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sign.toutiaoimg.com/large/tos-cn-i-tjoges91tu/SnCJjeCD2OCdD6?_iz=31825&from=ar;x-expires=1707051448&x-signature=b7yCd%2BUlYC5uedfHgrEa86yXivA%3D&index=3" width="640" height="111"/>
聚力突围
农商行发力信用贷款的症结与难点
与担保贷款相比,信用贷款不需要抵质押和第三方担保人,完全根据借款人的信誉发放,贷款风险相对较大。因此,农商行扩大信用贷款覆盖面需要针对症结、破解难点。
(一)当前农商行信用贷款的现状及特点
当前,金融机构发力信用贷款,也是国家信贷政策的明确导向。
2022年3月,国务院要求金融机构:“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2022年4月,中国银保监会提出,“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力争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中信用贷款占比持续提高”;中国人民银行也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要求商业银行优化风险评估机制,减少对抵押担保的依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力争实现新发放信用贷款占比显著提高。
在政策“加持”下,当前,农商行信用贷款投放的动力有所增强、小额信用贷款投放大幅增加、信用贷款产品体系日益丰富。据记者调研,不少农商行都非常重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整村授信,并大力推广与之配套的信贷产品,让随用随取的纯信用贷款成为农户津津乐道的“家庭备用金”。
此外,在额度方面,农商行当前发放的信用贷款主要以30万元以下的小额居多,大额信用贷款发展不充分;在产品方面,农商行线上信用贷款产品呈主流趋势,且客户通过手机即可申请贷款。
(二)农商行发力信用贷款存在的难点及制约因素
不可否认的是,农村金融领域信用贷款“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农商行也面临一些需要破解的痛点与难点。
一是信用贷款供给不充足。在需求端,一些缺乏有效抵押物的小微企业和农户,信用贷款需求旺盛;在供给端,由于征信系统不健全、信用数据不足、收益风险不匹配等因素,导致农商行的信用贷款覆盖面小、授信额度少、内生动力不足,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
二是信用风险防控难度大。风险是银行信贷投放关注的首要问题。在缺乏违约处置机制的情况下,信用贷款没有抵押和担保,且小微企业和农户自身抗风险能力比较弱,仅靠“看不见、摸不着”的信誉来控制风险,显然缺乏刚性约束力,贷款风险相对更高。
三是优化信用环境时间长。信用是资金融通的“桥梁”,信用贷款需要以信用环境为“土壤”。当前,农村信用环境仍需改善,远远满足不了银行对信用的获取、评估和运用。但优化信用环境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时间培育和积累。在缺乏良好信用环境的情况下,信用意识较差的农户带来的风险很难规避,其思想意识需要慢慢扭转。
多元赋能
农商行要守住信用贷款“生命根”
在记者调研过程中,一位东部地区农商行高管表示,如果说个人贷款是农村中小银行的“生命根”,个人小额信用贷款就是个人贷款的“生命根”。农商行只有做好个人小额信用贷款,个贷业务才有“钱赚”,靠“抵押贷”是“几乎没有钱赚的”,或者说“将来几乎没有钱赚的”。
布局信用贷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农商行而言,发力信用贷款,既是满足客户多元化资金需求、增强服务质效、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也是应对同业竞争、推动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提前布局,重塑竞争优势
一是明确定位,加大投放。农商行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这部分客户信贷需求具有“短、小、频、急”特点。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随着信用贷款获得性和便捷度的提高,这类客户对信用贷款产品的需求明显增加。农商行要明确目标、提前布局,不断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履行农村金融主力军的责任和担当。例如,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紧抓乡村振兴机遇,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推出江苏省农户小额普惠信用贷款,通过走访建档、评议授信、授信审批等流程,为广大农户提供低门槛、免担保、纯信用、小额度、广覆盖的普惠信贷产品,且具有一次授信、三年有效、循环使用、随借随还等特征,切实增加“三农”领域有效信贷供给,也夯实了自身发展根基。
