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吴昌华
视频剪辑 吴昌华
通讯员 武龚萱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1月10日,第三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当天,在《少年壮志不言愁》激昂的歌声中,武汉市公安局举行民警荣休仪式,2022年度光荣退休的695名民警告别警营。
荣休仪式现场,请来了40名荣休民警代表。他们身着闪亮的警礼服依次登上舞台。接过沉甸甸的荣休纪念章时,不少人眼里噙满了泪水。
荣休仪式现场(记者肖颢 通讯员应后威摄)
“把警服穿在心上的人从来不怕路的黑,因为他就是那颗最亮的星辰!”武汉公安朗诵协会带来的诗朗诵,引起荣休民警代表们的共鸣,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电子大屏上,695个金色的名字缓缓升起,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着说不完的英雄事迹,道不尽的为民故事。“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水上分局民警杜凡,受组织安排参加黄陂区王家河街青云村扶贫工作。他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战斗,深入每个农户家庭,赢得了青云村乡亲们的拥护和爱戴,72名群众挽留他的红手印就是对他最高的认可和褒奖,成为在江城百姓中流传的一段佳话。仪式上,杜凡作为荣休民警代表发言,他回顾了自己的警营生涯,并满怀深情地说道:“41年前,警营是我梦开始的地方,也将是我永远的精神依归,我将永远记住这里的美好!”
荣休民警合影(记者肖颢 通讯员应后威摄)
中国首批警营飞行员、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警务航空大队民警周建国,从东海舰队到武汉公安,累计飞行2100余小时无事故。1998年特大洪水侵袭江城时,他驾驶警用直升机及时关注到武汉丹水池管涌险情,为赢得抗洪抢险胜利做出了贡献。
武汉市公安局主要负责人向光荣退休的民警表示衷心的祝贺并致以崇高敬意。不忘未来,才能开创未来;薪火相传,才能生生不息。市公安局要求全力把老同志们的崇高精神品格宣传好、发扬好、传承好,把老同志们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警察节当天,武汉市公安局还举办了春节慰问老干部座谈会,邀请老领导、老干部重回警营,向他们报告一年的公安工作情况,并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建议。
当天,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荣休民警杜凡、陈厚明、甘传文的故事。
村民们用72个红手印挽留他
杜凡告诉记者,1981年他从警校毕业参警,主要从事公安调研和理论研究,参加扶贫4年。
“与同志们相比,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更少了刀光剑影,惊心动魄,但41年的警察生涯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杜凡总结,这辈子“写过一篇好文章”“办过一本好杂志”。上世纪80年代,杜凡写过一篇《逃犯逃到哪里》的简报,被公安部电传全国,用以指导全国“严打”追逃;2012年他参与创办《武汉警察》杂志,“当第一期《武汉警察》在我们手上诞生时,我激动得热泪盈眶,至今想起来还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荣休民警追忆警营往昔(记者肖颢 通讯员应后威摄)
2019年4月初的一天,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青云村的几位村民冒着大雨来到武汉市扶贫办,掏出几张按了72个红手印、密密麻麻写着村民的名字的信纸。原来,他们听说驻村扶贫干部要轮换,专门恳请领导不要换人,因为村里需要老杜。
2017年7月,55岁的杜凡主动申请参加扶贫工作,24小时驻扎在条件艰苦的青云村。他脚踏实地改变村容村貌,贴心用情地帮助贫困户脱贫,带着千余村民一起探索致富道路,该村56个贫困户124人于2017年底全部脱贫。杜凡成了村民心中最值得信赖的人。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杜凡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参加大会并接受表彰。
回顾41年从警生涯,杜凡感慨万千:“有骄傲、有荣光,也有遗憾。我当了一辈子警察,没有办过一起案件,没有抓过一个犯罪分子,没有参加过一次真正的战斗。没有实现年轻时常做的英雄警察梦。我想,可能人生就是如此吧。41年前,这里是我梦开始的地方,也将是我永远的精神依归。我将永远记住这里的美好。”
3次赴海外维和,9次历经生死考验
自学考取3个文凭,先后3次赴海外维和,曾经9次历经生死考验,一等功臣,这些,是荣休民警陈厚明传奇警营生涯的生动写照。
