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长张博组织队列训练。
温暖的连队,“心暖”的兵
上等兵武文杰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踏入营区,营房大门处“‘双四一’发源地”的鲜红标语,令他为之一振。作为一支有着优良传统的先进连队,每当新兵下连,第一堂课就是学习连队历史;第一篇心得就是感悟如何做好“双四一”传人。
近年来,连队“网生代”官兵群体占比越来越多,他们有时“键对键”能畅所欲言,“面对面”却闭口不谈,连队开展思想工作也面临了新的挑战。
如何改变青年官兵中普遍存在的“一人一机一世界”的情况?通过观察了解,连队干部骨干很快发现,这些“95后”“00后”年轻官兵个个“技能满分”:战士任峻呈曾经学习过山东快书;上等兵李佳霖入伍前就是音乐学院学生,演奏吉他是他的特长;战士王志昌最近爱上了书法,开始研究文化石的制作……
于是,连队文艺骨干杨国政主动找到任峻呈,让他牵头成立快书宣传小组,将连队历史、理论知识等以山东快书说唱的形式展现给部队官兵,每次表演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连连拍手叫好;李佳霖在班长和队领导的鼓励下,集结了几名同样喜欢音乐的朋友,热火朝天地组建起“号角乐队”,主唱王跃起还将自己来到连队后的心路历程写进了原创歌曲里,引起战友们的共鸣;王志昌带动班里的其他战友一起创作文化石,成了连队阅览室一道独特的装扮……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官兵们渐渐地放下手机,主动参与到和战友的交流互动中,连队的氛围也越来越融洽。
“号角乐队”正在排练。
为进一步激发官兵们的兴趣爱好,更多地参与集体活动,助力大家成长成才,连队还制定了“六小活动”方案,以黑板报、融媒体、谈心互助、军营广播、学习园地、兴趣小组等形式,让官兵们充实自我,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我们连队,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每次和父母提及军营生活,武文杰脸上都带着笑容。想官兵之所想,解官兵之所难,连队用暖人心的举措凝聚兵心士气;以情带兵,真心爱兵,干部骨干时刻把官兵挂在心上,搭起多种沟通 “桥梁”,营造出愈加温暖的军营氛围。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技师刘强终于回到宿舍,却发现手机屏幕一直在闪烁,好几个未接来电和一条短信——“家人住院,盼归。”紧紧握住手机,刘强慌了神,不知所措。此时,他参与的某项任务正进行到关键阶段,要不要请假回家?刘强心中犯了难。
“到饭点了,刘强怎么没来食堂用餐?”班长张高超觉得不对劲,匆匆赶回连队,发现了在宿舍里来回踱步的刘强。一开始刘强倔强地不肯开口,只说“没什么大事”让班长不用担心。“对任何事情和任何困难都不要感到难为情,班长在,领导在,组织在,你只管开口就行。”张高超拍着刘强的肩膀,安慰着他,也传递着力量。
刘强这才道出实情。“我马上就去汇报。”了解情况后,张高超立即请示了队长和指导员,“马上安排老刘休假,目前的工作任务换上技术骨干对接。”张高超迅速帮助刘强办理好了休假手续,还协助刘强处理交接好了手头工作,让他安心回家照顾家人。幸运的是,刘强的家人很快脱离了危险,不久后痊愈出院了。
“在我还犹豫为难时,组织已经提前考虑到了我的难处,替我解决好了问题。”归队后的刘强在班会上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身在这样的连队,我们怎么会没有归属感?又有什么样的理由,不好好完成工作呢?”发自肺腑的感言,令在场的每个人都非常动容。
带兵就是带心,带心先要知心。“官兵有需求,连队有回应,集体才能有信任和凝聚力。”指导员张伟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有了和谐温暖的连队氛围,才能让官兵们心贴着心,凝聚成一支团结的部队,更好地服务打赢,提升部队战斗力。
