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正文
茂名女公务员辞职报告公务员辞职报告交给谁?

时间:2023-02-23 04:54:44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原标题:深度好文 | 选择体制内还是体制外?——32岁辞职女公务员心路分享

提笔之前,我犹豫了两天。按照常规惯例,这类文章通常由那些体制内辞职出来已经有一定时间、取得一定“世俗意义”成就的人来写更合适,比如那些从高院辞职出来走向成功律师的精英们,而我才刚辞职一年多。但是,身边知道我辞职的朋友中,有很多人也动了从体制内辞职的念想,并为此和我交流多次,受时间和网络沟通的影响,无法把个人的价值观和作出选择的背后考虑阐述详尽。我想,无论是从事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工作,人们终极追求的是内心的一种幸福感,并不一定是外表看起来的财富和权力。而幸福的模样有很多种,如果能让身边的朋友们对追求幸福有更好的理解和考虑,对我而言,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因此,便写下此文,给想转型的朋友们一个参考,也给即将毕业择业的学弟学妹们一个参考。

总价值观

在我看来,体制内外没有高下之分,各有各的好,一切看自己的性格喜好、价值观、以及更擅长做哪个工作——换言之,做哪个工作更能让自己有幸福感。

送大家一句我很喜欢的话:我们所住的房子里,要有一扇俯视墓地的窗户,那会让一个人的头脑清醒,并且让生命中的优先顺序得以平衡。

既然生命只有一次,在有能力选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听从自己的内心,以免临终的时候留下遗憾。我就是这样想的,哪怕我离开体制后,能力不济导致我收入还不如在体制内,那至少我试过了,我没有遗憾。毕竟去试,就有50%成功的可能性,不去试,就100%失败。相信大家都看过那篇Facebook上的文章《一名护士告诉你:临终病人最后悔的五件事》,排在第一位的是:

我希望当初我有勇气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别人希望我过的生活。——这是所有后悔的事中最常听到的。心理学上有个理论,较之那些我们做过的事,人们后悔的往往是那些没做的事。所以当人们在生命尽头往回看时,往往会发现有好多梦想应该实现,却没有实现。

排在第五位的是:我希望当初我能让自己活得开心点。

综上,作为占据我们生命中大部分时间的工作,我希望它不仅仅只是你谋生的工具,而是能真正让你感到幸福快乐。

自我介绍

我本科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毕业于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从小性格比较开朗外向,从小学到大学到研究生,基本上一直担任班长、宣传委员之类,并且频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2007年本科毕业后在一家企业的国际市场部工作。2009年考入了湖南省人社厅(当时还叫省劳动保障厅),期间在湖南大学拿到了MBA的学历学位。2017年底提出了辞职,2018年3月办结手续,以32岁的“高龄”离开了省人社厅,加入了律师事务所(当时儿子两岁半),人事处的领导说我是第一个辞职的(再往前就是80年代有一批按当时政策停薪留职的,再无其他。备注:现在公务员已经没有停薪留职政策了,只有高校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三年内保留人事关系离岗创业的机会,详见《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辞职动机分类

根据平时和大家的聊天,我总结出来大家的辞职动机主要有以下四种:“收入水平、晋升空间、性格爱好(理想抱负)、解决异地。”比如我自己辞职的主要原因就是性格爱好(理想抱负),次要原因是收入水平和晋升空间。有人可能会问,如果是因为性格爱好(理想抱负),为何当初你又要报考公务员呢?其实人对自己的了解也是逐步深入的,我在毕业的时候并不确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适合什么,工作以后慢慢才找准自己的内心。这或许也是“三十而立”的古话由来吧。所以我也真心希望即将毕业择业的学弟学妹们,在大学期间就要多思考未来的职业方向,多参与社会实践,比如学法律的同学,政法系统、律所、公司都去实习一下,分别感受下不同的氛围,看看自己更喜欢哪个环境。我们当初就是完全没有任何职业规划,懵懵懂懂就把工作找了。下面就分别从“收入水平、晋升空间、性格爱好(理想抱负)、解决异地”这四种动机将体制内外逐一进行比较——

