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正文
『党政机关人员辞职报告』党政机关总结 报告

时间:2023-03-31 05:17:43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前言

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们,大多是终生工作的,比如毛泽东、周恩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不忘安排好工作。他们的奉献精神固然值得称赞,但国家领导人事务繁重,以七、八十岁的高龄坚持工作,未免太过辛劳。

后来随着制度的不断合理和完善,现在国务院总理和国家主席连续任职都不能超过两届。这样我们的领导人也可以退休,并且能享受退休后的老年生活了。

但邓小平所在的时代特殊,制度也还并不完善,所以在1980年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他提出了应该建立退休制度。1989年,已经85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主动提出辞职,并向党中央递交了辞职信,信的内容很长,有两句令人记忆犹新:

“我年事已高,想辞去党和军队的所有职务,正式进入退休生活。”

“如果一个国家的命运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声望上,是很不健康的,希望中央也能重视这个问题。”

后来经过党中央开会讨论和商议,同意了邓小平同志辞职退休。也是有了先辈们的摸索和实践,我们党中央的政治制度才逐渐完善起来,并越来越成熟。

邓小平同志的养老生活

邓小平退休后一直住在北京景山后街的米粮库胡同,这里是一处老房子了,但是有小院子,比起新盖的楼房更适合老人居住,天气好的时候搬个躺椅到院子里晒太阳,最舒适不过了。

邓小平退休后有个习惯,每天都要雷打不动地看报纸。毕竟当了多年国家领导人,早就习惯了关心国家大事,即使他退休后不再参与政治,但总是希望当党、国家、人民一切都好。

除了看时事的内容,一些文学性的内容引起了邓小平浓厚的兴趣,他尤其喜欢金庸先生写的武侠小说,成了金庸的书迷。有一次金庸先生到北京,邓小平接见了他,两人就像老朋友一样,聊一聊文学,聊一聊生活。

后来邓小平对文学作品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中外的著名文学都买回家阅读,最常放在手边的就是《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他的女儿邓楠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回忆:

“我父亲长期读书看报,所以养成了一个习惯,在手边会放一本字典,遇到生僻字就会查一查。这个习惯也影响了我,字典是学生时代最多的记忆。”

“此外,我父亲还有一个习惯,就是爱看地图。记忆里每次我们一家外出旅游,新走到一个城市,父亲都会将地图拿出来查找一番。”

邓小平和金庸

八、九十岁的老人了,身体总少不了有些病痛,邓小平也不例外。以前工作忙,没什么时间注意身体状况,退休了,时间充足了,邓小平专门为自己编排了一套锻炼动作,和公园里锻炼身体的大爷大妈没什么不同。人一旦运动起来,整个人看着都很精神。

郭勤英医生长期负责邓小平的身体情况,据她回忆,邓小平退休后,每天早晚都会坚持散步,除非下大雨,不然即使是寒冬腊月,早上两人也会在院子里走几圈。

走几圈后,邓小平就在院子里做健身操,腿部腰部肩部的拉伸运动。有一次邓小平还下了个腰,郭勤英在一边被吓坏了,赶紧上前来询问。邓小平笑眯眯地安慰她说没事,没怎么使劲。

其实在所有陪伴过邓小平的医护人员心里,邓小平是个非常好说话的人,医生给出的建议,邓小平大多会遵从。医护人员们凑在一起总说,邓小平同志人老心不老,每天生活阳光又积极,大家看着也乐呵。

除此之外,邓小平还有一个爱好,打桥牌(一种纸牌游戏)。1922年1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一次“运筹与健康杯”老同志桥牌比赛,邓小平特别高兴,也去参加了。比赛结束,大家还一起拍了照。

邓小平的退休生活非常丰富,他终于能卸下身上的担子,过一过普通人悠闲轻松的生活。

邓小平退休后,变化最大的其实是戒掉了抽烟的习惯。他抽烟的习惯是在战争时期养成了,老一辈人想事情或者提神的时候,总爱点上一根烟。甚至领导人们见了面,也会互相问:“抽上一根?”