守正创新的连队,代代传承的兵
“把连队当成家,把战友当成亲人。”一茬茬官兵,一代代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双四一”的优良传统在这支连队也不断被添加新的注脚。
周末的午后,正在进行友谊篮球赛的官兵们畅快地挥洒着汗水,连队活动室里也传来“号角乐队”排练歌曲的欢声笑语。安静的阅览室,只有窸窣的翻书声和沙沙的落笔声,翻阅资料的人正是“老杜”。
“你在连队随便问一个人,专业技术不懂问谁?得到的答案一定是‘老杜’!”大伙儿口中的“老杜”是连队三级军士长杜后强,已经在这群山环绕的营院里坚守了17个春秋。在战士姜晓满的心里,只要有杜班长在,就有十足的安全感。大到营院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小到设备和工具上的每一个螺丝钉,他都了如指掌。
然而,在“老杜”还是“小杜”时,这个从特种部队调来的小伙子依旧带着一身傲气,一心想着怎么能回到练兵一线。直到老班长“冷落”了他一个月后,在好胜心的驱使下,杜后强开始慢慢看着别人的操作“拜师学艺”。
老班长也注意到了他的转变,拿起一张令人眼花缭乱的电路图语重心长地对杜后强说:“在地方,凭借这个本事,我干个电气工程师不是问题,比起特种兵,我们的专业一样有用!”这让雄心勃勃的“小杜”对这份工作有了新的理解与感观。
从那以后,杜后强不放过任何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主动跟着老班长学技术,积极参与任务,刻苦钻研。他把青春奉献在这深山,也把老班长对自己的教诲铭记于心,贴心帮带一茬又一茬后辈。
如今,杜后强已经成长为各种技能证书在手、专业技术过硬、官兵都敬佩的“老杜”班长。40岁的他依旧在学习,新设备厚厚一沓的说明书,已经让他翻到卷边;他还主动跟着年轻的战士们一起学习英文,让大学生士兵为他推荐翻译词典,方便把新设备说明书“吃得更透”。
“如今的装备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原地踏步可不行,只有持续学习才能紧跟创新发展的脚步,提高科技水平,才能时刻准备着打赢未来战争。”合上一本即将被写满的笔记本,杜后强又开始为明天给新兵们讲授专业知识做准备了。
时代在发展进步,在连队干部眼中,“双四一”同样是与时俱进的,在不断丰富其内容的同时,也要借助其精神内涵促进部队的全面建设。“总守着‘老把式’不行,要像打仗一样学习,把智能化设备拿下。”新年度开训仪式上,连队党支部发出号召。
用欣赏、信任的眼光看待官兵,官兵就会回报以丰硕的成果。连队里不少官兵都是编程、电脑、数控、英语专业出身,党支部充分利用这一人才优势,激励官兵谋创新,着眼岗位发明创造。上等兵陈洪曾是科技学院的大学生,目前,他正在和班长尝试研究有自动报警功能的某监控系统。
内部关系和谐稳固,建设发展动力十足。该队官兵善于学习攻坚,勤于创新创造,人均掌握两种专业技能,有50多人考取了国家、军队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多年来,连队持续输送出一大批专业技术过硬的“兵专家”。
指导员张伟与新兵谈心。
雨后初霁,漫步在这座小小的营院里,记者偶然发现草坪上有两棵果树,青黄的果实紧密相接挂满了树枝。“这是沙果树,听老兵们说是从山林别处拾得树苗移栽过来的,年龄或许和我差不多大嘞。”张伟热情地招呼着,摘下几颗果子要请记者品尝。
“嘎吱”一口,酸甜的味道在口齿间弥漫开来。望着树枝上丰硕的果实,回味着酸甜的口感,一种敬佩之情涌上心间——这不正是这支相濡以沫、荣辱与共的部队,传承着“双四一”优良传统,不断攻坚克难、接续奋斗,收获丰硕战果的真实写照吗?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
图片:王露 陈国文
编辑:向晓昕 刘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