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3》热播,跟吃有关的话题再度升温。正月还没过完,一封30名大厨集体跳槽求职的公开信出现在网上——
我们有一支30人厨师团队,编制完整、烹饪工龄平均12年以上,烹饪技术过硬,能吃苦耐劳,团队协作能力强,整体团队素质高!
主要烹饪:宫廷私房菜、稀有食材、杭帮菜、粤菜、鲁菜、川菜等菜系……多道招牌菜曾荣获国内外烹饪大赛金奖。现找公司或者有实力的个人投资或者合作,相信我们会给您带来无限的财富。
这封求职信还宣布了5条团队原则:
1.主厨与餐厅经营者观念不同时,要为对方多想想,多沟通,请勿独裁;
2.厨师要不断寻求创新与蜕变,赢得客户满意;
3.我们永远不辜负自己成为厨师、热爱烹饪的决心与初心;
4.做真正美味的食物,不要为了热卖而放弃原则;
5.厨师需要家庭,请合理的安排厨师家人聚餐。
发布这封求职信的厨师叫萧杨(化名),37岁,厨龄20多年,目前是西湖边一家西餐厅的负责人。
萧杨说,这30名厨师大多是他的徒弟,之前单位比较杂,私企、国企、快餐连锁、高档会所都有。辞职原因一是裁员,二是薪资不满意。“现在合适的工作不好找。过了年都让我们找工作。不用一次性解决,可以分批。”
杭州餐饮业这么发达,有经验的大厨还会不好找工作?
萧杨的说法是:“因为整体餐饮界的走向以快消连锁模式为主,比如外婆家、绿茶,很多餐品在市场上都已经流通了,都是半成品,不需要功底,派一个厨师过来,你去做一个龙井虾仁,做一个神仙鸡,买来就可以用了。
“我在杭州从事餐饮20多年了,这批人最低也是8年以上的老师傅了,从小学厨接触的都是传统餐饮,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技术都是过关的,但很多单位都用不了。餐饮发达的城市都在招厨师,但招的大都是中工、小工、学徒。大师傅基本上都不用的。
“因为一家企业做到一定规模,一定有一两个主厨是固定的。所以他们会研发新的餐品,由中央厨房统一配送,下面的人只要会烧烧,按照步骤去烧就可以了。那我周围这些有经验的大厨就用不上了,成本会很高。”
“高端的私人会所,是大老板方便自己就餐的一个平台。一个总厨在一家会所待了一两年,老板吃腻了,就要换人。前途比较迷惘。”
说起厨子的行业内幕,萧杨转来一篇在厨师圈里流传的帖子,分析的是“厨师为何离职或是跳巢(跳槽)”,10条原因包括了“看不到未来”“总受气”“生活条件差”“行业地位低”“不满意被罚”“不被重视”“工作强度大”“私人时间少”“工作环境复杂”“家人不支持”。
“做厨师,相对来说家里条件不好的,都是学一门技术,不被饿到。”萧杨举了身边的例子:学厨师的单身的很多,不是他们长得不好,也不是他们身体上有什么缺陷,就是因为没时间。
“全天工作时间太长,没有时间谈对象,也没有人愿意找一个一天忙到晚的厨师。除非这个厨师很有名气,有很多时间和外界接触。有两个师傅跟着我十年了,都没有找到老婆。一个月工资也就六七千块钱,对一个厨师来说,要干多长时间,才能买一套房?相亲节目这么多,真正上台的厨师少之又少,因为他们不敢!他们怕!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
“《舌尖》我也在看。但是有些东西讲得太虚。真正的故事,是厨师内心的故事,是没有一个电视台去报道过的。”
萧杨的微博叫“××主厨的餐桌”,简介一栏写着:关于我,一个有秘密的人,也是和你一样的追梦人。历经磨难,痛苦,挫折,却从未投降。我一直相信美好,相信此刻付出将来会得到岁月给予的答案!
他本人的经历颇为传奇。
据他自述,他是山东人,1983年生,家里五代为厨。12岁来杭学厨,因为受不了厨师长的羞辱,断然出走。16岁成为金碧辉煌最红的跳舞“少爷”,日进万元,最辉煌的时候,他租奔驰,挥金如土。
21岁生日之夜,他在舞台上表演,手筋被台下爆裂的啤酒瓶碎片割断,左手残疾,在医院躺了两个月。他一拆线就练俯卧撑,每次鲜血淋漓,手的握力恢复了,但伸张力废了,走投无路下,他重新学烧菜,跟着舅舅在一家著名会所打工,熬了三年还清生病欠债。拜H大厨为师,大厨为了磨炼他的性子,一年后才让他掌勺。他还拜过香港的一位食神为师……后来,他从会所出来,和师兄开过4家餐馆,不幸都关门大吉。他卖房卖车,几乎一无所有。现在房子也是租的。最近,他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打算东山再起……
(网络配图)
萧杨自称是杭城餐饮界H大厨的徒弟。
记者向H大厨求证,H大厨说:“他们待过几天,外面都说是徒弟,那我的徒弟不是都多出来了?没有这回事!”
而萧杨则坚称:H大厨是磕过头的师傅,“我拜师应该是2006年的样子,非常正式的,我师傅很多,唯一一个按传统方式拜师的,只有这一个。要磕头的。拜师那天,正好是谢霆锋来杭州演出的日子……”
这次30名厨师的求职,并不包括萧杨自己。
“他们来找我的理由很简单,厨师都是一个抱团的群体……这几天来,这些人大多都安排妥善了。我安排的基本上都是小企业,正在创业阶段,需要技术人才。万达广场、水晶城、地铁东城广场都有。月薪1万5左右。都是跟随我很多年的徒弟。他们都还满意的。”萧杨说。
都市快报记者 戴维 编辑 朱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