二是细分群体,精准服务。农商行应通过实地调查、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等途径细分客户群体,并根据客户的年龄、偏好、文化程度等不同,合理选择授信签约方式,做到精准放贷、精准服务,将信贷资金快速、高效地提供给不同客群。例如,福建泉州农商银行将小额信贷客群划分为“士、农、工、商”四大类和36小类。其中,“士”指有稳定收入、有一技之长的客户,在该客群下又细分为9小类,包括公务员、类公务员、村居“两委”、人大政协、军官、律师、牙科医生、厨师、优质民企员工,并为每个细分客群“量身定制”个性化信贷产品,并在利率上采取差异化定价模型,有效满足了各类客户多元信贷需求。
三是科技赋能,长远布局。当前,金融科技风起云涌,也是农商行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点。在谋划信用贷款时,农商行要顺势而为、放眼长远,通过强化科技支撑,有意识地储备数据资源,便于未来用数据思维改进适用于信用贷款发放管理的贷款风险模型,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推动信用贷款高质量发展。例如,广西农信社以“桂盛富民金融服务平台”作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抓手,融合信息采集、客户画像、信贷发放、智能风控等27个功能为一体,实现贷前、贷中、贷后管理一体化、线上化、智能化,老客户通过手机银行可完成1分钟签约、1分钟提款、1分钟还款等线上操;新客户经授权后,由客户经理线下采集,通过行内外数据交叉验证的信用评估模型,实现自动化评级授信,最快8分钟可放款,有效缓解了广西农户和个体户“贷款难”“贷款慢”“贷款贵”问题,开创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新局面。
(二)转型升级,增强内生动力
一是产品特色化。农商行研发信用贷款产品,要考虑不同客户群体的差异化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专属信贷产品,实现产品与客群的个性化匹配。在这一方面,浙江浦江农商银行的创新可圈可点。该行以信用贷款为“利器”,全力推进“金融+文明诚信数据”融合,将金融信用信息数据作为文明指数评定的依据,建立文明主体授信“白名单”,并将文明指数与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等评定工作结合,联合县文明办和妇联创新推出“好家风信用贷”,为“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量身定制信贷优惠政策;结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好商风经营户”评选工作,推出“好商风专项贷”配套产品;立足浦江“文旅富县”战略,联合县文联推出“好艺风专项贷”,助力营造崇德尚艺、风清气正的文艺生态,以农商之力助力乡风文明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二是定位差异化。在金融服务方面,农商行要与大行“错位竞争”,打好“差异牌”,通过培育营销人员队伍、优化金融服务体验,推动实施差异化、特色化金融服务政策。例如,为保证每家每户都能享受到农商银行的优质服务,山东青州农商银行发挥乡村振兴主办行作用,在山东农商银行系统中,率先探索推出“无感授信、线下评议、线上签约、按需用信”信贷流程,线上依托客户数据信息和智慧营销系统,线下通过群众代表评议,剔除违法违纪、扰乱治安等10种人,对符合条件的农户,每人给予3万元的初始额度,让大批“资产少”但“信用好”的群体也能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确保普惠金融授信“一户不能少”,真正实现了“无需手续、人人可贷、诚信变现”,为普通老百姓搭建了一个“信用银行”。该模式被山东省发改委认定为“信易+”信用惠民便企应用优秀案例,并在潍坊全市复制推广。
