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平,《恩施晚报》资深记者编辑,4月5日,他向单位正式递交辞职申请,离开了奋斗十五年的《恩施晚报》团队。
与大佬级的媒体人高调离开不同,作为一名地市级报纸的从业人员,王世平的离职感言既有感伤,也有感恩,还有对未来的期许。
在这个传统媒体人离职的大潮中,王世平的故事又有什么不同呢?
观媒获其授权独家发布王世平离职信(有删节)。
再见,东风大道22号
文|王世平
前言
对于到底写不写这篇告别文字,我犹豫了很久。
写,怕有好事者认为这是矫情,是借离职自我炒作;不写,又实在难以给众多关心关怀我的领导同事、师长亲友们一一解释。
思索再三,我最终还是决定写点什么:既是怀念,也是交待,更是担当——至少,公开说明后我将消除仍会以原单位工作人员名义胡作非为的嫌疑。
若非要说我是炒作,那就当炒作吧!都特么有勇气辞职,我还怕什么说三道四呢?
1.
我是4月5日向单位正式递交辞职申请的。
那是清明小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一早,大雨倾盆、全城拥堵。送完孩子赶到报社时,已接近上午九点半。
感谢有关领导的开明。辞职过程比预想顺利多了,前后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
此时,我离最近的一次岗位调整,不多不少,刚好15天——
3月21日那天,正在为当日的恩施晚报选稿时,突然接到领导电话通知,让我到刚刚成立的报社新闻网新媒体中心报到。
很意外,但很快释然。
从报社四楼的晚报总编室到五楼恩施新闻网,也就相隔20多步台阶。
按领导指令报到,熟悉新的流程,参加员工会议……我规规矩矩地履行着职责,只是始终还想在407办公室多赖几天,不想搬离——因为,在晚报团队的15年,实在有太多无法割舍的记忆。
我的辞职申请书
2.
那是一段尿性飞扬的日子。
2001年冬天,历经笔试与面试两轮拼杀,我有幸成为恩施晚报正式创刊后第一轮公开招聘的4名采编人员之一。
此前,我混迹在乡镇广播站,写宣传稿,写广播搞,还驻村收过三提五统农业税。
从乡下走进东风大道22号这座蓝色新闻大楼的头一天,为提升自己的逼格,我咬牙到商场以358元置办了一套行头:西装、衬衣、领带、皮鞋,还有一个村长们常夹在腋下的那种公文包。
上班第一天,我夹着包抖着腿红心闪闪钻进东风大道22号那座蓝色新闻大楼,心潮澎湃。
电梯起飞的那一刻,我特么的因为兴奋过头,还晕车了……拼命咽了两口唾沫才抑制住想要呕吐的冲动。
不过,很快我就发现自己这逼装得有些过。
那时,整个晚报的采编团队总共也就十来个人,多数都朴素而随意,极少有刻意装扮自己的二货,氛围很纯粹。
阳春三月,编辑部会在周末组织大家去郊外踏青赏花;秋高气爽,会在假期赴野外登山拉练;接到突发新闻采访任务,会放下饭碗拎包就跑;编了重磅报道独家消息,能喝不能喝的都会半夜找一路边摊闹到快天亮……
那也是一段所谓的纸媒黄金时期。不仅恩施的新闻事业发展波澜壮阔,自治州的社会发展也精彩纷呈。而我,就是这么幸运,一不小心就成为了这个时代的记录和见证者。
最初的工作证
3.
从晚报记者走乡镇到踏访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从《徐纯健的最后乞求》到《向雪敏的成长故事》;从围绕报纸找选题写稿件到做策划和运营恩施晚报微信平台……只是一眨眼,15年时间就过去了。
从学用电脑写稿到接热线跑突发,从走一线搞暗访到编版面做策划,从记者部到新闻部,从专刊部到总编室,从新闻到广告,这些年,除了没当过领导,报社所有能够让我尝试的采编岗位,我几乎都换着花样爽了一回。
忘不了,那年在偏远的恩施石窑,清苦困顿的求助者从邻家借来鸡蛋,煎好还守着我必须吃完场景。
忘不了,那年在遥远的咸丰活龙坪,傍晚搭载运煤的手扶拖拉机边赶路边数星星的日子。
忘不了,腰间挂着“BP机”手上拧着照相机的奔忙。
忘不了,每一个夜班过后,同事们在路灯下拉出的长长背影……
2013年,我开始探索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新媒体与报纸报道如何融合。在没有“石头”可以摸的情况下,擅自下水先行先试,直到专职运营。
一路走来,我收获了成功的欣喜,也真正感受到了媒体融合的巨大责任与压力。
通过恩施晚报微信平台,我努力把大量资讯及时传递给了报纸没能覆盖的读者群体;我努力把最有价值的新闻点挖出来实现“悦读”;我努力通过延伸扩展把恩施最新最美的一面展现出去;我努力通过微信专稿,力争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跑赢谣言。
总之,我就像傻逼一样的努力想证明: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路上,恩施晚报和恩施报人,都没有掉队……
2008年,与陈地长同学在宜昌采访完火炬传递后
4.
