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五年,从医十年,两次选择,一段人生。
「祝你享受自己的普通,也喜欢自己的较劲。」
我本科就读于位列全国前五的医学院校,读书期间学习成绩中上,但还是差了一点,没能搭上保研的线。
大五那年在同学的督促下加入了考研大军,笔试成绩过了母校的面试分数线,但最后面试被刷下来,虽有差一点的学校愿意接收,但因为想早点賺钱还是放弃了读研,本科毕业后便加入了社畜行列。
放弃第 1 份 offer:离乡
找工作过程一波三折,刚开始家里人希望我不要离家太远,这样我在身边有事情能照应一下,劝我回到位于广东偏远山区的县城人民医院工作。
事实当时自己也被说动了,毕业前便回到家乡参加了笔试面试并顺利拿到了县人民医院的 offer,结束后回到大城市的学校准备毕业事宜。
置身于繁华世界中,看到自己的同学有的继续深造、有的出国、有的准备 USMLE、有的准备 LMCHK,一想到自己可能要在那个小县城度过一辈子,一眼看到头,每天七大姑八大姨、家长里短的,便觉得自己的人生不该这样平淡。
是不是应该努力一把,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最终我以赔偿 5000 大洋的代价从县人民医院人事科拿回了自己的三方协议,逃离了家乡那个既充满人情味也充满市侩气息的县城。
规培后正式工作:不甘
毁约后我参加了某市统招的预留编制的规培考试,经过笔试、结构化面试、体检,整个过程很顺利,我拿到了第二份 offer。
2011 年 8 月我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内科规培。
我规培的医院是我母校的附属医院,母校附属医院综合实力在全国前十以内,因此诊疗及规培也是比较规范的。
通过三年的规培,我的临床及理论知识均得到了量和质的提升。
从刚开始的懵懵懂懂、战战兢兢到应对自如,经历过暴跳如雷的上级,也遇到友善可亲的师长,过程中也无数次想要转行,跌跌撞撞,最终还是顺利完成了内科规范化培训。
规培结束后我面临了第二工作单位的选择,我们是由某市统一聘用的,规培结束后可选择的医院很多,传统医院是有编制的,但可供选择的科室不多;新开张的医院均为去编制医院,选择科室也多一些。
自己的心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自知学历还是自己最大的一个瓶颈,希望自己能再回学校读读书,或者到境外的学校提升一下自己。
所以便选择了由香港人管理的一家医院,希望可以顺便找一个香港的导师,然后去香港读书。
这算是自己第一家正式的单位,如初恋般,痛苦并甜蜜着。
我遇到了人生的导师,他们无论在专业还是生活上都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让我迅速地成长,在那里我度过了到目前为止临床职业生涯中最开心也最累的时刻。
其实无论环境怎么样,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开心及压抑。
工作了三四年,一是有是职业的疲倦,再加上大学时的好朋友通过了香港的执业医师考试,她无数次和我描述那边的蓝天白云、新鲜的空气,还有诱人的薪水。
虽然我当时的薪水也不算低,但还是决定试试。
准备LMCHK:打击
我从 2016 年便开始准备传说中全球最难的医学考试,刚开始自认为理论知识尚扎实,裸考了两次,均以失败告终。
我认识到没有哪个成功可以随随便便得到,传说中最难的考试总不是空穴来风,决定想再次考试时,便下了狠功夫,中间还因为想全心全意备考,离职了半年。
离职过程中我进行了第三次考试,比前两次有进步,但依然 failed,而且离职后压力更大,便再次回到原来的单位,边工作边备考。
时间来到了 2019 年,那是我第四次参加香港执业医师理论考试,这次我用了整整 9 个月备考。
备考的大半年里我断绝了一切社交,每天早上 7 点出门上班,地铁上 1 个小时看书,下班就去医院的图书馆看书,到晚上 9:30 坐地铁回家。
备考过程中经历了无数个失眠的夜晚,也曾无数次想要放弃,恰巧注意到了某事业单位招聘编制内科医生,便同时报名参加了公开编制考试,最终也没有放弃香港执业。
选择事业编:安定
很幸运,2019 年中下旬我同时通过了事业编的笔试、面试,还有香港执业医师的 part1(理论考试)。
当时香港形势不大乐观,也因为没尝试过体制内的生活,想着即使进了体制,只要我不愿放弃,依然还可以继续参加香港考试,犹豫再三后选择了事业编制。
