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会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首次高级社会工作师评审工作。上月底,北京首批高级社工师名单揭晓,13名社会工作者位列其中。他们当中,既有来自社会组织的专业社工,也有社区工作者、社会福利机构工作人员等。即日起,为民哥推出专栏《高级社工师风采》,一起走进TA们的专业故事……
谢敏丽:医务社工、跨学科心身医学联合会诊、行业标准建立
她是常年奋战一线的医务社工,8年完成了100多个个案、多次小组及社区活动;她是传道授业的实习督导,为社工专业大学生、研究生解惑,为医疗机构提供培训和指导;她依托工作平台,一直致力于推动社工行业标准的建立。
32岁的谢敏丽现任北京水滴汇聚公益基金会社工督导。自大学毕业起,她便一直从事于医疗卫生社会工作,迄今已11年。她擅长为脑血病患者、身心障碍患者等进行心理评估和临床干预治疗,在跨学科团队中扮演好医务社工的角色。
日前,北京市公布的首批高级社工师名单,谢敏丽名列其中。
专业助人,8年完成100多个个案
基于学校的实践合作平台,2010年,谢敏丽从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后,成为北京市丰台区铁营医院一名社会工作者,她也是该院首名全职的专业医务社工。
“高中时我就对医疗领域很好奇,大学四年随着对专业的深入了解,对这个行业也更加憧憬。”谢敏丽介绍,社会工作起源于“友善访问员”对贫困群体的救助与生活方式的指导,医务社会工作也是起源于慈善救助,资源链接与整合是医务社工非常重要的角色,挑战很大。同时,医务社工专业门槛高,需要基础医学知识、心理学、社会学等丰富的知识储备。
开始几年,她主要针对中老年患者开展临床社会工作服务,负责开拓医院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参与跨学科心身医学联合会诊等。
2014年,为了在专业道路上走得更远,谢敏丽回到校园,在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攻读MSW(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期间,她还获得了第四届林护杰出社会工作学生奖。
两年后,她又回到了之前任职的医院,并开始组建医院社工部,担任负责人。谢敏丽说,在医院工作的8年里,她先后负责了100多个个案、多次小组和社区活动。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医院神经内科一名85岁高龄患者Q奶奶的经历。
多病缠身的Q奶奶有一个抱养且患有智力障碍的儿子。因无力再照顾儿子,Q奶奶甚至想与儿子一起结束生命。
3年多里,谢敏丽想方设法让Q奶奶重拾生活的信心,正确地面对死亡:她带Q奶奶参加集体互动游戏;帮助Q奶奶与同龄病友建立知心关系;她为Q奶奶提供情绪安抚、协调照护资源;她在病房给Q奶奶儿子补办生日会,为Q奶奶与儿子提供告别机会。最终,Q奶奶在医院平静离世。
“生命末期,Q奶奶已经不记得我是谁,但我一直记得她的生命故事,也让我不断思考生命如何延续、人的情感如何延续。”谢敏丽说。
尽己之力,推动社工行业标准建立
谢敏丽介绍,医务社工所服务的群体,大多正经历着疾病、死亡、孤独、意外、关系冲突等多重苦难。
“我们从这些苦难中,发现哪怕一点点能量,植入到服务对象的生命中,也能从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随着医务社工一线经验的积累,2017年起,谢敏丽开始开展高校督导与实习带教工作。先后为北京师范大学16名社工硕士提供实习督导,为8家医疗机构、高校提供75个小时、230人次的社会工作培训与指导。
谢敏丽还致力于推动社工行业标准建立,依托工作单位平台,她编写了《老年健康社会工作服务手册》《老年社会工作实务》系列课程之《慢性疾病伴发抑郁情绪的身心灵小组辅导》、医务社工初级培训课程之《医务社会工作内涵、角色与领域》《医务个案工作通用流程》等。
2018年入职北京水滴汇聚公益基金会后,谢敏丽带着6名社工推动4家医院医务社工服务的落地实施,并着手编写《水滴医务社工督导指引》。目前,她还正参与编写中国医务社工行业发展蓝皮书(2020)之医疗救助社会服务实践探索。
“医务社工是助人,也是助己。”谢敏丽认为,11年的社会工作服务经验,让她也学到了很多:从一些罹患老年病的年轻患者身上,她学到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临终患者的“话疗”,促使她不断探寻生命的意义;看到病房里子女对老人的悉心照顾,她会想到自己,总觉得还能对父母做得更好……
“未来,我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继续探索一线城市的社工服务需求、社工服务行业的标准化研究等,力所能及地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谢敏丽说。
编辑:尹利 曾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