动性,坚持与时代同步,聆听时代的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本着“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的政治自觉,结合专业判断,就能预判新增变化的方向,从而提前策划。其次,预判删减有利于防止踏空。正如前述,新增条款如果连续3年无较多项目入选,就可能会在后续修改中被删去。故对资助重点的新增条款,出版单位前期应争取多申报对应项目,充分用好先发优势,发挥蓝海效应;后期如果多年无一定量同类项目入选,出版单位则应尽快安排已有项目进入申报,且不可轻易再策划新项目。
4
有效转化
出版单位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必须有长期的规划,要把项目策划、项目申报、项目执行、项目检查和验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出版单位项目策划要考虑与资助重点的对接,对资助重点的变化要提前预判;项目申报要提前做好与国家重点出版规划的对接,注意文本的有效表达,准确到位地推介项目,要考虑好与执行的对接,努力提高项目的立项可能;在执行中要完善相关制度、办法,严格按照规定推进实施,努力在年检和验收时获得更高的分数,争取获得奖励名额。总之,出版单位要在全流程中贯穿整体思想,形成“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结项一批”的持续转化、良性循环格局,推动出版单位的高质量发展和品牌打造。
此文首发于“《出版广角》2019年7月上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