三是风控一体化。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在信用贷款的风控方面尤其要“用心经营”。农商行要从贷前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管理三个维度发力,不断采集内、外部系统数据增加风控规则维度,提升信用贷款风险防控能力。例如,为规避操作风险,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安徽阜阳颍泉农商银行打造了“信贷风险评估预警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贷前风险管理”和“贷后风险管理”。其中,贷前风险管理是该行依托二代征信系统,通过与政务数据对接,深化行内数据与个人社保、公积金、不动产、法院、检察院案件信息、冻结扣划、协助执行、老赖黑名单等数据的融合运用,进行风控模型跑批,以量化得分形式展现,支撑客户经理在贷前调查时,更精准地把控风险;贷后风险管理是该行整合关联系统的相应数据,通过对欠息、逾期天数、还款账户余额情况、新增诉讼执行查封冻结情况、法院、检察院案件信息等情况进行分析,提示客户经理进行贷后调查和处理,通过对高风险客户及早介入、重点关注,为贷后管理提供重要的抓手及补充,降低贷款不良率。
(三)凝聚力量,寻求多方赋能
一是发挥本土优势。农商行几十年来深耕县域,要积极发挥本土银行优势,积极推动“政银企”合作,找到“党政所需、市场所缺、客户所盼、农商所能”的结合点,通过与基层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等联合共建,积极推进整村授信、整企授信、整行业授信等工作,破解“授信难”。例如,南昌农商银行商会事业部主动对接商会,与商会管理层举行“整会”授信启动仪式,构建银商合作平台,推广“商会通”等特色产品,已与全市200余家商会、行业协会开展合作,精准满足商会商户、协会会员差异化的融资需求。
二是开展“网格信用”。当前,一些农商行将信用社区、信用商圈、信用乡村建设,融入差异化、精细化、动态化的网格化管理与服务中,通过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线下采集信息、线上批量授信,让网格内老百姓有金融需求时,第一时间就想到农商行,实现了信用贷款增户扩面。“网格化管理”应用于小微金融,路桥农商银行是首创。为应对激烈竞争,该行以信用贷款为突破口破解普惠金融痛点,如以“家信用”为基础,推出免担保、免抵押、低门槛、广覆盖的信用贷款,只要家庭成员签订保函,即可获得50万元信用贷款。同时,该行以批量获客为抓手破解客户信息不对称、以批量授信为抓手破解增户扩面难、以批量签约为抓手破解客户用信难、以集体决定贷款额度为抓手破解不敢贷和不愿贷等问题,走出了一条“线上体验、线下服务”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
三是发力多元化营销。农商行可通过“走访+服务+营销”一体化服务,打造多元化金融生态圈,同时培育客户线上用信习惯,增强客户黏性,破解“用信难”。例如,吉林榆树农商银行制定“党建+金融”服务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和“两服务、四走进,开展四送、做好四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及“三体结合、一体推动”活动方案,常态化开展整村授信、社区用信、全民授信工作,为客户提供专属信用贷款产品和优质服务,提供“快简足优好(速度快、手续简、额度足、利率优、服务好)+八随五秒(随用随贷、随有随还、随时随地、随心随意,秒申、秒批、秒签、秒贷、秒还)”金融服务,同时创新打造“榆快金融”品牌,以“榆快·漫生活”专享特惠生活圈,构建涵盖“金融+生活”多渠道生活服务场景,真正将金融服务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农商行要耕好“信用贷款”这片田,需要坚持“激活内生动力+外部多元赋能”的经营策略,转变以往“走价”的经营模式,在“三农”市场上“走量”,在信用贷款上“走质”,以服务留住客户、以理性识别风险、以实力站稳市场,才能最终厚积薄发、行稳致远,为“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作者介绍
贾丹丹《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记者
愿以一颗虔诚的心,为文字注入灵魂。
在行走中寻找故事,于追问中发现价值。
她的投稿邮箱:1024147942@qq.com
百万读者都在看
省联社改革加快!2022农信社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丨年度报告①
跨越“逆周期”!农商行迎战利差收窄的“道”与“术”丨年度报告②
如何破解这一核心战略焦虑?108位农商行董事长给出答案丨年度报告③
如何用好“第一资源”?农商行应把握这些关键点丨年度报告④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监制/蔡 靓 责编/贾丹丹 制作/吕国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