然而,玩新媒体,不仅选文、标题、编排需要互联网思维、练就互联网的技术,而且连信息推送时间选择,都得费心研判粉丝阅读习惯……说真的,好累!
不过,在当下,在这个自己不努力没人替你坚强的伟大时代,又有做什么不累的呢?
其实,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方向!
最近两年,我所从事的整个传媒行业,风声鹤唳。很多熟悉的报纸,说停刊就停刊了;很多敬重的牛人,说转型就转型了……
尽管我始终坚信新闻不死,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这个时代,我们那些曲高和寡还如履薄冰,我们那些忧国忧民又战战兢兢,还是让我渐渐陷入拔不出的迷惘中。
虽然我也可以仅为稻粱谋为迎合书,但我却天生六根不净,缺少那份撞钟的虔诚。
就这样,在35岁生日那天,我吃完寿面后当即对碗发了个誓:趁着离“4050”还有段时间,干脆再逼自己一把——下半身(生)换个姿势再来一次。
我天生六根不净,缺少那份撞钟的虔诚……
5.
向思江猕猴桃合作社揭牌的日子,定在3月19日,刚好是周末,我决定自驾前往。
3月18日晚,我在朋友圈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他意外受创高位截瘫,却始终没有让创业梦想湮灭;他靠一台破旧手机,开网店卖山货自救,挣扎出生命的本色。
明天,是他农业合作社挂牌的日子。
我决定再走黄金洞,兑现四年前的见面之约……在15年的职业生涯中,这,或将在成为最难忘的一次采访!
对向思江的这次采访,既是告别之行,也是一次难得的心灵洗礼。
从咸丰返回的路上,我豁然开朗:向思江躺在床上靠拇指指节敲打手机都能那么拼,我四肢键全迷惘个毛线呢?
从咸丰归来的第一个工作日,也就是3月21日那天,岗位调整通知就这样突如其来了。
赖在407室未走的几天,我抽空完成了《高位截瘫者向思江的自我拯救》初稿,也再次确认了告别的决心。
3月30日,最后一次打开采编系统,上传完稿件,我开始清理平时杂乱的办公桌和电脑,想给下一任,留个干净所在。
将能带走的私人物品装箱后,忍不住在朋友圈矫情了一把:十五年,梦一场。能带走的,是箱子;带不走的,是回忆~
3月31日,稿件刊出,我再无牵挂,拟完辞职申请,便在朋友圈发出稿件截图并附言:这算不算是离开奋斗十五年的恩晚团队时,留下的最好念想?
……
虽然我已通这些方式提前进行了模糊告白,也有眼尖的领导和同事私下询问过,但在正式递交申请离职后,还是引起了一些人的不解甚至是误读,对此,我只能深表遗憾。
即使离开,以后对向思江的关注仍将继续……
6.
其实,选择告别的缘由和过程就是这样简单,无啥背景,也没啥阴谋。
东风大道22号于我,今后也不仅仅是需要改快递收件地址那么简单——
这里,让我由一个狂狷的少年变成理智面对各种资讯的熟练工;
这里,让我由一个出身贫寒不善逢迎的二货变得朋友遍天下;
这里,用她最大的尺度包容了我张扬的肆意驰骋尽情挥洒;
这里,用她最好的版面承载了我的家国情怀。
虽然媒体也是一个巨大的名利场,但这里,她馈赠给我的,却远远超过了我的付出。
感谢这里的每一个人,也向每一个我不慎伤害到的人致歉。
感谢过去15年里在工作时给予以我各种支持的各社朋友,向所有求助于我却无法给予帮助的朋友致歉。
过去的,无论是争论还是争吵,无论难忘还是难舍,都已成为过去。转角,在下一个街口,我们或许依然会遇见。
这两天,有很多朋友关心我接下来会干嘛,说实在的,还真没想好。因为,我需要好好休整一下才能再次出发。
将来,除了仍会坚持写作,努力做有温度的传播,其他的什么都可能去干。比如:广告营销、策划公关……
当然,如果你觉得我这15年的媒体经历有用,也可以约我谈谈,哈哈~~
版权声明:传媒大观察公众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转载时请保留作者、来源。
观媒旗下【传媒大观察】成立于2011年2月15日
是受到主管部门、媒体总编等关注的"媒中媒"
投稿、爆料、合作、加入观媒村
请联络微信id:guanmediacom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