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娃保卫战(原创,严禁抄袭,侵权必究)
到了大四,年龄与心智同步成熟的大学生,开始摆脱大一到大三的“咸鱼”状态,想在最后一年奋发图强,争取毕业前后顺利签下一份“就业协议”,实现“毕业即就业”的无缝式对接。
殊不知,就业协议也不能乱签订,一旦签错会给自己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
在此,提醒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一定要格外重视“三方协议”,千万别轻易“下结论”。
大学生毕业后不要乱签“三方协议”,以免自找麻烦
大四的下半学期,大学生不仅要准备毕业论文、毕业答辩,还要投递简历、参加面试、准备考研等。
这个时期,学校会给每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发放一份“三方协议”。大学生找到工作后,会与用人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并将其中一联交给学校。
“三方协议”可以保障大学生的权益,比如档案、户籍等,直到大学生正式到用人单位入职,才会失效。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用人单位反悔的情况,让大学生毕业后即可顺利就业。
学校则会根据“三方协议”统计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并由此计算出当年的就业率。
但是,“三方协议”不仅对用人单位产生效力,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还会给大学生“挖坑”,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大学生签订“三方协议”时要清楚其作用和影响,千万不要稀里糊涂“坑”了自己。
大学生与企业签订“三方协议”,会产生哪些影响?
虽然“三方协议”属于临时性的书面约定,却对三方都会产生法律效力。大学生一定要先了解协议内容,明确协议对自己的约束力,再决定是否签订,以免自找麻烦。
企业违约,负有相应的赔偿责任
用人企业与大学生签订了“三方协议”后,相当于给了大学生一颗“定心丸”。只要大学生如期到用人企业报到,企业就要接收,并给大学生安排工作。
若是用人企业有违约行为,负有赔偿责任,大学生有权向用人企业提出赔偿。
学生违约,需要支付相关违约金
若是大学生未按协议约定日期到用人企业报到,或不愿意去用人企业上班,也会视为违约,大学生同样要向企业支付一定金额的违约金。
签订合同,大学生不再是应届生
一些大学生签“三方协议”的同时,还会签劳动合同。正是劳动合同的签订,使大学生不再是应届生的身份。
在今后找工作和缴纳社保时,大学生就成了往届生,不再享有相应的福利政策。
不敢违约,错失更多的就业机会
若是大学生签了“三方协议”,又有了更为心动的就业机会,却支付不起违约金,只能选择放弃,毕业后直接去签订“三方协议”的企业入职。
签订“三方协议”前,大学生就要考虑清楚。如果大学生的自身实力够强,完全没有必要急于签订“三方协议”。
应多投递几份简历,为自己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毕竟,签了“三方协议”,大学生想毁约就难了。
签订三方协议时,大学生要注意避开哪些陷阱?
很多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容易被不良企业蒙骗,从而签订不合理的协议内容。大学生要认真查看协议内容,以免掉入企业设置的招聘陷阱之中。
企业名称是否与所盖公章保持一致
有的用人企业填写的企业名称与所盖公章上的名称并不一致,一旦发生权益纠纷,大学生会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
大学生正式与企业签订“三方协议”时,应认真核对企业名称,确保与公章上的单位名称一致,避免受到不良企业的欺骗。
约定内容要黑纸白字填写到协议上
大学生与用人企业约定好的薪酬、待遇、工作岗位等相关内容,一定要黑纸白字写到“三方协议”上,经过核对无误后,才能签上自己的姓名,并按上手印。
签订“三方协议”时,大学生要注意这两个方面的细节,避免被一些企业哄骗,可能会给后续的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结束语:
虽然一些学校将“三方协议”与大学生拿毕业证相挂钩,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为学校做宣传,但“三方协议”的好处依然不可忽视。
一旦大学生面临被裁员的局面,却不想离职,“三方协议”就成了大学生维权的“最有力证明”。
感谢阅读!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