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正文
火锅店简单的辞职报告—火锅店辞职报告50字?

时间:2023-03-03 14:06:25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今日迎来股价暴跌,截至19日收盘,报收12.1港元/股,跌幅近15%,市值跌掉20亿人民币。

2020年大消费行业股价年涨幅TOP10企业里,呷哺呷哺以82.97%的涨幅位列其中。疫情过后,公司涨幅更加明显,今年2月达到最高点27.15港元/股。

这家餐饮巨头怎么了?

股价突跌,或许得追踪到2日前,公司旗下湊湊CEO张振纬正式宣布离职。按公司公告,其离任是“个人原因”,接下来,湊湊业务的汇报直接转到集团董事长贺光启手上,直至新CEO上任。

高盛近日发布的报告中,特别提到,投资者需要注意湊湊CEO离职的相关风险,因为尚未提供更换职位的时间表。

“狠人”二次创业

张振纬何人?

多方资料显示,60后张振纬是中国台湾人,2007年跟随台湾餐饮公司到了哈尔滨,之后辗转各地,任职过多家连锁餐厅的高管,在餐饮行业打拼已有十多年,2014年进入呷哺呷哺,接下打造新品牌的任务。

彼时,呷哺呷哺走的是一人式小火锅的平价路线,直到2017年的人均消费还不到50元。火锅行业竞争激烈,许多火锅品牌靠着产品、服务和口味出圈,爱吃呷哺呷哺的年轻用户,必然会因年龄增长产生新的需求,必须要有新品牌补位中高端。

但餐饮企业打造副牌,并不容易,若定位不清晰,就会陷入同室操戈。张振纬视湊湊为二次创业,投注全力,事事要求完备,甚至得了个“独裁”的称号。

一个细节是,开进购物中心的火锅店,因消防要求通常采用电磁炉,但张振纬坚持湊湊必须用明火,“今天我想要这个地方,就一定是这个地方,至于消防怎么达标,明火怎么申请,那是你要克服的事情。”

湊湊从内部孵化到首店开业,筹备花了将近3年,以至于有人同贺光启调侃,这是“生了个哪吒”。但随后几年,湊湊扩张凶猛,宛如坐上了过山车。

2017年,是湊湊大规模启动的头一年,全国开出19家店,因资本投入处于亏损期。但到了2018年1月,湊湊就总体实现损益平衡。张振纬曾透露,因为品牌自带人流,不走高租金模式,租金占收入的比重远低于行业水平,是利润率高的重要原因。

张振纬是位“狠人”。在高盛的研报中,对其的表述是“执行力强劲”。他本人则强调,所有管理动作、管理职能,到最后都必须反映到业绩上。

体现在用人上,湊湊创业初期,他曾一口气换了5任运营总监,认为对任务的要求,完成度应该是180%甚至200%。

体现在战略决策上,一旦模式跑通,他愿意油门踩到底。按传统的餐饮运营思维,会先在一个地方做好,再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复制发展,而张振纬选择了并线进行。最开始,团队仅有几人时,就开启北上深三地同时创业,只用4年时间,湊湊开出140家门店,相当于每11天就开一家新店,速度相当惊人。

“刚做餐饮创业时,因为是市场上的后进者,如果没有庞大的组织、很好的品牌、很好的资源,再怎么努力,也只能做到别人的70%、80%,优秀的话可以做到90%,但是永远突破不了餐饮业的固化思维。”张振纬说。

张振纬常谈要爱惜人才、注重人才,他本人也有傲气,与贺光启的第一次见面,曾因对方临时有事调整时间而决定取消,自信若想要自己出山,得八抬大轿才能请动,“前期对人才不够重视,后面也不会给我太多发挥的空间。”

这或许也是他选择离开的原因。

翻阅呷哺呷哺的年报,企业高管名单里,甚至找不到张振纬的名字。外界猜测,对这位在呷哺呷哺6年多、立下汗马功劳的职业经理人,内部激励有限,可能是其出走的重要原因,不过,在电话会议中,贺光启否认了这一说法。

呷哺呷哺2020年中期报告

市场传闻,张自今年1月便提交辞呈,贺光启多次挽留,更曾亲赴上海面谈。离职后的张振纬已拿到亿元级天使融资,再次创业,新项目很可能还是火锅。

被捆住的湊湊

很大程度上,呷哺呷哺的股价能强劲增长,多亏了湊湊这条“第二曲线”。

对标同样中高端定位的海底捞,湊湊的单店盈利能力不容小觑。其单店规模(面积约600-800平方米)小于海底捞(800-1500平方米),单店投资(500-700万元)比海底捞(800-1000万元)更省,同时人均消费还更高。

来源:官方微博

按2020年财报数据,湊湊客单价为126.6元,是呷哺呷哺的两倍,高于海底捞的110.1元。

短短4年间,湊湊占集团收入的比重持续上升,2016年的初创期贡献不到1%,到2020年占比升至31%。

因疫情承压的2020年,在呷哺呷哺的衬托下,湊湊表现格外亮眼。140家门店贡献约17亿元营收,与呷哺呷哺1061家门店贡献67%的收入,形成对照,经营利润指标上,两者的差距也在缩小。

餐饮界最看重的翻台率,过去3年,呷哺呷哺餐厅持续走低至2020年的2.3次,约为海底捞的一半,湊湊的这一指标在2020年有所下降,为2.5次,但仍高于呷哺呷哺。

相较呷哺呷哺的快餐式小火锅,湊湊定位休闲正餐,运营逻辑完全不同,前者虽有较强的快速扩张能力,但客单价较低,目标人群的价格敏感度高,低价策略的优势逐渐减弱。很大程度上,呷哺呷哺的未来,系在湊湊手里。

对一手打造的湊湊,张振纬有过上市的野心,2018年接受采访时,他希望独立运营的湊湊可以单独上市,过了一年,说法变得保守,“到一个阶段后,会基于股东、管理层、市场需求等来综合考虑”。再到2020年,上市不再是张振纬提及的关键词。

2016年,湊湊刚起步,张振纬畅想能带着湊湊团队回到中国台湾,并到中国香港及东南亚,凭着中华文化及独到特色“落地生根”。现在看来,这已是个无法实现的梦想。

“财报故事”系列之五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