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疫情蔓延趋势得到控制,很多企业已经陆续复工,复工之后除了恢复生产和业务运转之外,很多企业也面临着人员结构优化,也就是通过裁员的这种节流方式来获得生存发展空间。
但是员工辞退补偿金发放、计算以及后续的处理一直让企业的头疼的地方,那么今天给大家分享下关于员工辞退补偿金的相关基础内容、计算方法与案例以及相关的会计和税务处理内容,希望帮助大家解决眼前和未来的工作障碍问题。
补偿金和赔偿金可不一样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有什么区别,那么从官方定义来说:
经济补偿金是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时,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金是在劳动合同解除 或终止后,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上的补助,我国法律一般称作“经济补偿”。
赔偿金,是指用人单位或者员工因违反法律规定或者违反合同约定,造成对方经济损失而向对方支付的赔偿。
法定赔偿金的适用情形无需双方事先约定。根据 《劳动合同法》第87条,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按照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具体关于《劳动法》规定的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的支付条件限定原文大家可以自行百度,如果用大白话说呢就是这样:
经济补偿金:公司和员工首先是建立合法合规的劳动关系基础之上发生解约情况,公司在一定的条件下应该支付给员工的补偿。
赔偿金:公司和员工没有建立在合法合规基础上的劳动关系而发生解约,比如不交社保啦、没签劳动合同啦、拖欠工资、人身伤害等情况下,公司应该付给员工的赔偿。
补偿金计算规则
关于计算,大家经常会听到N、N+1、2N等所谓专业的计算术语,但是很多人对这里的“N”并不清楚什么意思,首先给大家普及下法规定义: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Ps.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所谓的“N”就是员工的工作年限,在换算公司应该支付的金额的时候,在公司工作多少年就支付多少个月的工资,也就是“N”=应该支付员工N个的月工资额。
当然,在不同情况下,该不该赔,该赔多少都是有具体情况限定的,我们把基本情况所对应的结果给大家做了一个总结
谁提出解约 | 提出解约归属情况 | 适用的情况或背景 | 赔偿金额 |
企业 | 员工退休或死亡 | 员工开始领养老金或死亡或失踪 | 无 |
企业申请破产 | 被宣告破产、吊销执照等 | N | |
企业主动裁员 | 申请破产、无法支撑运转、客观上无法提供类似工作岗位等 | N+1 | |
提前通知解除关系 | 身体、能力等原因无法胜任岗位工作,包括经培训或调岗后无法满足岗位要求的 | N+1 | |
即时通知解除关系 | 试用期不符合条件以及相关违反公司重大管理制度或者造成重大损失或触犯刑法等 | 0 | |
双方协商解除 | 协商一致均可以 | N或者N+ | |
合同关系到期 | 企业不续订或降低报酬标准 | N | |
员工 | 合同关系到期 | 员工不愿意续订 | 0 |
主动离职 | 适用各种前提条件 | 0 | |
即时通知解除 | 违反劳动法的各种情况:不交社保、没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等 | 2N |
以上呢,就是基本现在遇到的主流情况,当然有的小伙伴会问那公司没有正当理由马上让我滚蛋,这种属于什么呢?