所以邓小平烟瘾不小,甚至不少外宾都知道他有吸烟的习惯。

1979年,邓小平访美,和美国总统卡特就抽烟这件事,有一番有趣的交谈。一次交谈中,邓小平突然是问卡特:“卡特同志,不知道美国有没有一条法律,规定会谈中禁止吸烟?”

卡特一听便知道邓小平的用意,他早听说邓小平有抽烟的习惯,于是卡特幽默的回复:“没有,只要我还是总统,就不会通过这样的法律。毕竟在我的家乡,种植着大量的烟草。”

邓小平和卡特

邓小平听了微微一笑,紧接着就从口袋中拿出一盒熊猫牌香烟,抽出一支点上。卡特并不介意邓小平抽烟,还表示欣赏邓小平的坦率。

邓小平退休后,郭勤英医生向他建议:“您年龄也不小了,吸烟终究有害健康,我建议您戒烟,如果将酒一起戒掉就更好了。”所有人都没有想到,邓小平真就听从了郭医生的建议,不仅戒了烟,就连酒都很少喝了。要知道邓小平抽了几十年的烟,要想戒烟是很难的,他这样的毅力也得到了很多人的钦佩。

郭勤英后来感叹:

“我只正式和很首长谈了一次戒烟的事情,他当场就答应了。而且从那以后,他真的一支烟都没有碰,我是真的佩服他。”

“我也见过不少人戒烟,要么就是反复放弃,要么会借助一些外物,比如嗑瓜子、吃糖果等,但首长却从来不会这样,我都佩服的不行。”

为了邓小平能居住得更加舒适,他春夏秋基本都住在北京,有几年的冬天则到南方住些日子,一般都是在上海。1994年春夜,上海市委的领导邀请邓小平到浦东大桥参观,这就是邓小平最后一次公开出现在媒体面前了。

邓小平同志的晚年心愿

邓小平早在给党中央的辞职信中写明:“退休后,不会再接见外宾的来访。并不再参与任何政治活动。”可他依旧关心国家的发展和未来,他晚年一直对一件事念念不忘:香港的回归问题。

他的女儿邓榕在采访中说:“早在1984年中英谈判的时候,父亲便经常在地图上寻找香港的位置。”负责绘制地图的工作人员听说了此事,还专门为邓小平绘制了一份香港的详细地图。

邓小平收到这份特殊的地图十分高兴,比比划划的研究地图上香港新界、香港九龙和其它港岛的位置分布。他自己也曾说过:
希望我能活到1997年,亲眼见到香港回归。到时候到香港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到时候可能年纪大了,不能走路了,但即使坐着轮椅,也要去。

对于香港回归的期盼,邓小平很早就有了,在他还没有退休的时候,就已经多次提到香港回归的问题。1984年,邓小平到深圳视察,他知道这里距离香港非常近。在忙完工作之后,他专门找了一个距离近、视野好的高楼,拿着望远镜眺望。

他的女儿邓楠陪同在一旁,后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颇为感叹:“父亲就拿着望远镜隔海观察香港,海边的风有些凉,但我们待了好一会,一言不发,父亲仅仅是眺望远处,久久不愿离去。”

这一年10月3日,国庆典礼之后,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参加庆典的港澳同胞,他真挚地对大家说:“我希望能在有生之年,亲眼见证香港的回归!”

就在这一年12月29日,中国和英国正式签订《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香港回归近在眼前。邓小又平一次向外界吐露,希望踏上香港土地的意愿,他和撒切尔夫人说:“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如果我还在,希望能到香港走一走。”

邓小平退休后,还专门会见了香港首富李嘉诚先生。其实邓小平辞职的时候曾表示:以后不会再接见外宾来访。尽管如此,很多不明情况的外宾依旧请求能等到他的接见,但绝大部分邓小平都拒绝了,只有少数的几个人,他破例见面,李嘉诚就是其中之一。

或者说邓小平没将李嘉诚当成是外宾,而是当成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两人在谈话中聊起香港回归的事情,李嘉诚向邓小平发出邀请:“邓先生一定要来香港看看,给我一个招待的机会。”

邓小平笑容满面:“等到香港回归的那一天,哪怕我走不动了坐着轮椅,哪怕我生命只剩最后一分钟,我也会去。”