收入水平

体制内

1、工资收入

我自己是在省直公务员单位,在我走之前正科级的月工资为税前将近6000,扣完五险一金个税,到手将近5000。而根据省人社厅和省统计局联合发布的数据,湖南省2017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约5500元。再往前回顾,我刚考进去的那年是2009年,月工资1800元,一年后转正2100元。我又查了一下2009年的统计数据——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2274元。所以我们省直公务员的工资基本上是常年在全省平均线左右。市区公务员的工资比省直要高,有句著名的话叫“省不如市、市不如区、区不如街道。”但是我当年报考公务员的时候并不知道这句名人名言,否则可能会报考长沙市公务员。

2、房子

曾经号称公务员最大福利的房子,在我9年的公务员生涯中一套也没赶上。我是2009年考进去的,而厅里的团购房是2006年结束的,华盛省直公务员小区团购是2008年结束的。长沙市的公务员小区八方小区就要晚一点,当初跟我同年报考公务员的同学,有人考了长沙市公务员,就赶上了八方小区,并且八方小区的配套学校也很好。后来的德润小区,我所在的中心没有入围资格,并且也听说德润的房子质量一般,我们厅有人都主动放弃了购房资格。现在因为政策的原因,可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很难再出现公务员小区。但是有些单位可能还可以团购房子。如果是准备报考公务员的同学,可以先提前打听一下所要报考的单位房子的情况。

体制外

体制外的收入水平,那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没有任何确定性,一切取决于市场、取决于你的能力。

首先看下【公务员PK社会平均者,公务员收入胜出】——曾经给我们上MBA战略管理课的老师说,公务员的人均工资和体制外的人均收入相比较低,但是退休后的工资比体制外拿社保退休待遇的人均要高,两头相抵,最终体制内外人均维持差不多的水平。但是他说这番话的时候是2013年,那时候还没有实行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从2014年10月开始,所有的公务员全部都要缴纳养老保险了,不再是以前拿退休工资的时代了。预计今后公务员的社保退休待遇和企业职工社保退休待遇差不多(当然前提是缴费水平一致,很多企业不按员工的真实工资缴费,而公务员是完全按应发工资缴费的,这一点公务员还是占优势)。

再看下【公务员PK社会优秀者,社会优秀者收入胜出】——刚毕业就考上公务员的同学往往社会地位比刚毕业进入企业的同学更高,因为名声好听,但是随着时间流逝,那些在企业奋斗的同学们当中的优秀者逐渐成为了中层管理者甚至高管,收入也显著增加,而公务员同学却基本上是原地踏步,或者只是稍微好了一点点,即使是职位职级提拔了,由于公务员级别工资相差很小(正处级和正科级只相差1000多元),收入也不会有大的变化。举个例子:我一个西政的师兄毕业后去深圳做律师,他的西政同学在深圳做公务员,工资是每月两万左右,而做律师因为刚起步工资并不算高。几年后,公务员的那位同学工资还是两万,律师师兄的收入却已经是年薪百万了(在香港工作)。当然这位师兄也是同龄人中非常优秀的佼佼者。

总结

如果是因为收入水平想辞职,先自我评估一下个人的能力是否在众生的平均线之上,毕竟如果只是平均水平,那么体制内的稳定收入更具优越性。如果对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那么也要做好出来以后收入不确定的心理准备,能够承受得起最坏情况下的心理压力。比如出来以后创业的,前期肯定只有投入没有收获,还要承受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出来做律师的,前期收入也并不高,我是完全把自己当作应届毕业生看待,以归零的心态出来的。

小插曲

一个小插曲:记得2011年我去读MBA(以我当时月工资2100元的收入,学费都算是一笔巨款了),当时竞选完班干部后,我有幸是全班票数最高的,另外两个男生票数分别是第二第三,老师让我们三个一起商量谁做班长,谁做副班长。他们二位和我年龄相仿,一位是家族企业老板,一位是边自己创业、边在企业做高管,三人拎着很重的教材,相约去吃饭,走出学院大门,他们很绅士很自然地问我车停在哪儿?说帮我把书送到车上。我说我没车。他们马上说那坐他们的车过去。他们两人的车一个是宝马一个是迈腾。哎!幸亏我是女的,如果我是个男的,当时岂不是要囧死。所以跟优秀的同龄人相比,公务员的经济状况确实是拖后腿的,但是他们也承受着比公务员大很多倍的压力。