有的小公司可能你没有过失性行为,当时就让你走人,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虽然是属于即时通知解除关系,但是这也违规,需要赔付员工N+1个月的金额。
可能这样描述会有点干瘪瘪,接下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把情况代入就方便理解了,同时也告诉大家怎么计算金额
例:某大型公司中有9名员工,在某个月内公司在处理这几名员工的关系解除工作,情况如下
员工 | 在职时间 | 谁提出解约 | 原因 |
A | 5年6个月 | 公司 | 人员优化,调岗降薪不接受 |
B | 3年2个月 | 公司 | 跟不上公司发展,提前一个月就已书面通知 |
C | 1个月(试用期内) | 公司 | 部门主管认为能力不够 |
D | 9年8个月 | 公司 | 老员工,在家宴请喝酒心梗死亡 |
E | 5年11个月 | 公司 | 合同到期,公司不留 |
F | 8个月(已转正) | 员工 | 公司没有给交社保 |
G | 11个月 | 员工 | 找到更好的工作 |
H | 1年4个月 | 公司 | 子公司新项目终止,被迫停运 |
I | 2年2个月 | 公司 | 被合伙人直接命令不用来了 |
那么针对这类情况,公司专业HR和财务人员进行了以下正确的处理结果统计
员工 | 过去12个月平均月工资 | 赔偿金额 |
A | 13000 | N+1:13000*6+13000=91000 |
B | 9500 | N+1:9500*3.5+9500*1=42750 |
C | 4000 | 0 |
D | 14500 | 0 |
E | 21000 | N:21000*6=126000 |
F | 8500 | 2N:8500*1*2=17000 |
G | 9000 | 0 |
H | 12600 | N+1:12600*1.5+12600=31500 |
I | 11500 | N+1:11500*2.5+11500=40250 |
Ps:看了之后觉得公司要赔偿好多钱,不过这些都是法律法规要求的员工既得利益部分,即便是像上述案例中的“D”,非工作原因死亡,公司不需要给赔偿,家属去闹也是没有用的,如果公司给了一些慰问那就属于人道主义了。
如何对补偿金/赔偿金的进行维权
关于补偿金的计算和情况说明已经给大家做了详细的讲解,那么有的小伙伴可能还会对怎么沟通怎么申请会有些疑问,在这里再直接明了、简单粗暴的给大家讲解下:
首先,当出现这种解约的情况时,我们要判断情况归属(当然合理判断,不要一厢情愿)
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1、 不该赔,那就不再解释了
2、该赔,则进入下一个逻辑选择
公司给不给赔
1、 给赔,并且符合相应的赔偿数字要求,那就不用多说了
2、 不给赔,或者赔的数字太少不符合规定(合理判断)那么就继续进入下一个逻辑选择。
维权选择
1、沟通解决,和公司负责人进行有理有据的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如果公司被打动,那就赔钱。如果沟通解决不了,那么就进行仲裁。
2、直接申请劳动仲裁,需要准备好你要举证的所有材料,劳动合同、相关的工作往来证明(微信聊天、邮件、报销单等)、如果涉及到协商不一致解约或者违法解除(2N哦)等情况,还要准备好相关证据证明材料,剩下的事情到了仲裁这一步会有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只要材料完善的前提下···
接下来交给公正的法律,而且一般劳动纠纷都会秉持员工倾向原则,保障员工利益哦。
补偿金的税务和会计处理
首先在补偿金的金额设定方面,政府还是有很人性化、双向考虑的规定:
1、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2、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也就是前文N≤12)。
这样的一个要求在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讲尽可能地保持平等看待,不让企业剥削员工,也不让员工反向坑企业。
个税处理
那么对于个税处理来说,补偿金是不完全免个税的。
(1)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个税;
(2)超过3倍数额的部分,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单独适用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个税。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
(1)《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同时,第二十一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规定:
“八、关于税前扣除规定与企业实际会计处理之间的协调问题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企业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并实际在财务会计处理上已确认的支出,凡没有超过《企业所得税法》和有关税收法规规定的税前扣除范围和标准的,可按企业实际会计处理确认的支出,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华为集团内部人员调动离职补偿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税总函[2015]299号)规定:企业根据公司财务制度为职工提取离职补偿费,在进行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对当年度“预提费用”科目发生额进行纳税调整,待职工从企业离职并实际领取离职补偿费后,企业可按规定进行税前扣除。
目前,《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有关税收法规并没有对离职补偿金的税前扣除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因此,企业支付的员工离职补偿金不超过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标准的,可按企业实际会计处理确认的支出,至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地方上仍存在争议,有的允许扣除,有的又不允许,建议先咨询当地税务机关,并可以据以上道理争取一下。
会计处理
在最新版本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中,补偿金算职工薪酬里的辞退福利。
借:管理费用—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借: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贷:银行存款
企业应当按照辞退计划条款的规定,合理预计并确认辞退福利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预期在其确认的年度报告期结束后十二个月内完全支付的,应当适用短期薪酬的相关规定;辞退福利预期在年度报告期结束后十二个月内不能完全支付的,企业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计入当期损益的辞退福利金额。
如果小伙伴们有更深度的疑问或者需求可以在下方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