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5050怎么申报】项目存活率几乎95%解开了“5050计划”的成功密码

时间:2023-04-19 21:38:36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r4qEb2UoGX?_iz=31825&from=ar;x-expires=1707065224&x-signature=EoJ2R8akVPO6jAgWs9KgOpX1vEc%3D&index=2" width="600" height="337"/>

产城融合

“不仅仅是引才计划,更改变了服务人才的理念和模式”

不断创新服务方式

经过三次升级后的“5050计划”,今年线上申报项目同比增长128%。然而变化的,又何止是项目数量。

去年10月,位于杭州高新区(滨江)的海康威视二期园区开出了一家特殊的幼儿园,首批招收了海康威视90名活泼可爱的员工子弟。几乎差不多时间,人才更加集聚的海创基地也开出了同类型幼儿园。

这样贴心的服务,始于“5050计划”多年来对服务人才理念的倒逼。在商丽萍看来,“5050计划”不仅仅是一项引才计划,更撬动了营商环境的变革,改变的是服务人才的理念和模式。

早期,面对人才项目对资金的刚性需求,杭州高新区(滨江)率先探索“刚性兑付”机制,让杭州宏景智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飞龙印象深刻。

2018年落地杭州高新区(滨江)之前,刘飞龙已经考察了近10个城市。在他看来,虽然有的城市给出了更高的扶持额度,但他更信任滨江的“刚性兑付”机制:人才项目认定注册后即可获得总扶持资金的30%,此后会根据研发投入等情况足额及时发放。

急人才之所急。人才项目前期都经历了严格评估,能够迅速进入研发阶段甚至产业化,对资金需求更为迫切,“5050计划”进行化繁为简、线上申报。将认定天数、资金兑付天数,分别从原来的60个工作日、90个工作日,压缩到了现在的20个工作日、40个工作日。

首次申报“5050计划”的蒋荣金就感慨:“这扶持力度和速度,简直比‘天使融资’还天使。”

蒋荣金感受到的“快”,背后也是杭州高新区(滨江)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从实缴制改认缴制开始,到“五证合一”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再到企业设立“分钟制”办理,这些不断深化的改革成果,都极大优化了营商环境,让人才和企业更加“有感”。

许多创业者到滨江,还会惊讶于干部的年轻化与专业化。

“从杭州高新区设立开始,就按照大部制的管理思路,将交叉的职能进行整合,企业办一件事只需要找一个部门就可以了。”杭州高新区(滨江)发改局局长胡嘉欢曾在物联网产业园建设指挥部、行政服务中心、统计部门、街道等部门和单位任职,如今一人分管金融、农业农村、对口支援、区域合作等业务板块。

“5050计划”也受益于大部制改革。目前,杭州高新区(滨江)发改、经信、科技、商务等部门,都派出了一位年轻干部,担任人才办兼职副主任,共同认定“5050计划”享受扶持的项目。据了解,这种经济部门“全员”挂职人才办的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都非常少见。

第四届滨江国际人才节现场

“‘5050’给的是政策,‘5151’给的是资源”

激发项目“链”式效应

“‘5050计划’正在给我们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这是今复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燃当下最大的感受。

2012年引入的这个“5050计划”项目,主要聚焦肺部疾病快速诊断研发。这两个月,公司一直筹备着“搬家”。对于即将要搬到万轮科技园这件事,陈燃非常期待。

“万轮科技园的堃博生物,从事肺部介入器械研发生产,我们希望双方共同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共同掘进生物医药产业。”陈燃说。

他期待的产业链合作,正是“5050计划”政策完善的重点:顺应产业链之间的合作需求,倒逼创新生态不断完善,一项“5151人才创业协同计划”的配套政策随之而来。

“‘5050’给的是政策,‘5151’给的是资源。”商丽萍介绍,“5151”谐音“我要我邀”,寓意企业有需要,政府就会搭台邀请创新资源,从而激发人才项目的“链”式效应,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攻坚。

在第四届滨江国际人才节上,杭州高新区(滨江)就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合作成立创新中心,为数字经济产业链搭建了一个全新平台。“创新中心将依托数字经济学科和人才优势,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兴杰说。

“这类平台的搭建,对完善产业链也至关重要。”商丽萍介绍,“5050计划”孵化培育了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创业项目,这些人才企业不再是传统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而是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搭建攻关体系。但处于初创期的人才企业,尚未建立完整的研发体系,围绕“5050计划”引进的公共创新平台,能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两年前,杭州高新区(滨江)引进了第五家国家“芯火”创新基地,给纳晶科技、联芸科技、万高科技等集成电路企业提供平台化服务。而这些企业,都是“5050计划”的孵化项目。

目前,作为国家最早批准的7个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之一,杭州高新区(滨江)重点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占全省比例已达72.7%。

“当然,申报‘5050计划’的人才项目,原本就是看中了滨江的产业优势和创新生态。”商丽萍肯定地说,这些人才项目落地之后,一定能够在产业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回国创业的陈灿就找到了机会。2015年,他在杭州高新区(滨江)注册了杭州览众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并入选“5050计划”。“我们将人的经验和海量数据,设计成一套算法模型,实现模拟人脑决策。”陈灿介绍,在2016年,他们帮助大华股份提升供应链效率,实现动态优化库存,一个月的时间就节约了亿元级别的成本,强化了产业链体系中的技术和要素支撑。

如今,杭州高新区(滨江)孵化培育的人才项目陆续步入产业化,未来两年有11家企业列入上市后备计划。而整个“十四五”期间,杭州高新区(滨江)还将孵化培育50家上市企业或后备企业,让更多带着项目而来的人才能够融到资金,发展壮大,最终实现产业化。相信在“5050计划”的一路加持下,更多人可以在这片土地上实现更大的梦想。

产城融合

以战略眼光引育人才

浙江省委党校浙江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教授 陈宏彩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竞争力是第一竞争力。杭州高新区(滨江)“十年磨一剑”,通过以战略眼光审视人才、引进人才和培育人才,打造出极具竞争力的人才高地、产业高地,走出了一条人才集群和产业集群相互促进、人才生态和创业生态良性互动的新路。

“滨江经验”告诉我们,要从新发展格局审视人才工作新格局。新发展阶段是高质量发展,必须高瞻远瞩引才育才,以人才竞争力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滨江始终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区域发展实际引进最需要、最实用的人才,不慕虚名、但求实效,用务实的精神将人才工作绩效实现最大化。

要为人才的成长和创业创造一流的环境。高层次人才不仅需要干事创业的舞台,而且需要良好的生活环境与条件。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优化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和法治环境,增强人才的归宿感和幸福感。

要锲而不舍地挖掘人才增长点。不能需要时重视、不需要时忽视;看得见成效时重视,看不见成效时忽视;表面上重视、实际上忽视。这种态度是无法吸引人才、培育人才的。滨江不但始终重视人才,而且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对相关工作迭代升级,不断挖掘人才新的增长点,形成了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创新型企业不断生长的良好局面。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