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点亮黑夜,为顾客提供便利 ——探访24小时便利店店员
晚11点,重庆合川一家便利店店员正在收银。
9月15日晚11点,将手里的最后一盒饼干放到了货架上,绕过货架,李红站在了收银台前,正式开始今天的工作。
“我们店是三班倒,每个月有三天的休息时间。”今年22岁的李红是重庆永川区一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员工,在这儿刚工作了半年。18岁时,辍学的她离开了家乡璧山三合镇,外出务工。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小李只能到处打零工,“这是我找的第三份工作了,每个月能有3000元左右。”将发票和零钱一起找给客人,小李笑着说。
从贫瘠的山乡走进繁华都市,李红们在灯火不眠的大都市里为深夜顾客提供便利,点亮顾客的黑夜。
辛苦付出 有被需要的满足
“每天都是这种工作流程,有时候还会遇到一些困难。”山花便利店位于重庆江北区北仓文创园,店员小陈还不满20岁,从农村外出打工的他刚在便利店工作了一年。小陈告诉记者,他曾有一次上班时遇到小偷偷了店里的物品,“虽然损失不多,但是对我还是一次打击。”小陈表示从那以后,他就会特别留意每一个走进来的客人,一直用眼睛追着看,有时候客人都会很诧异。因为附近都是观音桥商圈写字楼,他在夜班见的最多的就是写字楼里的白领。
“看到客人买到需要的东西后脸上露出的满足,我就觉得虽然我的工作可能没那么体面,也很辛苦,但还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到他们。”小陈有点不太好意思地说,他有种被需要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满足。
唐娟是重庆永川区人,目前是商圈一家企业的白领,就在北仓旁边一栋写字楼办公,经常加班到很晚。每次路过小陈服务的这家便利店,她都会进去买一瓶汽水,“感觉拿在手上沉甸甸的,整个人都有了安全感,走夜路也好像不那么害怕了。”唐娟说,这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对她来说就是凌晨最亮最安慰的地方。
深夜兼职 与瞌睡“打架”
9月14日下午5点,位于重庆大学城的某便利店陆续迎来客人。“我们白天基本没得啥子人,晚上人要多些。”该便利店的员工小王说。小王是附近某高校大二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她,利用周末及节假日来便利店兼职,夜班要从晚上8点上到早上六七点,每小时15元按时拿薪。
到了晚上8点多,便利店便热闹起来,每隔两三分钟就会有客人进店的提示铃响起,小王也在物品架和结账台之间穿梭。“每逢节假日,人就会非常多。”小王对记者说,今天晚上才8点,便利店串烧、关东煮、油炸等熟食物品已卖完。
由于夜班时间长,难免和瞌睡“打架”。“我一般困了就会去整理货架,实在熬不住了就去休息间眯一会儿。”长时间的“站式”服务让小王很不适应。
由于这家便利店开在大学城,客人大多都是附近的大学生。“有时候太晚了这些同学回不去宿舍就会到我们店里来。”最让小王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凌晨4点来的大学生,由于学校进不去,这位同学就在店里背了一夜的单词。对于顾客来说,这是夜晚唯一亮着灯光的地方,对于小王来说,深夜而来的顾客也是对她的一种陪伴。
一线店员流失率高
随着夜间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便利店为顾客点亮灯火。在重庆大学城的小王说,在这里她看到的“罗森”店铺有四五家。除了“罗森”、“711”等连锁24小时全天候营业便利店,不少私人便利店也开启了营业到凌晨的服务,凌晨的灯光,越来越多。
随着便利店的增加,对便利店员的需求也不断增大。然而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便利店店员的一线流失率比较高、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一位受访便利店店长告诉记者:“我们店贴出来的招聘启事几乎没中断过,干一年走人的是常态,最长的也就做了两三年吧,甚至少数人刚上手没做几个月就走了。”
李红就是接替了上一位刚工作一年就离职的店员的岗位。李红听说,那位店员离职原因有三:一是工资比较低,工资少则两三千元,多则三四千元,工作时间却比较长;二是晋升空间少,从店员到副店长再到店长,如果是一般加盟店升为店长基本就到头了,除非自己有资金成为加盟商;三是工作压力比较大,尤其是上夜班,通宵熬夜很困,而且担心晚上会出什么状况……”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便利店员工的每天工作时长超过8小时,而且每月的休息天数少,部分还存在社保缺失的问题。
劳动法专家周斌表示,便利店店员流失率高其实是个普遍的社会问题,需要特别注意有没有劳动者侵权问题。假如有,就必须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的执法监督力度,尤其对一些不合法的工作时间长、社保缺失等要特别加强监管。
此外,有业内人士认为,便利店企业要想留住员工,需要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重视员工成长,通过完善的员工沟通渠道,完善激励和奖惩制度,维持和谐劳动关系,用感情留住员工。
本报记者 李国 本报实习生 邵钰婷 刘淋灵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