本来 2019 年年底可以参加 part3(临床技能考试),因自己当时犹犹豫豫的态度,香港考试便中断了。
接下来的事情,估计大家都可以预料到了,在我入职事业编制 1 月后,即 2020 年 1 月份,新冠疫情爆发了。
香港和大陆的关口封闭,2 年过去,通关日期遥遥无期。
当时最后选择入体制内工作,也只是打算过渡一下,一般事业单位工作不像临床那么繁忙,想着先喘口气放松半年再继续奋斗。
人算不如天算,随着疫情的到来,这个计划不得不暂时搁浅了,这也就成了自己一个挥之不去的心结。
经过 2 年,我体验了体制内的人生百态,从一开始的极度不适应,到慢慢的接受,现在每天修心养性,也逐渐变得无欲无求。
随着年龄增长,精力体力也大不如从前了,也没了年轻时代那股折腾劲,重新开始需要极大的勇气及强大的体力支持,曾经的梦想也渐渐远去了。
现在生活也算安稳,开始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去运动,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有得有失吧。
只是目前基本远离了临床,相对扎实的理论知识也慢慢的遗忘了,只剩下时不时会怀念一下临床上那曾让我崩溃不已的夜班,还有病人病情缓解后感激不已的态度那种成就感。
写在最后
经过这十年的折腾,经历了一些事,见过了一些人,得出了一些感悟:
如果你还对放弃自己的专业抱着犹豫不决的心态,那就坚持吧。
夜班可能会猝死,但不上夜班也不代表会一直健康。
我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曾经在临床,至少每周一次 36 小时不眠不休的 on call。
下夜班事心悸胸闷,还没恢复元气,又要开始下一轮的夜班,每次夜班前一晚极度焦虑无法入睡,阿普唑仑已成为夜班前必服药物。
在无数个值班的深夜里,我也曾在值班房里痛哭,多次说服自己即使收入少一些,也不要选择要上夜班的工作。
经过一番折腾,现在基本远离夜班了,可能是好了伤疤忘了痛,随着时间推移,自己的专业技能逐渐下降,经常懊悔为什么离开专业,反思自己为什么没能在临床的路上走下去。
如果你曾经一直坚持着某个目标,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因路上的一点小诱惑而选择放弃。
从 2016 年开始,我便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香港医生牌照,可中间却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能始终如一的坚持,犹豫不决。
现在因为环境变化及年龄增长,如果再继续坚持,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如果还能忍受,不要因为一个单位内部很复杂而离职。
事实上哪里都很复杂,遇到一个气氛好的科室真的很看运气,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曾经在临床时我也无数次觉得不公平,人与人之间套路为何如此多,离开了原单位后,才发现江湖外有江湖。
人与人之间关系本身就是比较微妙的事情。在临床大部分人的精力都已经被工作消耗得差不多了,所以大家有意见当时就发泄完毕,明箭易挡。
而体制内单位,面对更多的勾心斗角、各种流言蜚语,也一样让人心力交瘁。
对于我这种情商不高,有社交恐惧症的人群来说,能专心的做专业的事情,也是另外一种幸福。
不要放弃学习,如果没有资本,机会送到面前也无法把握。
这个社会本身就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不公平,挑战与机遇是共存的,我们坚持学习,提高自己的学历及掌握各种各样技能,才能对一些不公平的现象 say no。
当你有了足够过硬的本事,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也能有一定的话语权。
如果觉得日子真的很难过,便转移注意力,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
当今现在社会,内卷严重,包括自己在内,身边很多朋友也出现过或轻或重的抑郁。
当觉得自己状态不对时,多出去走走,看看风景,攀过高山,渡过河流,心情总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