晋升空间

体制内

由于编制紧张,如今省级公务员单位要提拔副处级干部,竞争是非常非常激烈的。副处级和正科级虽然只相差一级,但那很可能是你倾尽一辈子的职业生涯都达不到的高度,只能寄希望于熬到退休前一年拿个同情分评个副调研员。我们单位就有好多勤勤恳恳工作了三十年,已经五十多岁的人还是正科级。毕竟除了勤恳工作的能力,还需要具备其他的很多能力。大家都懂,此处不再展开。

体制外

个人觉得,私企的晋升取决于大老板对你的看法以及大老板的个人风格。我见过昨天还在云端的人,今天因为一件事得罪了大老板,就让走人的;也见过一直跟随大老板多年,甚至成为合作伙伴的。所以如果不是自己单干,要投奔、跟随别人干,那么你所投奔追随的那个大老板很重要。他的品德、格局、气魄决定了你今后的空间。

自由职业者和创业者就无所谓晋升了,一切价值交由市场来评判。

【总结】体制内外的晋升都不是那么容易,各有各的门道和规律。但不管在哪儿,跟对人很重要。所谓将才,就要善于“识帅用士”。找到欣赏你的那个具备大格局的帅。如果你是不想受到别人管束、只想自己做主的个性,而且能力突出,又想离开体制,那么可以考虑自由职业者和创业者。

性格爱好(理想抱负)

体制内

如果你有治国平天下之抱负,又能晋升顺利,我真心希望你能留在体制内。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比如《人民的名义》中的李达康,这样的领导也是我的偶像。

或者如果你是一个非常重视稳定的生活的人,至于具体什么工作无所谓,那么体制内也非常适合你。比如我体制内的闺蜜,她就喜欢每天按时上下班,只要事情不要太多太烦杂,就每天很开心。我觉得这样也挺好。毕竟不管我们选择什么工作,最终是为了自己内心的幸福感。

还有,如果你总是习惯于别人给你安排工作任务,按部就班去高质量完成,那可能体制内更适合你。因为体制外需要更多的自我驱动、自主自发性,需要你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体制外

每个行业的从业者都有他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理想抱负。我一直以来就想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专家型人物。而且本科四年的法学专业学习,让我对法律有发自内心的信仰和热爱。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必备要素。

另外我的个性比较向往自主的工作生活,可以自主安排工作时间,不必每天刻板地非要在几点钟到达办公室,而是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安排,为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可以忙到深夜,甚至周末来完成,但我也可以选择早晨睡个懒觉(要开庭除外)。每年想休假的时候就可以自己给自己放假,随便多少天(独立律师都是这样的,但是授薪律师就不行哈)。

我还认识一位现在是公务员的朋友,她也想换工作,但不同的是,她是因为非常热爱法律,想从现在的单位考到基层法院去,要知道她现在的单位非常非常好,是别人梦寐以求想考入的,但她不在乎。而且她都不是学法律出身,为此她甚至想去考法律硕士,这样才符合法院招考法官的报名条件。她也不在乎基层法院的辛苦和一般般的收入。她考法考、法硕,做这么多的努力,图的就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想抱负。

总结

在我离开之前,厅里一位分管人事的副厅长对我说,有些人的闯劲是埋在骨子里的,这是天生的。她自己就喜欢每天重复的、按部就班的生活,觉得这样很好,不喜欢出去闯。

所以你应该看看自己的骨子里流淌的是闯天下的血液,还是安稳的血液。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感觉最舒适的工作生活方式,并且为了自己心中所追寻的理想抱负而努力,这样我们的心中就会被幸福所充实。

解决异地

体制内

想要调动是非常、非常、非常困难的,所以通常只能选择考选调。从体制内再考到体制内。

体制外

说走咱就走啊,风风火火闯九州啊。

总结

如果长期异地,又考了几次选调都没考上的,建议还是果断辞职吧。毕竟职业可以换,但老公/老婆不能随便换,何况有了孩子以后,长期异地会造成孩子实质上的单亲环境,对成长不利。我有一位西政的师弟,曾经是江西省宜春市政府办秘书,也是因为异地问题,毅然辞职来了人生地不熟的长沙,如今是天地人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还作为发言人参加长沙市律协90后优秀青年律师论坛。

