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正文
辞职报告农忙回家收拾庄稼

时间:2023-02-14 01:31:54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李春风,1979年7月出生,上海松江人,家庭农场主。对李春风来说,改革开放为他带来的最切身的变化是,农民的工作和生活的改变。从2012年接过父亲经营家庭农场的接力棒后,他曾当选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获评“全国十佳农民”“上海市劳动模范”,并作为上海职业农民的代表,前往德国、法国考察当地农场。如今,他和妻子打理着420亩土地,他的目标是500亩左右土地。他说,现在当农民很体面,希望有更多“农二代”“农三代”回归。

我叫李春风,今年39岁,1979年出生,算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

在选择务农之前,我在工厂工作。务农后的这些年,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当选了市人大代表,又获评“全国十佳农民”,现在的这些成果之前可以说无法想象。

改革开放对我的生活改变太大。我是土生土长的松江人,就拿我长大的腰泾村来说,生活环境比以前好很多。小的时候,村里都是土路,现在村庄里条条是公路,乡村的道路之间也满是绿化。不过对我来说最切身的变化,还是农民的工作和生活发生的改变。

我十二三岁的时候,在乡下家家户户都分到田,大约有5到6亩地。我的父母都是农民,那时家里耕作5亩地,非常辛苦。到了1994年,我爸买了拖拉机,到了2003年或2004年的时候,又买了一台国产收割机,家里的农耕开始机械化。

■李春风在自家农场打理稻谷

虽然是个“农二代”,但我一开始并没有选择和父母一样成为农民。中学毕业后,为了找份好工作,我上了技校,学的是机电专业。出来后在工厂里做五金、铸造,工作了近10年。之前完全没想到,我后来会回来种田。

那时候,做农业普遍比较累。一年到头都是人工,没有更好的机械化。我记得,收割机是我20多岁了才有的。到了2007年底,松江探索发展规模在100-150亩的粮食家庭农场。我父亲曾是大队农机手,报名全区第一批家庭农场主,承包了117亩土地,那时候我辞工回来帮忙。

2012年父亲退休,我接过了经营家庭农场的接力棒,成为当时全区最年轻的家庭农场主。现在我和妻子两人做家庭农场,打理着420亩土地。春天是最忙的时候,就像现在这个时段,之后要忙管理。早上五点多,起床下地,翻地、播种、后期管理。最忙的时候,要忙到晚上七八点。实际上,现在我还有点余力,理想目标是负责500亩左右的土地。

收入的变化也是很大。我记得,2007年全家收入不到5万元,现在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例如在城里买套房子,这在以前靠自己厂里上班,怎么买得起?现在我在松江城区里买了商品房,家里买了轿车。除了农忙时住在这里,平时开车来上班。

我还作为上海职业农民的代表,前往德国、法国考察当地农业,开了眼界。不过我觉得,上海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不输给国外,只不过还有很多模式可以再发掘。其实我身边已有很多人开始做农家乐、种植园,吸引人来采摘、旅游,体验生活,这都和以前大不一样。

■李春风代表上海职业农民出访欧洲,考察当地农业。

四十年来,人们对农业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现在,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产模式已经没有了。反过来,有人为了体验农耕文化,要来体验人工插秧。前阵子,我们村还有市民来体验插秧,那样的耕种,小一辈可能看都没看到过了。

松江区对农业很重视,宣传力度挺大。要想后续有人,首先要有稳定的收入。农民种100多亩地,有10万块的年收入。2012年到2013年前后,我明显感到年轻人回来种地的变多了,家庭农场在复苏。

■李春风很享受农耕的乐趣

松江务农的大都是本地人,据我所知现在有900多户,大多分为两种模式在工作。一种是种养结合,农民除了种植,还做养殖。还有一种叫机农互助,每个镇里都有个农机服务站。为了不浪费劳动力,让农场主自己开机,自己服务。由一个人投资买机器,几个人帮忙开机。我们这里的家庭农场主,几乎每个人都有驾驶证。

我儿子现在在读高中,我也和他聊过务农的话题。他开玩笑说,要是读书读不出,那就回来接班喽!当然这主要看他意愿,他愿意,我当然支持。现在当农民很体面,也很有前途,相信会有更多“农二代”“农三代”回归。

采访整理:新民网记者萧君玮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