李嘉诚

李嘉诚被邓小平这么郑重其事地回答怔住了,过了一会才反应过来开怀大笑。可惜后来邓小平没能实现这个愿望,李嘉诚也没能在香港招待这位老领导人。

退休后的邓小平,除了专门会见了李嘉诚,还破例会见过他的老朋友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先生。两人的友谊建立于中国和朝鲜频繁的外交,邓小平从前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时期,两人因为公事曾多次会面。

见面多了,两人脾气相投,很快发展起友谊,金日成多次邀请邓小平到朝鲜访问。1991年10月,金日成来访中国,邀请邓小平一同在中国国内走访一些地区。

邓小平和金日成

对于金日成的邀请,邓小平欣然同意,两位老朋友在钓鱼台国宾馆会面。后来邓小平还陪着金日成在中国国内游览,到成都的时候,邓小平作为成都人,给金日成介绍了好多地道的家乡菜。

虽说这次邓小平接见了外宾,但更多的属于朋友间的会面,整个行程不向外发布消息,更不允许记者报道。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邓小平依旧遵守了自己在辞职报告中的承诺,不再参与政治性活动。

192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党中央特别邀请邓小平来参加,但邓小平以身体不适委婉地拒绝了。会议可以不参加,但邓小平还是通过报纸、新闻、媒体关注着会议的详情,关心国家未来的发展政策和方向。

大会闭幕式的时候,大会代表们纷纷再次提议,邀请邓小平同志来参加闭幕式。盛情难却之下,邓小平出席了中共之四大闭幕式,他的出现让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有人提议让他上台讲几句话,邓小平依旧拒绝了。

他说:“我已经退休了,只是个普通的党员,就不讲话了。”邓小平只是露了个面,就和大家挥手告别。这样一来既不辜负大家的热情,还遵守了自己的承诺,合情合理。

邓小平同志的最后的5个交代

生老病死是自然界规律,即使是伟人也要面临这一关,邓小平一辈子经历的风浪多,年纪又大了,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偶尔他们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谈到这个问题。

有一次在饭桌上,老人家感慨:“咱们中国有很多良好的传统,尤其在喜事这方面,分为红白喜事。结婚是红喜事,去世是白喜事,无论红白喜事,都是要办酒席的。”

邓家的几个小孩子才是刚上学的年纪,不太听得懂这话,却能明显感受到,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过小孩子童言无忌,他们还是大着胆子问邓小平:“爷爷、爷爷,那骨灰怎么办?”

邓小平对几个小鬼很和气,笑眯眯地和他们开玩笑:“要不然埋在院子里的果树下?”

小孩子们一听都炸毛了,头摇得像破浪鼓一样,一个一个开口:“不行、不行,要是埋在果树下,等结了果子还怎么吃呀。”

邓小平颇为认真地想了想,回答:“要不撒到大海里?你们说呢?”当时饭桌上的其他人,都以为这不过是邓小平的一句玩笑话,却没想到老人家心中是有这个打算的。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在北京逝世,当晚中央政府就向全国人民发布了消息,宣告邓小平同志逝世,一时间沉痛的气氛笼罩全国。

邓小平的夫人卓琳早有预感,在这之前,她就按照邓小平的意思向党中央提交了一封信,信中写明了邓小平同志对后事的安排,一共分为5个点:
一、不搞遗体告别仪式;

二、家中不设灵堂;

三、追悼会会在火化后举行;

四、捐献眼角膜;

五、不留骨灰,将骨灰撒入大海。

对邓小平的安排,党中央表示充分尊重,一切按照邓小平的想法去做。2月24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了邓小平的遗体,第二天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追悼会。

3月2日,他的夫人卓琳带着家里的孩子们,到指定的海域撒下了邓小平的骨灰。4个多月后,也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但邓小平再也不能踏上香港的土地了。

邓小平同志能在高位急流勇退,是很多人意想不到的,但他是真正做到了功成身退,做了他能做的一切。我们现在能享受到退休制度的福利,也和邓小平的倡导离不开。伟人总能想常人所不想,做常人所不做,向邓小平同志致敬。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