几个小TIPS

关于社保的衔接问题

大家大可以放心,从体制内辞职出来,是可以与企业职保衔接的。具体政策请查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职业年金转移接续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规〔2017〕1号)

提早做好职业规划

建议在校即将毕业择业的学弟学妹们提早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利用大二大三多去实习,直接经验永远比间接经验更好。听别人说,不如自己去经历。举个例子:为什么我当初毕业没有从事律师?因为我读大学的时候,有两个律师跟我说女孩子不适合做律师。一个人是我大二在法院实习的时候遇到的律师,他说女律师性格都很灭绝师太,另一个人是我表哥,他是英国留学回来的博士,在全国排名前十的北京大律所从事涉外律师,他说他们律所的女律师都忙得没时间结婚,唯一一个结婚的是已经做到合伙人级别了,但她也一直没空生孩子。他说他们有时候忙起来连续几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就因为他们两个人的这番话,让当初懵懂的我直接PASS了律师这个职业。但其实适合与否,还需要你自己去亲身经历才会知道。

如果不清楚自己想从事什么职业的,建议可以看一下美国作家芭芭拉写的《活在当下》,其中有一篇是关于如何找到自己真正的天职,文中描述了一种当人遇到自己真正天职时候的忘我状态(你会完全忘记时间,全身心投入工作,并且高度兴奋、享受、愉悦、充满激情),你可以好好回忆下自己一生当中有哪些时刻出现过这种状态,从而找到内心真正所向。另外还有一本书推荐给大家,叫做《盖洛普优势识别器2.0》,书后面有一个密码,你可以凭这个密码去它的网站做测试,然后测出你的主要性格要素,并且给你提供行动指南。我当时是看网易公开课中的TED演讲,里面有一个人描述了他在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时心情非常郁闷,最后终于找到了测试方法。

这里还有一个职业测试的链接,是我MBA的同学发给我的,我们测过以后都觉得评价比较准确客观,大家也可以测测:

关于辞职的时间点

如果是女孩子,确实要考虑怀孕生孩子的因素,因为只有体制内才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发放产假的工资,企业一般都是会有所保留的,所以建议生完孩子后再做考虑。如果是男孩子,就没有限制,考虑清楚了就早点行动。

如何选择离开体制后的职业

建议大家对自己做一个SWOT分析,结合自己目前所拥有的体制内的工作经验、专业所长、兴趣爱好、人脉资源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毕竟我们喜欢的事情可能有很多,但既喜欢又擅长,还能结合以往经历和人脉资源的事情并不多。比如我选择做律师主要是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1、内心喜欢。

2、本科是学法律出身,而且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在全国也享有较高声誉,法律界校友众多,光是湖南校友的微信群就有好几个,人数达千余人。我先生也是西南政法大学毕业的律师,他的从业经验能够给我许多帮助。我还有很多要好的同学朋友都是从事法律行业,互相之间可以探讨交流。(PS:曾有很多人一听说我先生是律师,就感到很不理解,认为我们家庭原来的组合一个是律师一个是公务员,进可攻退可守,更能抵御风险,没必要两个人都做律师。但是我个人觉得,婚姻是两个价值观相近的人互相成就彼此,而不是为了整个家庭就牺牲其中某一个人的梦想。话说我先生自己也是检察院辞职出来做律师的,他也非常支持我辞职)

3、研究生读的是MBA,具备一定的商业思维和管理思维,MBA同学当中也有不少人具有法律需求,可以资源互补。

4、省人社厅的工作经历对做政府法律顾问、行政复议和诉讼、劳动争议等案件有帮助。

5、律师是一门需要实践经验,且需要具备商务谈判、法务写作、辩论等综合能力的职业,年龄与阅历的增长会更有利于执业,因此32岁入行也不晚,不用担心与年轻人竞争。我们律所都有好几个从法院、城管局、监狱系统辞职的律师了。我还认识一位贵州省人社厅的前同行,他是36岁辞职出来做律师的,现在也做得挺好。

最后,祝愿所有朋友,无论在体制内外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幸福满满!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王丽莎,女,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本科,湖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曾任职于省人社厅,现为湖南森力律师事务所管委会成员。擅长领域:民商事、行政复议及诉讼、劳动争议。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