陈厚明在海外维和(资料图)
1980年,陈厚明考入武汉市人民警察学校,他说,第一次穿上“橄榄绿”警服的感受仍记忆犹新,光荣与自豪从心底升起,从那一刻起,就决心为党和国家奉献终生。
1982年,陈厚明毕业参警,怀着提升能力、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他开始自学法律与英语,先后拿到武汉市公安干部管理学院法律专业大专、武汉大学英语专业大专、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专业的本科文凭。无论工作到多晚,他每天睡前坚持学习1小时,坚持了40年。
1994年,武汉市公安局筹建出入境管理支队,陈厚明因为英语能力突出通过考试,成为首批武汉出入境管理支队民警。
2001年9月,公安部选拔民警组建维和警队,陈厚明三次通过省公安厅、公安部的选拔和联合国考试,三次参加国际维和警队。
2002年在东帝汶维和期间,一次陈厚明率队抓捕帮派头目,道路被河流阻断,他徒步蹚水跨过小河追踪,帮派头目手持砍刀朝他冲来,眼看就要近身,陈厚明立即拔出手枪指向对方,怒目大喊道:“Hands up! Put your knife down!”帮派头目被陈厚明的气势震慑,停下脚步,举起双手投降。
2006年在苏丹参与维和时,轰地一声巨响,一颗炮弹在他身边20米爆炸。
2015年,陈厚明在利比里亚维和时感染了疟疾,凭借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当地医院积极救治,陈厚明最终化险为夷。
明知海外维和充满危险,为什么三次参加维和?他回答道,“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为国家做贡献,这既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光荣。同时,参加维和也是对自身能力的提升和检验,这些宝贵经验将指引我回国后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因成绩突出,他先后荣获联合国维持和平勋章、中国维和警察荣誉勋章,并荣立一等功。
扎根社区41年,88位孤寡老人把他当家人
荣休民警甘传文是武汉市青山区钢都花园派出所绿景苑社区民警。扎根基层社区41年,他把社区老人当亲人,老人把他当家人,88位孤寡老人都得到了他倾心竭力的帮助。
甘传文的父亲是一名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多次立功,身负重伤,落下病根,退休后一度病情加重、卧床不起,生活难以自理。甘传文告诉记者,母亲、妻子也患有疾病,照顾父亲的重担几乎都落在他肩上。正因为如此,他愈加感受到老年人需要关爱。长年累月,他与辖区老人结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
2018年7月,甘传文到绿景苑小区居民张婆婆家中走访时了解到,张婆婆的丈夫因中风后遗症行动不便,儿子不在身边,两老靠她微薄的退休金养活。当被诊断出患有血液疾病时,张婆婆感到绝望,闭门不出,一度想要轻生。
从这天起,甘传文多方奔走,为张婆婆家争取救助资金,并自掏腰包帮扶。为了让张婆婆重拾生活的信心,甘传文还常常带着妻子王继梅上门“现身说法”,用王继梅十多年抗癌的成功经历,引导张婆婆积极接受治疗,乐观面对困难。在夫妻俩的帮助下,张婆婆的精神状态和家庭状况逐渐好转。“你给我一个红袖章戴着,让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吧!”2018年底,身体已经康复的张婆婆主动来到社区警务室,向甘传文申请成为楼栋治安义务管理员,报答他和妻子的相助之恩。
甘传文发自内心把老人当亲人,老人把他当家人。2019年3月的一天,居民占先生70岁的老父亲突发脑梗倒在家中,因为正在当班无法离开,情急之下拨通了甘传文的电话。甘传文当即上门将老人送往医院抢救。占先生的家人都在麻城,他平时请不动假,而其父定期要到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甘传文得知这一情况后,二话不说,主动挑起了照顾老人的担子。每月月底,他都会开车接送老人就医;每次巡逻到老人家附近时,都会陪老人拉下家常,天气好的时候,还会扶着老人在小区散步。一来二往,甘传文便成了老人第二个儿子。占先生每次回麻城老家,都会给甘传文捎点土猪肉,占家吃团年饭也一定要等这位警察亲属到了才开席。18年来,甘传文带领同事和社区工作人员与80余位孤老病残老人结成了帮扶对子,帮助170余位辖区老人找回走失的宠物和遗失的财物、从迷路中救助回家……通过这一桩桩小事、实事、好事,他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他的感召下,辖区80名退休职工自发成立了一支党员义务巡逻队,149名老年居民成了楼栋关照员,活跃在社区治安防范的每一个角落。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2018年,甘传文的家庭荣获武汉市青山区“最美家庭”荣誉。他本人先后荣获“汉警楷模”“武汉之星”“时代楷模——武汉精神践行者”“武汉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